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写在前面

在备战2023年研究生,长时间不发博客了,想着对专业课的总结和学习的一些记录整理起来,可能会有一系列关于这些的总结内容的博客。看的是王道的考研课程,所以大体内容是王道的知识点内容,想着也就是做一个笔记,后续自己可以多看看,因为字丑,不太愿意写字做笔记,加油冲!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将一个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总结: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互连—通过通信链路互联互通
自治—无主从关系

(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通信
网络中计算机的资源传输
2. 资源共享
同一个计算机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可使用某台计算机的计算机资源的行为,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
3. 分布式处理
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提高工作效率
4. 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替代及
5. 负载均衡
将工作任务均衡的分配给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第一阶段
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设计了ARPAnet阿帕网。但有缺点,只能连接同一类型的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实现不同网络互联,1983年阿帕网接受TCP/IP协议,选定Internet为主要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得到了我们如今的Internet因特网。
大小写区分
小写internet----interconnected network指互联网
大写Internet----指因特网
⭐区别: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在一起,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2.第二阶段——三级结构
1985年起,美国科学家基金会NSF围绕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王NSFNET
三级结构模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的主干网由国家掌控
3.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
随着用户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需要假如该网络,于是美国政府将主干网的划分权限下发给网络运营商,于是产生了多层次ISP结构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分类

(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按照组成部分区分:**硬件、软件、协议
  2. 按照工作方区分:
    - 边缘部分
    端和端之间的通信指的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通信方式分为:C/S方式,P2P方式
    - 核心部分
    为边缘部分服务,包括路由器,网络等
  3. 按照功能组成区分:
    通信子网
    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子网
    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分布范围区分

广域网WAN > 城域网MAN > 局域网LAN > 个人区域网PAN
⭐不能单单根据服务的范围区分广域网和局域网,要根据它们使用的技术区分。⭐

  • 广域网使用交换技术,通过路由器等中间设备将消息转发出去
  • 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

2. 按使用者分

  • 公用网
  • 专用网

3. 按交换技术分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4. 按照拓扑结构分

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按传输技术分

  • 广播式网络

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 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三)章节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要实现不同厂商的硬、软件之间的相互连通,必须遵从统一的标准

(一)标准化工作
  1. 标准的分类

法定标准
由权威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OSI
事实标准
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时间长了,这些产品中的协议和技术就成了标准
我可以制定一个标准吗? (√)

  1. RFC(Request For Comments)————因特网标准的形式

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2011年后已取消这个步骤 注意⭐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二)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组织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OSI模型、HDLC协议
  • 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定通信规则
  •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术机构、IEEE802系列标准、5G
  •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负责因特网相关标准的指定
(三)章节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一)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比特率
单位比特,表现形式:1/0
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单位有:b/s,kb/s,Mb/s,Gb/s,Tb/s

- 速率和存储容量的区别
1.速率
千 1kb/s=103b/s
兆 1Mb/s=103kb/s=106b/s
……
2.存储容量
1Byte(字节)=8bit(比特)
1KB=210B=1024B=10248b
1MB=2^10KB=1024KB=1024
1024*8b
.
1B=8b
1K=1024
1k=1000

⭐字节B和比特b不要弄混了,在容量中K,M都是1024的进位,速率中k,m都是1000进位。⭐

(二)带宽

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Mb/s,Gb/s。
⭐注:指网络设备所支持的理想最高速度。⭐

(三)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Mb/s等。
:景区一天可以满足最大人流量25万,但某一天的人流量只有3万,那么他那天的吞吐量为3万。
⭐注: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四)时延

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者迟延。单位是s

  1.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属的时间。受发送设备的发送速率和数据大小影响
    ⭐发送时延=数据长度/信道带宽(发送速率)⭐
  2.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一定长度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传播速率⭐
  3. 排队时延
    等待输出/输入链路可用的时间,例,路由器排队实验。
  4. 处理时延
    路由器转发或其他设备处理数据所需花费的时延
(五)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s)带宽(b/s)⭐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实际就是指某段链路中的数据容量,单位b。

(六)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
1.⭐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
2.末端处理时间。

(七)利用率
  1. 信道利用率
    链路的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2. 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如果利用率越大,会导致时延增加,传输速率又会降低,可能会产生拥塞。⭐

脑图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一)分层的基本原则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项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二)分层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实体
    第n层中活动元素成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2. 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成为网络协议,协议是水平的,同一层可以使用相同的协议,不同层不能使用相同协议
    协议中包括: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 结构(访问服务点SAP)
    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4. 服务
    上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服务是垂直的。
(三)传输数据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当上层协议传输一个PDU给下层服务的时候,则上层PDU将会加上下层服务的PCI协议控制信息,然后生成一个新的PDU单元,直至物理层结束发送,送达时将会按层拆解SDU,直至得到最终要传输的数据。

(五)概念总结
  1.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3.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5. 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6.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层完全屏蔽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脑图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一)概述

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复杂的大问题,于是按功能将网络分成了分层结构⭐IBM提出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SNA⭐,目的是为了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理论成功、市场失败

(二)7层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一层对等实体使用相同协议。上四层是端到端(进程)的通信,下三层是点到点的方式传递数据⭐

(二)数据通信——数据封装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链路层不只是加头部,还加上了尾部T2
物理层将上层封装好的数据转化成比特流的形式发送

  1. 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不需要联网的程序不算应用层的范围。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2. 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化,对传输的数据展示形式进行转换,例如二进制转换成图片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3.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建立同步(SYN)。
    会话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绘画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适用于传输大文件)
  4.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功能一: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可靠传输——传送数据包时要建立连接并且有确认机制
    不可靠传输——不存在确认机制
    ⭐功能二:差错控制⭐
    数据校验
    ⭐功能三:流量控制⭐
    控制发送方速度
    功能四:复用分用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
    分用:运输车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主要协议TCP、UDP
  5. 网络层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功能一:路由选择⭐
    通过路由算法选择最合适的路径
    ⭐功能二:流量控制⭐
    对发送端速度的控制
    功能三:差错控制
    数据校验
    ⭐功能四:拥塞控制⭐
    若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求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
    主要协议:IP,IPX、ARP,OSPF
  6. 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功能二:差错控制(可以检错和纠错)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适用广播式网络⭐
  7. 物理层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功能四:比特同步
    ⭐功能五:比特编码(曼特斯特编码,差分曼特斯特编码等)⭐
    主要协议:802.3、RJ45
脑图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TCP/IP参考模型–事实标准&五层参考模型

(一)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相同点

  1. 都分层
  2.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概念
  3. 可以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

不同点

  1. 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 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3.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4. ⭐连接方式不同⭐
    —面向连接
    步骤一、建立连接。步骤二、传输数据,步骤三、释放连接
    —无连接
    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
网络层无连接+面向连接无连接
传输层面向连接无连接+面向连接
(二) ⭐5层参考模型⭐

⭐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计算机考研中通用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应用(主要协议:FTP、SMTP、HTTP)
传输层:进程与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协议:TCP、UDP)
网络层: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主要协议:IP、ICMP、OSPF)
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主要协议:Ethernet、PPP)
物理层:比特传输

第一章知识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祖安大龙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