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洞唐原创短视频系列文案(八条凉州文化宣传的短视频文案):凉州海藏文化

大纲计划:

1. 第一集:引言

- 介绍凉州海藏文化的背景和历史

- 引出本系列视频的主题和目的

2. 第二集:海藏古建筑

- 介绍海藏湿地公园中古代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

- 突出主要建筑物的特色和意义

3. 第三集:海藏故事 灵钧台

- 介绍凉州灵钧台的地位和影响

4. 第四集:谷水灵韵

- 展示海藏湿地公园的水及其水文化

- 讲解水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5. 第五集:孙思克的题字

- 介绍凉州海藏林的绿意盎然

- 探讨康熙皇帝女婿题字的历史故事

6. 第六集:齐家文化

- 讲述凉州海藏文化中的齐家文化

- 展示齐家文化的悠久历史

7. 第七集:海藏文化中的西夏遗迹

- 补充西夏文化在海藏湿地公园中的遗留

8. 第八集:感言与总结

- 相关人士的感言和总结

- 引导观众对凉州海藏文化的思考和体验

1. 第一集:引言

谷水弱水,横属昆仑。在雍凉之都武威郡,有一处谷水汇聚之地。这里的湖泊西向东而流,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此湖命为海藏湖,藏身于琼楼广厦、车水马龙之中。凉州海藏文化,就于此处息息相关。因树林茂密,有典故“海藏禅林”题写于一座三间三层的木结构牌楼之上。古朴玲珑的书法,也让海藏多了文化气息。屈曲盘旋的带状镜湖,名为卧龙。这名字与姑臧卧龙城,相辅相成。山环水绕,据说站立玄武山于夏日清晨,卧龙湖畔常有青烟袅袅而上,氤氲于白杨垂柳之间,蕴郁缥缈。此又为“海藏烟柳”,为凉州八景之一。耐人寻味。北有前凉灵钧台,南有北凉的尹夫人台。倘在向前追溯千年,还有齐家文化的玉玦、玉斧深埋地底。对于海藏的两字的读音和释义,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热议的话题。有“海里藏寺寺藏海,林间涵湖湖涵林”的回文对联,暗示海中藏寺。也有承续凉州名儒李铭汉学术的李鼎文先生,在《武威历史考辨三题》中。认为而“海藏”在汉语词典中的基本解释,就是传说中大海龙宫的宝藏。唐朝李德裕在《赠园明上人》诗中也写道:“远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经海藏中。究竟是海藏zang,还是海藏cang。这也成为凉州海藏文化中的未解之谜,至今争议不止。

2. 第二集:海藏古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始终是和山水脱离不了关系。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之间,古建筑也经常是依山畔水。武威海藏湿地公园中的建筑,亦是如此。院落式的古建筑有严格的中轴线,其中各级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这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和谐共生。《诗经》有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这就是飞檐翘角。飞檐,让海藏公园中的古建筑有了向上的动感。"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刚刚好就够了。悬挑出檐、层层叠加的,便是经常和飞檐一起出场的榫卯。阴阳相契 ,凹凸相合,这是榫卯的哲学。也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的实质展现。对比于榫卯的严谨,海藏湿地中最随意的建筑,就是几处供游客歇脚的亭子。《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因地制宜,亭子的形态很自然。亭子建在湖畔,有平远之阔;亭子建在湖中,有迷远之思。建在林中,则是肥遁隐居。漫步海藏湿地公园,遇到亭子就进去歇歇脚吧。因为亭子的功能性早于其审美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亭中闲座之时,就已经在海藏禅林之中了。

3. 第三集:海藏故事 灵钧台

先有灵钧古台,后有海藏禅林。灵钧台,武威历史上的名台,与出土了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的雷台齐名。灵钧台有一石碑立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历经岁月沧桑“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之古台”却依旧清晰可辨。五凉文化也从此处揭开了隐秘的一角...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而姑臧城却保持了相对的安定,吸引了大量人口来到凉州避难定居。凉州刺史张轨来者不拒并以礼相待,为凉州吸纳了大量人才。人口的增加,使扩建姑臧城迫在眉睫。于是姑臧城一时间大兴土木,灵钧台的修建计划也位列其中。部分学者认为,灵钧台应该是前凉王宫所在。史学家陈寅恪称赞姑臧城为“河西模范标准之城邑”,并将姑臧城与洛阳城相提并论。然而,历史的变迁、人为的破坏,昔日姑臧城今已基本无存。灵钧台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雷台出土的凉州大马铜奔马,与灵钧台出土的青白玉卧羊相得益彰。一羊一马,也应证了雍凉大地“凉州之畜天下饶”的历史记载。

