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系统架构师-第二章 (上)

第2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系统是指用于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组成的系统。
是按人的要求接受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并输出结果信息的机器系统。

计算机系统

硬件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工具。。。)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娱乐软件)

2.2 计算机硬件

2.2.1 计算机硬件组成

处理器、存储器、总线、接口和外部设备

2.2.2 处理器
2.2.3 存储器
存储器的片上缓存、片外缓存、主存和外存是计算机存储体系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详细解释:

1. 片上缓存(On-Chip Cache)
定义:片上缓存是指在处理器核心中直接集成的缓存,它是CPU内部的一部分,用于存储CPU最近访问的数据和指令,以减少对主存的访问次数,提高CPU的访问速度。
特点:存取速度极快,但容量相对较小。
作用:由于CPU的速度远快于主存,因此通过集成片上缓存可以减少CPU等待数据的时间,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 片外缓存(Off-Chip Cache)
定义:片外缓存是指位于处理器核心外部的缓存,按照层级通常被称为L2 Cache、L3 Cache等。它们虽然不直接集成在CPU内部,但仍然是通过高速总线与CPU相连,以提供比主存更快的访问速度。
特点:存取速度较片上缓存稍慢,但容量更大。
作用:作为CPU和主存之间的缓冲,进一步减少CPU对主存的访问次数,提高系统性能。
3. 主存(Main Memory)
定义:主存通常指的是计算机的内存(RAM),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它是计算机中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主要部件。
特点:存取速度较快,容量相对适中,但价格较高。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作用:作为CPU和外存之间的桥梁,存储CPU运行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4. 外存(External Memory)
定义:外存指的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也称为辅助存储器(如硬盘、U盘、光盘及软盘等)。它们用于存放暂时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一些需要永久性保存的信息。
特点:容量极大,存取速度较慢,但单位成本低。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作用:为计算机提供大量的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文档等数据。
综上所述,片上缓存和片外缓存是CPU内部的缓存层次结构,用于提高CPU的访问速度;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而外存则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用于提供大量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部件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的存储体系,为计算机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2.4 总线

总线是指计算机部件间遵循某一特定协议实现数据交换的形式。
即以一种按照规定的控制逻辑实现部件间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连接各个部件并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根据总线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内总线(也称为片总线或器件级总线)、系统总线(也称为内总线或板级总线)和外部总线(也称为通信总线或设备总线)三大类。

1. 内总线(片总线、器件级总线)
定义:内总线是位于微处理器芯片内部的总线,用于连接芯片内部的各个功能单元,如CPU核心、缓存、控制单元等。
特点:速度快、距离短、传输效率高,是芯片内部信息传输的关键通道。
作用:实现芯片内部各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信号的传递,确保芯片能够正常工作。
2. 系统总线(内总线、板级总线)
定义:系统总线是连接计算机系统内部各部件(如CPU、内存、I/O设备等)的公共通信干线,是微型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总线之一。
组成:系统总线通常由数据总线(Data Bus, DB)、地址总线(Address Bus, AB)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 CB)三部分组成。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和状态信号。
特点: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可扩展性等特点,能够支持多种计算机部件和设备之间的互连。
作用:实现计算机系统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控制信号的传递,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
3. 外部总线(通信总线、设备总线)
定义:外部总线是用于在系统之间进行互联的总线,如微型机之间、微型机与仪器或其它设备之间的连接。
特点:传输距离较长,传输速率和带宽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但能够支持多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连。
作用: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总结
计算机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根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被划分为内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三大类。每类总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传输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总线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2.5 接口
计算机的接口(Interface)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同部件或设备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桥梁或通道。它定义了这些部件或设备之间如何相互连接以及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接口可以是硬件接口,也可以是软件接口,但通常我们在谈论计算机接口时,更多是指硬件接口。

硬件接口
硬件接口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硬盘驱动器、USB设备等)或内部组件(如CPU、内存、主板上的各种插槽和端口)之间连接和通信的物理和电气规范。这些接口规定了连接器的形状、大小、引脚排列、信号电平、传输速率等参数,以确保设备之间能够正确、高效地交换数据。

