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前复习)

期末之前整理的复习资料,不是很完整,但是大部分考试的知识点应该都总结到了。如果有错误谢谢指正,总结来源B站芳芳老师的视频,不懂得地方可以看视频理解。

1.3 互联网的组成

1.3.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1. 有所有链接在富连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用户直接使用
  2.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主机。这些主机有称为端系统(endsystem)

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Client/Server方式,简称c/s方式;
    • 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 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是服务的提供方
    • 客户和服务器的通信是双向的,都可接收可发送
  2. 对等方式(P2P方式)Peer—to—Peer方式,简称P2P方式
    • 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是斌粗去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器提供方
    • 只要两个主机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 即一台主机既是服务器又是服务器

1.3.2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3.2.1 电路交换
  1.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 N部电话两两直线相连需要N(N-1)/2对电话线
    •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
    •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 建立连接:
      • 通信:
      • 释放连接:
  2. 电路交换缺点
    •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 这导致传送计算机数据,通信利用率很低(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1.3.2.2 分组交换
  •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换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上首部构成分组,每个分组都含有地址
  • 分组交换的优点
    • 高效:动态分配
    • 灵活:独立的选择转发路由‘
    • 迅速: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够发送
    • 可靠:网络协议,分布式
  • 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
    • 各节点发送需要排队,有时延
    •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造成开销。
1.3.2.3 路由器
  • 在路由器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 路由器的处理分组过程是
    •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 查找转存表,找出某个目的地址应从那个端口转发
    •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1.5 计算机网络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 广域网WAN:几十到几千公里
    • 城域网MAN:5—50公里
    • 局域网LAN:1公里左右
    • 个人区域网PAN:10米左右
    • 多处理机系统:1米左右
  2.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 公用网:按规定缴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的网络,因此也可称为公众网。
    • 专用网:为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建造的网络
  3.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 接入网AN:他又称为本地接入,或居民接入网。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 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比特率

    • Mb1024kb1024b
    •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非实际运行速率
  2. 带宽: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为赫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筒过n个网络的数据量

    • 吞吐量是一种现实世界中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于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 时延:指数据(一个 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 网络中的时延有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1. 发送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传播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处理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排队时延

    •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6. 往返时间RTT:双向

  7.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支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利用率是0
    •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D0/(1-u);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性

  1. 费用
  2. 质量
  3. 标准化
  4. 可靠性
  5.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 易于管理和维护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 计算机网络非常复杂

  • 相符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 分层

  • 法律上的国际OSI标准——没有得到认可

  • 非国际标准TCP/IP——得到广泛认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 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的规则

    •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性)
    • 网络协议:简称协议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分层的好处与缺点
      • 好处
        1.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 灵活性好
        3. 结构上可分割开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5.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 缺点
        1. 降低效率
        2. 有些功能会在不同层次中重复出现,因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1.7.2 分层结构

  • 层数多少要适当

    • 层数太少,无法完成所有功能
    • 层数太多,造成额外开
  • 各层完成的主要功能

    1. 差错控制:使用相应层次对方等方的通信更加可靠
    2. 流量控制
    3. 分段和重装
    4. 重用和复用
    5. 连接建立和释放

1.7.3 就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TCP/IP的四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 OSI的体系结构: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

  • TCP/IP的体系结构:1.网络接口层,2.网络层IP,3.运输层,4.应用层

  •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实现上层功能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协议是“水平的” 服务是“垂直的

2.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
  • 作用:屏蔽到不同传输媒体的通信手段的差异
  • 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的规程
  • 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借口的一些特性
    •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连接线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的锁定装置等。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功能
    •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在各种可能时间的顺序

2.2 物理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常用术语:

    •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 信号: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的媒体
  • 单项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
  •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
  • 基带信号:基本频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到这种低频分量或者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 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应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中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
  • 码元的速率越高,传输距离越远,传输媒体质量越差,信道输出端波形失越严重
  • 影响因素两个:
    •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 信噪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香农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 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他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的接受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 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及导引型传输媒体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 在导引型传输媒体中 ,电磁波被导引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
  •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引型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 双绞线

    • 最常用的传输媒体
    •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距离几到10几公里
  • 屏蔽双绞线 STP:

    • 带金属屏蔽层
  • 无屏蔽双绞线UTP:

  • 同轴电缆

    • 抗干扰性好,广泛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
    • 带宽取决于质量
  • 光缆

