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配与调度

1 资源管理概述

1.1 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
1、保证资源的高利用率;
2、在“合理”时间内使所有顾客有获得所需资源的机会;
3、对不可共享的资源实施互斥使用;
4、防止由资源分配不当而引起的死锁。

对资源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管理的描述--数据结构
2、确定资源的分配原则和调度原则
3、执行资源分配(实施)
4、存取控制和安全保护

1.2 资源的几种分类方法

(一)物理资源和程序资源
(二)单一访问入口的资源和多访问入口的资源
(三)等同资源
(四)虚拟资源

1.3资源管理的机构和策略

机构
进行资源分配所必需的基本部件,它包括描述资源状态的数据结构,还包括保证不可共享资源互斥使用的技术以及对不能满足的资源请求进行排队的手段等。

策略
给出机构所使用的方法,涉及到相应资源满足的情况下,批准请求的决策,包括死锁问题和系统平衡问题。

2 资源分配机构

描述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称为资源分配的机构 。
在教材上列出了两种:资源描述器、资源信息块
在实际的系统中,会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例如:进程管理主要管理的机构:PCB、就绪队列和各种等待队列。

2.1 资源描述器

描述各类资源的最小分配单位的数据结构称为资源描述器rd(resource descriptor)
存放于一个描述器中的信息取决于资源的特征与对该资源的管理方式。
最简化的描述器可以用一个二进制位来实现,它表示该资源是可用的,还是已分配的。

2.2 资源信息块

资源信息块rib (resource information)是一个数据结构,应能说明资源、请求者以及实施分配所需的必要信息。
资源分配程序是接收分配命令把资源分配给请求者的例程。包括:分配程序和去分配程序。

3资源分配策略

3.1 概述

资源分配有两种方式:
静态分配:当一个进程(或程序)运行前,将它要求的资源一次分配给该进程,直到该进程终止,释放其占用的所有资源。这种分配方法效率太低;
动态分配:当一个进程要求使用某个(类)资源时,向系统提出资源的请求,系统响应程序的请求将某种资源分配给请求者,这种方法使得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但有可能造成死锁。
几种分配策略:
1、先请求先服务(FIFO)
2、优先调度
3、适应调度
4、均衡调度
5、针对设备特性的调度

  • 3
    点赞
  • 3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