常见的硬件接口包括:

USB(Universal Serial Bus):一种广泛使用的串行通信标准,支持热插拔,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多种设备连接能力。
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主要用于传输高清视频和音频信号,常见于电视和显示器连接。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较老的模拟视频接口,用于连接显示器。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分为多种版本,支持不同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RJ-45(Registered Jack-45):以太网网络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到局域网。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用于连接硬盘驱动器或固态硬盘到主板的串行接口。
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用于连接显卡、声卡、网卡等高速设备。
软件接口
软件接口则更多关注于不同软件组件或程序之间的交互方式。它定义了函数、方法、协议等,使得软件开发者可以编写出能够相互协作、共享数据和功能的程序。软件接口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软件的模块化、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综上所述,计算机的接口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硬件接口还是软件接口,都为实现计算机与外部环境的高效、稳定通信提供了基础。
2.2.6 外部设备

包括所有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部分存储设备(如外存)
常见的外部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扫描仪、摄像头、麦克风

2.3 计算机软件

2.3.1 计算机软件概述

早期的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几乎不加区分,后来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在计算机程序的基础上得到了延伸。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上运行的程序、相关的文档资料和数据的集合

系统软件是整个计算机系统配置的不依赖特定应用领域的通用软件。 这些软件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并未用户使用和其他应用软件的运行提供服务。

根据功能,系统软件可分为: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 等。

应用软件: 为某类应用需要 或 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软件, 如 wx,qq

2.3.2 操作系统
  1. 操作系统的组成
    操作系统内核和其他许多附加的配套软件所组成,包括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常用的应用程序、实用程序,以及为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各种软件构件。
    操作系统内核是指 能提供进程管理(任务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功能的软件模块, 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

  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管理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和分配各种软应用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善的人机界面
    3)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一个高效率平台

  3. 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
    2)共享性
    3)虚拟性:

    操作系统的虚拟性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指的是操作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将物理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存储等)抽象成逻辑资源,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虚拟的硬件环境。这种虚拟性使得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并发访问和共享物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灵活性。以下是对操作系统虚拟性的详细理解:
    一、虚拟性的基本概念
    物理实体与逻辑实体:虚拟性表现为把一个物理实体转变为若干个逻辑实体。物理实体是真实存在的,而逻辑实体则是虚拟的。例如,物理内存可以被虚拟化为多个逻辑内存区域,供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
    资源复用:通过虚拟化技术,操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复用。时分复用技术允许不同程序并发使用多道程序,分时使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空分复用技术则可以实现虚拟磁盘、虚拟内存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虚拟性的关键技术
    虚拟处理器技术:
    借助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为每个程序建立进程,多个程序分时复用处理器。
    在虚拟化环境中,每个虚拟机或进程都认为自己独占一个处理器在执行,实际上是通过虚拟机监视器(VMM)来管理和调度物理处理器的使用时间。
    虚拟内存技术:
    在逻辑上扩大程序的存储容量,允许程序使用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容量。
    当程序需要访问的内存不在物理内存中时,操作系统会利用分页机制将部分物理内存的内容与磁盘上的内容交换,以实现对更大内存空间的访问。
    虚拟设备技术:
    将物理设备虚拟为多个逻辑设备,每个程序占用一个逻辑设备。
    通过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多个程序可以并发访问物理设备,而不需要直接操作物理设备本身。
    虚拟文件系统:
    提供一个逻辑上的文件组织结构,使应用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程文件或网络文件。
    通过文件系统的虚拟化,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备份等功能。
    三、虚拟性的应用场景
    服务器虚拟化:将一台物理服务器分割成多个虚拟服务器,每个虚拟服务器都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开发和测试环境: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方便地创建多个相同或不同配置的开发和测试环境,每个环境都可以独立运行,提高开发和测试效率。
    数据中心管理: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调整,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安全隔离: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的应用程序和用户隔离开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即使一个虚拟机被攻击或崩溃,也不会影响其他虚拟机的运行。
    四、总结
    操作系统的虚拟性是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将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灵活、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4)不确定性

