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ql进阶四》

《Msql进阶四》

提示: 本材料只做个人学习参考,不作为系统的学习流程,请注意识别!!!



1. MySql中常用工具

1.1 mysql

该mysql不是指mysql服务,而是指mysql的客户端工具。

语法 :

mysql [options] [database]

1.1.1 连接选项

参数 :
-u, --user=name 指定用户名
-p, --password[=name] 指定密码
-h, --host=name 指定服务器IP或域名
-P, --port=# 指定连接端口
示例 :
mysql -h 127.0.0.1 -P 3306 -u root -p
mysql -h127.0.0.1 -P3306 -uroot -p2143

1.1.2 执行选项

-e, --execute=name 执行SQL语句并退出

此选项可以在Mysql客户端执行SQL语句,而不用连接到MySQL数据库再执行,对于一些批处理脚本,这种方式尤其方便。

示例:mysql -uroot -p2143 db01 -e “select * from tb_book”;

1.2 mysqladmin

mysqladmin 是一个执行管理操作的客户端程序。可以用它来检查服务器的配置和当前状态、创建并删除数据库等。

可以通过 : mysqladmin --help 指令查看帮助文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 :
mysqladmin -uroot -p2143 create ‘test01’;
mysqladmin -uroot -p2143 drop ‘test01’;
mysqladmin -uroot -p2143 version;

1.3 mysqlbinlog

由于服务器生成的二进制日志文件以二进制格式保存,所以如果想要检查这些文本的文本格式,就会使用到mysqlbinlog 日志管理工具。

语法 :

mysqlbinlog [options] log-files1 log-files2 …
选项:
-d, --database=name : 指定数据库名称,只列出指定的数据库相关操作。
-o, --offset=# : 忽略掉日志中的前n行命令。
-r,–result-file=name : 将输出的文本格式日志输出到指定文件。
-s, --short-form : 显示简单格式, 省略掉一些信息。
–start-datatime=date1 --stop-datetime=date2 : 指定日期间隔内的所有日志。
–start-position=pos1 --stop-position=pos2 : 指定位置间隔内的所有日志。

1.4 mysqldump

mysqldump 客户端工具用来备份数据库或在不同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迁移。备份内容包含创建表,及插入表的SQL语句。

语法 :

mysqldump [options] db_name [tables]
mysqldump [options] --database/-B db1 [db2 db3…]
mysqldump [options] --all-databases/-A

1.4.1 连接选项

参数 :
-u, --user=name 指定用户名
-p, --password[=name] 指定密码
-h, --host=name 指定服务器IP或域名
-P, --port=# 指定连接端口

1.4.2 输出内容选项

参数:
–add-drop-database 在每个数据库创建语句前加上 Drop database 语句
–add-drop-table 在每个表创建语句前加上 Drop table 语句 , 默认开启 ; 不开启 (-- skip-add-drop-table)
-n, --no-create-db 不包含数据库的创建语句
-t, --no-create-info 不包含数据表的创建语句
-d --no-data 不包含数据
-T, --tab=name 自动生成两个文件:一个.sql文件,创建表结构的语句; 一个.txt文件,数据文件,相当于select into outfile

示例 :
mysqldump -uroot -p2143 db01 tb_book --add-drop-database --add-drop-table > a
mysqldump -uroot -p2143 -T /tmp test cit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 mysqlimport/source

mysqlimport 是客户端数据导入工具,用来导入mysqldump 加 -T 参数后导出的文本文件。
语法:

mysqlimport [options] db_name textfile1 [textfile2…]

示例:

mysqlimport -uroot -p2143 test /tmp/city.txt

如果需要导入sql文件,可以使用mysql中的source 指令 :

source /root/tb_book.sql

1.6 mysqlshow

mysqlshow客户端对象查找工具,用来很快地查找存在哪些数据库、数据库中的表、表中的列或者索引。

语法:

mysqlshow [options] [db_name [table_name [col_name]]]

参数:

–count 显示数据库及表的统计信息(数据库,表 均可以不指定)
-i 显示指定数据库或者指定表的状态信息

示例:

#查询每个数据库的表的数量及表中记录的数量
mysqlshow -uroot -p2143 --count
#查询test库中每个表中的字段书,及行数
mysqlshow -uroot -p2143 test --count
#查询test库中book表的详细情况
mysqlshow -uroot -p2143 test book --count

