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挖掘发展历程概述

近年来,流程挖掘已成为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与机器流程自动化(RPA)、低代码开发平台以及AI等技术成为实现超自动化(Hyper Automation)的核心一环。作为企业发展的未来,超自动化已经被全球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列为2020年度十大战略技术首位,并连续入选2021和2022年度技术趋势报告,成为入选次数最多的技术之一。

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强烈需求,以及以Celonis为代表的这种独角兽流程挖掘公司的出现,流程挖掘是已经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技术。其中,最直观的表现之一便是如下表所示的包含UiPath和Automation Anywhere等世界头牌RPA厂商以及SAP和IBM等企业巨头对流程挖掘公司的直接收购。

说到流程挖掘,就不得不提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ACM Fellow、德国亚琛工业大学Wil van der Aalst教授,Wil教授被誉为“流程挖掘之父”,其研究兴趣包括流程挖掘、Petri 网、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流管理、流程建模和流程分析等,已出版250多篇期刊论文、22本书、600余篇会议/研讨会出版物和80本书章节,许多论文都被高度引用,是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其中他获得ACM Fellow的原因是“He is recognized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process min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data science”。

作为Wil教授的原工作单位,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于1999年便开始了对流程挖掘技术的系统研究。在2019年召开的流程挖掘国际会议(ICPM)上,Wil对流程挖掘发展做了回顾,并以之为基础阐述了他对流程挖掘领域研究和应用未来发展的个人看法。从上图可以看到,流程挖掘的研究虽然已经超过20年,但是其广泛应用也是最近这些年才开始。以上图为基础,本文以表格的形式简单总结了流程挖掘20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和关键技术,其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收购以及关键事件可以看出,流程挖掘的发展和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美地区相对来说,国内的研究以及产品产生的影响力显的较小。实际上,国内对流程挖掘技术的研究也可以追溯到将近20年前。其中,最早开始做流程挖掘方面研究的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王建民教授和闻立杰副教授领衔的信息系统与工程研究中心。该团队最早于2005年开始流程挖掘方面的研究工作,也与Wil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和交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型挖掘算法、流程相似度计算、流程预测等。近几年,国内流程挖掘学术团队比较活跃的还包括Wil教授的博士生、山东理工大学刘聪教授牵头的流程挖掘团队,该团队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多维度流程建模与验证、跨组织流程挖掘、大规模流程事件日志处理和基于AI的流程预测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