    操作系统的不确定性主要指的是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由于程序共享全机软、硬件资源,程序的运行不再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会受到其他程序和系统资源的影响,导致程序运行的结果、运行的顺序以及完成的时间都可能出现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并发性和共享性的必然结果,也是操作系统设计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具体来说,操作系统的不确定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程序执行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由于多个程序共享系统资源,如内存、CPU等,程序的执行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程序运行状态的影响,导致即使输入相同,多次运行同一程序也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确定性是操作系统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程序执行顺序的不确定性:在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时,各个程序的执行顺序并不是预先安排好的,而是由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和当前系统的资源状况共同决定的。因此,多个程序之间的执行顺序可能会出现不确定性。
    程序完成时间的不确定性:由于程序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CPU分配、I/O操作、外部设备中断等,因此每个程序完成执行所需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要求操作系统能够合理地分配和管理系统资源,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外部设备的中断、输入输出的请求等出现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这些不确定因素给操作系统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操作系统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进程同步与互斥、死锁避免与检测、资源分配策略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操作系统的不确定性是多道程序环境下的一种固有特性,它要求操作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不确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4. 操作系统的分类
    1)批处理操作系统
    2)分时操作系统
    3)实时操作系统
    4)网络操作系统
    5)分布式操作系统
    6)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
    7)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简称EOS)是指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应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具体实例:
    1. 工业控制
    生产线控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嵌入式系统通过控制器和传感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系统通常运行着嵌入式操作系统,以管理硬件资源、调度任务和协调并发活动。
    机器人控制:工业机器人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机器人内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感知和决策过程,使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
    2. 交通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摄像头、通信设备等技术,通过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对城市交通流量、交通状况的实时感知和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车载系统:现代汽车中的车载娱乐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等也采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嵌入式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实现对车辆内部设备的控制和管理,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信息家电
    智能家电: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内部都嵌入了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些系统负责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如网络连接、远程控制、智能调度等。
    4. 家庭智能管理
    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嵌入式设备和传感器的连接,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庭各个设备和系统的集中控制。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设备的互联互通、任务调度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5. 其他领域
    医疗设备:如心电图仪、血压计等医疗设备也采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些系统通过嵌入式处理器和传感器实现对患者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控制、导航、通信等系统中。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处理。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VxWorks:一款实时性非常好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嵌入式Linux:基于Linux内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开源、免费、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设备和系统中。
    Windows Embedded:微软推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系列,适用于各种嵌入式设备和系统,如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车载系统等。
    综上所述,嵌入式操作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通过管理硬件资源、调度任务和协调并发活动等方式,为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2.3.3 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不仅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数据库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存储数据的仓库,只不过这个仓库是在计算机的 存储设备上 ,而且数据是按一定格式存放的,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可为对个用户共享。

