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实务·初级(2020版)》学习笔记

第一章 信息检索

第一节信息检索概述
一、信息与信息检索
(一)信息的概念
与编辑出版工作有关的信息主要有两类:
1.进入编辑流程的稿件中所包含的信息;
2.各种与出版物内容有关的信息,包括国内形势、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市场信息,作译者信息,相关知识领域的动态信息,以及编辑、宣传、促销等出版全程策划有关信息等。
(二)信息检索的概念
将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和技术。
(三)信息检索的类型
1.根据检索对象划分:
【事实型】特定事实或知识为检索对象,性质、定义、发生时间、地点、过程等,常见工具为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相关数据库、网络资源。
【数据型】以数据为检索对象,图表、参数、公式、分子式,常见工具为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人名录、机构指南以及对应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
【文献型】以文献资料为检索对象,文献线索/文献全文,分为书目检索和全文检索,书目主要通过标题、作者、文摘查询;全文检索主要通过检索系统查询。
2.根据操作方法来划分:
【手工检索】书本式检索和卡片式检索工具
【计算机检索】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信息检索

二、信息的甄选
甄选需要把握的原则:相关性原则、权威性原则、新颖性原则。

第二节常用的工具书检索
工具书可分为: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书目、索引、文摘,年鉴、手册、名录,表谱,图录等。最常用是字典、词典,百科全书。

一、字典、词典
字典和词典都属于辞书类工具。
(一)字典、词典的特点
区别:字典汇集单字,注明读音、意义、用法。词典汇集词语,逐条加以释义或提供有关信息。
(二)字典、词典的组织结构
特点:1.以条目为基本单元 2.检索的专指性强 3.解释简明、规范。
组织结构:1.正文 2.辅助说明和目录、索引 3.相关附录。
(三)字典的类型
1.普通字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汉语大字典》
2.特种字典:《同源字典》、《汉语俗字字典》
(四)词典的类型
1.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语文词典),还有其他特种的语文词典
2.专科词典:《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经济大辞典》、《现代科学技术词典》、《简明物理学词典》、《简明中医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华百科辞典》、《哲学百科词典》、《军事百科词典》
3.综合性词典:《辞海》
(五)常用字典、词典介绍
常用小型字典《新华字典》,常用大型字典《汉语大字典》,常用中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常用大型词典《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
1.《新华字典》
195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版,收录单字约13000个。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
2.《汉语大字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年初版,收录单字60370个,囊括《康熙字典》全部字头。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形音意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
3.《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978年初版,收录单字13000多个,条目约70000条。
4.《辞海》
中华书局1936年初版,1958重新修订。是一部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词典。
5.《辞源》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编纂,商务印书馆1915年初版。
6.《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出卷1,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1994出齐其余各卷。收录词语375000余条,约5000万字,插图2253幅。

二、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要介绍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工具书。
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开创于1978年,其标志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开始编纂。
(一)百科全书的特点
1.概述性:百科全书式百科知识的总汇。
2.完备性:几乎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
3.权威性:百科全书是供长期查检和引据的权威工具书。权威性体现在编者、撰稿人和出版者三方面。
(二)百科全书的编排方式
百科全书以条目为基本单元。条目一般由条头、释文和参考文献构成。
条目的编排方式:按条头字顺编排、分类编排、分类和字顺相结合的方式(大卷分类)编排。主流是按条头字顺编排。
(三)百科全书的类型
1.综合性百科全书: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供读者查检基本知识和基本资料。学术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普及型《中华常识百科全书》、通俗性《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2.专业性百科全书:一某一学科或一某一门门类知识为收录范围。《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百科全书》、《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化学百科全书》、《岭南文化百科全书》。
3.地域性百科全书:以某一地域相关的知识为收录范围。《北京百科全书》、《黑龙江百科全书》、《潮汕百科全书》、《西藏百科全书》、《广西大百科全书》、《广州百科全书》。
(四)常用的百科全书介绍

1.《中国大百科全书》
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第一部按照国际惯例编排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三、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包括编排方法和检索方法。
(一)排检方法概述
排检方法:字顺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
1.字顺法:
(1)形序法:是根据字符形体结构,把具有共同点的内容归类
【部首法】把某个偏旁取为部首
【笔画法/笔数法】以笔画多少为序
【字母法】适用于拼音文字,主要用于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工具书,字母法又分为单词法和字母串法。
(2)音序法:按音排检,主要有汉语拼音字母法、韵部法和声部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最常用。
(3)号码法/笔形代码法:将汉字分为若干笔形,并为每种笔形配上固定的数字代码,在用数字代码编排。常见有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guǐ xiè,二字意为放入取出),起笔笔形号码法。
2.分类法:
(1)科学体系分类法:按学科属性或知识体系
最常见:图书分类法
最常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四部分类法
(2)事实性质分类法:按事物属性
《古今图书集成》、《大辞海·文化 新闻初版卷》
3.主题法:
将文献或知识单元按照一定主题排检
4.时序法:
按时间顺序
《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外历史年表》、《鲁迅年谱》、《中国历代年谱总录》、《红楼梦研究论文资料索引1874-1982》
4.地序法:
以地理位置或行政区划等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世界地图集》、《中国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历代地理沿革表》、《中国名胜词典》。
(二)常用排检方法
现代工具书常用排检方法:汉字拼音字母法、笔画字形法、部首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事物性质分类法(按作者意图,没有统一标准)。古籍整理工具书,主要采用四部分类法。
1.汉语拼音字母法:
根据汉字的拼音字母序列排序(借鉴了英文、法文、俄文等拼音文字的单词法原理)
排序:音节-声调-笔画-字形(横竖撇点折)-编码
汉语拼音字母法于1958年开始推行是国家标准《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确认的汉字排序规则之一,也是国家标准《索引编制规则(总则)》推荐的三种汉字排序规则之一。
使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
2.笔画字形法
笔画字形法使用频率较高,是国家标准《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确认的汉字排序规则之一,也是国家标准《索引编制规则(总则)》推荐的三种汉字排序规则之一。
排序:笔画数-字形(横竖撇点折)-编码
3.部首法
是国家标准《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确认的汉字排序规则之一,历史悠久。《说文解字》-许慎(东汉)《字汇》-梅膺祚(明),原以义取部,从义归部。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海》
4.四角号码法
是国家标准《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确认的汉字排序规则之一,也是国家标准《索引编制规则(总则)》推荐的三种汉字排序规则之一。
排序:对每个汉字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笔形特征取数字(0-9),形成四位数,然后将汉字依据其代码从小到大排列。笔形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
设有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中国总书目》、《全国报刊索引》等分类体系以它为标准。
6.四部分类法(四分法)
主要用于古籍,起源于魏晋,定型于唐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库全书总目》成为四分法的典范。
现代四分法改进后用于整理古籍,《全国古籍善本书目》将古籍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部。

第三节数字化信息检索
一、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搜索引擎是一种应用的软件系统,它以一定的策略搜集和发现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后,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谷歌】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搜索引擎
【雅虎】提供专家筛选加工而成的主题分类索引体系

二、文献信息数据库
出版工作中常用数据库和平台: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

三、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数据库
常用中文电子书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书生之家、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四、计算机检索技术和网络信息检索技巧
(一)计算机检索技术
1.布尔逻辑检索
【与】and或*,同时包含
【或】or或+,只要有其一
【非】A not B 或 A-B,有A且无B
2.短语检索
【“”】只检索包含“”内短语但内容
3.截词检索
【?或者*】A?或者A*,表示可检索出包含A且不论后面是否还有补充字母的内容
4.限制检索
限制检索范围,优化检索结果。

(二)网络信息检索技巧
1.选择合适的检索词
2.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
3.使用短语检索进行精确匹配
4.利用高级检索功能(采用搜索引擎提供的只检索某些文件类型的选择)

第四节出版工作常用信息的检索方法
一、图书报刊资料的检索
(一)图书资料的检索
1.古代著述的检索
(1)利用“正史”艺文志、经籍志
(2)利用政书艺文略、经籍考
(3)利用官私书目
(4)利用搜索引擎
(5)利用古籍数据库和图书资源库
2.近、现代图书的检索
近代:《西学书目表》、《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现代:《民国时期总书目》、《(生活)全国总书目》、《抗战时期出版图书书目》
3.最新图书的检索
《中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国出版年鉴》,或登录网上书店及出版社网站数字图书馆等查找。最常使用《中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
(二)报刊资料的检索
1.查找1949以前的报刊资料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1833到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
2.查找1949以后的报刊资料
《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全国报刊索引》、《复印报刊资料索引》、《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
3.检索报刊网站、门户网站、报刊数据库
门户:今日头条、新浪、搜狐、网易、雅虎
常见商业中文报刊数据库:
中文媒体库、中国经济新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等。

二、字、词、句的检索
(一)常用字、词的查找
《新华字典》、《汉语常用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
(二)冷僻字、词的查找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三)汉字古义及古文字形体的查找
《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文字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甲金篆隶大字典》、《四体大字典(正草隶篆)》、《中国书法大字典》、《甲骨文字典》、《金文常用字典》
(四)汉字古音韵的查找
《汉语大字典》、《辞源》、《中华大字典》、《中华大辞典》、《广韵》、《集韵》、《佩文诗韵》、《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等。
(五)专门词汇和诗词文句的查找、
方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汉语方言词汇》、《通俗编》
俗语:《中国俗语大辞典》、《俗语五千条》、《古今俗语集成》、《中国谚语资料》、《中国谚语》、《歇后语大全》、《中国歇后语总汇》、《汉语谚语歇后语俗语分类大词典》
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俗语:《诗词曲语词汇释》、《金元戏曲方言考》、《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宋金元戏曲词语汇释》
连绵词:《辞通》、《连绵字典》、《连绵词大词典》等
同义词/反义词:《同源字典》、《使用同义词典》、《汉语反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
成语、典故:《辞源》、《汉语大词典》、《辞海》、《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华成语全典》、《汉语成语大词典》、《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渊鉴类函》、《佩文韵府》、《骈字类编》
科技名词:《天文学名词》、《地理学名词》、《生态学名词》、《语言学名词》、《世界历史名词》、《教育学名词》

三、百科资料的检索
(一)综合性资料的检索
1.古代百科资料的检索
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朝康熙年间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常见类书主要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和《古今图书集成》等
2.现代百科知识的检索
(1)利用百科全书
(2)利用百科词典
(3)利用综合性词典
(4)利用年鉴(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具有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价值。常用年鉴有《中国年鉴》、《中国出版年鉴》)
(5)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百科、数据库)
(二)人物与机构资料的检索
1.人物资料的检索
(1)利用人物传记资料索引
(2)利用人名词典和名录
(3)利用人物年谱、族谱、表谱
(4)利用地方志、传记集
(5)利用百科全书、年鉴
(6)利用传记数据库或信息网
2.机构资料的检索
(1)利用名录
(2)利用手册
(3)利用百科全书、年鉴
(4)利用机构网站
(三)历史、地理资料的检索
1.历史资料的检索
(1)利用年表、大事记
(2)利用年鉴、手册
(3)利用史料汇编
(4)利用类书、政书
(5)利用史书、方志
(6)利用史料网站
2.地理资料的检索
(1)利用词典、手册
(2)利用表谱、图录
(3)利用类书、政书、百科全书
(4)利用史书、方志
(5)利用地图搜索引擎或电子地图
(四)科技资料的检索
1.中文科技资料的检索
(1)《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与技术版)
(2)《中文科技资料目录》
(3)其他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馆藏目录》、《国内科技资料目录》)
2.外文科技资料的检索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
重要的检索工具书:美·《工程索引》、英·《科学文摘》

