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及TCP/IP分层模型

前言引入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 1977 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为 OSI。
依据这个模型只要遵循 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然而OSI 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市场化方面却失败了。原因包括:
OSI 的专家们在完成 OSI 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
OSI 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
OSI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 OSI 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OSI 的层次划分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 (de jure) 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而非国际标准 TCP/IP 却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 (de facto) 国际标准。

我们都知道为了使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必须约定一个共同的标准(协议),就好比两个人使用不同国家的语言进行对话是无法相互理解的,因此两台计算机之间必须能够支持相同的协议,并遵循相同协议进行处理,才能实现相互通信。所以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而网络协议便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通信中,“协议”和“标准”这两个词汇常常可以混用。同时,协议或标准本身又常常具有层次的特点。

无论是OSI还是TCP/IP都采用了分层思想,分层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在于“封装”。其次,层与层之间各自独立;再者,比较灵活,并且一层改变,不会造成系统问题;然后在结构上易分割;并且容易实现和维护,便于调试;还可以促进标准化工作。

1.OSI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OSI层次划分

ISO将整个OSI划分成七个层次,划分层次依据以下五个原则:
(1)网络中各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
(2)网络中各节点同等层次功能相同;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通过接口通信;
(4)同一节点内底层向高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各节点同层通过协议通信。
基于以上原则OSI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

OSI七层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帧,以数据帧为单位传输。有应有答,遇错重发。
3.网络层:将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将分组穿过通信子网,从信源选择路径后传到信宿。
4.传输层:提供不具体网络的高效、经济、透明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5.会话层:进程间的对话也称为会话,会话层管理不同主机上各进程间的对话。
6.表示层:为应用层进程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
7.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访问OSI环境的手段。这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使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传输;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协议三个概念明确区分出来。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OSI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协议:
(1)应用层:TELNET、FTP、TFTP、SMTP、SNMP、HTTP、BOOTP、DHCP、DNS;
(2)表示层:
文本:ASCII,EBCDIC
图形:TIFF,JPEG,GIF,PICT
声音:MIDI,MPEG,QUICKTIME;
(3)会话层:NFS、SQL、RPC 、X-WINDOWS、ASP、SCP;
(4)传输层:TCP、UDP、SPX;
(5)网络层:IP、IPX、ICMP、RIP、OSPF;
(6)数据链路层:SDLC、HDLC、PPP、STP、帧中继。

OSI七层数据传输过程

实际上是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即当一台主机需要传送用户的数据时,数据首先通过应用层的接口进入应用层。在应用层,用户的数据被加上应用层的报头,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然后通过应用层与表示层的接口数据单元,递交到表示层。表示层把整个应用层递交的数据报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封装,即加上表示层的报头,然后递交到会话层。同样,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也都要分别给上层递交下来的数据加上自己的报头。其中,数据链路层还要给网络层递交的数据加上数据链路层报尾形成最终的一帧数据。上面的过程便是封装过程,接下来就该进行解封装: 当一帧数据通过物理层传送到目标主机的物理层时,该主机的物理层把它递交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去掉数据帧的帧头部和尾部(同时还进行数据校验)。如果数据没有出错,则递交到网络层。 同样,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也要做类似的工作。最终,原始数据被递交到目标主机的具体应用程序中。

2.TCP/IP模型

在现网中我们一般采用TCP/IP协议来定义网络,因为OSI七层模型过于将每一层的实现功能和价值抽离出来,虽然很细,但不适用;
其次,OSI七层模型只停留在理论中,实际实现的过程发现TCP/IP模型更适合实践。

TCP/IP的层次划分

TCP/IP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OSI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共有七层,但是这显然是有些复杂的,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简化为了四个层次: (1)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三个层次提供的服务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合并为应用层一个层次。
(2)由于运输层和网络层在网络协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作为独立的两个层次。
(3)因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内容相差不多,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归并在网络接口层一个层次里。只有四层体系结构的TCP/IP协议,与有七层体系结构的OSI相比要简单了不少,也正是这样,TCP/IP协议在实际的应用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TCP/IP模型各层主要功能

(1)应用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对应于OSI模型中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合一。
(2)运输层:和OSI模型的运输层类似,主要功能是让应用程序之间实现通信,使用端口识别应用程序。
(3)网络层:该层使用IP协议,相当于OSI模型中的第3层网络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层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以及IP地址的寻找等功能。
(4)网络接口层:利用以太网中的数据链路层进行通信。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
相关协议:为了更直观地显示两种模型的层次划分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协议,特画了如下简略表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传输过程

同OSI数据传输过程一样,也是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当源主机发出数据时,数据在源主机中从上层向下层传送。源主机中的应用进程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应用层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就成了报文流,向下传给运输层。运输层将收到的数据单元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形成报文段、数据报,再交给网络层。网络层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形成IP数据报,传给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将网际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并以比特流的形式传给(即物理层。数据就离开源主机开始向目的主机物理层发送数据,从物理层开始往上解封装,这是一个拆掉数据头部的过程,拆的过程中查看用于表示上层数据协议的字段(type、协议号、端口号),并交给上层处理。

两者联系

OSI七层和TCP/IP四层的关系

1.OSI引入了服务、接口、协议、分层的概念,TCP/IP借鉴了OSI的这些概念建立TCP/IP模型。
2.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先有标准,后进行实践;而TCP/IP则相反,先有协议和应用再提出了模型,且是参照的OSI模型。
3.OSI是一种理论下的模型,而TCP/IP已被广泛使用,成为网络互联事实上的标准。

OSI七层和TCP/IP的区别:

1.TCP/IP他是一个协议簇;而OSI(开放系统互联)则是一个模型,且TCP/IP的开发时间在OSI之前。
2.TCP/IP是由一些交互性的模块做成的分层次的协议,其中每个模块提供特定的功能;OSi则指定了哪个功能是属于哪一层的。
3.TCP/IP是五层结构,而OSI是七层结构。OSI的最高三层在TCP中用应用层表示。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的概念清楚,理论也较完整,但它既复杂又不实用。
TCP/IP 是四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冰履踏青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