4. 第四集:谷水灵韵

石羊河是河西走廊的第三大河,其源于武威南部的祁连山。在汉唐时期,这条水道被标记为“谷水”。从字形上解释,“大衣”包裹“小衣”谷又为裕,从而引出了“裕”的含义,寓意着富裕和幸福。凉州谷水灌溉农田,收获五谷,寓意着美好的生活。谷水,是石羊河流域水系之一,是养育凉州人的母亲河。在史书中,有关武威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历史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谷水沿岸。谷水弱水,横属昆仑。远古是,祁连山常与昆仑山一起出现在古史记载中。《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描述:“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这里所指的“昆仑之墟”就是如今的祁连山脉。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如女蜗、伏羲、轩辕、西王母等,都与谷水的发源地祁连山脉有着密切的关联。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水的大美大善令人敬佩。老子以水比道,这是一笔神来之笔。人与水之间的关系,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山间的小溪总是喧闹,浩瀚的大海却从不喧嚣。见水悟道。岁月穿越时空,宛若祁连山冰川雪水融化成水,生生不息地流淌不停。在海藏禅林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也是一钟人生修行。

5. 第五集:孙思克的题字

海藏湿地公园有一座木制牌楼,大气典雅,巧夺天工。走马板上书四个大字“海藏禅林”,此为清朝时期的凉州提督孙思克所提写。金庸先生所著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的结拜兄弟孙思克的原型人物孙思克正就是来源于此。孙思克早年镇守凉州府,官至甘肃总兵。孙思克在武威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屡立奇功。康熙十三年(1674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响应吴三桂叛乱,兰州危急。孙思克搬出凉州奇兵,迫使王辅臣投降,成功平定叛乱。康熙帝龙颜大悦,擢升孙思克为凉州提督,封一等阿达哈哈番。之后孙思克请求留任凉州,担任甘肃提督,后加封太子太保、振武将军。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孙思克到访海藏。看到人声鼎沸,林泉茂盛,溪流纵横。建筑坐落有致,犹如“海”中藏寺,便兴致大起在牌楼题立“海藏禅林”四个大字。因孙思克带兵有方,康熙帝甚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和硕悫靖公主嫁给了孙思克的儿子孙承运。孙思克也就此成为康熙皇帝的亲家,而题有“海藏禅林”四字的牌楼紧跟着也是身价倍涨。禅林桥南,灵渊池碧波万顷,绿树成荫。清代武威籍著名文史专家张澍所说“武邑林泉之美,城北为最”真的是名不虚传!现在看到“海藏禅林”四字,你会不会也有想张澍一样的感受呢?

6. 第六集:齐家文化

海藏湿地公园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这就不得不提及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以及沿岸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以玉石宝器而著称。因1924年由来自瑞典的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凉州海藏遗址的齐家文化证明,3800年左右武威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四千年以前凉州就率先进入了青铜时代并熟练掌握了玉石雕刻工艺。在夏商周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孔子说,玉有十一德:“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瑜互见,忠也;缜密以栗,智也;孚尹旁达,信也;圭璋特达,德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武威人爱玉的历史,在武威市博物馆中齐家文化这里便可以看到了。齐家文化,玉器众多。而用法却不同,其中包括具有实用性的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以及用作装饰品的玉环、玉镯、玉璜、玉玦等等。《说文解字》中对“玉”是这样解释的:玉,石之美;有五德。《诗经·小戎》也有记载:“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可见,美玉即是君子的象征,蕴含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若不是海藏遗址齐家文化的考古,谁又能想到海藏公园出土过千年前的古玉呢?