第二章 编辑工作

第一节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指为出版物的出版在信息自远方面作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

一、信息采集的作用
1.有助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有助于把握出版物市场趋势
3.有助于出版物的科学设计
4.有助于对稿件的判断和编辑加工
5.有助于制订营销方案

二、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一)一般信息
从编辑工作的要求出发,需要采集的信息可分为社会发展信息和科学文化信息。
1.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
2.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与学科门类发展变化的信息)
(二)专业信息
专业信息包括出版业市场信息、作者信息和消费者信息。
1.出版社信息(出版动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2.作者信息(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
3.消费者信息(出版物在消费者中引起的反应或者消费者对未来出版物的需求方面信息)

三、信息采集的方法和信息处理
(一)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
这是获取消费者信息、出版社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包括出版物零售店、全国和地方的书市/图书订货会、国际性书展。
(二)文献检索(图书馆、档案馆)
(三)关注大众传媒
1.利用传统传媒(报纸、期刊、广播、电视)
2.利用信息网络(出版单位网站、网上书店、出版信息服务网站、网上报刊、网上图书馆)
(四)人际交往(编辑个人交际、出版社组织的沙龙)
(五)专业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机构)

第二节选题策划与组稿
一、选题策划的作用
选题是指经多方面分析、考量而选中主题后拟实施的出版项目。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和出版工作之“本”。
(一)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
(二)保障出版生产秩序
(三)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四)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选题策划的要求
(一)对选题策划对原则要求
1.贯彻出版方针
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3.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4.正确引导消费者
5.具有独创性
(二)对选题策划的具体要求
1.针对性(明确定位消费者)
2.前瞻性(预测到未来市场需求)
3.可行性

三、选题策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信息梳理
对各种信息进行梳理以便选择利用,是选题策划最基础的工作内容。
(二)选题设计
指编辑人员在整合信息基础上构思、拟订出具体出版项目总体方案的工作,是选题策划工作的核心。
(三)选题论证与立项
在出版单位内部,编辑人员设计的选题,必须经过集体论证,才可以成为出版单位的生产项目。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分级论证。
(四)选题优化
选题优化部是一个独立的步骤步骤,他是贯穿与选题运作全过程的工作。

四、期刊选题策划的独特性
(一)期刊选题策划的层次
1.宏观层次的策划(需要经过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审批)
2.中观层次的策划
1)栏目设计
2)专题策划
3)作品组配
3.微观层次的策划
(二)期刊选题策划的具体要求
前瞻性要求较小,其他要求需要符合宏观要求。

五、组稿
组稿是按照选题设计发现、选择、组织作者落实作品创作,并通过与作者的沟通对选题进行优化的活动。
(一)组稿的方式
1.个别约稿
2.集体约稿
3.社会征稿

(二)组稿的步骤
1.组稿的准备(深入研究选题,制订组稿方案)
2.联系作者
3.商讨转告事宜
4.确定约稿关系
(三)关注作者创作情况

第三节审稿
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
一、稿件的来源
(一)自投
(二)推荐(有关机构、团体、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
(三)引进(这是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件)
(四)组织(编辑根据所策划并得到批准的选题,主动五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的稿件)

二、审稿的作用
(一)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
(二)提出修改意见,提高稿件质量
(三)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三、审稿制度
我国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初审、复审、终审。
初审由有编辑职称或者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当,复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当,终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职称的人员担当。

四、审稿要求
(一)对审稿工作的要求
1.对稿件内容质量的评价
1)政治性
2)思想性
3)科学性
4)知识性
5)独创性
2.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1)框架结构
2)行文格式
3)表述形式(稿件中对语言文字及量和单位的应用状况)
(二)对与审稿者的要求
1.坚持稿件取舍标准
2.评价要客观、科学
(三)期刊审稿的特殊要求
1.符合期刊宗旨和定位
2.把握栏目风格
3.注重时效性
4.考虑稿件篇幅

(四)审稿的特别要求
1.对涉及重大选题内容的审核(政治、军事、安全、民族、宗教、外交等敏感问题要参照《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备齐三审意见,向有关部门送审,批复后方可进行后续出版工作)
2.对地图问题的审核(应由具备地图审核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核)
3.对学术期刊稿件内容的审核(查重和同行评议)

五、审稿的方法
(一)稿件审读方法(略读+精读)
1.略读(前言、后记与章节目录)
2.精读(通读全稿)
(二)审稿操作方法
先用铅笔在有疑问的文字,下面划线或做出其他标记。然后把意见或用铅笔写在稿面相应空白处,或用有色笔写在浮签上临时性的固定在稿面的相应空白部位。电子形式稿件先做好备份,再开始审读。
(三)稿件质量评价方法
1.比较(利用审稿人掌握的有关政策专业知识来比较,或根据已出版同类著作、辞书、资料汇编等工具书提供的内容进行比较)
2.分析
1)主题明确
2)内容切题
3)思想表达清楚
4)材料可靠
5)说理充分
6)立论正确
7)主题思想发展脉络和内容主次关系安排得当
8)部分与整体联系合乎逻辑
3.综合
1)对全方面衡量(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
2)稿件是否符合本单位出版要求和风格,是否可以归入现有品种板块之中
3)考虑稿件出版后后续情况

六、审稿意见
是审稿者在完成审稿以后所撰写的文件。
审稿结论有三种:
1.未达要求:结论为退稿,审稿者要明确说明退稿理由
2.接近出版要求但存在不足:结论为修退(改退),审稿者必须说明稿件中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修改的理由,并提出中肯的、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
3.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结论为接受出版(自投稿件用决定采用的表述)

七、审稿后与作者联系
退稿:以出版单位名义专门撰写退稿信书面通知作者。如果作者要求返还原稿,应该尽快返还。
退修:以出版单位名义专门撰写退修信给作者,告知出版社对稿件意见及相应意见,把带有审稿批注的原稿返还给作者。
接受出版: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作者稿件已经决定采用并按著作法规定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

第四节编辑加工整理
对已决定接受出版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做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出版专业初级技术人员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一、编辑加工整理的作用
(一)履行出版单位职责(政治)
(二)保证出版物质量(消灭差错、弥补疏漏、规范文字、提高质量)

二、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
(一)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对内容修改,应经作者许可)
(二)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
(三)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只改非改不可)

三、编辑加工整理的步骤和方法
(一)编辑加工整理的步骤
1.准备(检查稿件是否齐全)
2.计划(拟定完整的加工整理方案)
3.实施(整理完要通读一遍)
4.总结(整理加工记录和撰写小结,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悬而未决需要复审和终审定夺的问题填入记录表)
(二)编辑加工整理的方法
1.认真审读,发现问题
2.拟定方案,标准一致
3.先定框架,后定细节
4.选用色笔,书写端正(任何人在稿件上做修改都应该用他人不同的色笔,并且应该用这种色笔签署修改者的姓名,已明责任)
5.电子原稿,须留痕迹
1)原稿做好备份
2)标记区别原告并能看到修改之处,修改之处可以恢复原状
3)不同修改痕迹的电子文件备份
4)图片处理需要用软件工具处理后并入文档

四、图书稿件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
图书正文、辅文的原稿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加工整理,其中包括技术加工整理。
(一)正文编辑加工整理
1.消除政治性,思想性错误,完善原稿观点
2.订正事实材料,纠正知识性差错
3.核对引文
1)作者名、书名、出版者名、出版时间和页码等来源项标注不全或错误
2)引用文字或标点符号,存在错误,如漏字多字等
3)对于存在多个版本的文献与引文依据的是非权威版本或所据版本不一致
4)在内容上随意断文,或拼接原文或将论证假事物的文字引用来论证一事物,导致对原意的歪曲。
5)引文过多超过了论证所需要的范围
4.调整结构(篇、章、节、目、条、款、段)
5.修正标题,统一层次标志
6.润饰文字
7.修改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8.修改表格
9.检查图稿
(二)辅文编辑加工整理
1.校正注释
2.规范参考文献表
3.核改索引
4.核对附录
5.封面文字加工
6.检查书名页文字
7.检查目录
8.加工整理其他辅文
(三)技术加工整理
1.规范、统一用语
1)术语与专业名词(第一次出现时需简要说明含义,如概念来自国外,应当附注相应的外文词语)
2)人名(用拉丁字母书写的中国人名,应该用汉语拼音规范拼写。外国人名利用译名手册翻译,查不到的可以用音节音译)
3)机构名称(整部稿件统一)
4)地名(我国地名使用文过行政区划名称)
2.规统一数字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
3.规范、统一计量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0-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1-1993)与13个关于各专业领域中量和单位使用的国家标准(编号自GB 3102.1 至GB 3102.13 ))
4.添加批注
1)正文有不同字体出现
2)外文字母用印刷体书写,字号、字体、大小要标明,不加标注的通常排正体和白体,字号与其他正文主体文字相同
3)加附加符号的外文字母和其他特殊外文字母,应在稿面空白处附上放大的标准写法
4)形体相似、易混淆且不易根据文意推断的字,不但要描写清楚,必要时还要特别注明其特点
5)日文汉字不能排成中文汉字时要加批注
6)对容易混淆的标点符号进行标注(冒号比例号,分号冒号,后单引号逗号,间隔号外文句号,单书名号数学大于小于号,手写时候不易区分的三分线一字线三字线)

五、期刊加工整理的特殊要求
(一)统一格式
1)统一注释格式
2)统一参考文献表格式
3)统一相关项目格式
(二)写好引导文字
1.编辑前语和编后记(编辑部或主编名义对本期刊物在内容和形式上对读者进行说明对文字)
2.编者按(以编辑部名义对读者作某些交代以便读者理解文章)
3.题前引导(放在文章标题前面,简要提示文章特点)
(三)审改版本记录块,封面文字