2. Mysql 日志

在任何一种数据库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日志,记录着数据库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追踪数据库曾经发生过的各种事件。MySQL 也不例外,在 MySQL 中,有 4 种不同的日志,分别是错误日志、二进制日志(BINLOG 日志)、查询日志和慢查询日志,这些日志记录着数据库在不同方面的踪迹。

2.1 错误日志

错误日志是 MySQL 中最重要的日志之一,它记录了当 mysqld 启动和停止时,以及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任何严重错误时的相关信息。当数据库出现任何故障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可以首先查看此日志。

该日志是默认开启的 , 默认存放目录为 mysql 的数据目录(var/lib/mysql), 默认的日志文件名为
hostname.err(hostname是主机名)。

查看日志位置指令 :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erro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查看日志内容 :

tail -f /var/lib/mysql/xaxh-server.er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二进制日志

2.2.1概述

二进制日志(BINLOG)记录了所有的 DDL(数据定义语言)语句和 DML(数据操纵语言)语句,但是不包括数据查询语句。此日志对于灾难时的数据恢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MySQL的主从复制, 就是通过该binlog实现的。

二进制日志,默认情况下是没有开启的,需要到MySQL的配置文件中开启,并配置MySQL日志的格式。
配置文件位置 : /usr/my.cnf

日志存放位置 : 配置时,给定了文件名但是没有指定路径,日志默认写入Mysql的数据目录。

#配置开启binlog日志, 日志的文件前缀为 mysqlbin -----> 生成的文件名如 :
mysqlbin.000001,mysqlbin.000002
log_bin=mysqlbin
#配置二进制日志的格式
binlog_format=STATEMENT

2.2.2 日志格式

STATEMENT

该日志格式在日志文件中记录的都是SQL语句(statement),每一条对数据进行修改的SQL都会记录在日志文件中,通过Mysql提供的mysqlbinlog工具,可以清晰的查看到每条语句的文本。主从复制的时候,从库(slave)会将日志解析为原文本,并在从库重新执行一次。

ROW

该日志格式在日志文件中记录的是每一行的数据变更,而不是记录SQL语句。比如,执行SQL语句 : update tb_book set status=‘1’ , 如果是STATEMENT 日志格式,在日志中会记录一行SQL文件; 如果是ROW,由于是对全表进行更新,也就是每一行记录都会发生变更,ROW 格式的日志中会记录每一行的数据变更。

MIXED

这是目前MySQL默认的日志格式,即混合了STATEMENT 和 ROW两种格式。默认情况下采用STATEMENT,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采用ROW来进行记录。MIXED 格式能尽量利用两种模式的优点,而避开他们的缺点。

2.2.3 日志读取

由于日志以二进制方式存储,不能直接读取,需要用mysqlbinlog工具来查看,语法如下 :

mysqlbinlog log-file;

查看STATEMENT格式日志

执行插入语句 :

insert into tb_book values(null,'Lucene','2088-05-01','0');

查看日志文件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ysqlbin.index : 该文件是日志索引文件 , 记录日志的文件名;
mysqlbing.000001 :日志文件

查看日志内容 :

mysqlbinlog mysqlbing.0000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ROW格式日志

配置 :

#配置开启binlog日志, 日志的文件前缀为 mysqlbin -----> 生成的文件名如 :
mysqlbin.000001,mysqlbin.000002
log_bin=mysqlbin
#配置二进制日志的格式
binlog_format=ROW

插入数据 :

insert into tb_book values(null,'SpringCloud实战','2088-05-05','0');

如果日志格式是 ROW , 直接查看数据 , 是查看不懂的 ; 可以在mysqlbinlog 后面加上参数 -vv

mysqlbinlog -vv mysqlbin.0000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4 日志删除

对于比较繁忙的系统,由于每天生成日志量大 ,这些日志如果长时间不清楚,将会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下面我们将会讲解几种删除日志的常见方法 :

方式一

通过 Reset Master 指令删除全部 binlog 日志,删除之后,日志编号,将从 xxxx.000001重新开始 。
删除之前 ,先查询下日志文件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执行删除日志指令:

Reset Master

执行之后, 查看日志文件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式二

执行指令 purge master logs to ‘mysqlbin.******’ ,该命令将删除 ****** 编号之前的所有日志。

方式三

执行指令 purge master logs before ‘yyyy-mm-dd hh24:mi:ss’ ,该命令将删除日志为 “yyyy-mm-dd
hh24:mi:ss” 之前产生的所有日志 。

方式四

设置参数 --expire_logs_days=# ,此参数的含义是设置日志的过期天数, 过了指定的天数后日志将会被自动删除,这样将有利于减少DBA 管理日志的工作量。

配置如下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查询日志

查询日志中记录了客户端的所有操作语句,而二进制日志不包含查询数据的SQL语句。

默认情况下, 查询日志是未开启的。如果需要开启查询日志,可以设置以下配置 :

#该选项用来开启查询日志 , 可选值 : 0 或者 1 ; 0 代表关闭, 1 代表开启
general_log=1
#设置日志的文件名 , 如果没有指定, 默认的文件名为 host_name.log
general_log_file=file_name

在 mysql 的配置文件 /usr/my.cnf 中配置如下内容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完毕之后,在数据库执行以下操作 :

select * from tb_book;
select * from tb_book where id = 1; 
update tb_book set name = 'lucene入门指南' where id = 5; 
select * from tb_book where id < 8;

执行完毕之后, 再次来查询日志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慢查询日志

慢查询日志记录了所有执行时间超过参数 long_query_time 设置值并且扫描记录数不小于min_examined_row_limit 的所有的SQL语句的日志。long_query_time 默认为 10 秒,最小为 0, 精度可以到微秒。

2.4.1 文件位置和格式

慢查询日志默认是关闭的 。可以通过两个参数来控制慢查询日志 :

#该参数用来控制慢查询日志是否开启, 可取值: 1 和 0 , 1 代表开启, 0 代表关闭
slow_query_log=1
#该参数用来指定慢查询日志的文件名
slow_query_log_file=slow_query.log
#该选项用来配置查询的时间限制, 超过这个时间将认为值慢查询, 将需要进行日志记录, 默认10s
long_query_time=10

2.4.2 日志的读取

和错误日志、查询日志一样,慢查询日志记录的格式也是纯文本,可以被直接读取。

1) 查询long_query_time 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执行查询操作

select id, title,price,num ,status from tb_item where id =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由于该语句执行时间很短,为0s , 所以不会记录在慢查询日志中。

select * from tb_item where title like '%阿尔卡特 (OT-927) 炭黑 联通3G手机 双卡双待 165454%'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SQL语句 , 执行时长为 26.77s ,超过10s , 所以会记录在慢查询日志文件中。

3) 查看慢查询日志文件

直接通过cat 指令查询该日志文件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慢查询日志内容很多, 直接查看文件,比较麻烦, 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于mysql自带的 mysqldumpslow 工具, 来对慢查询日志进行分类汇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Mysql复制

3.1 复制概述

复制是指将主数据库的DDL 和 DML 操作通过二进制日志传到从库服务器中,然后在从库上对这些日志重新执行(也叫重做),从而使得从库和主库的数据保持同步。

MySQL支持一台主库同时向多台从库进行复制, 从库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从服务器的主库,实现链状复制。

3.2 复制原理

MySQL 的主从复制原理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层来看,复制分成三步:

  • Master 主库在事务提交时,会把数据变更作为事件 Events 记录在二进制日志文件 Binlog 中。
  • 主库推送二进制日志文件 Binlog 中的日志事件到从库的中继日志 Relay Log 。
  • slave重做中继日志中的事件,将改变反映它自己的数据。

3.3 复制优势

MySQL 复制的有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 主库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切换到从库提供服务。
  • 可以在从库上执行查询操作,从主库中更新,实现读写分离,降低主库的访问压力。
  • 可以在从库中执行备份,以避免备份期间影响主库的服务。

3.4 搭建步骤

3.4.1 master

1) 在master 的配置文件(/usr/my.cnf)中,配置如下内容:

#mysql 服务ID,保证整个集群环境中唯一 
server-id=1 

#mysql binlog 日志的存储路径和文件名 
log-bin=/var/lib/mysql/mysqlbin 

#错误日志,默认已经开启 
#log-err 

#mysql的安装目录 
#basedir

#mysql的临时目录 
#tmpdir 

#mysql的数据存放目录 
#datadir 

#是否只读,1 代表只读, 0 代表读写 
read-only=0 

#忽略的数据, 指不需要同步的数据库 
binlog-ignore-db=mysql 

#指定同步的数据库 
#binlog-do-db=db01

2) 执行完毕之后,需要重启Mysql:

service mysql restart ;

3) 创建同步数据的账户,并且进行授权操作: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itcast'@'192.168.192.131' identified by 'itcast'; flush privileges;

4) 查看master状态:

show master statu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字段含义:

File : 从哪个日志文件开始推送日志文件
Position : 从哪个位置开始推送日志
Binlog_Ignore_DB : 指定不需要同步的数据库

3.4.2 slave

1) 在 slave 端配置文件中,配置如下内容:

#mysql服务端ID,唯一
server-id=2
#指定binlog日志
log-bin=/var/lib/mysql/mysqlbin

2) 执行完毕之后,需要重启Mysql:

service mysql restart;

3) 执行如下指令 :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 '192.168.192.130', master_user='itcast', master_password='itcast',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1', master_log_pos=413;

指定当前从库对应的主库的IP地址,用户名,密码,从哪个日志文件开始的那个位置开始同步推送日志。
4) 开启同步操作

start slave; 
show slave statu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停止同步操作

stop slave;

3.4.3 验证同步操作

1) 在主库中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并插入数据 :

CREATE DATABASE db01;

USER db01;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 ( 11 )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 ( 50 ) NOT NULL,
	sex VARCHAR ( 1 ),
	PRIMARY KEY ( id ) 
) ENGINE = INNODB DEFAULT charset = utf8;

INSERT INTO USER ( id, NAME, sex )
VALUES
	( NULL, 'Tom', '1' );
INSERT INTO USER ( id, NAME, sex )
VALUES
	( NULL, 'Trigger', '0' );
INSERT INTO USER ( id, NAME, sex )
VALUES
	( NULL, 'Dawn', '1' );

2) 在从库中查询数据,进行验证 :

在从库中,可以查看到刚才创建的数据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该数据库中,查询user表中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综合案例

4.1 需求分析

在业务系统中,需要记录当前业务系统的访问日志,该访问日志包含:操作人,操作时间,访问类,访问方法,请求参数,请求结果,请求结果类型,请求时长 等信息。记录详细的系统访问日志,主要便于对系统中的用户请求进行追踪,并且在系统 的管理后台可以查看到用户的访问记录。

记录系统中的日志信息,可以通过Spring 框架的AOP来实现。具体的请求处理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通过AOP记录操作日志

4.2.1 自定义注解

通过自定义注解,来标示方法需不需要进行记录日志,如果该方法在访问时需要记录日志,则在该方法上标示该注解既可。

@Inherited 
@Documented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OperateLog { 
}

4.2.2 定义通知类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OperateAdvice {
    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OperateAdvice.class);
    @Autowired
    private OperationLogService operationLogService;

    @Around("execution(* cn.itcast.controller.*.*(..)) && @annotation(operateLog)")
    public Object insertLog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pjp, OperateLog operateLog)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 ************************ 记录日志 [start] ****************************** ");
        OperationLog op = new OperationLog();
        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op.setOperateTime(sdf.format(new Date()));
        op.setOperateUser(DataUtils.getRandStr(8));
        op.setOperateClass(pjp.getTarget().getClass().getName());
        op.setOperateMethod(pjp.getSignature().getName()); //获取方法调用时传递的参数
        Object[] args = pjp.getArgs();
        op.setParamAndValue(Arrays.toString(args));
        long start_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放行
        Object object = pjp.proceed();
        long end_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p.setCostTime(end_time - start_time);
        if (object != null) {
            op.setReturnClass(object.getClass().getName());
            op.setReturnValue(object.toString());
        } else {
            op.setReturnClass("java.lang.Object");
            op.setParamAndValue("void");
        }
        log.error(JsonUtils.obj2JsonString(op));
        operationLogService.insert(op);
        System.out.println(" ************************** 记录日志 [end] *************************** ");
        return object;
    }
}