    • 光纤是光纤通信的传输媒体,带宽较高约为10的8次方MHz的量级
    • 多模光纤
    • 单模光纤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 将自由空间称为“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的频段很广
  • 短波通信:
  •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网络
  • 传统微波通信有两种方式
    •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 卫星通信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 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允许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进行通信
  • 频分复用: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 时分复用:时分复用帧(DTM)-等时信号,每个用户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出现

2.4.2 波分复用

  • 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 麻片序列
    •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bit码片序列

      • 如发送比特1,则发送自己的mbit码片序列
      • 如发送比特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答案1 -1 0 1

2.5 数字传输技术

2.6 宽带接入技术

3. 物理层

  • 两种信道类型:
    •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1对1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 广播信道:一对多的广播通信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1.1 链路

  • 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短,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
    • 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 数据链路(data link):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适配器都包含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3.1.2 三个基本问题

  1. 封装成帧

    • 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

    • 尾部和首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 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ASCLL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

    • 控制字符SOH(Start Of Header)放在一帧的最前面表示帧的首部开始。另一个控制字符EOT(End Of Transmisson)表示帧的结束。

  2. 透明传输

    • 当数据中出现首部或尾部的标识。解决方法,在前面添加转义字符(ESC)
  3. 差错控制

    • 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无法做到 可靠传输
    • 可靠传输的概念——不重复,不丢失,不失序

3.2 点对点协议PPP

3.2.1 PPP协议的特点

  • PPP协议需要的功能
    1. 简单:
    2. 封装成帧
    3. 透明性
    4. 多种网络层协议
    5. 多种类型链路
    6. 差错检测
    7. 检测连接状态
    8. 最大传输单元
    9. 网络层地址协商
    10. 数据压缩协商
  • 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
    • 纠错
    • 流量控制
    • 序号
    • 多点线路
    • 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3.2.2 PPP协议的帧格式

  • PPP帧的首部和尾部分别为4个字段和2个字段
  • PPP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
  • 透明传输问题:
    • PPP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用比特填充。
      • 将信息字段中出现的每一个0x7E字节转变为2字节序列(0x7D,0x5E)
      • 若信号字段中出现0x7D->(0x7D,0x5D)
    • PPP用异步传输时,使用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 5个1加一个0

3.2.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 特点:
    •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的
    • 地理范围和站点舒某均有限
  • 优点:
    •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恨方便的访问全网,局域网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个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
  •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 DIX Ethernet V2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
    • IEEE 802.3 是第一一个IEEE的以太网标准
  • 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 逻辑链路控制 LLC(Logical Link Control) 子层。
    • 媒体接入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 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 适配器的作用:又称通信适配器网络接口卡 NIC 或 网卡
    • 进行穿行/并行转换
    • 对数据进行缓存
    •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 实现以太网协议

3.3.2 CSMA/CD协议—不可靠

  • 为了通信渐变,以太网采取了两种重要的措施
    • 无连接工作方式
  •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使用曼切斯特编码—缺点:它所占的频带宽度比原始的基带信号增加一倍
  • this: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编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 为什么要进行碰撞检测
    • 由于电磁波在总线上的传播速率是有限的。
  • 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 争用期: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坑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0Mbit/s以太网去51.2us为争用期的长度;
  • 对于10Mbit/s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bit,即64字节
  • 最短有效帧长 64k
  • **要点: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3.3.3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 1990年IEEE制定出星形以太网10BASE-T的标准802.3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5 以太网的MAC层

  • 48位2进制物理地址
  • 无效的MAC帧
    • 数据字段的长度与长度字段的值不一致
    • 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 用收到的帧检验序列FCS查出差错
    • 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在46—1500字节之间
    • 有效的MAC帧长度为64-1518字节之间
    • 对于检查出无效的Mac帧就简单地丢弃,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3.4 扩展的以太网

3.4.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 使用光纤扩展
  • 使用集线器
    • 优点
      • 是原来不同碰撞域的以太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
      • 扩大了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 缺点:
      • 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
      • 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他们互联起来

3.4.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 扩展以太网更常用的方法是在熟路链路层进行,早期使用网桥,现在用交换机

    •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 它根据MAC帧的目地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化和过滤

    • 交换式集线器:可明显地提高以太网的性能

    • 交换式集线器·,常称为以太网交换机或第二层交换机,强调这种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交换机的特点