  1. 关系型数据库。
    最传统。
    把复杂的数据结构归结为简单的二元关系。
    大型系统中通常有多个标,且表之间有各种关系。
    实际使用时通过对这些关联的表格进行分类、合并、连接或选取等运算实现数据库的管理。
  2. 键值数据库
    非关系型数据库。
    将数据存储为键值对集合,键是唯一标识符。
  3. 列存储数据库
    列式存储是相对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行式存储来说的。 简单来说两者的区别就是表中数据的存储形式的差异。
  4. 文档数据库。
    可存放并获取文档,文档可以是XML、JSON、BSON等格式,这些文档具备可述性,,呈现分层的树状结构,可以包含映射表、集合和纯量值。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文档数据库的核心特点及其与键值数据库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
    文档的相似性:
    文档数据库中,每个文档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单元,它们之间可以相似,但不必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文档数据库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存储和处理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不同的字段和嵌套结构,以适应不同的数据表示需求。
    这种相似性体现在它们都是基于某种共同的数据模式(尽管这个模式可能是隐式的或动态变化的),比如它们都遵循JSON或BSON等格式,但具体的内容(即键值对的集合)可以因文档而异。
    文档的独立性:
    每个文档都是自包含的,它包含了处理该数据所需的所有信息。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像关系型数据库中那样通过外键来关联不同的表,也不需要执行复杂的JOIN操作来组合数据。
    这种独立性使得文档数据库在处理复杂对象和关系时更加直观和高效,同时也降低了数据冗余和一致性问题。
    与键值数据库的对比:
    这句话还提到了文档数据库与键值数据库的一个关键区别。在键值数据库中,每个键都映射到一个值,这个值通常是简单的数据类型(如字符串、数字等)或更复杂的结构(如JSON对象)。然而,这些值通常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结构或关系。
    相比之下,文档数据库中的文档更像是键值数据库中“值”的扩展和升级。它们不仅包含了更多的信息,还保持了数据的结构和关系。因此,你可以将文档数据库看作是键值数据库的一个更高级、更灵活的形式,它允许你以更复杂的方式存储和查询数据。
    文档数据库的优势:
    由于文档数据库允许你以更自然的方式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关系,因此它们非常适合用于需要处理大量复杂数据的应用程序,如Web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应用等。
    此外,文档数据库通常还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功能(如MongoDB的查询语言MQL),这使得你可以轻松地检索和更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
    综上所述,“文档数据库中的文档彼此相似,但不必完全相同。文档数据库所存放的文档,就相当于键值数据库所存放的‘值’。”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文档数据库的基本特点,还展示了它与键值数据库之间的关键区别和优势。
    
  5. 搜索引擎数据库

搜索引擎数据库是一类专门用于数据内容搜索的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它在非结构化大数据处理分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对搜索引擎数据库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特点
定义:搜索引擎数据库使用索引对数据中的相似特征进行归类,以提高搜索能力。它经过优化以处理可能很长、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
特点:
灵活的数据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搜索引擎数据库不需要固定的表结构,可以存储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
全文搜索能力:提供全文搜索、复杂搜索表达式和搜索结果排名等专业方法,能够处理大量文本数据。
高效索引技术:采用高效的索引技术,如倒排索引,以优化查询速度,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分布式架构:搜索引擎数据库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并支持高并发访问。
工作原理
搜索引擎数据库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采集:通过网络爬虫抓取互联网上的网页数据,这个过程称为数据采集或爬取。
数据解析:使用HTML解析器对下载的网页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标题、正文、链接、关键词和描述等元数据。
索引构建:将解析和提取出的网页数据存储到索引数据库中,以便根据关键词快速定位到相关网页。
查询处理:当用户输入查询关键词时,搜索引擎将查询关键词与索引数据库进行匹配,计算每个网页的排名,并返回最相关的网页结果给用户。
结果展示:将最相关的网页结果展示给用户,包括网页的标题、描述和链接等信息。
应用场景
搜索引擎数据库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搜索:大型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和Baidu等,都是基于搜索引擎数据库技术来索引和检索全球互联网上的网页内容。
电子商务平台:如亚马逊、淘宝等,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来存储商品信息,并提供快速搜索功能,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商品。
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网易云课堂等,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来管理海量课程资源,并提供快速搜索功能。
新闻网站:新闻网站和搜索引擎如Google News、Bing News等,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来存储新闻报道、文章等内容,并提供快速搜索功能。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来存储用户信息、好友关系以及用户生成的内容等信息,以支持消息推送、好友搜索等功能。
综上所述,搜索引擎数据库是一类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数据库系统,它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是对数据库组织方式的一种模型化表示,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具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三要素。

数据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数据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以下是对两者区别和联系的详细解释:

区别
定义与目的: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及其关系的抽象表示,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的结构和特性。数据模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学符号或图形表示来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支持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预测。
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是机器学习算法的核心部分,它通过从数据中学习来自动发现规律和模式,并用于预测或决策。机器学习模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数据来优化模型参数,以提高对新数据的预测准确性或分类准确性。
构建方式: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构建通常依赖于人工设计,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和列、非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文档或图形结构等。
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则更加自动化,通过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并利用训练数据来训练模型,自动调整模型参数以优化性能。
应用场景: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中,如金融、医疗、电子商务等。它们支持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预测,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则更多地应用于需要自动化决策和预测的场景中,如自动驾驶、智能推荐、图像识别等。它们能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并改进性能,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联系
数据基础:无论是数据模型还是机器学习模型,都需要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构建。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相互借鉴:数据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构建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例如,数据模型的设计思想可以用于指导机器学习特征工程的选择和处理;而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评估方法也可以用于评估数据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协同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往往协同工作以实现更复杂的业务目标。例如,在金融领域中,可以利用数据模型来构建客户画像和风险评估模型;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来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和异常交易。
综上所述,数据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数据科学领域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与目的、构建方式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而联系则主要体现在数据基础、相互借鉴和协同工作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型组合以实现最佳效果。

关系可以理解为二维表。
一个关系表就是指用若干关系 表示 实体及其联系,用二维表的形式存储数据。

1) 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特点及方法

通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需求分析:这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分析用户的需求。通过与用户交流,了解他们希望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功能、存储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处理方式等。需求分析的结果将作为后续设计的基础。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会创建一个与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无关的概念模型。这个模型通常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来表示,描述了数据库中的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实体的属性。
逻辑设计:在逻辑设计阶段,设计师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理解的逻辑模型。这个过程涉及到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或网络模型)以及定义数据表、字段、主键、外键等。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阶段主要关注如何在物理存储介质上实现逻辑设计。这包括选择适当的存储结构、索引策略、数据分区等,以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实施与维护:在实施阶段,设计师将逻辑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数据库,包括创建数据表、定义关系、设置权限等。在维护阶段,设计师需要定期评估数据库的性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对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需求分析:同样,这是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起点,需要明确数据库的应用场景、数据类型、数据量、数据访问方式、数据安全性和系统可用性等需求。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使用ER模型来描述数据库中的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实体的属性。对于关系型数据库,需要特别注意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一对多、多对多等。
逻辑设计: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即定义数据表、字段、主键、外键等。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每个数据表都代表一个实体,表中的字段代表实体的属性,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外键用于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
规范化:在逻辑设计阶段,还需要对关系模型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的一致性。通常,会遵循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规范化规则来设计数据库。
物理设计:选择适当的存储结构、索引策略、数据分区等物理实现方式,以优化关系型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实施与维护: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索引等物理结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安全性措施。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其性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方法,如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基于3NF的设计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上述通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的具体应用。
目前已有的数据库设计方法确实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直观设计法、规范设计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和自动化设计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库设计场景和需求。以下是对这些设计方法的详细理解,并结合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进行说明:

一、数据库设计方法分类
直观设计法
定义:直观设计法,也称为手工试凑法,是最早使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它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和技巧,缺乏科学理论和工程原则的支持。
特点:设计过程灵活,但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常需要后期修改,增加维护成本。适用于小型、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规范设计法
定义:规范设计法遵循软件工程原理,将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明确规定各阶段的任务。
特点:注重数据库的结构设计,确保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常用的规范设计法包括新奥尔良法、基于3NF的设计方法、基于E-R模型的设计方法等。
新奥尔良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阶段,是公认的比较完整和权威的一种规范设计法。
基于3NF的设计方法: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数据库模式中的全部属性和属性间的依赖关系,通过规范化处理,规范成若干个第三范式(3NF)关系模式的集合。
基于E-R模型的设计方法: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用E-R图构造一个反映现实世界实体之间联系的企业模式,然后转换成某一特定DBMS下的概念模式。
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定义:在数据库设计的某些过程中,模拟某一规范化设计的方法,并以人的知识或经验为主导,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设计中的某些部分。
特点:能够自动或辅助设计人员完成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很多任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但受限于具体的DBMS和操作系统。
自动化设计法
定义:通过人机会话自动生成数据库结构及其相应的应用程序,缩短设计周期,加快设计速度。
特点:适用于非专业人员或对数据库设计专业知识不太熟悉的用户。但产生的数据库及其软件系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不完全满足特定需求。
二、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基于3NF的设计方法
步骤:设计企业模式、确定数据库模式中的属性和依赖关系、进行规范化处理、规范成若干个3NF关系模式的集合。
优点: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完整性,便于数据维护。
基于E-R模型的设计方法
步骤: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绘制E-R图、将E-R图转换成概念模式、再将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
优点:能够直观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联系,便于理解和交流。
基于视图概念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特点:先从分析各个应用的数据着手,为每个应用建立自己的视图,然后再把这些视图汇总起来合并成整个数据库的概念模式。
优点:能够针对不同应用提供定制化的数据视图,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特点:将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应用于数据库设计中,将对象模型映射为表结构。
优点: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关系,提高数据库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计算机辅助数据库设计方法
特点: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减少人为错误。
敏捷数据库设计方法
特点:强调快速响应变化、持续集成和协作等敏捷开发原则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优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环境,提高数据库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
这些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如基于3NF的设计方法、基于实体联系(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基于视图概念的数据库设计方法等,虽然它们最初和主要应用在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中,但它们并不是关系型数据集的专属。然而,从实际应用和历史发展来看,它们与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最为紧密相关,并且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关系型数据库通过表(Table)和关系(Relationship)来存储和管理数据,这种结构使得上述设计方法能够很好地与之匹配。例如,基于3NF的设计方法通过规范化过程来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完整性,这正是关系型数据库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基于E-R模型的设计方法则通过实体和联系来直观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结构,这也与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相呼应。

然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也逐渐兴起。非关系型数据库在数据结构、查询方式、扩展性等方面与关系型数据库存在显著不同。因此,虽然上述设计方法在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但在非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中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面向文档的数据库(如MongoDB)通常采用基于JSON文档的存储方式,其设计方法可能更侧重于文档结构的定义和索引策略的选择。而键值对数据库(如Redis)则更注重于键值对的存储和访问效率,其设计方法可能更侧重于数据结构的优化和查询算法的改进。

因此,虽然这些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在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们并不是关系型数据集的专属。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和设计方法。
2. 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针对 地理上分散、 而管理上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眼里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的集中控制性、 数据独立性、数据冗余可控性、场地自治性、存取有效性。
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的四层结构模式: 全局外层、全局概念层、局部概念层和局部内层。

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领域有分布式计算、Internet应用、数据仓库、数据复制以及全球联网查询等

3.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Oracl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IBM DB2 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
Sybase C/S结构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SQL Server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4. 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1) 基于网络环境
(2)支持大规模的应用
(3)提供自动锁功能使得并发用户可以安全而高效的访问数据
(4)保证系统的高度安全性
(5)提供方便而灵活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法以及设备镜像功能
(6)提供多种维护数据完整性的手段
(7)提供 方便易用的分布式处理功能

2.3.4 文件系统
1. 文件与文件系统

文件是具有符号名的、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项的集合。
文件是一种抽象机制,它隐藏 了硬件和实现细节,提供了将信息保存在外存上而且便于以后读取的手段,使用户不必了解信息存储的方法、位置以及存储设备实际操作方式便可存取信息。
一个文件包括文件体和文件说明。文件体是文件真实的内容;文件说明是操作系统为了管理文件所用到的信息,包括文件名、文件内部标识、文件类型、文件存储地址、文件长度、访问权限、建立事件和访问时间等。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统一管理的一组软件和相关数据的集合,是专门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
文件系统的功能:
1)按名存取,而非按地址存取
2)统一的用户接口,在不同的设备上提供同样的接口,方便用户操作和编程
3)并发访问和控制,在多道程序系统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和控制
4)安全性控制,在多用户系统的不同用户对同一文件可有不同的访问权限
5)优化性能,采用相关技术提高系统对文件的存储效率、检索和读写性能
6)差错恢复,能够验证文件的正确性,并具有一定的差错恢复能力

2.文件类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