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路由协议的演进和分类

路由协议的演进和分类,包括其发展历史及主要应用场景。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确定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主要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外部网关协议(EGP) AS-AS 之间的。

路由协议的演进

  • 1982年:出现了最早的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
  • 1985-1988年:IGRP 和 RIPv1 等内部网关协议(IGP)开始广泛使用,适用于小规模网络。
  • 1990-1994年:OSPFv2(开销最短路径优先协议)、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和 EIGRP(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推出,优化了大型网络中的路由效率。
  • 1995年之后:BGP(边界网关协议)成为跨自治系统路由的主要协议,同时 IPv6 支持逐渐被引入(如 RIPng 和 OSPFv3)。

路由协议分类及用途

  1. 按协议类型分类

    •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如 RIP、RIPv2 和 EIGRP。
      • 用途:适用于小型网络,简单但效率较低。
    •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如 OSPF 和 IS-IS。
      • 用途:适用于大型网络,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和扩展性。
    • 路径向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如 BGP。
      • 用途:主要用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如互联网骨干网)。
  2. 按是否支持子网掩码分类

    • 有类协议(Classful):如 RIP 和 IGRP,不支持子网掩码。
    • 无类协议(Classless):如 RIPv2、EIGRP 和 OSPF,支持子网掩码,适用于现代网络。
  3. 按 IPv4/IPv6 支持分类

    • IPv4 协议:RIPv2、EIGRP 和 OSPFv2 等。
    • IPv6 协议:RIPng、EIGRP for IPv6 和 OSPFv3。

具体协议的用途

  • RIP:简单易用,但适用于小规模网络,因跳数限制(15跳)性能有限。
  • IGRP/EIGRP:Cisco 专有协议,优化了大规模网络的性能。
  • OSPF:链路状态协议,支持复杂的网络拓扑,适用于企业级网络。
  • IS-IS:多用于运营商网络,支持大规模和高扩展性。
  • BGP:核心互联网协议,适用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径选择。
  • RIPng 和 OSPFv3:为 IPv6 网络设计,确保下一代网络的路由需求。

这张图通过时间线和分类表,清晰地展示了路由协议的演变过程及其功能特点,帮助我们理解其适用场景和技术优劣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