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三星引入长江存储专利技术】

近日,三星与长江存储(YMTC)签署了3D NAND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相关专利许可协议。不过,目前尚不清楚三星是否也获得了Xperi等其他公司的专利许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2/467404.htm
三星从第10代V-NAND(V10)将开始采用NAND阵列和外围CMOS逻辑电路分别在两块独立的硅片上制造,因此需要长江存储的专利技术W2W(Wafer-to-Wafer)混合键合技术实现 —— 通过直接将两片晶圆贴合,省去了传统的凸点连接,形成间距为10μm及以下的互连。从而使得电路路径变得更短,显著提高了传输速率,并降低了功耗;另外还减少芯片内部的机械应力,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

640.gif

三星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下一代V10 NAND,预计该产品的堆叠层数将达到420至430层。在此之前,三星在NAND闪存采用的是COP(Cell on Peripheral)技术,即将外围电路置于单独的晶圆上,在其上方堆叠存储单元。但是随着NAND堆叠层数的增加,尤其是超过400层时,底层外围电路的压力会显著提升,这可能影响芯片的可靠性。

目前掌握3D NAND混合键合关键专利的公司美国的Xperi、中国的长江存储和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这意味着三星几乎无法绕过其他厂商的专利布局。在判断规避长江存储专利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为了克服这一挑战,三星选择了和长江存储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加速其技术研发进程,来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在V11、V12等后续NAND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三星仍可能会依赖长江存储的专利技术。

除了三星,SK海力士也正在开发适用于400层以上NAND产品的混合键合技术,未来他们也可能需要与长江存储签订专利授权协议。

长江存储建立技术优势

长江存储四年前就已经将混合键合技术应用于3D NAND制造,并将其命名为「晶栈(Xtacking)」。初期,长江存储通过与Xperi签署许可协议获得了混合键合技术的原始专利,随后在该领域构建了全面的自主专利体系,目前在混合键合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早在2016年,长江存储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时就开始全自研开发的一种3D NAND闪存芯片架构;2017年10月,长江存储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成功设计制造了中国首款3D NAND闪存。

640.jpeg

2019年9月,搭载长江存储自主创新Xtacking® 架构的第二代TLC 3D NAND闪存正式量产。该技术可在一片晶圆上独立加工负责数据I/O及记忆单元操作的外围电路,这样的加工方式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先进逻辑工艺,以让NAND获取更高的I/O接口速度及更多的操作功能。

目前,长江存储自研的Xtacking技术已经进展到了4.x版本,并且开始供应其第五代3D TLC NAND闪存产品(有294层结构,其中包含232个有源层),是目前已经商用的3D NAND产品当中堆叠层数最高、存储密度最高的。而作为从东芝半导体独立出来的铠侠,是继长江存储之后首批采用混合键合技术大规模生产3D NAND产品的主要制造商,但其基于新架构的第八代技术(BiCS8)的218层3D NAND直到2024年下半年才量产。

最早将混合键合应用于3D NAND的长江存储在相关技术上拥有强大的专利积累,截至目前,长江存储专利总申请数量超过1万件。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存储以8件专利起诉美光之后,又在2024年7月追加了11件专利的起诉,两案并案处理。这也从侧面凸显了长江存储近年来在3D NAND领域丰富的技术专利积累。

对于长江存储来说,此次向三星这样的头部存储技术大厂提供专利许可,属于是中国存储产业历史上的首次。长江存储实现了对三星的技术专利许可,这对于一直在坚持自主研发的中国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又一次重大鼓舞。而对于三星来说,专利许可协议解决了下一代NAND开发中的“核心难题”,在面对SK海力士的强势挑战背景下,这一突破显得尤为重要;但也面临市场主导权丧失的风险,以及由于专利使用可能导致的技术依赖等忧虑。

长江存储最早找对方向

虽然长江存储近年来发展受到了外部的各种限制,但是已经成功地将存储密度提升至与行业领先水平相当的高度,实现了目前商业产品中最高的垂直栅密度,使得长江存储成为了全球NAND闪存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长江存储率先转向CBA架构,并实现了混合键合的技术良率稳定。

NAND闪存制造一开始是只使用一块晶圆,NAND阵列和CMOS电路的集成要么是将CMOS电路放置在单元阵列旁边(CMOS Next Array或CAN),要么将CMOS电路放置在NAND阵列(CUA)下方。大多数NAND闪存厂商在最初的3D NAND工艺中实施CAN方法,在后续工艺中迁移到CUA架构。除了,美光和Solidigm在32层3D NAND路线图之初就实施了CUA架构。

在传统3D NAND架构中,外围电路约占芯片面积的20~30%。而随着3D NAND技术堆叠到128层甚至更高,外围电路所占据的芯片面积或将达到50%以上,这也造成了存储密度的降低。同时,这种方法最多可容纳300多层的NAND,否则施加于底部电路上的压力可能会对电路造成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长江存储早在2018年推出了全新的Xtacking技术,推动了高堆叠层数的3D NAND制造开始转向了CBA(CMOS键合阵列)架构。而NAND晶圆和CMOS电路晶圆可以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制造,使用各自优化的工艺节点分别生产,不仅可以缩短生产周期,还可以降低制造复杂度和成本。

640.png

对于三星、SK海力士等传统3D NAND大厂来说,已经在传统的单片晶圆生产方面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如果从传统的单片晶圆生产,转换到CBA架构两片晶圆生产,无疑需要增加对新的洁净室空间和设备的额外投资;同时,还将面临混合键合技术所带来的良率挑战,这也使得他们转向CBA架构的意愿并不积极。

而目前,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2/467404.ht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