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资源

尚硅谷韩老师图解设计模式视频
配套资料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QKlBku3SIPq8XeqScNWIQ 密码:ghno (里面的PDF加密了,但用火狐打开可以操作)

我的笔记

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是为了让程序(软件),具有更好
1)代码重用性(即:相同功能的代码,不用多次编写)
2)可读性(即:编程规范性,便于其他程序员的阅读和理解)
3)可扩展性(即: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非常的方便,称为可维护)
4)可靠性(即: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5)使程序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

UML类图

1)用于描述系统中的类(对象)本身的组成和类(对象)之间的各种静态关系。
2)类之间的关系:依赖、泛化(继承)、实现、关联、聚合与组合。
类图—依赖关系(Dependence)

只要是在类中用到了对方,那么他们之间就存在依赖关系。如果没有对方,连编绎都通过不了。

小结
1)类中用到了对方
2)如果是类的成员属性
3)如果是方法的返回类型
4)是方法接收的参数类型
5)方法中使用到
类图—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

泛化关系实际上就是继承关系,他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类图—实现关系(Implementation)

实现关系实际上就是A类实现B接口,他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类图—关联关系(Associ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类图—聚合关系(Aggregation)

聚合关系(Aggregation)表示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可以分开。聚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特例,所以他具有关联的导航性与多重性。

类图—组合关系(Composition)

组合关系: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整体与部分不可以分开。

再看一个案例:
在程序中我们定义实体:Person与IDCard、Head,
那么Head和Person就是组合,IDCard和Person就是聚合。
但是如果在程序中Person实体中定义了对IDCard进行级联删除,
即删除Person时连同IDCard一起删除,
那么IDCard和Person就是组合了

类图的简单描述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

对类来说的,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如类A负责两个不同职责:职责1,职责2。当职责1需求变更而改变A时,可能造成职责2执行错误,所以需要将类A的粒度分解为A1,A2

2)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

3)依赖倒转(倒置)原则

1)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2)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3)依赖倒转(倒置)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4)依赖倒转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在java中,抽象指的是接口或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5)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依赖关系传递的三种方式

1)接口传递
2)构造方法传递
3)setter方式传递

依赖倒转原则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1)低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接口,或者两者都有,程序稳定性更好. 2)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接口, 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扩展和优化
3)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4)里氏替换原则

1)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循这些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任意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2)继承在给程序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并且父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3)问题提出:在编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继承?=>里氏替换原则
基本介绍
1)如果对每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换句话说,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2)在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3)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5)开闭原则
基本介绍

1)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2)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提供方),对修改关闭(对使用方)。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3)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4)编程中遵循其它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6)迪米特法则
基本介绍

1)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2)类与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3)迪米特法则(DemeterPrinciple)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public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4)迪米特法则还有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5)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迪米特法则注意事项和细节

1)迪米特法则的核心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2)但是注意: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因此迪米特法则只是要求降低类间(对象间)耦合关系,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依赖关系

7)合成复用原则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设计原则核心思想

1)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2)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3)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设计模式概述

设计模式的本质提高软件的维护性,通用性和扩展性,并降低软件的复杂度。

设计模式类型

设计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共23种

1)创建型模式

单例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

2)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3)行为型模式:

模版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责任链模式)。

1)单例设计模式

所谓类的单例设计模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静态方法)。

比如Hibernate的SessionFactory,它充当数据存储源的代理,并负责创建Session对象。SessionFactory并不是轻量级的,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通常只需要一个SessionFactory就够,这是就会使用到单例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八种方式

1)饿汉式(静态常量)
2)饿汉式(静态代码块)
上面两个方式可用,线程安全但可能造成内存浪费

3)懒汉式(线程不安全,不要使用)
4)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方法,不推荐使用)
5)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代码块,不推荐使用)
以下方法推荐使用
6)双重检查(线程安全;延迟加载;效率较高)
7)静态内部类(避免了线程不安全,利用静态内部类特点实现延迟加载,效率高)
8)枚举

我们JDK中,java.lang.Runtime就是经典的单例模式(饿汉式)

2)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

1)简单工厂模式是属于创建型模式,是工厂模式的一种。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简单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家族中最简单实用的模式
2)简单工厂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类,由这个类来封装实例化对象的行为(代码)
3)在软件开发中,当我们会用到大量的创建某种、某类或者某批对象时,就会使用到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抽象方法,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工厂方法模式将对象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抽象工厂模式

