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计算机网络】【网络层】IP协议详解;IP分类;子网划分;ARP、ICMP、NAT、RIP、OSPF、BGP协议详解;

网络层

  • 网络层负责:数据路由(决定数据在网络中的路径)
  • IP协议使得复杂的实际网络变成一个虚拟互联的网络
  • IP协议使得网络层可以屏蔽底层细节,而专注网络层的数据转发
  • IP协议解决了在虚拟网络中数据包传输路径的问题

1、IP协议

MAC地址是不可变的,每个设备独有
IP地址是可变的,不同网络环境下会不一样

  • IP层数据最大65536,大于链路层以太网MTU,链路层会将大数据包分帧发送;
  • 标志和片偏移就是为了分片的标志或者不允许分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逐跳 hop-by-hop

路由表的简介

类似MAC地址表;路由表中存的是目的IP地址与下一跳IP地址的对应关系;
计算机、路由器都拥有路由表;

IP协议的转发流程

  • 数据帧每一跳的MAC地址都在变化
  • IP数据报每一跳的IP地址始终不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ARP协议、RARP 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解决不知道MAC地址的情况;将32位IP地址转换为48位MAC地址
  • 重要的表:ARP缓存表;映射了IP地址与MAC地址;且有一段时间的期限;

arp -a 可以检查主机中ARP缓存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前面的IP协议转发中,告知MAC地址是什么,其实都经过了ARP缓存表来查询得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IP分类、子网划分

  • 根据开头,可以知道IP地址是几类地址;A类第一个为0;
  • IP分类是为了更好的规划IP分配问题;
  • 子网划分,为了解决地址空间的浪费 ;
  • 子网划分,在网络号后加了一个子网号;用于扩充IP分类能力;可以将IP分的更细;减少地址空间浪费(内部浪费);
  • 提出子网掩码,用于快速识别IP属于哪个网络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分类编制CID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 为了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 NAT 用于多个主机通过一个公有IP访问互联网 ;
  • 增加了网络通信的复杂度;但是减缓了IP地址的消耗;
分类内网地址
A10.0.0.0-10.255.255.255
B172.16.0.0-172.31.255.255
C192.168.0.0-192.168.255.25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ICMP协议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 用于报告错误信息、异常情况;
  • 主要包含差错报告报文、询问报文;
  • ping、Traceroute 都是ICMP的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ing 127.0.0.1 检查本地网络协议正常与否
ping 网关地址 检查本机到路由器的通信
ping 远端地址 检查本机到ISP之间网络的通信

Traceroute 可以探测IP数据报在网络中走过的路径;

  • 因为IP数据报中TTL,是每经过一个设备就减一;当其成为0的时候,网络设备就会丢弃这个报文;并发送一个ICMP终点不可达差错报文;
  • Traceroute 就是利用这个机制,第一次发ttl为1 的包,第二次发ttl为2的包,通过每次的返回,记录整个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网络层的路由概述

简单路由过程

  • 路由表的来源
  • 路由算法其实就是图论的算法

自治系统 AS

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RIP 、OSPF)
自治系统外部路由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 BGP)
各个系统内部使用内部网关协议,对外使用外部网关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RIP协议

  • 距离矢量(DV)算法
  • 每个节点使用两个向量Di、 Si:表示到当前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当前节点到别的节点的下一节点是什么(就是通过哪个节点到的其他节点);
  • 算法过程:每个节点与相邻节点交换向量信息;每个节点根据交换的信息更新自己节点信息;(D更新为更小的距离,S更新最小距离经过的第一个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IP (routing informatino protocol)路由信息 协议

使用DV算法的一种路由协议

  • 将网络跳数,作为DV算法的距离 ;
  • 每隔30S 交换一次路由信息;及DV向量;
  • 默认将跳数>15作为不可达路由

过程:

  1. 路由器初始化路由信息(DV向量)
  2. 对相邻路由器X发来的信息,将下跳地址设置为X,将其地址都+1(认为从这个路由器跳)
  1. 将信息中新的路由插入到路由表中;
  2. 更新路由信息:对于下一跳为X的,更新为修改后的信息;(即从X跳的距离可能更短,所以暂存)
  3. 更新路由信息:对于相同目的地的,取新信息和旧信息中较小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如果三分钟没有收到相邻路由信息,则将相邻路由设为不可达(16跳)

RIP优缺点:

  • 实现简单、开销小;
  • 故障信息传递慢;使得更新收敛时间过长;限制了网络的规模;(有一个点不可达了,其他点以为可以通过别的点到达,一点一点增加跳数,直到超过15,才判断不可达)
  1. 因为他随便相信了隔壁节点;
  2. 视野不够;只能看到临近路由器;

2、OSPF协议

Dijkstra 算法实现(迪杰斯特拉算法)

  • 是从一个顶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
  • 解决的是有权图中最短路径问题。

链路状态(LS)协议:

  • 与RIP只与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不同,LS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 消息描述该路由器与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距离、时延、带宽等) ;
  • 只有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发送更新消息;(RIP是30秒交换一次)

OSPF协议过程: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核心是Dijksta算法;
OSPF协议是LS 协议的一种实现;

  1. 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消息,可以获得网络中所有信息,得到网络的完整拓扑(链路状态数据库,全网一致);

  2. 使得OSPF协议更加客观、更加先进;

  3. 变化时才发送消息:减少了数据交换、更快收敛;

  • OSPF协议的五种消息类型
  1. 问候消息:验证与其他路由器的可达性;
  2. 链路状态数据库描述信息:向别的路由器发送自己的链路状态消息;
  3. 链路状态请求信息:向隔壁路由器请求链路状态数据库;
  4. 链路状态更新消息:
  5. 链路状态确认消息:对更新消息的确认;

过程:

  1. 路由器接入网络
  2. 路由器向邻居发出问候消息
  3. 与邻居交流链路状态数据库
  4. 广播和更新未知路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BGP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运行在自治系统AS之间的一种协议;

why?

  • 因为互联网规模太大,不能处处使用链路状态协议LS;
  • AS内部使用不同的路由协议,有RIP 和OSPF;
  • AS之间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政治、安全;
  • BGP协议只能找到一条到达目的地比较好的路由

BGP 发言人(speaker):

位于AS边界;与不同AS交流;AS之间通过BGP发言人交流信息;
BGP不关心内部网络拓扑;
BGP 发言人可以认为配置策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

【学习笔记】【计算机网络】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