第五节审定发稿
审定发稿包括将完成编辑的稿件按一定要求做整理,并填写各种必备格式文件提交审定;然后根据审定意见或直接发往有关部门安排复制,或对稿件做相应处理后再提交审定后发往有关部门安排复制。
一、发稿的要求(齐、清、定)
组成部分齐全无缺漏、稿面清楚、所发稿件为定稿。
二、稿件整理(复查稿件、清稿誊抄、检点稿件、编排次序)
1.复查稿件(普查和专项检查)
2.清稿誊抄(使稿面清楚、干净)
3.检点稿件:整理全部稿件,逐页检查正文和辅文是否齐全,是否依次衔接,防止出现倒页、重页、跳页、缺页;检查正文、辅文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各类图表是否齐全,有无疏漏、模糊或残缺,图表序列及插排位置是否标注清楚。
电子稿要注意:
1)拟发出电子稿确实是最后定稿的版本
2)复制到可移动的存储器上后,必须把存储器上的文件打开检查一次
3)要附有一份打印稿
(四)编排次序(按照顺序排列全部原稿,用号码机进行编码,并著名全稿页码总数)
三、稿件送审和发稿
(一)稿件送审手续
助理编辑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应先将原稿交责任编辑审核认可。责任编辑经过审核,如果认为稿件已经达到出版,要求就可以逐级送请具备复审,终审资格的人员审定;如果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指导助理编辑出进一步修改后,再送复审终审。复审终审都签名同意发稿的稿件才可以进入物质生产流程。
(二)稿件送审应附文件
随同稿件一起送审的各种文件,责任编辑必须签署姓名和日期。
1.审读加工记录单(主要是在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总结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
2.发稿单(编辑部门交给出版部门、发行部门的有关稿件基本情况以对整体设计、排印、发行等工作提出要求的通知单。)
3.图书装帧设计单(编辑对图书外部设计意见的文件,是装帧设计人员据以进行设计的唯一凭证)
4.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向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心申请核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文件)
5.征订单(供发行部门了解图书内容一边做好征订工作用的文件。)
(三)发稿

第六节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一、校样处理
工作主要包括审读校样、处理作者在校样上的修改和解决校对在校样上提出的疑问及检查付印清样。
二、样品检查
印装厂在每种书封面和内页印刷完毕,未成批装订前,必须先装订10本样书,送出版社查验。(也适用于期刊)
若有问题需要编辑及时通知印刷厂并向领导汇报。若无问题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出版单位领导分别在样书上签字表示认可。
样书检查内容:
1.书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部分出现的书名、作者名、出版单位是否一致,有无差错。
2.中国标准书号、书名汉语拼音、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应记载的各个项目是否存在错误、遗漏。
3.目录和书眉是否正确,与正文的内容是否一致。
4.付印样上的改动是否照样改正,有无出现新的错误。
5.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有无错装、漏装,有无缺字,图片位置是否正确,图片内容与说明文字是否相符等。
三、营销宣传
1.提供出版物简介和出版简讯等
2.组织、撰写出版物评论
3.指导设计和发布出版物广告
4.提供和审核相关材料(有关部门)
5.参与策划营销活动
四、收集反馈信息(对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对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

第七节图书重印与再版
一、重印
重印是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
(一)重印的意义
1.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
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则
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二)重印的操作
重印对已排版面不宜作大量改动,如果必须改动的地方很多(超过全书的1/3),可以考虑修订后再版。
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不变,若定价有调整,必须在原来的条码后加附加码(整个条码需要重新制作)
重印书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印刷次数),逐次累加。
例如:第一次印5000本,标记“印数1-5000”,第一次重印了8000本,标记“印数5001-13000”

二、再版
再版是对图书做出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刷
(一)再版的意义
1.再版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
2.再版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
3.再版可提升图书的利用价值
4.再版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5.再版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二)再版的操作
操作时完全按照生产新品种的程序进行。再版图书的封面装帧、开本、版式等都可以重新进行设计,但是书名不变。可以附标“修订本”、“增订本”或者标“第2版”、“第3版”。印数书写要加上重印的。

第八节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概述
一、音像制品的编辑工作
(一)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织脚本作者-审核脚本-组织导演、演员-节目录制-节目编辑合成-审查评改节目母版-发稿-复制-审查样品-宣传-收集反馈信息
(二)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基本特点
1.注重声像优化
2.选题策划设计较多方面
3.组稿工作涉及面较广
4.用多种方式多次审查评改节目
5.参与拍摄、录制、制作过程

二、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工作
(一)电子出版物编辑工作基本流程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编写脚本-准备素材-设计界面-编辑集成-检测质量-审核发稿-样品检查-宣传-收集反馈信息
(二)电子出版物编辑工作的基本特点
1.选题策划需考虑较多因素
2.充分重视脚本设计
3.先行准备各种素材(三种途径:利用计算机排版文件、光电扫描、重新输入)
4.充分重视界面设计
5.关注编辑集成
6.从多个方面进行质量检测(检测交互性、检测各种功能、检测数据库、测试运行环境)

第三章 书刊整体设计
第一节书刊整体设计概述
一、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
是指根据书刊的特点,从功能、艺术、工艺的角度,选择载体、呈现内容的创造性劳动。

二、书刊整体设计的内容(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
外部:书刊形态设计、美术设计和表面装饰设计
内文:版心尺寸规格、文字规格、排式设计、图片和表格的版面编排

三、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1.整体性
2.艺术性
3.实用性
4.经济性

四、书刊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1.形式与内容统一
2.共性与个性协调(面封、底封、书脊、护封、腰封、函套、环衬、衬页、书名页)
3.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
4.继承与创新结合

第二节书刊的形态
一、书刊外表的主要部位
面封、底封、书脊、书口、书顶、书根。

二、左翻本和右翻本
左翻本的书脊在左,书口在右。右翻本反之。
左翻本适用于字行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阅读的横排书或竖排书。页码右单左双。右翻本反之。

三、书刊的基本组成部分
书芯+外部装帧物
(一)书芯
1.书页
1)集合型书页(一张纸经过正反两面印刷后按顺序折叠成一页称为书帖)
2)单页型书页(单独一张纸的形式存在书刊中,多用于插页)
2.面、页和页码
1页=2面
(二)外部装帧物
必不可少的是封面。有些书刊还有护封、腰封、函套等。

四、书刊开本
(一)开本的含义
开本表示书刊幅面大小
(二)全张纸尺寸规格与开数
常见尺寸是787x1092毫米、890x1240毫米和1000x1400毫米。
国家标准图书杂志标准A系列有890x1240和900x1280,后者主要是做封面。B系列1000x1400。
(三)同开数开本的幅面大小差异
全张纸的大小不同,会导致即使开数相同,幅面大小不同。
(四)裁切余量
全张纸印刷前要裁去毛边,印刷时要留组印刷机能抓住的纸边(叼口)。
(五)表示开本的方式
1.简略表达方式(例:16开)
2.详尽表达方式(例:开本787x1092毫米 1/16)
3.国家标准开本表达方式(例:A4)
(六)开本的种类
1.按开切法分类
1)常规开本(几何级开切法,即反复按二等分原则开切)
2)特殊开本(直线开切开本,横纵混合开切开本)
2.按开数分类
1)大型开本(大于16开,8~12开一般用于书刊、画册、画报,2~4开用于报纸、挂图。1~2全张纸拼合的地图。)
2)中型开本(16~32开,主流书刊)
3)小型开本(小于32开,特殊书刊)
3.按边长比例分类
1)竖开本(高大于宽,主流)
2)横开本(多用于幼儿读物和图册)

五、书刊用纸
(一)纸张的种类
1.胶版印刷纸(单面胶和双面胶,双面多用于普通书刊、画册、中档商标、宣传资料印刷,目前印刷业应用最多。单面主要用于印刷商标和图片)
2.胶印书刊纸(普通图书、期刊)
3.字典纸(字典、词典、百科全书、资料、袖珍手册、使用频率较高的图书)
4.轻质印刷纸(普通图书、期刊)
5.纯质纸(书刊)
6.新闻纸(报纸、期刊)
7.彩色胶版印刷纸(书刊彩色正文和封面)
8.涂布美术印刷纸/铜版纸(画报、画册、封面、插图、美术图片、挂图、海报、宣传画,铜版纸还有单面铜版纸,双面铜版纸,无光泽铜版纸,布纹铜版纸之分)
9.轻量涂布纸(彩色期刊)
10.铸涂纸/高光泽铜版纸/玻璃卡纸(书刊封面、高级艺术画册正文、美术图片、商业挂画)
(二)纸张的定量(俗称克重,指的1平米纸张的重量)
常用纸为25~250g不等,超过250g称为纸板

六、书刊装订样式
(一)平装/简装
1.普通平装
2.勒口平装(封面带有勒口)
(二)精装
1.按书壳用料划分的精装种类
1)全纸面精装
2)直面布脊精装(书脊部分用织物:棉、麻、丝、化纤织物等)
3)全面料精装
2.按书脊形状划分
1)圆脊精装(小于70毫米)
2)平脊精装(小于50毫米)
(三)骑马订装(成本低,适合页数少的书刊)
(四)线装(主见于古籍)
(五)散页装(多用于教育类,艺术类图书)

第三节书刊结构部件及其设计要素
一、图书的结构部件
(一)必备结构部件
1.封面
1)面封(书名、作/译者、著作方式、出版者名。书名为汉字表达时要注明拼音,外文书需要翻译为中文名,作者姓名前加国籍。)
2)底封(中国标准书号及其条码和定价)
3)书脊(宽度不小于5毫米的书脊需要印刷内容,主书名和出版者名)
4)封里和底封里(可以空白)
2.主书名页(书芯第一页)
1)扉页(书名、作者名和出版者信息)
2)版本记录页/版权页(书名页背面,不设页码。需要包含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版本记录)
3.正文书页
(二)可选择结构部件
1.目录页(小册子或少儿图文书可以不用)
2.衬页(垫在封面内的过渡性单页型书页)
3.环衬(相当于封底封面各一个衬页)
4.附名书页(列载多卷书、丛书、翻译书、多语种书有关信息的书页)
5.插页(印有图书内容相关的图形、图像或题词、口号、献词等文字书页)
6.辑封与篇章页
7.护封(多用于精装书)
8.腰封/书腰纸(环状或袋装,一般相当于图书高度的1/3)
9.书函(类似于盒子)
10.书套(有一个开口的硬纸盒套)

二、期刊的结构部件
(一)必备结构部件(封面、目次页、正文书页)
1.封面
1)面封(书刊名、刊物出版年份、卷号、期号、中国连续出版物号、ISSN条码)
2)底封(面封如果没有印刷ISSN,底封需要印刷、定价)
3)书脊(厚度大于五毫米时要印刊名、出版年份、期号)
4)封里和底封里
2.目次页(就是目录页,包括目次页版头和目次表)
目次页版头位于目次表上方,应标明刊名、出版年份和期号、出版时间。
目次表需要列出本期所有内容,封面和插页重要图片也应列出,刊登广告时需要标注广告。
(二)可选结构部件
插页和腰封,作用于图书的相同

第四节书刊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就是在图文在页面中的编排形式,由图文的空间位置、尺寸和形体所体现。
一、书刊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1.清晰性
2.易读性
3.和谐性

