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物种的诞生总是突如其来,有人质疑,有人反对,甚至有人声讨,然而时间证明,那最初的愤激声往往会成为回应自己的一记响亮“耳光”。
机器人作为新兴产业,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科幻电影中时,它已经开始悄悄渗透到人类活动场景的方方面面,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虽然仍处于较初级发展阶段,但它的应用性无疑给未来带来了无限可能。
技术“革命”之后,还需要标准化
中国庞大的的市场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近5年来,可以说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除了起步较早的工业机器人外,服务机器人也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教育、清洁、接待、配送等场景不断落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更是达到222.2亿元。
然而尽管成绩斐然,但问题同样突出,与国外机器人发展相对比,中国依旧处于追赶者之列,这其中的关键原因主要有两个。作为工业后发国家,虽然中国的机器人专利得到惊人增长,但专利质量却不尽人意,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同时研发成果难以商业化,由于技术研发大多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是市场主体,导致研发重心更侧重于科研而非应用实践,不过随着政府部门的引导,这些问题正在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产品标准缺乏统一规范要求,和其他成熟产业链相比,机器人的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硬件、标准化品质等急需完善。而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不仅需要机器人企业,作为AI技术供应商的INDEMIND也已布局多年,目前已走在行业前列。
INDEMIND标准化产品体系
标准化的产品,离不开标准化的底层结构。INDEMIND通过建立软件架构标准化、硬件单元标准化、评价体系标准化配合标准化服务流程,能够高效满足机器人企业对基础导航,再到上层决策、智能拓展及底盘驱动等所有核心技术需求,同时还提供硬件参考设计和量产设计服务等,从底层重塑产品逻辑,打破应用场景的限制,INDEMIND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机器人AI标准化产品体系。
「INDEMIND标准化产品体系」=(软件架构标准化+硬件单元标准化+评价体系标准化)*标准化服务
软件架构标准化
INDEMIND OS机器人底层系统能够赋能机器人AI能力,为机器人提供完整、可靠的传感器数据处理、AI算法融合及业务逻辑执行能力,可实现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智能决策四大核心功能。
在系统设计上,INDEMIND OS基于松耦合的标准化系统架构,通过SDK可快速调用系统功能计算资源,只需拥有入门级C++语言开发能力就可以基于SDK实现业务需求,产品复制成本和门槛都大大降低。
硬件单元标准化
结合INDEMIND OS,INDEMIND研发了不同的标准化模组套件,为实现信息采集、算法处理、底盘驱动等提供了基础硬件支持。
模组套件包含的双目模块、机器人主控电脑、一体化模块(家用机器人)等硬件均是严格按照量产标准设计且通过批量验证的成熟产品,能够快速稳定的适配各类机器人开发需求。
模组套件同样拥有标准化的控制接口,与系统实现统一配合,能够支持功能调取、应用开发,可快速接入上层平台,提升产品适用性。
评价体系标准化
INDEMIND拥有超过300个使用场景的信息数据来源,通过建立统一评价体系,能够不断反馈自身,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为未来客户提供了可靠性依据。
快速对接——标准化服务流程
开发:
针对企业量产需求,INDEMIND为机器人提供硬件参考设计、量产设计服务等。
量产:
前期需求确认→客户下单后拿到样机:预期30天;
中期工程化实施流程→最终量产:预期100天。
“3+1”的标准化体系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和落地周期,能使导航成本最多下降70%,整机成本最多下降40%;其中研发周期能缩短6-9个月的时间,还可节省80%接近千万级的研发成本。
整合化、统一化的标准化体系,以及模组套件选择上的灵活性,产品不再局限于适用单一领域和特定场景,能够全面应对家用场景&商用场景的各种技术需求。随着机器人场景不断细分,未来将有更多不同背景的企业入局,而机器人是高进入门槛、高集成化的行业。INDEMIND希望通过INDEMIND机器人AI标准化产品,能够赋能每一家机器人企业,实现低门槛进入,高效率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