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题(1)

一、JVM内存模型是什么。

        JVM内存模型包括:方法区、堆、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

        方法区:用来存储已经加载的类、静态变量、常量等编译后的信息。

        堆:用来存储所有实例对象,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虚拟机栈:用来存储方法信息,执行方法的栈帧、局部变量等字节码信息。

        本地方法栈:用来服务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

        程序计数器:当前线程执行任务的字节码行号指示器,通过改变指示的行号来执行下一条指令。

(补充新生代、老年代。当对象创建时通常被分配到新生代,新生代内存分为两个区域,采用复制的垃圾清除法。当对象被垃圾回收复制了一定次数,通常15次,或者新生代内存不足时,将会被分配到老年代。老年代对象的生命周期长,回收次数较少,通常采用标记清除-整理算法)

二、对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理解,以及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

        java的垃圾回收是JVM的一部分,用来自动管理内存,回收不再被使用的内存数据。

        执行过程:
                1、标记:垃圾回收器标记出所有可能被回收的对象,通常是不被引用的对象。

                2、删除:删除这些对象,回收被占用的空间

                3、整理:整理剩余内存,目的是为了剩余内存的连续性,更方便后续分配内存。

         算法:

                1、标记-清除:先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清除这个对象回收内存。问题是会产生大量的内存碎片。

                2、复制:这种算法将内存分为两个相等区域,每次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当这个区域的内存用完时,将还被使用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区域,然后清除之前的区域。

                3、标记整理:在标记清除后,将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

                4、分代收集:将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根据对象存活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收集方法。新生代的对象一般存活时间短,所以选择复制法,老年代存活时间长,所以采用标记-清除、整理方法。

三、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类加载机制,以及它的双亲委派模型

        java的类加载机制是JVM核心部分之一,负责将.class文件(包含子节码)加载到内存中,使得java程序可以执行这些类

        1、 加载:加载阶段分为三件事,先通过一个类全限定名来获取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然后将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最后在java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2、链接:链接阶段主要包括验证、准备和解析三个阶段。验证是为了确保被加载的类的正确性;准备是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将其初始化为默认值;解析是把类中的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

        3、初始化:初始化阶段是java类加载的最后一步,也是真正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字节码)。

        Java的类加载器遵循双亲委派模型。这个模型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的加载器外,其他的类加载器都应该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这里的父子关系一般通过组合关系来实现,而不是通过继承。

        在双亲委派模型中,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加载,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依次递归,如果父类加载器可以完成类加载任务,就成功返回;只有当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此加载请求时,才会由自己来处理。

        这种模型的好处是可以确保java核心库的类型安全,所有的java应用都至少会引用Object类,也就是说在运行期,Object类会被加载到java虚拟机中;如果这个加载过程是由java应用自己的类加载器来完成的,那么很可能就会在JVM中存在多个版本的Object类,而且这些类之间还是不兼容的,相互不可见。借助双亲委派机制,java核心库的类的加载工作都是由启动类加载器来统一完成,从而确保了java应用所使用的都是同一个版本的java核心库,他们之间互相兼容。

四、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线程池,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它。

        java中线程池是一种基于池化思想管理线程的工具,通过复用已有线程,降低系统资源消耗,提高系统响应速度。java中的线程主要由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接口和他的实现类提供。

        线程池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预先创建一些线程放在池子里,当有任务时,从池子里取出一个线程去执行任务,执行完毕后线程对象返回池子,等待下一次利用。

        java中的线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FixedThreadPool: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超出的线程会在队列中等待。

                 2、cachedThreadPool:一个可以无限扩大的线程池,适用于执行很多短期异步的小程序或者负载较轻的服务器。

                3、SingleThreadExecutor:一个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相当于单线程串行执行所有任务。

                4、ScheduledThreadPool:一个可以执行定时任务,以及具有固定周期的重复任务的线程池。

        正确使用线程池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

                1、合理配置线程池大小:线程池 大小的配置取决于你的具体任务,如果任务时CPU密集型的,需要大量计算,而没有阻塞,CPU核心数的1-2倍就是最佳的线程池大小。如果是IO密集型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读写操作,可以设置为CPU核心数的2倍以上。