    •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交口的网桥
  • 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 把整个数据帧先缓存后在进行处理
  • 直通方式:

    • 接收数据帧的同时就立即按数据帧的目地MAC地址决定该帧的转发接口,因而提高了帧的转发速度
    • 缺点:是它不检查差错就直接将帧转发出去,因此有可能也将一些无效帧转发给其他的站
  • 以太网交换机的自学习功能

  • 交换机使用了生成树协议

    • IEEE 802.1D 标准制定了一个生成树协议STP
    • 要点:不改变网络的实际拓扑,但在逻辑上则切断某些链路,是的从一台主机到所有其他主机的路径是无环路的树状结构,从而消除兜圈子现象

3.4.3 虚拟局域网

  • 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
  • 虚拟局域网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虚拟局域网

3.5 高速以太网(不重要)

3.5.1 100BASE-T 以太网

  • 达到速率或者超过100Mbit/s的以太网叫做高速以太网

3.5.2 吉比特以太网

3.5.3 10吉比特以太网(10GE)和更快的以太网

3.5.4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4 网络层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 虚电路服务—需建立连接

  • 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

4.2 网络协议IP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CMP
  •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4.2.1 虚拟互联网络

  • 如何把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
  • 所谓的虚拟互联网罗也就是逻辑互联网络,利用IP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 使用IP协议的虚拟互联网络可简称为IP网
  • 如果在这种覆盖全球的IP网的上层使用TCP协议那么就是现在的互联网(Internet)

4.2.2 分类的IP地址

  1. IP地址在全世界分为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IP地址现有互联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

  2. 分类IP地址:

    • 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类
    • 每一类由两个笃定长度的字段组成,
      • 网络号:标志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 主机号:标志主句
    • 主机号在他前面的网络号所指明的网络范围内必须是唯一的
    • 一个IP地址在整个互联网发尾内是唯一的
  3. 各类IP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 A类:0+网络号8位+主机号24位;
    • B类:10+网络号16位+主机号16位;
    • C类:110+网络号24位+主机号8位;
    • D类:1110 多播地址
    • E类:1111 保留为今后使用
  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IP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 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 IP地址管理结构在分配IP地址是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方便了IP地址的管理
      • 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这样可以是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 实际上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
    •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
    • 所有分配到的网络号net—id的网络都是一样的
  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 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 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称IP地址是逻辑地址是因为IP地址使用软件实现的)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

  • 通信时使用了两个地址:
    • IP地址(网络层地址)
    • MAC地址(数据链路层地址)
  • ARP作用:从网络层使用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 要点:
    • 不管网络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RP请求分组:包含发送方硬件地址/发送方IP地址/目标方硬件地址(未知时填0)/目标方IP地址。
    • 本地广播ARP请求(路由器不转发ARP请求)
    • ARP相应分组:包含发送方硬件地址/发送方IP地址/目标方硬件地址/目标方IP地址
    • ARP分组封装在物理网络的帧中传输
  • ARP高速缓存的作用
    • 存放最贱获得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绑定,以减少ARP广播的数量
  • 注意:
    • 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 如果不在一个局域网,就要通过ARP找到一个位于本局域网上的某个路由亲的硬件地址
    • 从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解析是自动进行的用户不知道。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 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数据两个部分组成
  •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 在后部固定部分后面有可选部分,可以添加长度。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标识:占16位,他是一个计数器
    • 标志:占3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意义,标志字段的最低位是MF,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最后一个分片,中间一位是DF,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 片偏移:占13位,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谋篇在元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 首部校验和:占16位,只对首部进行校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6 IP层转发分组流程

  • 默认路由:以减少路由表所占用的空间和搜索路由表所用的时间

  • IP数据报的首部中没有地方可以用来指明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

  •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网络

4.3.1 划分子网

  • 划分子网纯属是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
  •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host-id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位
  • 划分子网后变为了三级结构
    • 当没有划分子网时,IP地址是两级结构
    • 划分子网后IP地址就变为了三级结构
    • 划分子网只是把IP地址的主机号host-id这部分进行再划分,而不改变IP地址原来的网络号net-id
  • 子网掩码
    • 子网掩码长度=32;
    • 某位=1:IP地址中对应位为网络号和子网号
    • 某位=0:IP地址中的对应位为主机号
    • 网络地址 = IP地址 & 子网掩码
    •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
  • 子网的划分
    • 固定长度子网 和 变长子网
    • 在采用固定长度子网时,所发奋的所有子网的子网掩码都是相同的

