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在参考链接中已经讲得很好了,这里只简单讲讲就好。
组合模式的意图是表达部分-整体层次结构。
当你需要管理一个组合对象,又要管理这个组合对象的单个对象。这个时候就可以让这个组合对象和单个对象继承同一个基类,以便用基类指针做统一管理。
当基类指针去调用operation方法时,如果这个这个指针指向的是Composite对象,则调用的是Composite对象的operation方法,这个方法中的for循环会挨个遍历各个vector中的指针,如果遍历的指针指向的还是Composite对象,则继续调用Composite对象的operation方法。如果指针指向的单元是Leaf对象,则会调用Leaf对象中的operation方法。
如果不是写成组合模式,一般常用的递归函数会怎么写?首先也是遍历父节点,如果父节点有子节点就去遍历子节点,直到遍历完叶子节点。组合模式比较巧妙的是,在编译的时候,虚函数operation已经根据指针是指向基类还是子类分好了,所以递归函数中省去了判断是否是叶子节点的过程,而是让指针自行去判断。(设计模式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把需用判断的地方巧妙的用继承虚函数来实现)
组合模式+迭代器模式
怎么用迭代器的方式去迭代Composite对象呢?
可以相应写一个CompositeIterator对象。迭代器其实有点像一个托管,对象将自己的链接地址给到迭代器,由迭代器的hasNext判断后面还有没数据,由next返回下一个容器对象。
关键代码
next(): 返回下一个对象,同时把composite对象创建的迭代器加入到iterators容器中。
hasNext(): 判断是否可迭代,如果不可迭代则继续删除此迭代器,继续寻找到下一个可迭代的迭代器。找到则返回true。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mpositeIterator : public Iterator<T>{
public:
CompositeIterator(Iterator<T>* iterator){ iterators.push_back(iterator); }
T next(){
Iterator<T>* iterator = iterators[0];
T item = iterator->next();
iterator = item->createIterator();
if(iterator->hasNext()){ // 这里leaf的迭代器hasNext返回的是false,故而不会添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