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永平系列 ]
段永平:松下幸之助讲过,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但是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2010-05-14)
引用:乔布斯曾告诫团队:“遇到事情不要问乔布斯会怎么做” 。
段永平:这和民营企业没啥关系。其实制造业在不同地方开设分厂的情况非常罕见,除非是很重的产品比如水或者啤酒类,不然怎么着也是愿意靠近供应链的。感觉你对生意还不太有概念哈。没人能够知道为什么有些公司或工厂效益低下的原因的,因为原因可能会有一万种。(2019-09-07)
有些东西对很多人来讲看起来确实要当过“老板”才容易明白,哪怕是小老板。
永平:丰田汽车最近的大规模召回可能会对丰田品牌造成长期致命的伤害。如果不召回呢?那将彻底摧毁丰田。
从那个时候起,我还花过不少时间去了解和思考GE。去想为什么GE会是家百年老店,为什么GE的董事会总是能选个好CEO出来,为什么世界500强里有170多个CEO来自于GE等等。我其实就注意过GE的股票,觉得GE当时的股价并不便宜(好像40左右),也就没再关心他的股价了。
最后让我下决心出重手的决定因素还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理解。我认为金融危机并不会摧毁GE强大的企业文化,GE的问题只是过去的一些策略错误造成的,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改正。伟大公司的错误往往就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呵呵,有人也把这叫投机)。
段永平:这个我同意。我当时一直都说,从来没见过企业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个例外。现在看来,时间长了都不行哈。(2018-10)
段永平:我现在觉得有点明白芒格为什么投比亚迪了。如果我能有当时一样的条件,我也可以投。大概就是个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芒格投20亿(的1/10)在40出头的王传福身上,认为他未来20年(或更长)肯定可以给出多倍回报。这么看王传福的话,当时那个价确实便宜。
段永平:每个活人都会犯错。你要想投个不犯错的公司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投。关键是看人犯的是什么错和是否有机会改。从投资的角度讲,巴菲特投比亚迪可还是赚大钱的啊,你为什么认为他错了呢?这些在发生的事可能早已经在他的预见范围里了。(2011-02-26)
段永平:巴菲特投比亚迪吗?1.巴菲特一直说他开始是不愿投的,是芒格一再“逼”他投的。2.他只投了他管的钱的千分之一,大家还是不要太当回事的好。他只不过是想试试。我觉得他真正的错误是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而已。(2011-10-24)
真正决定买格力不是美的的是因为一个标语,我去格力的时候,有一个厂房的标语:“早上吃好,晚上早睡”。美的的标语是:“大战九十天,创造新辉煌”。回来后又问了一些格力的工人当时的工资格力大概2200,美的只有1600多。其实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就决定选格力而不是美的了,实际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
/// 这一段,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各自的真实性?找个人问问?现在看,老段也是错的。这个逻辑其实已经错了一半。
段永平:董姐确实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了不起。只是没办法知道哪天她退休后这个机制下如何能够保持他们现在的文化。(2013-02-14)
网友:10月29日消息,今日上午,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宣布,截至今年10月,美的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100亿元。他同时提出“再造一个美的”目标,要求集团在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
/// 何老板,还是牛的!
