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简介
因为自己在做计算机科研的时候,一开始很不顺利,所以专门去研究了一些具体的计算机科研方法。这里的方法主要参考了两个资料,一个是《学术“咸鱼”自救指南》,一个是于静老师科研课。
《学术“咸鱼”自救指南》是作者钱婧老师,基于自身实际经历和多年教学经验,所写的科研学术指南书。全书通过基础技能、论文指导、科研生活、学术投稿四个方面为大家指明方向,帮助大家克服求学时遇到的学业“雷区”和情绪“痛点”。
- 实用性强:书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工具、图示案例和专业点评,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在学术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
- 语言风趣: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学术知识和技能。
- 经验丰富:作者作为资深学者和博士生导师,拥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读者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 心态调整:本书不仅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还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心态调整建议,帮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心。
如果你也在学术道路上感到迷茫和困惑,那么这本书一定能够为你指明方向,帮助你重拾信心和勇气。
而于静老师科研课,也是于老师总结自己的科研教学经验,为大家指明具体的科研方向和认知的一本很好的课,大家也可以选择的看一下。
接下来就是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讲解
参考书籍:《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参考网址:
【读书笔记】学术“咸鱼”自救指南-第一部分
【文献笔记】学术“咸鱼”自救指南-第二部分(上)
【文献笔记】学术“咸鱼”自救指南-第二部分(下)-摘要、引言、结论怎么写?
【文献笔记】学术“咸鱼”自救指南-第二部分(下)-论文答辩策略
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1. 简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简介中: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内容有:
- 浩如烟海的文献如何检索和阅读
- 怎么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选题?
- 去哪里收集研究数据?
- 论文写完之后怎么润色和修改?
- 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 投稿之后有需要做些什么?
- 约老师讨论的时候该说些什么?
- 时隐时现的焦虑应该如何化解?
在简介中: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文献管理工具 (养成良好的文献存储、整理的习惯,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 mendeley
- zotero
- 也可以不用上面的,但一定要有良好的文献管理习惯(从命名,会议,年份,入手)
- 阅读文献 - 思维导图 (管理文献的最终目的是阅读和吸收。对于需要精读的核心文献,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辅助思考与记忆)
- 英文学术写作润色
- deepl (中译英神奇)
- grammarly
- quillbot
- 选题不要花太多时间
- 花的时间越多,信心消磨越多
- 使用三日选题法快速开题
- 解决问题不要复杂化
- 大道至简。
- 如果环节多,装备多,那么一定干不成。
- 学业规划
- 人际规划
在“学术基础素养”部分,我聚焦于初学者亟待掌握的4个基本技能:文献管理、文献阅读、数据收集与英文写作。养成良好的文献存储、整理的习惯,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熟练掌握Mendeley和Zotero等工具将让你的文献管理如虎添翼。而管理文献的最终目的是阅读和吸收。对于需要精读的核心文献,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辅助思考与记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查找与收集数据是科研人的必备技能。本书将结合实例,介绍二手数据与一手数据的收集方法和使用技巧。对于科研人来说,英文写作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但这也是一些同学头疼不已的难题。作为非母语者和初学者,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提升英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中译英“神器”DeepL、自动语法纠错软件Grammarly和英文润色工具QuillBot。
掌握了基础学术技能后,便来到了第二个部分—论文全程攻略。我始终认为,“动手去做”是初学者学习论文写作的最佳路径。许多有着学术愿景的同学在选题阶段花费太多时间,贻误了时机,也消磨了信心。我提出的“三日选题法”理念,能够帮助初学者“火力全开”,快速通关研究选题。同样地,许多同学对于开题有畏难情绪,在撰写开题报告方面不得要领。而在我看来,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领会开题报告写作的心法。之后,我将分别就论文的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结论、引言与讨论部分的内容要旨和写作方法进行拆分讲解。在这一部分,你也能学到基础的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和使用引用、参考文献的技巧以及论文答辩的详细攻略。