二、书刊的版面
(一)版面结构
1.版心及版口(版心是成品图文印刷区域,版口是版心四周的边沿)
2.周空(版面边沿的四块举行空白,分别成为天头、地脚、订口、翻口)
1)天头/上白边(如印书眉,一般高25毫米)
2)地脚/下白边(地脚的高一般略小于天头,呈1:1.4的比例)
3)订口/内白边(一般为18~25毫米,用骑马订装的,靠近版心部分设计成出血式,即没有明显白边)
4)翻口/外白边(骑马订和锁线订的翻口于订口宽度一致,采用胶粘订装的翻口宽度比订口略小1~2毫米,采用铁丝订的翻口宽度比订口小3~7毫米)
(二)版面类型
1.按形成方式分:
1)普通版面(一版一页面)
2)和合面(前一页背面和后一页正面合为一页面)
2.按文字排列方向分:
1)横排版面(基本版面)
2)竖排版面
3)混合排版面(常见于期刊,为了区别两/多篇内容)
3.按版心分割状况分:
1)通栏版面(不做任何分割)
2)多栏版面(均匀分割)
3)复合分栏版面(一部分通栏一部分多栏)

第五节书刊版式设计要素
版心涉及文字、符号、线条、底纹、间空、插图、表格等各种成分。
一、版心大小和位置
(一)版心大小(根据书刊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选)
(二)版心位置(通过周空尺寸变化来调整版心位置)
1.版心居正常位置(左右居中,天头地脚高度比1.4:1),适用于常规以文字为主的书刊
2.版心偏上(天小地大),适用于摄影集、画册、画报等艺术观赏类书刊,以及只有下书眉的书刊。
3.版心偏下(天大邸下),中国传统图书多用,适用于天头有眉批的图书。
4.版心向订线靠拢,即订口空白缩小,翻口空白增大。
5.版心向翻口考虑,即翻口空白缩小,订口空白增大。
6.版心均靠左,右侧留出较大空白,一般用于传记、文艺、创意书籍。
7.版心均靠右,左侧留出较大空白,一般用于传记、文艺、创意书籍。
二、文字与符号
(一)文字(印刷字)
1.印刷字的字体
1)汉字字体(基本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印刷常用)
宋体多用于图书、期刊报纸的正文主体文字,也可用于标题。
黑体多用于标题和正文主体文字中的着重部分。
楷体多用于标题和少儿读物、小学教科书的正文。
仿宋体多用于标题、诗集、散文集、休闲读物的正文。
2)字母字体(正体、等线体、斜体)
正体/白正体,最常用。
等线体多用于汉语拼音。
斜体多用于表示物理量名称和书刊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中提及的外国书刊名称等。
字母变体有黑正体、粗黑体、黑斜体,一般用作标题或者正文中重要部分或者矢量、标量名。
花体和手写体用于期刊的标题。
3)数字字体
一般用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主要表示树枝和顺序。
2.印刷字的大小(常用点数制)
1)点数制:point/点/磅,1磅=0.35毫米,增减以0.25磅作为最小单位。
2)级数制:1级=0.25毫米
3.书刊版面的文字数量计算(版面字数、实际字数、排版字数、计酬字数)
1)版面字数:版心内可容纳的印刷字数量(不含书眉、页码),根据版心宽高尺寸及所选字号和行距计算可排行数和可每行排字数。
2)实际字数:计算机统计功能计算,估算版面总字数一般在实际字数增加15%~20%
3)排版字数:包含书眉和页码的版面总字数,书眉页码各算一行。
4)付酬字数:与版面字数相似,但不计空白页和某些页面末尾空白行。
(二)符号
1.标点符号(一般句末点号用全角,句内点号及标号用半角,连续两个标点符号用半角。但特殊情况下页可以全半角或全全角)
2.科技符号(遵守相应科技领域的规则)
3.标记符号
1)阳圈码(阿拉伯数字外面一圈)
2)阴圈码(同上,圈内黑底白字)
3)汉圈码(汉字外面一圈)

三、线条与底纹
(一)线条(水线和花线)
1.水线(由简单的集合图形连续排列在一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搭配使用)
1)实线(正线/细线、反线/粗线、曲线/波浪线)
2)虚线(由若干圆点或短横线形成的)
2.花线/花边/花边线(由某种花纹连续线性排列在一起形成的)
(二)底纹(点、线、花纹组成的有规则图案,多用于标题或版面铺底,加底纹时要注意,底纹大小与问题或文章的占位大小比例要合适,底纹不能太深以免影响阅读效果)

四、间空
版心中的空白部分,包括字空、行空、空白行、段空、栏空、图表边缘空。
1.字空(一般书刊不必设计字空,少儿书刊、诗歌类书刊、散文类书刊可以设计字空使阅读更加轻松,表达需要增加字空时以暗涌校对符号来标明字距相当于1个字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2.行空(设置行空是为了调整版面的疏密,便于阅读)
3.空白行(设计人员用于标题和文章的分隔、为了使表述清晰在相邻段落插入空白行,但仅限作者或责任编辑添加)
4.段空(首行缩进2格)
5.栏空(长度取决与相邻两栏的纵向尺寸,是自然形成的),宽度需要专门设计,一般为1~2字宽)
6.图表边缘空(一般为正文主体文字的1~2字宽,且四周一致,如果图表贯穿整个版心,只考虑上下)

五、插图
(一)插图的作用
揭示主题、使人物和事物形象化、美化版面(在少儿读物、科学技术著作、科普著作中尤为重要)
(二)插图的结构
1.图(主体)
2.图号和图题
1)图号:按作品中出现的先后为其编的顺序号,置于图题之前,与其留一字空,排在图下方或者一侧,使用比主体文字小的字号。
2)图题:插图的题目
3.图注(对图片对文字说明,由注码和注文构成,一般位于图题下方,不宜用黑体,字号比图题稍小或稍轻)

六、表格
(一)表格的结构(表号、表题、表头、表身、表注)
1.表号和表题(表号与表题留一字空,位于表格之上,所用字体字号大于表内文字但小于正文)
2.表头(单层与多层栏头)
3.表身(表身为表格的主体)
4.表注(针对表中内容作补充说明的文字,一般排在表格底部或者在表格最后一栏备注栏)
(二)表格的样式(全线表、省线表、无线表)
1.全线表
2.省线表(省略栏线和行线,但没有省去表头线)
3.无线表(无任何线,只适用于项目数量比较少的表格)

第六节书刊正文书页版式设计
一、正文主体文字排式设计
(一)书刊正文主体问题的用字
1.图书正文主体文字的用字
图书正文多采用宋体。楷体多用于少儿读物、小学教科书、通俗读物。仿宋体多用于诗集、散文集等文艺读物。
普通图书主体文字一般用五号字。工具书一般用小五号或者更小的字体密排(行距小)。少儿读物常用四号或小四号楷体字,且加设字空疏排。主要以老年人为读者对象的书,可以用小四号字排。
2.期刊正文主体文字的用字
3.期刊中文章篇数较多且各有主题各篇文章不仅标题的字体、字号可以不同,而且正文主题文字所用字体、字号也可不同。主体文字一般用五号字,必要时也可以用小五号字,少儿类期刊不得小于五号。
(二)字行的设计与排法
1.字行的设计(选择字体、字号和设定每行字数、行距、少儿读物的字距)
2.字行的排法(左齐、右齐、缩格和锁进、对行)
1)左齐:齐头排、前缩对齐排(距离前版口一定空间起排,各行行首对齐)
2)右齐:齐尾排、后缩对齐排
3)缩格与缩进
4)对行:一个分栏版面中的每栏各行文字或一个视面中左右两个版面各行文字需要处在一个水平线上。
(三)段落的设计和排法(基本不受限制,不用特意标明)
1.段落的设计(主要设计段间距)
2.段落的排法(首空、另行、接排)
1)首空:段首空几字
2)另行/另行起:另起一行
3)接排:上一段落最后一行延续排下一段落的文字、版心末尾不留空白而开始排稿件新的内容,不延续原来的字行。
(四)字行与页面的调整
业内有“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面”的习惯做法,因此对以上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1.缩行(减少字行):调整标点符号,改全角为半角,如果无法处理,设法删去该段中一些不太重要的词语。
2.缩面(减少页面):缩行、缩小图、表的上下空位、将图文串在一起等。
3.伸字:在只有一个字的字行内增加若干字。在付印样上还存在单字成行的现象时,为了不让修改版面造成意想不到的问题,为单行加字。改符号为半角、在符号、外文、数字前后增加空距,如果还解决不了,就需要设法增加词语。
4.伸行:同上,加大图、表上下的空白,将串文图改为通栏。
5.转页与下转、上接:用于期刊需要转到其他页面时,在最后一句句末标注(下转xx页),所转文字的开头应标注(上接xx页)

二、标题排式设计
(一)标题的用字
1.图书标题的用字的基本原则:
1)根据图书开本的大小选择字号。
2)在一种图书中,各部分相同级别的标题必须用字统一。
3)图书标题的字体常用黑体、标宋体、宋体、楷体、仿宋体。
4)分级明晰,鲜明体现作品层次,要根据标题序级,依次择定具体字体、字号。
5)最小一级标题的字号不能小于、轻于正文,至少要于正文相同。
6)相邻两级标题,即使字号不同,也不用同一字体,以免区分不明。
2.期刊用字与图书的相异之处:
1)引题排在主标题之前,字号要小于主标题。副标题排在主标题之后,字号应小于引题。
2)不同文章,可分别采用不同,字体字号表现的标题系统。
3)期刊标题用字范围较广,可以使用变体或艺术字体。
(二)标题的位置
1.标题位置的层次体系:
1)隔页排:标题单独一个页面,正文另面或另页排
2)另页排:标题另起一页(单数页码面)排在版心首部,正文另行起排
3)另面排:标题另起一面排(与另页排有时会混淆)
4)居中排:左右居中排,标题要排在版心中一定宽度内横向中心位置
5)左齐顶格排
6)左缩排(缩1~2字排)
7)与正文文字接排(标题不独占一行,但标题后要句号隔开)
2.图书标题位置的设计(不同级别的标题若位置相同,用字格式必须要有所区别)
3.期刊标题位置的设计(灵活多变,期刊的标题大部分用另面排)
三、页码排式设计
(一)页码的编序(从1开始,出版前言、序言、目录等页码需要单独编不计入正文)
(二)页码的位置(多设在天头或地脚靠近翻口页或居中位置;竖排书页码一般设在翻口上,如果没有中缝文字可以居中,如果中缝文字较多,页码居上或居下)
(三)页码的标示方式
1.明码(常见)
2.暗码(常用与辑封、篇章页、另页编排时必须留的空白面)
3.空码(没有页码,常见与凑印数的空白页、插页)
四、书眉排式设计
(一)图书书眉设计(天头、地脚、中缝)
书眉内容大多是书名、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单双两个页面书眉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二)期刊页眉设计
页眉内容较图书丰富明明可以有刊名、顺序编号、总期号、栏目名等。各篇文章一级标题所在的第一面上,通常也设置页眉,

五、版式批注法
(一)间接批注法(多用于图书稿件)
技术编辑人员专门提供一份版式设计方案,附于稿件一起发往排版单位。方案中对设计对象逐条写明版式要求,如:“书眉单码面排节名,小5宋,左右居中,下加书眉线…”
(二)直接批注法(多用于期刊和版面比较复杂多变的图文类图书)
将设计对象的版式要求直接标注在稿面上,为避免与正文相混淆,应该使用校对符号作批注。
(三)期刊版式批注的操作特点(对每篇稿件一一批注)

