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ful风格
RESTful 风格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定义了一组约束和原则,用于创建Web服务。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目的是描述一组架构原则,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可伸缩性。RESTful Web服务遵循这些原则,使得它们具有无状态、可缓存、统一接口等特点。
RESTful 架构的六个基本原则
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分离,它们通过定义良好的API进行通信。
无状态(Stateless):每个请求从客户端到服务器必须包含理解请求所需的所有信息,服务器不会存储任何请求的状态。
可缓存(Cacheable):服务器必须明确表示响应是否可缓存,以及如何缓存。
统一接口(Uniform Interface):为了简化和解耦架构,接口需要是统一的。RESTful架构通过使用标准的HTTP方法(如GET、POST、PUT、DELETE等)来实现这一点。
分层系统(Layered System):客户端通常不能直接和最终的服务器通信,而是可能通过中间服务器进行通信,这些中间服务器可以提供额外的功能,如认证、负载均衡等。
按需代码(Code on Demand,可选):服务器可以临时扩展或定制客户端的功能,通过发送可执行代码给客户端(例如,JavaScript脚本)。
RESTful API的设计
在设计RESTful API时,通常遵循以下最佳实践:
使用URI表示资源:每个资源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URI,例如/users/1表示ID为1的用户资源。
使用HTTP方法表示操作:使用标准的HTTP方法来执行对资源的操作,例如使用GET获取资源,POST创建资源,PUT更新资源,DELETE删除资源。
使用HTTP状态码表示操作结果:使用状态码(如200 OK, 201 Created, 404 Not Found等)来表示操作的结果。
使用MIME类型(Media Types):在请求和响应中明确指定内容类型,如json,xml等。
支持条件请求:通过HTTP头(如If-Modified-Since)支持条件GET请求,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
错误处理:在出现错误时,服务器应返回适当的状态码和错误信息。
RESTful API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RESTful API示例,使用Gin框架创建一个用户资源的Web服务:
package main
import (
"net/http"
"github.com/gin-gonic/gin"
)
type User struct{
ID int `json:"id"`
Name string `json:"name"`
}
func main() {
r := gin.Default()
// 用户资源合集
users:=[]User{
{ID:1,Name:"Alice"},
{ID:2,Name:"Tom"},
}
// 获取所有用户
r.GET("/users",func(c *gin.Context){
c.JSON(http.StatusOK,users)
}
)
// 获取单个用户
r.GET("/users/:id",func(c *gin.Context){
id:=c.Param("id")
for _, user := range users {
if user.ID==id{
c.JSON(http.StatusOK,user)
return
}
}
c.JSON(http.statusNotFound,gin.H{
"message":"user not found"
})
})
// 创建新用户
r.POST("/users",func(c *gin.Context){
var user User
if err:=c.ShouldBindJSON(&user);err !=nil{
c.JSON(http.StatusBadRequest,gin.H{
"message":err.Error()
})
return
}
users=append(users, user)
c.JSON(http.StatusCreated,user)
})
// 更新用户
r.PUT("/users/:id",func(c *gin.Context){
id:=c.Param("id")
for i,user := range users {
if user.ID==id{
if err:=c.ShouldBindJSON(&user);err!=nil{
c.JSON(http.StatusBadRequest,gin.H{
"message":err.Error()
})
return
}
user[i]=user
c.JSON(http.StatusOK,user)
return
}
}
c.JSON(http.StatusNotFound,gin.H{"message":"User not found"})
})
// 删除用户
r.DELETE("/users/:id",func(c *gin.Context){
id:c.Param("id")
for i,user:=range users{
if user.ID==id{
users=append(users[:i],users[:i-1]... )
c.JSON(http.StatusOK,gin.H{
"message":"user deleted"
})
return
}
}
c.JSON(http.StatusNotFound,gin.H{"message":"user not found"})
})
r.Run(":8080")
}
RESTful请求方法
RESTful API 使用标准的 HTTP 请求方法(如 GET、POST、PUT、DELETE)来对资源进行操作,并通过 URL 标识资源。
序号 | 方法 | 描述 |
---|---|---|
1 | GET (select) | 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
2 | POST(create) |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 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 |
3 | PUT(update) | 在服务器更新资源(更新完整资源)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
4 | DELETED |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
5 | PATCH | 是对 PUT 方法的补充,用来对已知资源进行局部更新 。 |
状态码
HTTP状态码是由服务器在HTTP响应中返回的三位数字代码,用于表示对客户端请求的处理结果。状态码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有其特定的含义:
1xx(信息性状态码):表示接收的请求正在处理。
100 Continue:客户端应继续其请求。
101 Switching Protocols:服务器已理解请求并请求客户端切换协议。
2xx(成功状态码):表示请求正常处理完毕。
200 OK:请求成功,服务器返回了请求的资源。
201 Created:请求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 Accepted: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
204 No Content: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
3xx(重定向状态码):需要后续操作以完成请求。
301 Moved Permanently:请求的资源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
302 Found(旧称“Moved Temporarily”):请求的资源现在临时从不同的URI响应请求。
304 Not Modified:自从上次请求后,请求的资源未修改过。
4xx(客户端错误状态码):表示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
400 Bad Request:服务器不理解请求的语法。
401 Unauthorized:请求要求身份验证。
403 Forbidden:服务器拒绝请求。
404 Not Found:服务器找不到请求的资源。
405 Method Not Allowed:不允许使用请求行中指定的方法。
5xx(服务器错误状态码):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遇到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501 Not Implemented:服务器不具备完成请求的功能。
502 Bad Gateway: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从上游服务器收到无效响应。
503 Service Unavailable:服务器暂时不可用(超载或停机维护)。
504 Gateway Timeout: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但是没有及时从上游服务器收到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