7. 第七集:海藏文化中的西夏遗迹

海藏湿地公园内,有一处鲜为人知的西夏建筑遗存。这就是西夏西凉府署大堂,是迄今所知唯一一处西夏衙署建筑。西夏有两都城,东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都西凉府(今甘肃武威)。武威作为历史上西夏的西都,曾被清代学者在《西夏书事》中称西凉府为“天府之国”。西凉府既为西夏西都,建筑规格自然不一般。间架制构成中国古建最基本的平面布局方式和结构体系。“间”是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间数越多,面宽越大。“架”是房屋的深度,架数越多,房屋越深。西夏西凉府署大堂采用五间七架梁的布局,也是显得大气十足。清代时,在凉州府置凉庄道。西夏西凉府署大堂又成为凉庄道署大堂,人称“道台府大堂”大堂前后新挂匾额两块,称“滨湖厅”、“湖光耀金”。武威市博物馆中还有西夏西凉府署大堂的建筑模型,此模型也是只有在武威才可以看到。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存必备的四个要素。一个人只有满足了穿衣,吃饭,安居这三个条件,最后才开始探索世界。而衣食住行中,只有“住”,建筑,是人在地表之上,对自然做出最大规模的改造。西夏西凉府署大堂见证了凉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一砖一瓦一构件都是建筑设计师的心血。唯有亲临海藏湿地,认真鉴赏这些古建筑。才会感叹古建筑之美。

8. 第八集:感言与总结

公元前3800年齐家文化遗古粟香,揭开武威远古先民的生活轨迹。先于丝绸之路更早的“青铜之路”和“玉石之路”,穿越岁月沧桑依然生生不息。十六国时期,五凉文化照射了整个西北。粟特胡人把姑臧当作贸易交流的中心,也让雍凉大地变得博大、宽容。武威向左,凉州向右。凉国故地武威郡,牢牢把持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要冲之处。凉州像一个铆钉,深深楔入了中国广袤的大西北。前凉/凉武王/张轨、西夏神宗/李遵顼、大元帝师/八思巴、凉州提督/孙思克等历史巨人,也从不同的时空相聚于此。穿越雍凉大地跟随谷水,遇到海藏湿地。青铜与五谷、玉石与丝绸、财富与憧憬、湿地与游人,时间的推移让文化沉淀,现成了独树一帜的凉州海藏文化。在弯弯曲曲的木质栈道上轻妙漫步时,海藏湿地公园迷人的自然风光带着厚重的历史质感,便会慢慢地展现在眼前。汉唐盛世的武威,武功军威,甲于西北,令人神往;五凉时期的武威,勤王赴难,扶危济困,令人神往;西夏王朝时期的武威,天府之国,西经略司,令人神往。如今的海藏湿地,已经成为闹市中一处难得的静逸之地。

本文作者简介:

慕容洞唐,别名契苾小优,字优,原名冯洞唐。祖籍洛阳,源于赵郡。致力于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主张将《凉州词》、前凉王陵、铜奔马“IP私有化”。*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遗漏错误还请各位同仁同学指正。

 慕容洞唐(冯洞唐)

慕容洞唐后记:

凉州城[1]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2],武威亦称雍州[3] [4] [5]、凉州[6] [7]、雄州、亮州[8]、猪野[9]、雍凉、盖藏[10]、姑臧[11] [12]、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13]、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14]、武定、武兴、凉城[15]、雍郡、凉郡[16]、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17]、三骡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18]、文武之都[19]、雍城、侠都、凉都、雍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20],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21],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文学和辞曲上中古时期著名的《凉州歌》、《凉州曲》、《凉州词》、《凉州令》(误传为梁州令)、《凉州》、《凉州大遍》、《凉州小遍》、《凉州伎》就产生在这里,享誉海内外。可以说姑臧凉州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22]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23](雍州箴)[24] [25]》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凉州(今武威)是古西北首府,是西北第一大城,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和历史名人(西北胜迹、西北胜族)。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得意弟子严耕望说「凉州赛于长安」,就是说凉州(武威)比长安还要繁华鼎盛。[26]「凉州学」「敦煌学」知名学者齐陈骏先生指出:“古代真正的西部文化在凉州,而凉州的中心,则是武威郡”;齐陈骏[27] [28]先生认为西部文化“是中原汉族的农业文化、西北的游牧民族文化,以及西来的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融合体”。

