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选择时的几种常见的误区(个人理解)

误区1:很锋利、吹毛断…

需要明白切割的根本:通过对坚硬的金属制作的刀具施加压力,将质地较软的物体分子连接隔断,进而达到分割的目的。物理中可以知道,施加同样的压力,受力接触面积越小,接触面的压强越大。如下图所示,想切开下面物体,右边使用更小的力。也就是更锋利。
所以,只要金属刀具的硬度大于被切物体的硬度,那么理论上,刀具都能达到同样的锋利度,只是保持时间长短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影响锋利度的另一个是刀刃的形状:,下图中,在切入物体后,蓝色的刀侧面受力更大,导致需要更大的力才能完成切割。这种蓝色的开刃原因是为了增加刀刃的厚度和抗冲击力。红色这种开刃方式,虽然有更好的切入感,但容易崩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图是不同开刃的形状,(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误区二:刀的铁硬度越高就越好

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硬度高的刀一般都更可能会整体断裂。某泉拍蒜却刀断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并不是刀的问题,而是刀的使用方式,但解释起来有很无厘头,刀太硬而且太薄。所以不是对专业厨具要求太高的使用条件,没必要花太多的钱去购买专业厨刀。厨刀的专业性太强:切片刀:很薄很硬,为了长时间保持锋利度,但在斩方面就很拉跨,很容易崩口;砍骨刀砍骨头很方便,但在切片方面很拉跨。所以,普通家庭厨房一般选择斩切两用刀就很合适。
硬度高一般伴随着韧性差(最新粉末钢材料在这方面有了很高的提高),所以太硬导致刀具在砍劈时的损坏可能性增大。

误区三:大马刀胚更好

不太了解的会认为大马是一种钢材,实际上大马是多层不同钢材锻造形成的花纹一种工艺,而不是什么钢材。大马厨刀的好坏取决于使用钢材和锻造工艺。在当今对金属材料处理比较成熟,一般处理后的钢材会优于分布不均的大马材料。而大马钢材更多的是刀身上的花纹。大马产生花纹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同钢材的耐腐蚀性不同。在化学中知道氧化还原和置换反应,在酸的作用下,不同钢材反应时间不同,导致蚀刻深度不同才导致不同的花纹。最近为了刀具的好看,出现了夹铜工艺,这样的刀具实用性并未提高,只是铜和铁熔点不同导致工艺报废率高,所以价格较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误区四,刀约锋利越好

刀为了追求极致的锋利,会导致刀刃部分极薄,容易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崩口,很容易出现需要经常磨刀的情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