第四章 书刊校对
第一节校对概述
一、校对的概念
校对是指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二、校对的主要功能
1.校异同(原稿-校样,改正排版过程中发生的差错)
2.校是非(判断原稿内容是否正确)
3.校异同与校是非的关系(互相依存)
三、校样的形成
(一)纸质原稿附电子文件发排(作者需要提供电子原稿和完整的打印原稿)
(二)电子文件先行排版(方便编辑处理复杂版面问题)
(三)电子文件直接发排(多用于报刊出版单位)
四、校样的种类
1.毛校样(提交正式校样之前提交的非正式校对样张,主要用于检查排版的基本情况)
2.初校样(第一次正式提交的校样,反应未来出版物版面状况和大致篇幅)
3.二校样(根据校对修改标注改正后再次打印出来提交的出版单位校样,又称“改版”,“改样”必须要有)
4.三校样(同上,需要时还可以有四校样、五校样)
5.付印样(已完成“三校一读”,准备付印而交给出版单位进行改版但校样)
6.付印清样(一般不再有改动,对比付印样复核无误后作为核对蓝样或印刷胶片的依据)

第二节校对的方法、工序与制度
一、校对的基本方法
(一)对校法(比照原稿核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内容与原稿完全相同,版式符合设计要求)
1.折校:把原稿放在桌上,再将一页校样夹在两手的手指尖压在原稿上,并把校样上的字句对准原稿相应位置字句,逐字比对。逐行折叠在原稿上。(优点是原稿和校样间距短,校对人员的视力可集中在一个注释点上;原稿和校样上的文字对比着一个个看,容易发现问题。缺点是以核对文字为主,容易忽略对内容的理解,不利于校是非;符号容易被手指遮盖遗漏。)
2.点校: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方法主要适用于文字排序方向不同的情况。(有点是校对人员对原稿和校样的视野比较宽,容易看清原稿的修改和标注。缺点是校对工作人员工作时需要经常移动头部和手部,容易疲劳;原稿和校样距离皓源,容易有漏校,或者误校的情况)
(二)本校法(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订正差错的校对方法。本叫法是通读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弥补原稿的某些疏漏,提高书刊的质量。)
(三)他校法(对校样内容存在疑问时,利用内容相关的其他权威文献来判断正误。)
(四)理校法(通过推理分析做出是非判断)

二、校对的基本工序
校对由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核红、技术整理和对片/对蓝样等基本操作工序组成
(一)需依次进行的校对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读和对片/对蓝样)
1.初校(根据原稿校对校样,订正排版时产生的文字、符号、图、表、公式等方面差错和版式错误)
2.二校(消灭初校遗留的差错)
3.三校(消灭上一次校对遗留的差错)
4.通读(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重点检查校样中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语言文字、逻辑等方面的差错)
5.对片/对蓝样(在采用传统胶印制版、印刷工艺条件下,将排版单位输出的胶片与付印样或付印清样进行核对。常采用折校法。此环节结束后可以进入印制环节。)
(二)可穿插进行的核对工序(核红、誊样、技术整理)
1.核红(检查、核对前次或前几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新校样上是否以及改正)
2.誊样/过红/并样(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校对即将结束前,把副样上作者和编辑所做的改动誊抄到正样上)
3.技术整理(从体例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全部校样的工作,需要进行多次,最后一次由责任编辑承担。主要进行相关文字检查和版面格式的检查。)

三、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自己查一下记住重要符号)
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14706-1993)、国家标准《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GB/T14707-1993)
使用要求:校对时必须使用色笔书写符号和改动字符,不能用灰色铅笔书写;修改外文需要书写印刷体;校样中校对音像要从行间画出,墨色相同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

四、修改校样的规范操作:
(一)正确使用校对符号
(二)正确做校对修改标记(若可在待修改文字附近的行中书写更改后的文字和标记的,少用校对符号。)
1.引线的使用(字符需要修改时,把修改内容圈起,引线到版心外空白区域写,如果文字格式和相邻字符不同,需要备注修改的格式;引线不得重叠、交叉。)
2.版心外的标记(不使用引线的校对符号,在版心内标注后,应该在版心外再做标记,需要标注在相同的行高处,以便改版人员发现。)
3.质疑的标注(有疑问处用铅笔圈起并引线至版心外,用铅笔写明修改意见后打一问号,或写明看法,交由编辑处理)
(三)正确选用色笔
校对人员、版式设计人员、编辑和作者必须使用不同的色笔。
校样上凡是需要改版人员修改的内容,都应该用墨水笔或圆珠笔标明。附加的提示说明应该用墨水笔或圆珠笔书写,并在文字下加小圆圈。按惯例,铅笔书写的文字不作为正式修改的内容。

五、校对工作基本制度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出版单位需要“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出版单位出书需要指定一名具有中级或高级出版专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为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六、校对操作模式
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校对与计算机校对配合的人际结合校对。
基本校对流程:初校-改版-核红+二校+誊样+改版+核红+三校+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第三节书刊常见差错与查改技巧
一、书刊常见差错类型
(一)内容差错
(二)汉字差错
1.错字(多见于手写稿,或打印的原稿)
2.别字(使用不当的字,是最常见的差错)
3.草字误判、错分字、错合字(多因书写不清晰、不规范引起)
4.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使用不当
5.多字、漏字、颠倒字
(三)汉语语言差错
1.误用词语(音相近/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2.词形选用不当(选用了异形词中非推荐词即有争议的词)
3.语法差错
4.汉语出版物中随意夹带外文(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解释)
(四)外文、汉语拼音差错
1.大小写差错
2.转行差错(主要是连字符)
3.字体差错(未按规范使用相应字体)
4.汉语拼音分写或连写差错
5.标音符号差错
6.上下位置差错(上标、下标、平排)
(五)标点符号用法差错(主要主要中外文符号差异)
(六)数字用法差错(主要是不符合国家标准)
(七)量和单位使用差错
(八)插图差错(图文不对应、排版位置不符合规则等)
(九)表格差错(内容差错、格式差错)
1.内容差错:表格序号与正文不呼应,表格与正文叙述文字不衔接、不呼应
2.格式差错:常见缺少表线
(十)公式差错
(十一)相关项目不一致(内容不一致和格式不统一)
(十二)辅文的构成或格式不规范
(十三)其他格式错误(如不该留的空行、注释符号未能与正文明显区分)

二、查改文字差错的技巧
(一)联系字义、字音辨别字形(意思、读音)
(二)善作联想思维(相似联系、接近联想、对比联想)
(三)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
(四)善于辨识潦草字
(五)勤查工具书和有关规范
(六)大胆质疑(用铅笔)

第五章 书刊印制
第一节书刊印制概述
一、书刊印制的概念
是指根据作品原稿,制成可复现原稿视觉信息的产品的全部过程,包括印前制作、图文复制和印后加工。
印前阶段(按照已做设计的书刊原稿,在印制之前进行相关制作并输出印版)-印刷阶段(使用图文载体把内容复制转移到纸张上)-印后加工阶段/装订阶段(将已印有图文的书页加工成册,制成书刊成品)

二、印刷的要素(原稿、图文载体、承印物、呈色剂/色料、印刷机械)
(一)原稿
1.文字原稿
2.线条原稿
3.图像原稿(分为模拟式原稿、数字原稿和实物原稿,均为连续调原稿)
1)模拟式图像原稿(反射稿和透射稿)
2)数字图像原稿(数字照片、图像类电子出版物、视频图像)
3)实物原稿(一些实物、例如工艺品、织物)
(二)图文载体(如图文的介质,如印版、胶片、电子媒体)
(三)承印物(油墨-普通印刷,不使用油墨的印刷-特种印刷)
(四)呈色剂/色料
(五)印刷机械
1.模拟印刷机(使用印版):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
2.数字印刷机(不需要印版):静电印刷机、喷墨印刷机、磁性印刷机、热敏印刷机、热转移印刷机。
3.全张纸印刷机、对开印刷机、四开印刷机、八开印刷机。
4.单色印刷机、多色印刷机
5.单张纸印刷机/平版纸印刷机、卷筒印刷机/轮转印刷机

三、书刊印制的工艺过程
(一)传统的书刊印制工艺过程
原稿检核-图文输入-图文处理-图文输出-打样版制作-模拟打样-印版制作(晒版)-印刷-装订。
(二)数字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的书刊印制工艺过程
原稿检核-图文输入-图文处理-数字打样-计算机直接制版-印刷-装订。
(三)数字印刷的书刊印制工艺过程
原稿检核-图文输入-图文处理-数字打样-数字印刷-装订。

四、绿色印刷(主要应用于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和食品药品包装等产品印刷)
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节约资源能源的工艺与设备,生产易于回收循环利用或自然降解的产品,能够减少和降低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危害的印刷方式。

五、书刊印制管理规定
(一)关于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规定
国家实行印刷经营许可制度,没有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的…
(二)关于出版物印刷的规定
1.关于印刷委托书的规定(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印刷的必须验证规范的印刷委托书)
2.关于样本留存的规定(完成印刷之日起两年内,留一份出版物样本备查)
3.关于销售、加印和盗印的规定(印刷企业不得盗印出版物、不得销售、擅自加印或接受第三方委托加印)

第二节书刊的印前制作
一、原稿检核
(一)检核的对象(书刊的全部稿件)
(二)核验的要求
1.文字稿检核要求
搞面字迹清晰可辨,修改勾画明晰不误,专用符号符合规范;标题字体字号符合该书刊的具体要求;图表位置、图注文字指示明确。
2.图稿检核要求(除了图表位置安排是否准确说明外,还应检核图稿的印刷适性和表观质量)
1)印刷适性检核(原稿密度范围、阶调状况、颜色偏色状况、清晰度)
2)表观质量核检(清除细小附着物、弱化擦痕和皱纹、处理指印)
3.检核的方法
1)技术编辑核检(原稿数量、规格、质量)
2)责任编辑处理
3)延请技术人员核检(常见于影印稿件的修整、特殊字形的写造、历史照片的修复、对地图或难度较大的示意图做质量核检和相应处理)

二、图文的输入与存储
(一)图文输入的对象
1.文字与符号(汉字、各种字母、数字、标点符号、数学运算符号、某些特殊符号)
2.图像和图形
(二)文字与符号的输入
1.键盘输入
2.鼠标输入
3.光电扫描识别输入
(三)图像的输入
1.扫描输入
2.数字文件直接输入
3.视频捕获卡输入
(四)图形输入(常见的是数字仪输入、计算机绘制和数字文件直接输入)
(五)图文输入必须注意著作权问题
(六)图文的存储(常见的图文存储器有磁性载体存储器,光学载体存储器和闪存盘等)

三、图文处理
图文处理是按照整体设计要求对需要印刷的文字、符号、图像、图形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文组合成完整的页面。
(一)图像处理
1.图像形态变换
2.图像修饰
3.图像颜色变换
4.图像层次校正
5.图像特殊效果设计
6.图像分色
(二)图形处理
1.图形补充绘制
2.图形变换
3.图形修饰
4.图表制作
(三)组版
主板是将各个版面元素进行拼合和定位,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书页版面。
1.组版处理对象
1)文字、符号的组版
2)图像的组版
3)图形的组版
2.组版软件(常见软件:方正书版、方正飞翔、InDesign)

