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
查看网上别人的测试平台框架,有前后端分离的还有全后端不分离的;比较各个平台的优点,选择框架,尝试了很多,比如unitest,pytest,RF,最终选择了Django;unitest,pytest属于小型的单元测试,做一个测试平台的话,不太够;RF当时做的是UI自动化,但是他编写的代码虽然简练,但是涉及的逻辑内容都是一样的,编写习惯比较蹩脚;最大的问题是做平台的话,目前写前端的内容不能满足,仅限于后端代码;
第二阶段:
选择好框架Django后,先假装数据已经拼接好,编写request.py调用接口;还有设计断言.py;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写断言后的计数.py文件,为后续存储执行结果做口子;
第三阶段:
主要是写数据拼接部分;难点在设计数据库;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并进行拼接,拼接成功后,与之前的代码进行调试;成功后,编写存储执行接口表及执行测试案例表中的数据,为测试报告做口子;
第四阶段:
除了差测试报告,基本的功能已经齐全;拿实际的项目跑起来,看看里面有没有遗漏需要补充的点;比如断言暂时编写的是response校验,数据库校验留了口子没有编写;还有根据请求头进行判断是哪种类型,暂时编写的是json类型,涉及到的form类型已经留了口子;后续实际项目涉及再扩充;
第五阶段:
根据实际项目接口,扩充现有得功能逻辑,比如加入接口依赖;此处添加得依赖是接口维度;在接口信息表中添加认证字段;如果存在接口依赖,需要维护依赖接口完整得地址(加密,解密);用意是执行登录接口得时候,整体先执行依赖接口(加密),返回得response,整体当成入参再整体执行依赖接口解密;
第六阶段:
根据实际项目,可能项目中并不是所有得字段数据都是需要用户进行维护得,有些数据是自动生成得随机数,有一定得构成规则,且唯一;解决方案是在接口入参表添加是否生成随机数字段及随机数类型(10位随机数/身份证/姓名/手机号等),随机数类型各个方法维护在一个py文件中;如果存在随机数字,再根据具体得随机数类型,调取对应得方法;测试案例不再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以生成得随机数为准,进行拼接测试案例,其他逻辑与原来不变;
第7阶段:
对接口做一般校验;涉及必填项校验;边界值校验等;在途项目,思路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