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HTML标准解读系列文章,其他文章详见这里。
关于微数据,我们可以先从一个简单的HTML片段入手:
<h1>对象</h1>
不同的人看到“对象”有可能会理解成不同的意思:普通人会理解为自己的恋人,程序员为理解为一个编程概念,象棋爱好者会想到棋谱中的两颗棋子。不过,只要有上下文,我们就能消除歧义:
<h1>对象</h1>
<p>姓名:如花</p>
<p>身高:155cm</p>
<p>体重:130kg</p>
然而,即便配合上下文,对于机器(如搜索引擎)来说,依旧没有足够的智能推断出这里的对象究竟指的是哪一种意思。这时,就是「微数据」派上用场的地方:
<div itemscope itemtype="https://schema.org/Person">
<h1>对象</h1>
<p>姓名:<span itemprop="name">如花</span></p>
<p>身高:<span itemprop="height">155 cm</span></p>
<p>体重:<span itemprop="weight">130 kg</span></p>
</div>
在这里:itemscope
表示这是一个微数据的项,itemtype
表示这个项的类型,itemprop
表示这个项的属性。对于这个HTML片段,搜索引擎可以提取出以下的数据:
{
"@type": "Person",
"name": "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