四、图文输出
(一)输出选择
1.黑白激光打印机输出(常见于一般书刊)
2.彩色激光打印机输出(常用于小批量印件)
3.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一般用于彩色书刊的纸质校样输出)
4.激光照排机输出(常用于高档的彩色印刷品)
5.印刷输出机输出(计算机直接制版)
(二)确定付印清样
(三)拼大版/拼上机版

五、打样
检查印前处理质量,并为印刷提供参考样张的方法。

六、印版制作
(一)晒版方式制作印版
国内常用阳图PS版:装版-曝光-显影冲洗-检查修正-烤版-提墨-擦胶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
优点:工艺上减少传统步骤的污染、设备上省去传统设备、实效上加快了制版速度、减少印刷准备时间,同时提高了印刷品的质量。

第三节书刊的印刷
一、主要印刷方式与特点
(一)模拟印刷
通过呈色剂/色料的转移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复制到承印物上的过程。(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
平版印刷是目前图书、期刊、报纸印刷的主要方式。
(二)数字印刷(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磁性印刷、热敏印刷、热转移印刷)
数字印刷常用与短版、断版、个性化图书的印制,目前常用的是静电印刷和喷墨印刷。

二、书刊印刷用纸费用计算
(一)与用纸量计算相关的专业用词
1.印张(用纸计算单位):1张全张纸单面印刷为1印张,双面印刷即为2印张。
印张数=面数/开数
2.令(纸张的计量单位):500张全张纸为1令,1令纸双面印刷后合1000印张。
3.加放数/伸放数(用于补偿纸张损耗的余量):
实际用纸=理论用纸*“1+加放数”
4.定量(1平米纸的质量,单位是克/平方米)
5.令重(1令全张纸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令重=定量x单张纸面积x500/1000
(二)书刊用纸量计算(注意单数要进1)
1.正文用纸总量计算(前言、目录、索引、附录、后记等辅文都需要计算)
正文用纸总量=单册面数x印数/开数x1000
正文实际用纸总量=单面册数x印数/(开数x1000)x(1+加放数)
2.插页用纸总量计算(1个环衬2页)
3.封面用纸总量计算(单独印刷):
根据书刊的开本大小、书脊宽度、是否有勒口来确定封面纸开数。
对于无勒口的平装书,若书籍宽度不大于7毫米,面封书可以直接取书刊成品开数的1/2(如16开书籍需要8开封面纸)。
印刷纸张短边时必须留出3~10毫米机器叼口量,还要再加3毫米的裁切余量,注意:
1)算出净尺寸后应再加上裁切余量,得出封面的毛高和毛宽。
2)由于封面印刷一般采用对开印刷机,应按照对开纸张对开后去叼口的面积计算。
3)为了充分利用纸张,需要试测两种开切方案(简单的说就是横着排和竖着排,选择输出最多页面的方案)
4)把对开纸x2,变全张纸
5)计算封面纸的开数
封面实际用纸总量=印数/(封面数x500)x(1+加放数)
4.护封用纸(计算步骤和方法与风险相同,但整体尺寸一般比书芯大一些)
(三)纸张费用的计算(一般用吨来计算)
用纸吨数=令重x用纸令数/1000

三、书刊印刷油墨
平版印刷的胶印油墨:较强的抗水性/着色力强
绿色油墨: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清洁生产,节约资源、有利于废弃包装回收,不易造成环境污染。

第四节书刊的装订
一、书刊装订工艺流程
(一)骑马订装(最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
折页-配页和封面-订书-切书-检查包装
(二)平装(比骑马订多两个环节)
折页-配页和封面-订书-包本-烫背-切书-检查包装

二、订书方式
(一)骑马订(封面与正文书帖在订书机上成“骑势”套叠后,用铁丝在左右两页响铃的书帖居中折缝处穿过,将封面联通正文书帖一起钉牢)
(二)锁线订/串线订(用线沿书帖折缝逐帖串订成书芯)
(三)胶粘订/无线胶背订/无线胶粘订(书体、书页仅用胶黏剂粘连成册。将订口一侧打毛,横向铳出沟槽,在沟槽涂布胶黏剂)
(四)锁线胶粘订(先用锁线再用胶粘订)

三、书刊装订常用材料
(一)缝订材料
1.铁丝(常用21~25号,号越大越细)
2.金属丝圈、塑料丝圈(主要用于装订图册和儿童图片活页本)
3.棉线(常用的缝订材料,有四种常用规格)
4.化纤线
(二)胶黏材料
1.淀粉黏合剂(糨糊和糊精)
2.纤维素胶黏剂/纸毛糨糊/无粮糨糊(干燥较慢)
3.动物胶(骨胶/鱼胶)
4.合成树脂黏结剂(聚醋酸乙烯乳胶、聚乙烯醇、热熔胶)

第五节书刊印制质量检查
一、质量检查的方法(上机样检查、样书/刊检查)
(一)上样机检查:临印刷前对书刊的全部清样进行检查。
(二)样书/刊检查:书刊印刷完毕,尚未成批装订之前,先装订10册样品送出版单位查检。

二、印刷质量要求
(一)外观质量
1.页面干净、无明脏迹,无明显折痕。
2.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3.墨色均匀、印页角标的印刷实地密度测量值在规定范围内。
4.色调基本一致,同批次产品个体纸张色调基本一致。
5.多色版图像的轮廓及位置准确套合,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二)图文质量
1.文字清晰,无重影,无缺笔断画字、糊字和坏字。
2.表格线条清楚,无明显模糊不清处。
3.图像量、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晰,网点角度准确,不出重影,亮调网点面积再现范围在规定值内;颜色真实、自然、协调。
(三)书刊印刷常见质量问题
1.套印不准
2.图文重影
3.背面粘脏
4.透印
5.出现条痕
6.糊版
7.起脏
8.墨色不一
9.纸张起毛

三、装订质量要求
(一)装订质量总体要求
1.封面与书芯粘黏牢固,无空泡、皱折、折角、变色、破损;书脊平直,粘口符合要求。
2.书帖配帖正确、整齐,无多帖、少贴、重帖、倒帖等问题。
3.成品幅面尺寸符合规定;外观整洁平顺,无压痕。
4.成品裁切歪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裁切无严重刀花、连刀页、严重破头。
5.书脊文字平直,平移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6.带勒口的封面,勒口折边应与书芯翻口对齐,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二)对各种订书方式的要求
1.骑马订:无重订和坏锯。锯订要均匀正确地订在折缝线上,订脚要扣平压实。书芯歪斜不超过2毫米。
2.锁线订:针位和针距要符合书刊开数和工艺要求,没有漏针。针眼和线位要平骑在书帖的订缝线上,不歪斜。穿线缝好后,锁丝的结扎辫子要松紧一致,平服地贴合在书背上。书刊无断线、脱针或起线圈等现象。
3.胶粘订:所用黏合剂要粘度适当,能渗透到书帖最里面的书页上,将之粘牢。不得使用植物类黏合剂。书帖划口排列正确,均在最后一折缝线上。依据开本确定铳口数,铳背深度合适,以书帖最里面一页能粘牢为准。书背纸应粘平,粘牢,不断裂,无歪斜。
4.锁线胶粘订质量要求(结合2、3)

第六章 出版物发行
第一节 出版物发行概述
出版单位通过分销等渠道,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一、出版物发行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一)出版物发行者
1.出版单位
2.出版发行商
(二)出版物
(三)出版消费者

二、出版物发行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一)发行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行是促进出版物生产发展的动力
出版物发行对生产者环节作用:
1.为生产者缩短出版物买卖时间
2.影响出版物生产成本
3.促进出版物生产规模扩大
4.影响出版物生产者的经营效益
(三)发行是沟通出版物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中介
出版物发行对消费者作用:
1.使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2.引导消费者积极消费
3.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

三、出版物发行的特点和程序
(一)出版物发行的特点(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文化宣传工作。既是商业活动,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出版物发行的程序
1.信息交换
2.确定购销关系
3.实物交割
4.结算货款
5.搜集各种反馈信息

四、出版物发行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1.商流(出版物商品的交换活动)
2.物流(出版物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转移)
3.信息流(出版交易活动中所发生的与此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流通)
4.资金流(出版物发行者围绕出版物的商品交换而实施的货币流通)

第二节出版物购销
一、出版物购销形式
指出版物经营者之间转移出版物所有权的方式,主要有包销、经销、寄销和代理。
(一)包销(发行商买断出版所有权,在全国或特定区域/范围享有专有销售权。操作程序:发行商从出版单位买断某种出版物的发行权-出版单位参考发行商的包销售决定出版物的生产数量-出版物出版后按包销数量交包销分发行商分发销售-发行商按协议时间与出版单位结算货款。未销出不退货)
(二)经销(发行商按照一定数量向出版物所有者进货,转而销售,不退货的购销形式。操作程序:发行商从出版单位购进一定数量的出版物-发行商分发销售出版物-按协议时间结算货款。未销出的出版物不退货)
(三)寄销(出版物所有者委托发行双销售的出版物。操作程序:出版单位像个发行商按事先协定规定数量和方式发货-各发行商进行销售-按协议时间根据实际销售量结算货款。为消除的出版物予以退货)
1.基数主发式寄销:出版单位按与绩效方式先确定的基数,将每种出版物均发送一定的数量样品给寄销方,由寄销方试销后添货。
2.主动发货式寄销:出版单位选择适销品种,根据寄销方的销售能力,主动向寄销方发送一定数量出版物。
3.滚动式寄销:出版单位主动发货,在与寄销方事前商定的寄销期到期时,未消完的出版物不立即做退货处理,而是等价调换新出版物。
4.征订式寄销:出版单位在发行出版物实现征求出版物发行商的订数,再为其发货。未销出的出版物仍可退货。
(四)代理
代理是发行商受出版物所有者委托,代理表其从事出版物发行活动。
1.总代理(委托人在指定地区的全权代理)
2.独家代理(对指定出版物享有专营权的代理)
3.佣金代理(在同一代理权地区、时间期限内,同时有几个代理人代表委托人行为的代理)

二、出版物的发行折扣
(一)码洋/码价/总定价(码洋=定价x数量)
1.出版码洋/造货码洋:用于统计和出版单位所生产的出版物的定价金额。
2.进货码洋:用于统计发行商购进出版物的定价金额。
3.销售码洋:用于统计所销售出去的出版物的定价金额。
(二)发行折扣与销售活动
发行折扣通常是出版单位和发行商之间实行的价格折扣。销售活动一般指的是图书销售终端给予的价格优惠。
(三)发行折扣额与发行折扣率
发行折扣额=码洋-实洋
发行折扣率=实洋/码洋
(四)实样/实价
实洋=码洋x发行折扣率

