什么是用户研究:就像谈恋爱一样,先是想象你的恋人是怎么样的,然后接触了解,到最后的事无巨细 脑海构想——>目标寻找——>加深了解
聚焦产品用户:用户刻画:刻画用户画像可以从主观方面(即ta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下有什么需求),客观方面(即ta的个人信息,ta的具体行为,具体做了什么,有什么特征)
用户刻画有两种方式:persona与profile
persona是一种主观的臆想,是对用户的一种主观描述,例如小红书的用户是热爱穿搭的女生,喜欢研究穿搭和护肤,会分享自己日常的生活状态。也就是编造一个人物故事
profile是对客户特征的客观梳理分析,例如抖音短视频用户大都居住在一二线城市,25-30岁之间等。就像是标签一样,例如性别,年龄,居住地,收入,教育背景,浏览内容,点赞行为,分享行为,兴趣标签
下面来列举概括一下两者的区别:
在产品不同的阶段,我们研究用户的目的与用处是不一样的:
准备阶段(persona构建,确定用户需求和认知)—— 初创阶段(主用persona,profile辅助,通过产品上线使用,逐步验证目标用户,并开始累计用户数据(profile))—— 成长阶段(主用profile,persona辅助,这时候对用户以及非常了解,我们需要细化用户画像,优化产品)—— 成熟阶段(两者都要用,这是产品发展进入疲软期,需要刺激用户使用意愿,或开发产品新的矩阵)
在产品初期构建persona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锚定——调研——抽象的流程去构建
锚定:我们先对目标人群大概进行一个划分:例如按照需求、年龄、角色、地域划分;找到目标人群后,我们可以通过外部招募、咨询公司等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调研的核心目的:获取信息,验证猜想 例如:调研获取信息:1、用户基本情况,2、需求产生场景,3、需求完成过程,4、存在的痛点,5、有哪些无法满足的需求。 例如:验证最初锚定时候的猜想:1、某类人群存在特定规律,2、某些场景发生需求,3、需求发生解决的过程很繁琐,4、验证痛点,5、部分需求现阶段无法满足
抽象:最后就是把调研来的信息进行整理,抽象出用户画像,完成persona的构建,以此来决定产品功能设计、产品运营、推广宣传
下面来举个例子,如何提升抖音电商gmv?我们来构建persona
我们查询报告得知,根据抖音短时期app研究报告显示:抖音用户群体可以分为几类:网红型用户;追随型用户;浏览型用户,其中追随型用户的转化率较高,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博主,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博主买单,浏览型用户的浏览量较高,可以推一下带货的视频给他们,久而久之也可以成功转化。 抖音用户中,居住一、二线的人居多,通常具有不错的消费能力
所以初步描绘用户画像:1、居住在一、二线的消费人群,在抖音上有自己喜欢的博主,会看喜欢博主的视频,比较容易买那些博主带的货,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年龄通常在25到30岁,有不错的收入,且娱乐生活较为丰富。2、浏览量很大的用户,平时驻扎在抖音里,刷的视频多,有时候会为自己心动的东西买单
然后我们设计问卷调查,构建persona
构建profile
只有persona只能得出用户的需求、喜好等,这远远不够,构建profile的流程通常是:数据获取——数据标签——用户分群。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看:小红书想要发展电商业务,如何引导消费者进行电商消费?
首先!我们要获取数据,手段有三种:业务上报,外部采集,功能采集。我们通常采用业务上报的方式,毕竟求人不如求己~ 通过业务上报我们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数据,例如用户A在某天用什么设备在什么地点等入了小红书,在几点的时候在首页停留了多久,然后点进美妆频道停留了多久,点击浏览了第三篇内容,是否点赞收藏了等。
然后,我们把得出的数据进行标签分类
最后,我们可以在组合标签中,针对不同行为的用户进行二次分群,例如我们以浏览频率为横坐标,互动行为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可以得出:两者都强的是高粘性用户,可以提升社区内容生态;两者都弱的是低粘性的用户;互动行为强,浏览频率低的是生产内容的主力军;浏览频率高,互动行为弱的是白嫖党。
然后!我们要针对生产内容的主力军和高粘性用户进行优化,引导他们进行电商消费。
例如对生产内容主力军我们可以进行头部KOL扶持:对生产内容的头部用户,开通电商功能白名单,支持内容中附带商品购买,低分佣提成;提升头部KOL电商类内容的推荐分发流量,进行一定的流量倾斜。 而对于中长尾的KOL,我们可以扶持内容生产、流量分发,并进行高分佣模式刺激生产。
对高粘性用户,我们可以提升电商内容推荐流量的分发策略,结合此类用户的喜好,定向投放电商内容;进行虚拟币奖励,提升互动效果,虚拟币可以充当优惠券;引导互动,提升电商类内容的互动效果,促进二次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