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

递归

**
typedef struct TreeNode
{
int data;
struct TreeNode * left;
struct TreeNode * right;
struct TreeNode * parent;
}TreeNode;

void pre_order(TreeNode * Node)//前序遍历递归算法
{
if(Node == NULL)
return;
printf("%d “, Node->data);//显示节点数据,可以更改为其他操作。在前面
pre_order(Node->left);
pre_order(Node->right);
}
void middle_order(TreeNode *Node)//中序遍历递归算法
{
if(Node == NULL)
return;
middle_order(Node->left);
printf(”%d “, Node->data);//在中间
middle_order(Node->right);
}
void post_order(TreeNode *Node)//后序遍历递归算法
{
if(Node == NULL)
return;
post_order(Node->left);
post_order(Node->right);
printf(”%d ", Node->data);//在最后
}
**

非递归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STACKINITSIZE 20//栈初始空间大小
#define INCREASEMENT 10//栈空间大小的增量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char data;//二叉树节点数据
BiTNode *lchild,*rchild;//指向二叉树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指针
}BiTNode,*BiTree;//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SqStack
{
BiTNode *base;//栈底指针
BiTNode *top;//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顺序栈空间大小
}SqStack;//定义顺序栈结构

//建立一个空栈,建立成功,返回1,失败,返回0
int InitStack(SqStack &S)
{
S.base = (BiTNode*)malloc(STACKINITSIZE * sizeof(BiTNode));//20为栈的大小,可以更改
if(!S.base)
return 0;
S.top = S.base;
S.stacksize = STACKINITSIZE;
return 1;
}

//进栈操作
int Push(SqStack &S,BiTNode e)
{
if(S.top - S.base >= S.stacksize)
{
S.base = (BiTNode*)realloc(S.base,(STACKINITSIZE + INCREASEMENT) * sizeof(BiTNode));
if(!S.base)
return 0;
S.stacksize = 30;
}
*S.top = e;
S.top ++;
return 1;
}

//出栈操作,若栈为空,则返回0;栈不为空,则返回1
int Pop(SqStack &S,BiTNode &e)
{
if(S.base == S.top)
return 0;
S.top --;
e = *S.top;
return 1;
}

//判断栈是否为空,若栈为空,则返回true,栈不为空,则返回false
bool StackEmpty(SqStack S)
{
if(S.base == S.top)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建立二叉树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
{
char ch;
scanf("%c",&ch);
if(ch == ‘#’)
T = NULL;
else
{
T = (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 = ch;
CreateBiTree(T->lchild);
CreateBiTree(T->rchild);
}
}
//中序遍历二叉树
int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
if(!T)
return 0;
SqStack S;
int n = InitStack(S);//建立空栈
if(!n)
return 0;
BiTree p = T;
BiTNode e;//二叉树节点,用于存放从栈中取出的节点
while(p || !StackEmpty(S))
{
if§
{
Push(S,*p);
p = p->lchild;
}
else
{
Pop(S,e);
printf("%c “,e.data);
p = e.rchild;
}
}
printf(”\n");
return 1;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BiTree T = NULL;
printf(“请输入二叉树-按照先序序列建立二叉树\n”);
CreateBiTree(T);
printf(“中序遍历二叉树结果为:\n”);
InOrderTraverse(T);
return 0;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都是二叉树遍历的方法,它们的区别在于访问根节点的顺序和访问左右子树的顺序不同。 1. 先序遍历 先序遍历的访问顺序是:根节点 -> 左子树 -> 右子树。 例如,对于下面这棵二叉树: ``` 1 / \ 2 3 / \ / \ 4 5 6 7 ``` 其先序遍历序列为:1 2 4 5 3 6 7。 2. 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的访问顺序是:左子树 -> 根节点 -> 右子树。 例如,对于下面这棵二叉树: ``` 1 / \ 2 3 / \ / \ 4 5 6 7 ``` 其中序遍历序列为:4 2 5 1 6 3 7。 3. 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的访问顺序是:左子树 -> 右子树 -> 根节点。 例如,对于下面这棵二叉树: ``` 1 / \ 2 3 / \ / \ 4 5 6 7 ``` 其后序遍历序列为:4 5 2 6 7 3 1。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解决您的疑惑。 ### 回答2: 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是二叉树的三种常见遍历方式。 先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在遍历的过程中,根节点总是在左子树和右子树之前被访问到。 中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在遍历的过程中,根节点总是在左子树和右子树之间被访问到。 后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在遍历的过程中,根节点总是在左子树和右子树之后被访问到。 以一个简单的二叉树为例,如下所示: A / \ B C / \ \ D E F 先序遍历:A -> B -> D -> E -> C -> F 中序遍历:D -> B -> E -> A -> C -> F 后序遍历:D -> E -> B -> F -> C -> A 其中,先序遍历的访问顺序是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的访问顺序是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后序遍历的访问顺序是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这三种遍历方式都有自己的应用场景。先序遍历常用于打印表达式,中序遍历常用于二叉搜索树的中序输出,后序遍历常用于计算二叉树的表达式。 总之,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是对二叉树的不同遍历顺序,每种遍历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 回答3: 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都是二叉树遍历的方法。下面分别对这三种遍历进行简单的说明。 先序遍历是指从根节点开始,先遍历根节点,然后按照先序遍历的顺序,递归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具体步骤如下:先输出根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是指从根节点开始,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输出根节点,最后再递归遍历右子树。具体步骤如下: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输出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是指从根节点开始,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输出根节点。具体步骤如下: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输出根节点。 这三种遍历方法都是通过递归的方式实现的,其中先序遍历中序遍历的次序不同,而后序遍历的次序更为靠后。不同的遍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二叉树结构的不同特点,如先序遍历可以轻松找到二叉树的根节点,中序遍历可以输出二叉树的有序节点序列,后序遍历可以方便地进行二叉树的删除操作。 总结起来,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都是二叉树遍历的方法,只不过它们的递归次序不同。熟练掌握这三种遍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二叉树的结构和特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