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起高楼之生信一百年

 啥是生信?生信能干啥?
 天天嘴里嚷嚷着要做生信,也通过一系列自学,获得了一丢丢的成就感。但生信是咋来的?啥是生信?生信都干点啥?
 综合网上的资料以及北大生物信息中心的课程,来从头梳理梳理生信这个东西。 首先,我们先了解了解它的历史。因为生信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生信的发展历程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关。
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
 1950到1960年:
沃森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惊天问世,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的层面。
第一个蛋白的序列和蛋白的结构被解析出来。
计算机的理论、语法、以及FORTRAN语言相继提出。
51年,应用计算机程序来解析蛋白质结构。
 1960到1970年:
蛋白测序快速发展。在得到同一家族的不同蛋白序列后,人们意识可以根据蛋白的序列来研究生物的演化。1965年,l.Pauling发表了《Evolutionary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in Proteins》,该文提出了“分子钟”的概念。他在对比来源于不同生物系统的同一血红蛋白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后,发现其中的氨基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以几乎一定的比例相互量换着,即氨基酸在单位时间以同样的速度进行置换。
77年,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库(PDB)建立。从此,对蛋白质二维、三维结构的预测成为研究热点。
62年,香浓信息论的建立。69年,阿帕网诞生,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67年,首次运用计算机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
 1970到1980年:
桑格测序法的发明。人们不仅可以测出蛋白质序列,还可以测出DNA序列。
邮件、互联网诞生。
个人计算机进入市场,开始普及。
70年,"bioinformatics"一词首次出现在论文中。
70年,结合动态规划思想求序列比对的最优解,替换矩阵的建立。
1980~1990年:生物信息学史上大事件发生——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为从整个基因组解决生物学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81年,局部最优匹配算法的提出。
91年,linux系统诞生。
 1990到2000年:大肠杆菌、酵母、果蝇等基因组相继测出来。
90年,BLAST法的提出。
 2000至今: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发布,04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完成。05年二代测序的发明,比桑格法的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
全基因组算法,BLAT法。
至今,不断有基于新一代测序算法的提出。
 以上就是生信、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的大致历程。
 生信都干点啥?
DNA层面:基因的发掘与计算、比较基因组学、演化、DNA甲基化。
RNA层面:序列比对,非编码rna,差异性表达分析。
蛋白质层面: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序列比对。
分子网络层面: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转录调控网络,代谢网络,信号传递网络
细胞层面:单细胞测序等。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