第三节出版物发行方式
主要是零售和批发
一、出版物批发
出版物批发是指供货商向其他出版物经营者销售出版物。
(一)批发的特点
1.不与消费者直接交易
2.销售方式具有批量性
3.销售方必须给购货方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发行折扣额)
(二)批发的作用
出版单位:大规模销售、沟通信息、存货运输、融通资金、承担一定风险。
批发商:供货送货、需求预测、信息服务、进货指导、信用服务等。
(三)批发的具体形式
1.目录征订交易
2.参加订货会现场交易
3.批发市场上现货批销
4.网上电子商务交易
(四)出版物批发操作要点
1.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购销形式。
2.比较灵活的确定发行折扣率。
3.随时注意保持合理的库存。
4.及时回收应收账款。

二、出版物零售
出版经营者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出版物。
(一)出版零售的特点
1.销货对象只是消费者。
2.销售量没有定规。
3.一般按出版物定价销售。
(二)零售的作用
1.广泛分销扩大出版物销量。
2.直接为消费者服务。
3.随时与消费者沟通信息。
(三)出版物零售机构的类型
按经营组织形式:独立店、连锁店。
按经营规模:超大型店、大型店、中型店、小店等。

三、出版物出租
经营者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出版物。包括纸质图书的出租和数字出版物(月卡、会员)的出租。

四、出版物连锁经营
(一)出版物连锁经营的概念
出版物发行连锁经营是以经营去玩为主,使用统一商标的若干门店或企业在总部统一管理下一实现规模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组织形式。
六个统一:标识、进货、配送、信息、服务、管理。
(二)出版物连锁经营的特征
1.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
2.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
3.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三)出版物连锁经营的类型
1.直营连锁店(总部投资开设)
2.自愿连锁店(门店为独立法人,总部指导)
3.特许连锁店/加盟连锁店/七月连锁店

五、出版物展销
(一)出版物展销的概念
在固定场所与一定时间内,集中展览,销售出版物或接受出版物预定的发行方式。
(二)书展的类型
1.按交易性质划分:著作权贸易型书展、订货型书展和销售型书展。
1)著作权贸易型:参展的出版单位互相洽谈,著作权交易或者合作出版业务。
2)订货型:参展的出版单位向发行商图书馆等介绍出版物,促成订购。
3)销售型:现场零售
2.按参展单位地域划分:地区性书展(零售为主)、全国性书展(零售+批发)和国际性书展(国际交流+出版物贸易)
3.按参展出版物内容:综合性书展、专题性书展

六、出版物进出口贸易
(一)出版物进出口贸易的概念
一个国家/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以出版物商品为核心的交换活动。
(二)出版物出口贸易的形式
1.书商批销(我国主要)
2.个人代销(非正规)
3.转手销售
4.团体订购和邮购服务(以前大多采用)
5.出国展销
(三)出版物进口贸易的形式
1.向国外出版商直接购进。
2.向国外批发商、代理商购进。

第四节出版物发行渠道
一、出版物发行渠道的特点
(一)发行渠道是出版物商品交易的过程与通道
(二)发行渠道由流通环节组成
(三)发行渠道有长短宽窄之分
1.发行渠道的长短:依据进入出版物流通过程中的中间商环节多少而定,一个为短,一个以上为长。
2.发行渠道的宽窄:只出版单位在同一市场上并行地与多少个同一层级的中间商合作,只通过极少数批发商或零售商实现的为窄渠道,多的为宽渠道。
3.发行渠道体系的构成(是出版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出版物发行渠道的类型(产销结合的直接发行渠道、产销分离的间接发行渠道)
(一)直接渠道
出版单位将出版物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渠道
1.直接渠道的形式:
1)自设门市销售出版物
2)由推销人员向消费者直销
3)邮寄目录直销
4)接受消费者直接订购
5)网上销售
2.直接渠道的优势:
1)主动性强
2)功能综合
3)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3.直接渠道的不足:
1)覆盖面相对较窄,发行能力有限
2)分散资源有可能影响主业
3)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产销关系
(三)间接渠道
出版单位通过出版物发行商将出版物销售给消费者的渠道。
1.间接渠道的形式:
1)出版单位-零售商-消费者
2)出版单位-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间接渠道的优势:
1)广泛分销
2)促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3)有利于资金的周转
4)有利于市场信息的广泛采集
3.间接渠道的不足:
1)一定条件下的发行成本有所增加
2)出版单位控制渠道的力度降低
3)可能传递失真信息

三、出版物的传统发行渠道
(一)图书发行渠道
1.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系统(80年代至今)
2.新华书店发行系统(集团化和连锁经营、包含许多出版物批发机构、零售数量大)
3.其他专业性的国有书店发行系统
4.民营书店发行系统(公民私人投资设立)
5.含有外资的发行系统
6.图书进出口机构(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专门从事图书进出口业务)
7.兼营型图书发行机构(不以图书发行为专职的机构)
(二)报刊发行渠道
1.邮政系统发行(1953)
2.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系统
3.图书发行机构
4.专营型报刊发行机构
5.兼营型报刊零售站点(车站、机场,酒店、超市等人流聚集处)
6.报刊摊亭
(三)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图书零售门店、专门的音像制品商店、软件商店)

四、出版物的网络发行渠道
(一)网络发行渠道的类型
1.实体出版物发行渠道(传统发行渠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2.非实体出版物发行渠道
(二)网络发行渠道的经营模式
1.商家-消费者模式(B to C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
2.商家-商家模式(B to 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3.商家-商家-消费者模式(BBC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
(三)网络发行渠道的优势
1.突破了时空限制。
2.实现无实体场所经营。
3.流转品种丰富信息全面。
4.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第五节面向消费者的相关活动
一、出版单位品牌形象运营
(一)开展新闻报道
主要题材:
1.重要出版物的出版或获奖。
2.出版单位的重大纪念活动和重大营销活动。
3.出版单位有关出版工作的新理念,新做法。
(二)参加公益活动
(三)策划公共关系广告(致意性广告、倡导性广告、解释性广告)

二、出版物营销活动
(一)全媒体营销推广(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等大众媒体以及户外广告、海报、新媒体广告等广告媒介)
1.利用大众传媒宣传
发送目录订单(最常用的广告)优点:
1)投递的内容专一,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形式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3)面对对象专制性强效果好。
缺点:覆盖面窄感染力不强
2.App推广
3.社群营销
1)出版单位自建社群(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豆瓣小组等)
2)利用大V社群
4.新媒体影视营销(短视频营销、音频营销、网络直播营销)
(二)活动推广营销
1.举办新闻发布会:
主要程序:
1)提炼出版物内容形成宣传重点。
2)根据出版物上市时间,确定发布会日期,地点和规模,拟定方案。
3)向相关社会名流、专家学者、作者、媒体、出版物发行商发出邀请,并落实参会人员人数。
4)提前检查发布会会场,协调各方面关系,做好发布会的会前准备。
5)举办发布会。
6)收集有关发布会的新闻报导和有关评论,为出版物上市后宣传做好准备。
2.作者签售
3.举办专题讲座或作品分享会
4.策划与图书内容或主题相关活动
5.举办作品研讨会或其他专题研究会
6.展销
1)与其他出版单位或发行商联合举办展销。
2)根据消费者需要出版单位自己单独组织相关的专题性展销。
7.赠送样品
8.举办读书竞赛
9.建立常设的样品室
10.现场促销
(三)促销方式
1.买赠促销和返券
2.特价促销(一般用于处理滞销积压出版物)
3.折扣促销
1)特定时间段内对特定商品或特定消费者折价促销(教师节教师九折售书)
2)预售折价促销(针对尚未上市,先预售的出版物)
3)数量折价
4.有奖销售
5.拼团和砍价

第七章编辑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编辑应用文概述
编辑应用文是编辑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写作的,是编辑工作的内容之一。
一、什么是编辑应用文
四大类型:
1.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等“内部编辑业务文件”
2.与作者、读者的往来通信等“编辑书信”
3.为出版物撰写的出版说明、内容提要、编者按等“书刊辅文”
4.广告、出版信息和出版物评论等“出版物宣传文字”

二、编辑应用文的特点
1.行业性
2.职务性
3.规范性(文字规范、格式规范、内容规范)

三、撰写应用编辑文的基本要求
1.观点鲜明
2.条理清晰
3.文字简练
4.表达适中
5.签署完整(起草人、审核人、经手人的完整的姓名和日期)

第二节内部编辑业务文件
是指由编辑人员所写的与出版单位内部研究处理各项编辑工作有关的文件(选题报告、编辑计划、审稿意见、调研报告、营销建议等。)
一、选题报告(关于选题构思与设计的书面表达)
(一)选题报告的内容
1.选题名称(一个选题一般只有一个名称)
2.选题的价值(文化价值+出版价值)
1)文化价值(社会效益):政治导向、学术价值、道德教育、艺术感染力
2)出版价值:作品自身价值、市场价值
3.选题酝酿、形成的过程(交代选题的来龙去脉)
4.选题的内容和形式设想(写明体裁、篇幅和主要内容,最好附有目录大纲和样章)
5.读者对象(要有明确定位)
6.作者介绍
7.时间安排
8.经济效益预测
9.市场营销建议
10.其他情况(境外引进的选题,要写明版权贸易的基本条件和情况)
(二)选题报告的形式
1.表格式
2.文本式

二、编辑计划
编辑计划、编辑方案,是实现选题的具体计划和操作方案。
(一)编辑计划的内容
1.编辑方针或指导思想
2.大致内容与篇幅(所编图书主要内容)
3.分工情况
4.组织机构和编写力量
5.组织活动和经费预算
6.工作日程
(二)编辑计划例文(略)

三、审稿意见(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稿件处理意见)
编辑的日常工作,撰写审稿意见是编辑的基本职责,也最能反映出编辑的业务水平。
(一)审稿意见的内容
1.稿件的基本情况
2.作者介绍
3.内容概述(书稿完整内容简要介绍)
4.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价值:创新性和特点、质量:结构框架、文字写作质量)
5.稿件处理意见(总体性建议、局部性建议)
(二)审稿意见例文(略)

四、调研报告
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文化桥梁,是从原料到产品的加工单位。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数据处理阶段)
(二)调研报告的写作
1.要反映调查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2.要有一定的结构(导言、正文、结论)
1)导言(提出问题,交代调查报告原因和目的,交代调查内容、方法、作用、意义)
2)正文(着重分析问题,分为贯穿式和并列式)
3)结论(揭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
(三)调研报告例文

第三节编辑工作书信
一、约稿信
出版单位约请作者撰写稿件的信。
(一)约稿信的内容
1.稿件的题目
2.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3.读者对象
4.字数和交稿时间
5.可供参考的资料
6.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7.对著作方式的具体要求
(二)约稿信例文(略)
二、退修信
出版单位将稿件退回作者要求进行修改时写的信。
退修稿件:1.审读后认为基本可用但尚需做一些修改的。2.审读后认为有一定基础但未达出版水平的,需要修改后再决定取舍。
(一)退修信的内容
1.肯定稿件的优点
2.指出稿件的不足指出
3.提出修改的意见或建议
4.提供参考资料
(二)撰写退修信应注意的问题
1.意见明朗,情辞恳切
2.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或艺术见解
3.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三)退修信例文(略)