第1章 巧用工具管理文献, 形成自己的文献体系
想要完成一项属于自己的研究,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笔者心得:如果你遇到一个问题,想自己从头开始解决的话,那你要么是开天辟地,要么产出很差的,因为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必须已经做好的基础上再进行突破。),也就是在阅读既往文献的基础上寻找研究问题,提出研究依据,制定研究方法。然而,不少同学在下载一些文献之后,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困惑:丝毫不记得自己都找了什么文献,也不知道找到的文献放在了哪里,到用的时候,还得重新寻找下载。这种不良循环很不好,容易让人抑郁,觉得没有累积感,劳心劳力。
这一章将给大家一个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文献管理体系。这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属于基本功。大家一定要从做科研的第一天起就足够重视这一步,并且练习起来。日积月累,你会感激自己的。
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文献命名
当你下载完一篇文献后,应该做的第一步就是给文献重新命名。很多期刊或数据库里下载下来的文献名称都与论文作者、标题、年份这些关键信息完全没有关系,而且很可能是一大串乱码。这就需要你对文献进行重命名,不然之后会很难找到已经下载和看过的文献。
命名的逻辑可以随自己的喜好来。你可以按照“发表年份+文章标题”的形式命名,也可以将作者信息、期刊信息或文章关键词加入文献的名称里,以方便后期搜索查找。例如,可以命名为“2022领导者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或者“2022郭玉冬等 心理科学进展 员工主动行为/领导反应/追随研究”。
讲到命名的方法,有的人会选择手动来做,认为这样可以加深对自己已经看过文章的印象。有不少文献管理工具也可以帮助完成命名。例如:当你将下载下来的文献拖入文献管理工具(如Mendeley和Zotero)里边时,这些软件会自动更新所导入文献的“身份信息”,包括标题、作者、出版年份、出版期刊、期号和卷号、页码、文章摘要、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数字对象标识符)等。命名的工作,自然就随之完成了。
习惯养成的第二步:文献归类
下一步应该是给新下载的文献建一个文件夹,或者说文献的“家”。这就是文献归类。归在哪里,你要有自己的思路和逻辑,因为最后要用到它们的人是你,所以把它们放在哪里,也是你说了算。
归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按照文章的主题进行归类,将不同的文献按主题存放,也可以按照发表的期刊进行归类,或者按照文章作者进行归类。归类好的文章分别存在不同的文件夹里,同时,文件夹的命名需要明确、清晰,这样可以方便日后查找。
对于文献归类这一步,同样可以手动或借助工具来完成。例如,在软件Mendeley中,我们可以自己建立文件夹,将下载的文献进行分类(图1)。首先,Mendeley里自带一些分组,比如“Recently Added”里可以找到你最近读的文献,“Favorites”中可以找到你做星标标注的文献等。其次,你也可以自己建立新的文件,并在新文件夹下建立子文件夹。图1中的例子,就是将文献按照期刊(Journal)、主题(Proactive Behavior)以及理论(Theory)分成了三大类,在每个大类之下又包含一些具体的子文件夹。
下载和整理文献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学术“萌新”们来说,也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进行摸索。
善用文献管理工具
关于命名和归档,前文已经举过例子,下面我将以Mendeley和Zotero为例,进一步介绍如何对文献进行管理。之所以选择这两款软件,是因为它们免费,并且可以实现命名、分类、阅读、记笔记、生成文末参考文献列表等一系列实用功能。这类型的软件还有很多,大家不必拘泥于一种,初期多试试,选择用起来更顺手的即可。
Mendeley 使用指南
Mendeley文献管理软件的主要使用流程为:①点击“Folders”新建文件夹并命名→②点击“Add”导入文献→③点击“Search”输入关键词查找→4高亮标记/点击“Note”记录笔记→⑤Word安装插件后点击“Insert Bibliography”生成文献→⑥点击“Style”更新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1)文献存档和分类功能
Mendeley的操作界面包括“Add”“Folders”“Sync”和 “Help”四个命令(图2)。其中,通过“Add”命令可以将已经下载好的文献导入这一软件;“Folders”命令用于建立文件夹,以实现文献的分类归档;“Sync”的功能可以实现多台设备文献笔记数据同步加载,还可以将Mendeley中的内容迁移到新的设备上去。
文献导入和分类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先点击最上边的“Folders”,建立新的文件夹,并给文件夹命名。建好的文件夹会显示在左边一列。之后选中相应的文件夹,再点击左上角的“Add”按钮就可以导入文献。除此之外,Mendeley还可以建立子文件夹,对文献进行进一步的归类。例如,如果需要按照期刊对文献进行分类,可以先建立一个上级文件夹命名为“Journal”,然后在这一文件夹下建立具体期刊名称的子文件夹。
在建立的文件夹下边(图2左下区域),会显示文献库中所有文献的作者信息,并且自动按照作者姓名的首字母进行排序。通过这一区域,可以实现按照作者名进行文献搜寻和查阅的操作。操作界面的右侧部分是导入的文献列表,列表里会显示每一篇文献的作者、标题、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名称,以及文献添加日期等信息。如果想要搜索某一篇文献,可以在操作界面的右上角“Search”命令框中输入文献标题、作者、出版年份、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查找。