4.3.2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 掩码是否一样
  • 掩码 & 地址=网络地址是否一样

4.3.3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 无分类的两级编码:网络前缀+主机号
  • 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
  • CIDR虽然不使用子网了,但仍然使用“掩码”这一名次(但不叫子网掩码)
  • 最长前缀匹配
    • 在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
  • 使用二叉树查找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4.1 ICMP 报文的种类

  • 差错报告报文:不需要回复

  • 询问报文:需要回复

  • ICMP差错报告共有4种

    • 终点不可达
    • 时间超过
    • 参数问题
    • 改变路由(重定向)
  • 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数据字段的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应发送ICMP差错报告的几种情况

    • 对ICMP差错报告不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包片都不发送ICMO差错报告报文
    • 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ICMP
    • 特殊地址127.0.0.0和 0.0.0.0等
  • ICMP询问报文有两种

  •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4.4.2 ICMP 的应用举例

  • ping命令

4.5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 理想的路由算法
    •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 算法应是公平的
    • 算法应是最佳的

4.5.2 内部网关协议RIP

  •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给予举例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 RIP人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
  • 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
  • “距离最大值为16时即可相当于不可达。
  • 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 特点
    •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 好消息传的快坏消息传的慢

4.5.3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 最短路径优先

4.5.4 外部网关协议 BGP

  • BGP所交换的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就是要到达某个网络索要进过的一系列AS

4.5.5 路由器的构成

  • 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
  • 路由器是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
  • 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
    • 联通不同的网络
    • 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选择通常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熟读,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提高网络系统通畅率,从而让网络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来

4.6 IPV6

4.6.1 IPV6级基本首部

4.6.2 IPV6 的地址

  • 单播
  • 多播
  • 任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6.3 从IPV4向IPv6过渡

  • 向IPv6过渡只能采用逐步演进的办法,同时还必须使新安装的IPv6系统能够向后兼容
  • IPv6系统不许能后接收和转发IPv4分组,并且能够为IPv4分组选择路由
  • 两种向IPv6过渡的策略
    • 使用双协议栈
    • 使用隧道技术

4.6.4 ICMPv6

4.7 IP多播

4.8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 用隧道技术实现虚拟专用网——封装

4.8.1 虚拟专用网 VPN

4.8.2 网络地址转换 NAT

4.9 多协议交换标记交换MPLS

  • 减少查表的时间
  • MPLS并没有取代IP,而是作为一种IP增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互联网中
  • MPLS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致辞面向连接的服务质量
    2. 支持流量工程,平衡网络负载
    3. 有效地支持虚拟专用网VPN

5 运输层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5.1.1

  • 逻辑通信:好像是这样通信,但事实上并非真的这样通信
  • IP层来说,通信的两端是两台主机
  • 从运输层的角度看,通信的真正赚点并不是主机而是主机的进程
  • 复用:多个应用进程同时分别和另一台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通信
  • 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需求,运输层需要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 屏蔽作用:向高层用户屏蔽
  • 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

5.1.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DP报文
    • 提供无连接服务
    • 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 对方的传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
    • UDP不提供可靠交互
  •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报文段
    • TCP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
    • TCP要提供可靠地交互

5.1.3 运输层的端口

  • 运行在计算机中的进程是用进程标识符来标志的
  • 但运行在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却不应当让计算机才做系统指派它的进程标识符
  •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运输层使用协议端口号,端口号用一个16端口号进行标志
  • 端口号只是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计算机应用层中的个进程
  • 两大类端口号
    • 服务器端口使用的端口号
      • 熟知端口:0-1023
      • 登记端口号:1024-49151,
    • 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 又称短暂端口49152-6553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2.1 UDP 概述

  • 在IP数据报上增加了很少的功能
    • 复用和分用的功能
    • 差错检测的功能
  • 特点:
    • 无连接
    • 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
    • UDP是面向报文的
    • UDP 没有拥塞控制
    •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 面向报文的UDP
    • 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 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

5.2.2 UDP 的首部格式

  • UDP有两个字段:数据字段和首部字段首部字段很简单8字节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5.3.1 TCP 最主要的特点——可靠交付