1)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将简单工厂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进行整合。
2)从设计层面看,抽象工厂模式就是对简单工厂模式的改进(或者称为进一步的抽象)。
3)将工厂抽象成两层,AbsFactory(抽象工厂) 和具体实现的工厂子类。程序员可以根据创建对象类型使用对应的工厂子类。这样将单个的简单工厂类变成了工厂簇,更利于代码的维护和扩展。

JDK 中的Calendar类中,就使用了简单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小结

1)工厂模式的意义将实例化对象的代码提取出来,放到一个类中统一管理和维护,达到和主项目的依赖关系的解耦。从而提高项目的扩展和维护性。
2)三种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3)设计模式的依赖抽象原则
创建对象实例时,不要直接new 类, 而是把这个new 类的动作放在一个工厂的方法中,并返回。有的书上说,变量不要直接持有具体类的引用。
不要让类继承具体类,而是继承抽象类或者是实现interface(接口)
不要覆盖基类中已经实现的方法。

3)原型模式

1)原型模式(Prototype模式)是指: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2)原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再创建另外一个可定制的对象,无需知道如何创建的细节
3)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一个原型对象传给那个要发动创建的对象,这个要发动创建的对象通过请求原型对象拷贝它们自己来实施创建,即对象.clone()
4)形象的理解:孙大圣拔出猴毛,变出其它孙大圣

Spring中原型bean的创建,就是原型模式的应用

浅拷贝

1)对于数据类型是基本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浅拷贝会直接进行值传递,也就是将该属性值复制一份给新的对象。
2)对于数据类型是引用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比如说成员变量是某个数组、某个类的对象等,那么浅拷贝会进行引用传递,也就是只是将该成员变量的引用值(内存地址)复制一份给新的对象。因为实际上两个对象的该成员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实例。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对象中修改该成员变量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的该成员变量值
3)浅拷贝是使用默认的clone()方法来实现

深拷贝

1)复制对象的所有基本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值
2)为所有引用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申请存储空间,并复制每个引用数据类型成员变量所引用的对象,直到该对象可达的所有对象。也就是说,对象进行深拷贝要对整个对象(包括对象的引用类型)进行拷贝
3)深拷贝实现方式1:重写clone方法来实现深拷贝
4)深拷贝实现方式2:通过对象序列化实现深拷贝(推荐)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详解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1)创建新的对象比较复杂时,可以利用原型模式简化对象的创建过程,同时也能够提高效率
2)不用重新初始化对象,而是动态地获得对象运行时的状态
3)如果原始对象发生变化(增加或者减少属性),其它克隆对象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无需修改代码
4)在实现深克隆的时候可能需要比较复杂的代码
5)缺点:需要为每一个类配备一个克隆方法,这对全新的类来说不是很难,但对已有的类进行改造时,需要修改其源代码,违背了ocp原则,这点请同学们注意.

建造者模式

1)建造者模式(BuilderPattern)又叫生成器模式,是一种对象构建模式。它可以将复杂对象的建造过程抽象出来(抽象类别),使这个抽象过程的不同实现方法可以构造出不同表现(属性)的对象。
2)建造者模式是一步一步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它允许用户只通过指定复杂对象的类型和内容就可以构建它们,用户不需要知道内部的具体构建细节。

建造者模式的四个角色

1)Product(产品角色):一个具体的产品对象。
2)Builder(抽象建造者):创建一个Product对象的各个部件指定的接口/抽象类。3)ConcreteBuilder(具体建造者):实现接口,构建和装配各个部件。
4)Director(指挥者):构建一个使用Builder接口的对象。它主要是用于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它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隔离了客户与对象的生产过程,二是:负责控制产品对象的生产过程。