(2)文献阅读与笔记功能
在了解了如何导入文献和文献分类存档后,我们来看一下Mendeley的文献阅读和笔记功能。Mendeley具备一般PDF阅 读器的功能,可以直接阅读导入的文献。
这里mendeley和zotero的使用教程我们就先不看了(毕竟看b站的mendeley和zotero教学视频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主要掌握的是老师想表达的文献整理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某个软件的方法),先看如何调研文献。
核心文献100篇
除了形式上的积累技巧,我们接下来需要聊一下内容方面的文献系统积累。无论你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需要钻研的任何一个小的话题(topic)领域的核心文献都在100篇左右。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攻克这百篇文献,就会成为这个话题的专家,这种持续输入会带来非常直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当然,这里说的百篇文献是一个泛数,有可能是50篇、90篇,也可能是110篇,是一个大略的数字。 (PS,这里笔者心得: 我感觉计算机领域,先重点看最新年份的文献,然后看之前年份的关键文献,最后根据related work看一些关键文献即可,重点是及时与新的热门方向结合。然后边做边补相关的文献知识即可。我的意思是,边做边看,比一味追求文章数量,把文章都看完后再去做更好)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研究领域的百篇文献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研究的话题是:工作压力。
第一步:搜索中文综述论文。首先以“综述”“元分析”“工作压力”“压力”为关键词去搜索,会找到一些基础性综述类文献,可能会有5篇左右。
第二步:查找英文综述论文。以“job-related stress”“work stress”“stress”以及“review”“meta- analysis”“development”“history”等为关键词,可能会又找到5 篇左右的文献。通过这两个步骤找到的中英文相关综述型文献会有10篇左右。
第三步:按引用量进行排序。当对“工作压力”等相关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的时候,按照“引用量”进行一个从高到低的排序,刨除我们之前找到的综述型文献,就能得到高引用量的实证类文献。这些实证类文献还可以划分成以下两类。
- 第一类是定义类,即从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来看,被高频引用的定义是在哪些文献中提出的,这些文献也会是核心文献的一部分。
- 第二类是量表类,也就是现在主流的实证研究里面最常使用的量表一共有哪几个出处。与定义相关,量表也是有流派之分的,这样的量表类文献可能也会有5篇上下,而开发这些量表的原始文献也将是你的核心文献的一部分。截至这一步,我们已经找到的核心文献会在40篇左右。此时你会发现,按照引用量排序的前50篇文献中,不在已找到的这40篇文献中的有20篇左右,需要把它们也加入核心文献中。在这三步之后,我们就得到了60~70篇文献。
- 第四步:在阅读过程中找文献。在阅读这几十篇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滚雪球法”,又会在它们的引用中发现20~30篇有研读必要的文献。这四个步骤完成后,我们就能得到自己研究领域的百篇文献了(图9)。
通过研读这百篇文献,在“工作压力”这个研究方向上面,有哪些研究空白,有哪些目前已经做到的,有哪些未来的展望,你对这些关键问题应该会非常清楚了。阅读百篇核心文献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你进行科研积累;另一方面,是让你能在脑海中绘制出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地图;此外,吃透这些核心文献后,你也会形成自己的“研究审美”,对于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模型正不正确、好不好,都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百篇核心文献构成图(非常重要,要按这个来找文献)
- 中文文献综述,元分析,发展类文献
- 英文review,meta-analysis,development,history类文献
- 高引定义类,量表类出处文献
- 重要文献中引用过的文献
- 其余高引文献
第二章,巧用思维导图阅读文献
读论文主要有两种方法:
- 化整为零法。
- 思维导图辅助法。
化整为零:
文献管理并不是强迫症的盛宴,不能存完理清就结束了。文献输入到我们这里之后,重点是阅读和吸收。但我发现,不少同学一提到读文献就头疼不已。打开一篇文献,白底黑字也没什么图,看几眼就串行了,完全读不下去。在这一章,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拆分结构来了解文章。之后,也会分享一个我自己读文献的小技巧,帮助你更高效、更专注地阅读文献,让读文献的过程变得不再那么煎熬。这个技巧尤其适合核心文献的积累,虽说刚开始的时候有点耗时,但省去了一次又一次的返工,也算是一种笨拙的讨巧方法吧
化整为零:读文献,从拆分文章的结构开始
未完待续……会继续更新
笔者心得:
- 科研就是讨论和合作,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利用好大家的资源(前人的工作+讨论)和工具(比如gpt和copilot),和大家的工作时间同步的人(及时询问问题和讨论,劳逸结合),就能把科研做的又快又好。
- 你越想干大事,就越要从小事干起。越想发高等级别的论文,越需要从简单的论文开始发起。(当然也有那些幸运的师兄,一入学一选题一个月就发了顶尖论文,那些不在咱们的讨论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