  • 面向连接
  • 一对一
  • 可靠交付
    • 不重复不丢失不失序
  • 全双工
  • 面向字节流
  • TCP不关系应用进程一次吧多长的报文发送到TCP缓存TCP对不连续的字节流进行分段,形成TCP报文段

5.3.2 TCP 的连接

  • TCP把连接作为最基本的抽象
  • 每一条TCP连接有两个端点
  • TCP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或插口
  • 端口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
  • 套接字=IP:端口号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4.1 停止等待协议

  • 特点:
    • 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
    • 不管发送方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接收方总是来得及处理收到的数据
  • 发送一句话要收到回复,才确定对方收到了
  1. 无差错情况
  2. 出现差错
    • 无法收到回复
    • 解决方式:
      • 超时重传
  3. 确认丢失和确认迟到
  4. 信道利用率:
  5. 流水线传输:如果有一部分未收到,后面的全部重传

5.4.2 连续ARQ 协议

  • 累计确认:对按序到达上午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到这个分组为止的所有分组都已正确收到了
  • 优点:容易实现,即使确认丢失也不必重传
  • 缺点:不能像发送方反映出接收方已经正确收到的所有分组的信息
  • TCP连接的每一段都必须设有两个窗口:发送窗口,接收窗口
  • 可靠传输靠字节的序号控制

5.5 TCP 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 TCP报文段首部的钱20字节是固定的,后面有4n字节是根据需要而增加的选项(n是整数)

  • 因此TCP首部是最小长度是20字节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URG——当URG=1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赢尽快传送(相当于高级优先级的数据)
    • ACK——当ACK=1时确认字段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号无效
    • PSH——接收TCP收到PSH=1的报文段,就最快的交付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了以后再进行交付
    • RST——当RST=1重新连接
    • SYN——正在连接
    • F-N——释放连接

5.6 TCP 可靠传输的实现

5.6.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 TCP标准强烈不赞成发送窗口前言向后收缩
  • 发送缓存:发送方的应用进程把字节流写入TCP的发送缓存
  • 接收缓存:从TCP的接收缓存中读取字节流
  • 强调:
    •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并不总是一样大的
    • TCP标准没有规定对不按序列到达的数据应如何处理
    • TCP要求接收方必须有累计确认的功能,这样可以减小传输开销。

5.6.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 新的RTTs=(1-a)(旧的RTTs)+a(新的RTT样本)
  • Karn算法

5.6.3 选择确认SACK

  • 需要在可变长度处进行标记

5.7 TCP 的流量控制

5.7.1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 流量控制:发送方不要发的太快,可能造成拥塞
  • 可能发生死锁——持续计时器

5.7.2 TCP 的传输效率

  • Nagle 算法

5.8 TCP 的拥塞控制

5.8.1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 对资源的需求>可用资源
  • 增加资源不能解决拥塞
  • 网络拥塞往往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
    • 增大缓存,但未提高输出链路的容量和处理机的速度,排队等待时间将大大增加,引起大量超时重传,解决不了网络拥塞
  • 网络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使网络中的路由器不过载
  • 实践证明拥塞控制是很难设计的,因为他是一个动态的的问题
  • 当前网络正朝着高速化的方向发展,这很容易出现缓存不够大而造成分组的丢失,但分组的丢失是网络发生拥塞的征兆而不是原因
  • 检测网络的拥塞的指标:
    • 由于缺少缓存空间而被丢弃的分组的百分数
    • 平均队列长度
    • 超时重传的分组数
    • 平均分组时延
    • 分组时延的标准差

5.8.2 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 真正的发送窗口=Min(公告窗口值,拥塞窗口值)
  • 控制拥塞窗口的原则:
    • 只有只要没有出现拥塞,就可以增大
  • 拥塞的判断
    • 重传定时器超时
    • 收到三个相同(重复)的ACK
  • TCP拥塞控制算法
    • 慢开始
    • 拥塞避免
    • 快重传
    • 快恢复
  • 随机早期检测RED

5.8.3 主动队列管理AQM

5.9 TCP 的运输连接管理

5.9.1 TCP的连接建立

  • 三个问题

    • 对方是否存在
    • 允许双方协商一些参数
    • 能够对运输实体资源
  • 客户——服务器方式

    • TCP连接的建立采取客户服务器方式
    • 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客户
    • 被动的叫服务器
  • 三报文握手——建立连接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四报文握手——释放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9.2 TCP的连接释放

5.9.3 TCP的有穷自动机

  • 4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ayMin0520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