                2、合理选择线程池:根据任务的性质选择合适类型的线程池。比如,如果执行大量的短期异步任务,可以考虑使用CachedThreadPool;如果需要执行定时或周期性任务,可以考虑使用ScheduledThreadPool。

                3、提供有意义的ThreadFactory:ThreadFactory用于创建新的线程,一般用于设置线程的优先级,设置线程的名称,设置线程的Daemon属性等。

                4、优雅的关闭线程池:当不再提交新的任务,且所有执行的任务都完成后,应该关闭线程池,可以调用ExecutorService.shutdown()或者.shutdownNow()。

                5、处理可能的异常:线程池不能处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抛出的未检查异常,所以,应该在每个任务中设置适当的异常处理程序。

五、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并发编程,以及如何处理并发问题。

        Java中的并发编程是指利用CPU的多核特性,通过多线程执行任务,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Java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并发编程API,如Thread类、Runnable接口、synchronized关键字、volatile关键字、Lock接口、Condition接口、Executor框架等。

        1、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用于方法和代码块,用于控制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到该方法或者代码块。

        2、使用 volatile关键字:该关键字用于修饰变量,被修饰的变量在每次被线程访问时,都强制从公共堆栈中取值,而不是从线程私有数据对战空间取值,保证了多个线程能正确处理该变量。

        3、使用Lock接口极其实现类:Java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线程同步机制,如ReentrantLock、ReentrantReadWriteLock等。相比于synchronized关键字,Lock接口提供了更细粒度的锁控制。

        4、使用原子类:Java提供了一套原子操作类,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AtomicReference等,用于进行原子性操作。

        5、使用并发容器:Java提供了一套并发容器。如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等,用于在多线程环境下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

        6、使用线程间通信的方法:Java提供了一套线程间通信的方法,如wait、notify、notifyAll等。

        7、使用分段锁:Java并发包中的ConcurrentHashMap就使用了分段锁技术。将数据分为若干段,对每一段数据分别加锁,这样在操作不同段数据时,线程之间就不会存在锁竞争,提高并发性。

六、详细解释乐观锁和悲观锁

        乐观锁和悲观锁时处理兵法操作时的两种策略。

        1、悲观锁:悲观锁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数据被修改之前,先进行加锁操作,以确保数据在被修改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线程访问。在Java中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或Lock接口来实现悲观锁。悲观锁适用于写做操非常多的场景。

        2、乐观锁:乐观锁假设最好的情况,假设不会发生并发冲突,因此在操作前不会加锁,而是在进行更新操作时,才会检查数据是否被其他线程修改。一般来说,乐观锁会使用数据版本记录机制实现。在进行数据更新时,会检查当前数据的版本信息和自己在读区数据时的版本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进行更新,否则重试整个操作流程。乐观锁适用于读操作很多的场景。

        在并发较低的情况下,乐观锁可以带来更高的性能;并发很高的情况下,乐观锁需要不断重试,反而会降低性能,使用悲观锁可能或有更改的效果。

七、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反射机制,以及它的应用场景。

        Java的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调用它的任意方法和属性。

        反射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2、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3、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4、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Java反射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类:java.lang.Classjava.lang.reflect.Methodjava.lang.reflect.Field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等。

        反射场景主要包括:

        1、动态加载类和动态获取类信息:在运行时动态加载一个类,并获取该类的所有方法和属性,常用于各种Java框架,如Spring等。

        2、动态代理:在运行时动态创建一个接口的实现类。

        3、框架设计:许多设计良好的框架,如Spring、Struts等,都大量使用反射机制,通过配置文件,运行时动态加载所需要的组件。

        需要注意,反射会额外消耗移动的系统性能,没必要的情况避免大量使用。

八、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集合框架,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 List:List接口代表了有序的集合,其中的元素可以重复。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有ArrayList、LinkedList和Vector。ArrayList是基于动态数组实现的,查找元素效率高,增删效率低;LinkedList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增删效率高,查找效率低;Vector和ArrayList类似,但它是线程安全的。