建造者模式原理类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lang.StringBuilder中的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1)客户端(使用程序)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将产品本身与产品的创建过程解耦,使得相同的创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产品对象
2)每一个具体建造者都相对独立,而与其他的具体建造者无关,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替换具体建造者或增加新的具体建造者,用户使用不同的具体建造者即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对象
3)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产品的创建过程。将复杂产品的创建步骤分解在不同的方法中,使得创建过程更加清晰,也更方便使用程序来控制创建过程
4)增加新的具体建造者无须修改原有类库的代码,指挥者类针对抽象建造者类编程,系统扩展方便,符合“开闭原则
5)建造者模式所创建的产品一般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其组成部分相似,如果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则不适合使用建造者模式,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6)如果产品的内部变化复杂,可能会导致需要定义很多具体建造者类来实现这种变化,导致系统变得很庞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是否选择建造者模式.
7)抽象工厂模式VS建造者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实现对产品家族的创建,一个产品家族是这样的一系列产品:具有不同分类维度的产品组合,采用抽象工厂模式不需要关心构建过程,只关心什么产品由什么工厂生产即可。而建造者模式则是要求按照指定的蓝图建造产品,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组装零配件而产生一个新产品

适配器设计模式

1)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主的目的是兼容性,让原本因接口不匹配不能一起工作的两个类可以协同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
2)适配器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3)主要分为三类: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接口适配器模式

类适配器模式

基本介绍:Adapter类,通过继承src类,实现dst 类接口,完成src->dst的适配。

类适配器模式应用实例
以生活中充电器的例子来讲解适配器,充电器本身相当于Adapter,220V交流电相当于src (即被适配者),我们的dst(即目标)是5V直流电

类适配器模式注意事项和细节
1)Java是单继承机制,所以类适配器需要继承src类这一点算是一个缺点,因为这要求dst必须是接口,有一定局限性;
2)src类的方法在Adapter中都会暴露出来,也增加了使用的成本。
3)由于其继承了src类,所以它可以根据需求重写src类的方法,使得Adapter的灵活性增强了。

对象适配器模式

1)基本思路和类的适配器模式相同,只是将Adapter类作修改,不是继承src类,而是持有src类的实例,以解决兼容性的问题。即:持有src类,实现dst 类接口,完成src->dst的适配
2)根据“合成复用原则”,在系统中尽量使用关联关系来替代继承关系
3)对象适配器模式是适配器模式常用的一种

对象适配器模式注意事项和细节
1)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其实算是同一种思想,只不过实现方式不同。根据合成复用原则,使用组合替代继承,所以它解决了类适配器必须继承src的局限性问题,也不再要求dst必须是接口。
2)使用成本更低,更灵活。

接口适配器模式

2)当不需要全部实现接口提供的方法时,可先设计一个抽象类实现接口,并为该接口中每个方法提供一个默认实现(空方法),那么该抽象类的子类可有选择地覆盖父类的某些方法来实现需求
3)适用于一个接口不想使用其所有的方法的情况。

SpringMvc中的HandlerAdapter, 就使用了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1)三种命名方式,是根据src是以怎样的形式给到Adapter(在Adapter里的形式)来命名的。
2)类适配器:以类给到,在Adapter里,就是将src当做类,继承
对象适配器:以对象给到,在Adapter里,将src作为一个对象,持有
接口适配器:以接口给到,在Adapter里,将src作为一个接口,实现
3)Adapter模式最大的作用还是将原本不兼容的接口融合在一起工作。
4)实际开发中,实现起来不拘泥于我们讲解的三种经典形式

桥接模式(Bridge)

桥接模式应用场景
1)对于那些不希望使用继承或因为多层次继承导致系统类的个数急剧增加的系统,桥接模式尤为适用.2)常见的应用场景:-JDBC驱动程序-银行转账系统转账分类: 网上转账,柜台转账,AMT转账转账用户类型:普通用户,银卡用户,金卡用户…-消息管理消息类型:即时消息,延时消息消息分类:手机短信,邮件消息,QQ消息

装饰者模式

动态的将新功能附加到对象上。在对象功能扩展方面,它比继承更有弹性,装饰者模式也体现了开闭原则(ocp)

Java的IO结构,FilterInputStream就是一个装饰者

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CompositePattern),又叫部分整体模式,它创建了对象组的树形结构,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关系。

Java的集合类-HashMap就使用了组合模式

注意事项
1)需要遍历组织机构,或者处理的对象具有树形结构时,非常适合使用组合模式.
2)要求较高的抽象性,如果节点和叶子有很多差异性的话,比如很多方法和属性都不一样,不适合使用组合模式

啊啊啊啊啊太多了,我就不做笔记了!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