三、退稿信
退稿信是出版单位对不拟接受出版的稿件而将其退还给作者时写的信,一般由初审者撰写,以出版单位名义发出。
(一)退稿信的内容
说明稿件未能采用的原因。1.稿件质量未能达到出版要求。2.稿件有一定质量,但由于本出版社已经组织同类稿件,或已经出版过同类读物,或客观形式、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不能列入出版计划。3.稿件内容、题材等不符合出版单位的出版要求。
(二)撰写退稿信应注意的问题(公正客观的评价、尊重作者)
(三)退稿信例文(略)

四、日常联系信
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与作者联系的信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作者相关事宜。
(一)撰写日常联系信应注意的问题
1.要及时联系(收到稿件后及时联系作者)
2.要注意写信名义(注意内容和语气与所署名义相符)
3.要注意复制存档(及时复制存档,保证书稿档案完整无缺)
4.要注意内外有别(不擅自发表与出版单位不同的意见,不随意传播内部不同意见)
(二)日常联系信例文(略)

五、答读者信
出版单位答复读者来信的书信。
(一)读者来信的情况
1.对出版物提出意见(对批评给予答复,不同意见可进行解释或委婉提出商榷)
2.对出版工作提出希望或建议(表示感谢、认真考虑、联系读者吸收采纳意见)
3.探讨问题(交流、转给作者)
4.联系出版事宜(读者想要联系著作、资料的出版事宜时,应慎重给予回答)
5.要求帮助联系作者(转作者本人斟酌处理)
(二)答读者信的写法
1.公函形式
2.日常书信形式
(三)答读者信例文(略)

第四节书刊辅文
正文附属文字和对正文的必要补充。
一、内容提要
(一)内容提要的类型
1.评论型内容提要、鉴定型内容提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特别是学术研究著作)
2.说明性内容提要(常用于科技、文化等方面书刊)
3.梗概型内容提要(主要适用于小说、戏曲等情节为主的图书)
4.悬念性内容提要(主要用于少儿读物、科普读物和侦探小说、惊险小说)
(二)撰写内容提要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关键,提出要点
2.文字简练,吸引读者
3.把握分寸,实事求是

二、出版前言
也称“出版说明”、“编篡说明”、“编辑说明”,是以出版单位的名义,从编辑工作的角度向读者所作的交代或说明。
(一)出版前言的内容
1.说明出版目的和价值
2.简介图书的内容和特点
3.说明出版及创作过程
4.介绍作者的成就和影响
5.表明出版单位的立场和态度
(二)撰写出版前言应注意的问题
1.个性特色鲜明
2.文字简短精练
3.态度严谨求实
4.评价中肯客观
(三)出版前言例文(略)

三、编者按
部分书刊汇中有编者按,常用醒目字体字号表示,以引起读者注意。
(一)编者按的类型
1.介绍型编者按(作者生平、文章背景、写作经过)
2.提示型编者按(编辑从文章汇总引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引导读者展开讨论)
3.评论型编者按(编辑针对原文明确表示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以启发和深化读者的思考)
(二)撰写编者按应注意的问题
1.短小精悍,力求简练
2.行文平实,评价客观
(三)编者按例文(略)

四、凡例
凡例又称“义例”、“例言”、“编辑凡例”等,它是说明书籍内容和编篡体例的文字(一般使用于工具书、部分大型丛书、成套图书、方志和古籍校勘整理本等。)
(一)凡例的特点
1.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多用于工具书、古籍校勘标点本、注释本、汇编本、文集等)
2.重点介绍体例
3.分条分款列出(凡例一般采用脉络分明、直截了当的条款形式,不必有承上启下的其它文字)
(二)凡例例文(略)

五、作者简介
有助于读者更多的了解作者、理解书刊内容。又称作者小传。
(一)作者简介的内容(作者生平和主要成就的概括介绍)
(二)作者简介的特点
1.突出重点,不求全面
2.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三)撰写作者简介应注意的问题
1.材料要真实
2.评价要恰当
3.文字要简明
(四)作者简介例文(略)

六、出版后记
编辑完成编辑工作之后所写的文字。
(一)出版后记的内容
编辑完成编辑工作之后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交代正文写作背景和编辑过程。
(二)出版后记的例文(略)

第五节出版物宣传文字
包括出版消息、出版物广告文字和出版物评论。一般发表于报刊、互联网媒体,有时候出版单位也编辑成非正式出版的小册子,赠送读者。

一、出版消息
出版物面世前后,为了让发行单位和广大读者知道有关信息,出版单位要及时发布、广泛传播出版消息。注意:“真”“实”“短”“快”“活”。
(一)出版物预告
1.出版物预告的内容
通常有固定格式,包括书名、作者、类别、出版社、版别、出版史剑、字数、图版数、读者对象、开本、定价、内容介绍等项目,一般采用表格形式。
2.撰写出版物预告应注意的内容
深入浅出,避免枯燥术语和生硬文句。反复思考,提炼出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是指内容,并结合形势和消费者需要,突出宣传重点。
3.出版物预告例文(略)
(二)出版物简介
1.出版物简介的特点
与预告的区别:1)出版物简介发表时间自由,可在出版后发布。2)出版物发表渠道较广,可在专门书目类报刊上发表,也可以在其他相关报刊、电视、广播发表。3)出版物简介字数限制宽松(数十字到上千字均可),预告之能二三百字。4)出版物简介读者一般是消费者,预告读者一般是发行人员。5)出版物简介一般使用文字格式,预告使用表格形式。
2.出版物简介例文(略)
(三)出版简讯
出版简讯原先是有图书出版的新闻报道,所以惯称“书讯”,后用于有关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信息报道,便称为“出版简讯”。
1.出版简讯的内容:
内容范围广泛,围绕出版物中心展开。多供报刊发表,可以由报刊记者撰写,也可以由出版单位编辑撰写。
2.撰写出版简讯应注意的问题:
1)讲究新闻价值
2)短小精悍
3)客观实在
3.出版简讯例文(略)

二、出版物广告文字
(一)出版物广告文字的类型
1.出版物外包装宣传语(封面、腰封、期刊封面、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封套)
2.单页广告文字
3.广告小册子文字
(二)撰写出版物广告文字应注意的问题
1.要实事求是
2.要突出重点
3.要有针对性
4.要精炼易记
5.要选好体裁
(三)出版物广告文字示例(略)

三、出版物评论
针对各类出版物所写的评论文章
(一)出版物评论的种类(图书评论-书评,报刊评论)
(二)撰写出版物评论应注意的问题
审慎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三)出版物评论例文(略)

  • 5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技术 作者:金自力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技术,首先介绍该项技术的关键技 术点,然后介绍该项技术主要解决智慧工厂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即以机器人为主 体的智慧工厂从细胞单元到生产线, 从售前方案环节到交付实施过程中的虚拟样 机验证,以及提供离线编程底层的仿真数字化环境。 1.前言 虚拟仿真(Virtual Simulation)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该技术在 计算机上通过 CAD/CAM/CAE 等技术将产品信息集成到计算机提供的可视化虚 拟环境,在实际产品制造之前实现产品的仿真、分析与优化过程。 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环节,可应用于生产线节拍控制分 析、机器人运动控制、动力学分析、轨迹和路径规划离线编程、机器人与工作环 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随着目前智能数字化制造及工业 4.0 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 展,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也成为围绕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整个数字化 设计、验证及制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与开发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系 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以上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 新的手段。 2.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技术 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技术涉及多个系统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理论及 其技术实现,是基于数字和运动控制建模、仿真、信息管理、交互式用户界面和 虚拟现实的综合应用技术。 在智慧工厂设计的初级阶段——概念阶段就可以对整 个系统进行完整的分析,观察并实验各组件的相互运动情况。通过系统虚拟仿真 软件在相应虚拟环境中真实地模拟生产线的运动和节拍, 在计算机上可方便地修 改设计缺陷,仿真不同的布局方案,对生产线系统进行不断的改进,直至获得最 优的设计方案以后,再做出物理样机。 虚拟仿真的设计方法体现出并行工程的概念和思想, 是今后智能制造技术的 发展方向。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即在智慧工厂设计时期即确定关键的 参数,更新产品开发过程,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集成性 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 虚拟仿真执行环境需要 在不同的系统间进行转换,其集成性包括以下方面: 导入在 CAD 中建立的机器人与生产线组件的三维模型, 加入机器人运动学与动 力学分析算法。 虚拟仿真中的流动节拍,机器人和外部轴的载荷速度,可达性等数据传递给分 析模组,轨迹和路径规划的拓扑数据传递给离线编程模组,处理后的分析结果回 传给虚拟仿真进行验证; 生产线 PLC,机器人下位机控制系统,IO 的信号等数据上传,与虚拟仿真系统 进行集成。 2)组件模型的参数化和数据库 通常一个智慧工厂的组件大约在 5 万到 10 万个(不含重复组件),大量重复使 用的模型可以参数化并形成组件库, 可以更快捷的变更组件和规划布局,大幅减少工程师 CAD 建模和增加运动算法 的时间。 3)可视化与交互性 机器人智慧工厂虚拟仿真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模型显示环境, 使操作者有高真实性 的沉浸感。由于具有可视化方面的优势,在布局规划过程中工程师团队可交互式 探索智慧工厂的功能, 充分将自身的经验和能力结合到计算机的虚拟仿真的设计 过程中。 图 1 机器人生产线虚拟仿真软件 HedraCAM 3. 工业机器人的虚拟样机构建 机器人虚拟样机将机器人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 针对于机器人设计与制造 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轨迹和路径规划,机器人与工作环境的相互作用 等技术内容进行研究与系统开发,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机器人的设计、分析及虚拟 生产过程的实现。系统的具体构成如下图 2。 CAD建模环境 机器人虚拟样机测试环境 各关节约束定义 初步设计三维 本体CAD模型 运动学、动力学控制建模 轨迹规划测试并输出到本体控制器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机器人虚拟样机 优化本体模型 系统优化,选择系统最佳解决方案 工业机器人虚拟样机 输出最终结果,形成机器人虚拟样机 机器人虚拟样机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用于在计算机上进行机器人设计与开发的虚 拟环境,其主要功能有以下方面: 1)可视化环境 建立可视化环境是虚拟仿真系统的基础工作, 机器人的虚拟仿真可视化环境使得 操作者可直观、高效地在计算机上进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良好的环境可使操 作者方便地将自身经验和知识随时融入系统。 在虚拟仿真开发的不同阶段,机器人 CAD 模型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在虚拟样机 初期的概念性设计阶段,机器人 CAD 几何模型可能较为粗略,只为满足当前设 计需要,某些详细的几何结构可不必建模;在详细设计阶段,样机经过反复验证 与完善,系统得到优化后的几何数据,可对样机进行详细的几何建模,形成用于 仿真的机器人虚拟样机。 图 3 中电熊猫新款机器人 Pa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