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二十一)-----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在开发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实现某个功能有多种算法策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或者条件选择不同的算法策略来完成该功能,比如查找、排序等,一种常用方式是硬编码在一个类中,如需要提供多种查找算法,可以将这些算法写到一个类中,在该类中提供多个方法,每一个方法对应一个具体的查找算法;当然也可以将这些查找算法封装在一个统一的方法中,通过 if-else 或者 case 等条件判断语句来进行选择。但是如果需要增加新的算法策略,就需要修改封装算法类的源代码;更换查找算法,也需要修改客户端的调用代码。并且在这个类中封装了大量算法,也会使得该类代码较复杂,维护较为困难。如果我们将这些策略包含在客户端,这种做法更不可取,将导致客户端程序庞大而且难以维护,如果存在大量可供选择的算法时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如何让算法和对象分开来,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解决方法就是使用策略模式。

什么是策略模式:

将类中经常改变或者可能改变的部分提取为作为一个抽象策略接口类,然后在类中包含这个对象的实例,这样类实例在运行时就可以随意调用实现了这个接口的类的行为。

比如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使得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这就是策略模式。

UML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环境类(Context):通过 ConcreteStrategy 具体策略类来配置,持有 Strategy 对象并维护对Strategy 对象的引用。可定义一个接口来让 Strategy 访问它的数据。

  • 抽象策略类(Strategy):定义所有支持的算法的公共接口。 Context使用这个接口来调用某ConcreteStrategy 定义的算法。

  • 具体策略类(ConcreteStrategy): Strategy 接口的具体算法。

优点

可以动态改变对象的行为;

缺点

会产生很多策略类,同时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应用场景:

  • 应用程序需要实现特定的功能服务,而该程序有多种实现方式使用,所以需要动态地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
  • 一个类定义了多种行为算法,并且这些行为在类的操作中以多个条件语句的形式出现,就可以将相关的条件分支移入它们各自的Strategy类中以代替这些条件语句。

代码实现:

场景如下,刘备要到江东娶老婆了,走之前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妙计,说是按天机拆开能解决棘手问题。场景中出现三个要素:三个妙计(具体策略类)、一个锦囊(环境类)、赵云(调用者)。

抽象策略类(Strategy):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三个实现类(ConcreteStrategy):

//妙计一:初到吴国
public class BackDoor implements I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找乔国老帮忙,让吴国太给孙权施加压力,使孙权不能杀刘备");
     }
}
 
//求吴国太开绿灯放行
public class GivenGreenLight implements I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求吴国太开个绿灯,放行");
     }
}
 
//孙夫人断后,挡住追兵
public class BlackEnemy implements I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孙夫人断后,挡住追兵");
     }
}

环境类(Context):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构造函数,要你使用哪个妙计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this.strategy.operate();
     }
}

下面就是使用的情况了:

public class Zhaoyu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System.out.println("----------刚到吴国使用第一个锦囊---------------");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BackDoor());
     context.operate();
     System.out.println("\n");
 
     System.out.println("----------刘备乐不思蜀使用第二个锦囊---------------");
     context.setStrategy(new GivenGreenLight());
     context.operate();
     System.out.println("\n");
 
     System.out.println("----------孙权的追兵来了,使用第三个锦囊---------------");
     context.setStrategy(new BlackEnemy());
     context.operate();
     System.out.println("\n");
     }
}

三招下来,搞得的周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就是策略模式,多种不同解决方案动态切换,起到改变对象行为的效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Java设计模式是一组经过实践验证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和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解决常见的软件设计问题。下面是常见的23种设计模式: 1. 创建型模式(Creational Patterns): -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 -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 2. 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s): -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 -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 -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3.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s): -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 4. 并发型模式(Concurrency Patterns): - 保护性暂停模式(Guarded Suspension Pattern) -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Producer-Consumer Pattern) - 读写锁模式(Read-Write Lock Pattern) - 信号量模式(Semaphore Pattern) - 线程池模式(Thread Pool Pattern) 这些设计模式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使用,它们提供了一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开发高质量、可维护且易于扩展的软件系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