段永平:我们不会走M&A,就是收购和兼并这条路去发展。我们这种办法短期看来好像慢很多,但从10年20年的角度来看,有可能是最快的。很累但很有成就感。(2010-03-25)
网友:诊断美的,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电市场攻城略地,将整个家电江湖搅得血雨腥风,营业额高歌猛进,似乎不把海尔从头把交椅拉下誓不罢休。如今,大裁员的背后折射出其经营管理的困顿。这背后,是营销驱动的粗放式扩张,以至于渠道模式翻来覆…… 段永平:这个结局是由其生意模式决定的,早晚都会来的。作为投资者要尽量避开这种生意模式。(2012-02-19)
段永平:“公司主动减少游戏内的活动有关,为了延长游戏寿命,减少道具的投放。”这句话看起来不是太可信,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就是说前面做的可能太过分了,流失率高,所以不敢做了,说明公司文化里利润导向比较厉害。另外,公司便不便宜公司里的人最应该知道。如果我是大老板同时又对自己公司有信心,在净资产以内的市值状况下我会拼命回购的。可我们看到的情况似乎不太像,完美宁肯拿钱去做别的投资也不愿意回购,所
谓的回购也就是意思一下给股东看的。总的来讲,有点怪,不是很看得懂,感觉似乎公司老板们对自己公司未来不是很有信心的样子。如果他们都没信心,你的信心又从哪里来呢?(2011-11-23)段永平:感觉有点因为不靠谱所以靠谱的意思。以前看过俞敏洪的演讲,觉得他讲得非常好。但看了王利芬的长达4个小时的采访后,觉得俞离所谓的顶级企业家确实还有点距离,而且这个距离似乎是不会被缩短的。俞其实是个非常好的生意人,但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后恐怕就有点困难了。对罗没太关注过,但看了大家放上来的采访的链接的感觉是作为企业家,他和俞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但他确实是个蛮直的人。(2012-07-20) 网友R:是非常好的生意人的意思。
投票:你能接受女性戴假发吗?A. 可以接受,就和戴美瞳、围巾一样,是女性的一种时尚装扮(自己或周围有人常戴)B. 可以接受,不过戴起来不舒服/太麻烦/太贵等(自己不常戴或周围戴的人不多)C. 不能接受,试用的感觉不好(自己或周围有人试过,但不会再戴)D. 不能接受,为了掩饰头发缺陷的……
定位的问题。瑞贝卡品牌的主力价格在5000左右,算是奢侈品了,但同时它在美国市场上哪怕是高端的产品价格也就几十
美金$,是不折不扣的大众品。就像研究框架里说的,我们需要考察公司的管理人是否德才兼备。就瑞贝卡而言,郑有全“才”是有的,但从股东角度来
看“德”就差一些。这些年经营所得的现金估计有不少是花在诸如给许昌修路建桥呀,做做房地产呀,收收矿呀之类的项目上了,很漠视股东利益的。You can't make a good deal with a bad person. 和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人,无法完成一桩好交易。
段永平:我如果认为一家公司不诚信的话,我就不碰了,禁区大概主要是两个:生意模式不好,企业文化不好。企业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常说瞎话,你只要看他以前说过多少瞎话就明白了。(2019-05-20)
段永平:呵呵,说明王石实在我的理解“青涩”表示不“圆滑”。(2010-04-26) 段永平:那个对王石的评语不是我说的,是他自己说的。不过我觉得“青涩”很难得,现代人普遍太圆滑了。(2010-06-06)
段永平:能够长久经营企业的人对企业的体会实际上都差不多,不信你把马云的东西拿来比较下,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也挺像的。不过,“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2011-01-27)
我想到的些判断基准: 1、段总讲GE的企业文化把Integrity(诚信)放到首位,而且当时似乎只有伊梅尔特公开认错——一个角度; 2、做正确的事的过程里把事没做正确(还是段总讲的)——一个角度;但是
言下之意或者前提是做正确的事; 3、从消费者角度思考; 4、从财务的角度思考(受到的损害程度和安全空间); 5、从事件与公司业务相关程度考虑(段总讲创维时讲的);以双汇为例,有些难题:食品的安全与别的东西的安全有差别,出现问题如何评估;品牌受损怎么评估(不像直接亏损那样明白);消费者心理如何影响企业以及影响程度评估;我觉得了解的越深越容易做出判断,但是了解详情有时比较困难,而且还是有些标准需要权衡取舍的。希望集思广益把问题想透。(2011-03-24)投资不要怕错失机会,最重要的是不要犯大错。没听说过对这种事有规律可循的。(2011-03-24)
我一般看到企业犯错时,主要判断这个错是“做了错的事情”还是在想“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犯的错。任何人在“做对的事情”的前提下,为了“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都是会犯错的,这种错误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短期损失,但长期而言却可能微不足道。而另一种错误的损失却可以是致命的。(2011-01-05)
段永平:对员工真诚并不是让员工对客户真诚的充分条件,但确实是必要条件。在公司里建立一个那样的文化似乎不太容易,所以很少见。苹果店里的员工对用户的态度也是比较真诚的,这些年我大概去过几十次不同的苹果店了,几乎没有过任何不愉快的经历。我没有服务业的经验,没想过如何能够让所有一线员工如何做到那样的办法。(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