  2. Set:Set接口代表了无序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不能重复。Se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有HashSet、LinkedHashSet和TreeSet。HashSet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存取效率最高,元素无序;LinkedHashSet是在HashSet的基础上,增加了链表来保证元素的顺序;TreeSet是基于红黑树实现的,元素自然排序或者根据Comparator排序,查找效率高。

  3. Queue:Queue接口代表了队列,它的主要实现类有ArrayDeque、LinkedList、PriorityQueue等。Queue用于模拟队列这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当需要以"先进先出"的方式来处理数据时,Queue非常有用。

  4. Map:Map接口代表了映射,它的主要实现类有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和Hashtable。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存取效率最高,元素无序;LinkedHashMap是在HashMap的基础上,增加了链表来保证元素的顺序;TreeMap是基于红黑树实现的,元素自然排序或者根据Comparator排序,查找效率高;Hashtable和HashMap类似,但它是线程安全的。

以上就是Java集合框架的基本介绍,每种集合类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使用哪种集合类。

九、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IO和NIO,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Java的IO和NIO时Java进行输入/输出操作的两种方式。

        1、IO:Java IO是早期提供的一套输入/输出模型,基于流模型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操作接口。Java IO中的核心类有:InputStream、Reader、Writer等。Java IO是阻塞的,也就是说,当一个线程调用read或者write等方法时,该线程被阻塞。

        2、NIO:Java NIO是 Java 1.4以后提供的一套新的输入/输出处理模型,基于缓冲区(Buffer)和通道(Channel)模型实现,提供了非阻塞和阻塞两种模式,Java NIO中的核心类有:Buffer、Channel、Selector等。Java NIO可以让线程从某种通道发送请求读区数据,但是它读取到什么数据,或者读取到多少数据,这个线程不需要关心。当有一些数据准备就绪时,或者全部数据准备就绪时,线程在稍后返回并得到通知。线程在等待数据准备就绪时,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

        IO和NIO的区别主要如下:

        1、阻塞与非阻塞

        2、面向流与面向缓冲区:Java IO面向流,意味着从流中每次只读一个或多个字节,直至读取所有字节,他们没有被缓存在任何 地方。此外,它不能前后移动流中的数据。而Java NIO面向缓冲区,数据读取到一个它稍后处理的缓冲区,需要时可以在缓冲区中前后移动,给了处理数据提供很大的灵活性。

        3、选择器:Java NIO引入了选择器的 概念,选择器用于监听多个通道的事件(如:连接打开,数据到达)。因此耽搁线程可以监听多个数据通道。

十、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以及如何自定义异常。

        Java中异常处理机制主要包括五个关键字:try、catch、finaly、throw、throws。

        1、try-catch-finally:try块用于包含可能会抛出异常的代码,catch块用于捕获和处理异常,finally块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被执行,通常用于资源的清理工作。

        2、throw:throw关键字用于在程序中手动抛出一个异常。

        3、throws:throws关键字用在方法签名中,用于声明该方法可能会抛出的异常类型。

Java的异常分为两大类:Checked异常和Unchecked异常。Checked异常必须被显式捕获或者声明,Unchecked异常则无需显式捕获或者声明。

自定义异常类非常简单,只需要继承自Exception类(Checked异常)或者RuntimeException类(Unchecked异常)。

十一、请解释一下Java中的注解(Annotation),以及它的应用场景。

        Java中的注解是一种元数据,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类似于注释的机制,可以在不改变代码逻辑的情况下,向代码中添加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编译器用来在编译时进行检查,也可以被开发工具、框架和库用来对代码进行处理。

        Java的注解主要有三种类型:

        1、标记注解:没有成员的注解,例如@Override。

        2、单值注解:只有一个成员的注解,例如@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3、完整注解:包含多个成员的注解。。。

        注解的应用场景:

        1、编译检查:例如@Override等。

        2、构建工具处理:例如 JUnit中的@Test等。

        3、运行时处理:许多框架(如Spring、Hibernate、JUnit等)会在运行时对注解进行处理,以提供某些功能或者简化代码。

        4、例如@see、@author、@version等。

需要注意的是,注解只是一种标记,它本身不具有任何功能,真正的功能实现是由对这些注解的处理代码来完成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