4.2.3 方法上加注解

在需要记录日志的方法上加上注解@OperateLog。

@OperateLog 
@RequestMapping("/insert") 
public Result insert(@RequestBody Brand brand){ 
	try {
		brandService.insert(brand); 
		return new Result(true,"操作成功");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ew Result(false,"操作失败"); 
	} 
}

4.3 分析性能问题

系统中用户访问日志的数据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表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来对日志查询模块的性能进行优化。

1) 分页查询优化
由于在进行日志查询时,是进行分页查询,那也就意味着,在查看时,至少需要查询两次:
A. 查询符合条件的总记录数。–> count 操作
B. 查询符合条件的列表数据。–> 分页查询 limit 操作
通常来说,count() 都需要扫描大量的行(意味着需要访问大量的数据)才能获得精确的结果,因此是很难对该SQL进行优化操作的。如果需要对count进行优化,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思路,可以增加汇总表,或者redis缓存来专门记录该表对应的记录数,这样的话,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汇总数据的查询,而且效率很高,但是这种统计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 。对于数据库的操作,“快速、精确、实现简单”,三者永远只能满足其二,必须舍掉其中一个。

2) 条件查询优化
针对于条件查询,需要对查询条件,及排序字段建立索引。

3) 读写分离
通过主从复制集群,来完成读写分离,使写操作走主节点, 而读操作,走从节点。

4) MySQL服务器优化

5) 应用优化

4.4 性能优化 - 分页

4.4.1 优化count

创建一张表用来记录日志表的总数据量:

create table log_counter( 
	logcount bigint not null	 
)engine = innodb default CHARSET = utf8;

在每次插入数据之后,更新该表 :

<update id="updateLogCounter" > 
	update log_counter set logcount = logcount + 1 
</update>

在进行分页查询时, 获取总记录数,从该表中查询既可。

<select id="countLogFromCounter" resultType="long"> 
	select logcount from log_counter limit 1	
</select>

4.4.2 优化 limit

在进行分页时,一般通过创建覆盖索引,能够比较好的提高性能。一个非常常见,而又非常头疼的分页场景就是"limit 1000000,10" ,此时MySQL需要搜索出前1000010 条记录后,仅仅需要返回第 1000001 到 1000010 条记录,前1000000 记录会被抛弃,查询代价非常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点击比较靠后的页码时,就会出现这个问题,查询效率非常慢。

优化SQL:

select * from operation_log limit 3000000 , 10;

将上述SQL优化为 :

select * from operation_log t , 
(select id from operation_log order by id limit 3000000,10) b where t.id = b.id ;

4.5 性能优化 - 索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根据操作人进行查询时, 查询的效率很低,耗时比较长。原因就是因为在创建数据库表结构时,并没有针对于操作人 字段建立索引。

CREATE INDEX idx_user_method_return_cost ON 
operation_log(operate_user,operate_method,return_class,cost_time);

同上,为了查询效率高,我们也需要对操作方法、返回值类型、操作耗时 等字段进行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CREATE INDEX idx_optlog_method_return_cost ON 
operation_log(operate_method,return_class,cost_time); 

CREATE INDEX idx_optlog_return_cost ON operation_log(return_class,cost_time); 

CREATE INDEX idx_optlog_cost ON operation_log(cost_time);

4.6 性能优化 - 排序

在查询数据时,如果业务需求中需要我们对结果内容进行了排序处理 , 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对排序的字段建立适当的索引, 来提高排序的效率 。

4.7 性能优化 - 读写分离

在Mysql主从复制的基础上,可以使用读写分离来降低单台Mysql节点的压力,从而来提高访问效率,读写分离的架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对于读写分离的实现,可以通过Spring AOP 来进行动态的切换数据源,进行操作 。
动态的切换数据源可参考本人另一篇文章!!!

4.8 性能优化 - 应用优化

4.8.1 缓存

可以在业务系统中使用redis来做缓存,缓存一些基础性的数据,来降低关系型数据库的压力,提高访问效率。

4.8.2 全文检索

如果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量比较大(达到千万级别),这个时候,如果再对数据库进行查询,特别是进行分页查询,速度将变得很慢(因为在分页时首先需要count求合计数),为了提高访问效率,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加入Solr 或 者 ElasticSearch全文检索服务,来提高访问效率。

4.8.3 非关系数据库

也可以考虑将非核心(重要)数据,存在 MongoDB 中,这样可以提高插入以及查询的效率。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