实际上凉州文化是洛阳文化的承续,凉州金氏(武威金氏)金日磾虽在西汉大放异彩。但纵观凉州历史,凉州武力豪族(凉州集团)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的时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东汉六大家族[29],与凉州关系密切,武威窦氏更是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东汉的进程。东汉末至曹魏时期,太尉段熲、太尉贾诩、明元郭皇后、雍凉大都督司马懿等,都与凉州(武威)有关。

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文化本为魏晋风骨,来自曹魏。西晋继承了曹魏的文化遗产,而西晋的士大夫阶层中,又以京兆杜氏[30] [31] [32]、河内常氏、河东裴氏、陈郡谢氏、安定张氏、武威贾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魏氏、陈留江氏、广平陈氏、赵郡李氏、赵郡冯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中山王氏(武威王氏)、颍川荀氏、东阳陈氏、荥阳郑氏、敦煌索氏等为文化核心,这群人仕西晋司马家,后代因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大多避乱西北前凉姑臧与凉州本地的武威贾氏、武威阴氏等共同治理凉州,开办学校,故汉文化并没有在十六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保存在了西北前凉。

正是由于这一群人来到西北的核心凉州才有了前凉的盛世。而后,后凉延续了前凉的文化和建筑遗产。而后,南凉继承北凉、西凉。而后,西凉、北凉亦继承南凉。而后,北魏攻灭十六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凉,亦全盘吸收北凉之文化于人口。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凉州移民功不可没。北魏裂东魏、西魏,此余脉依旧不断。

*元嘉十六年(439年),北凉降于北魏。北魏收姑臧城内户口二十余万,设凉州镇,姑臧镇,改姑臧县为林中县,仍为武威郡治,由姑臧镇都大将、凉州镇都大将镇守。此后,姑臧城便以凉州城名著称于世,享誉海内外,尤其以武威、姑臧、休屠郡望着称于世的凉州巨族、河右大族、姑臧旧族,风云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形成了著名的凉州豪族集团,为古中国的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历史贡献。姑臧县城(盖臧城),西汉末、东汉初时,凉州州治,姑臧县治迁往今凉州城区,旧址遂废。

东魏变北齐,属于北魏的正规军。西魏变北周,属于北魏的杂牌军。故文化上,凉州系主要在东魏,但是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凉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北周北齐归于隋,隋唐余脉姑臧遗风正就是如此来源。洛阳和凉州的文化接力,让陈寅恪先生连连惊叹[33]。十三朝古都洛阳[34]和西北第一城凉州(武威)城,就是如此的文化渊源。

本文声明:

本文案仅为凉州文化宣传短视频文案应用中的示例说明,并不具备任何商业营销的参考价值。该文案作者为慕容洞唐,文字稿本首发平台为知乎。本文仅为文案示例,是慕容洞唐作为凉州文化推广宣传中收集整理思考所用。(*本短视频文案已经应用在某视频平台,慕容洞唐授权使用。)

参考

  1. ^《十道志》曰:凉州,武威郡。
  2.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凉》武威郡汉置。统县七,户五千九百。姑臧 宣威 揖次 仓松 显美 骊靬 番禾
  3. ^《后汉书孝献帝》记载:“(兴平元年)夏六月丙子,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
  4. ^《三国志集解》记载:“河西四郡”即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为雍州。后又改居延属国为西海郡,又增置西郡,再加张掖属国,共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西海郡、西郡、张掖属国。共六郡一属国。此雍州初立属郡。
  5.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6.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历代州域形势五唐上·凉州》凉州汉曰武威郡。曹魏为凉州治。晋以后因之。唐仍为凉州,亦曰武威郡,领姑臧等县五。今为凉州卫。
  7. ^《释名》曰:西方寒冻,故曰凉。
  8. ^凉州刺史甚至还升格为都督,如《唐康续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任凉州都督”。[133] 此外,《唐赵宗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亮(凉)州盘和县主薄(簿)”。[134] 北齐未设置亮州,张琛认为“亮”字为“凉”之误,甚是。河西凉州从汉代起,就设置了番(又作盘、磻、蕃)和(又作禾)县(有时为郡、镇、府),[135] 墓志中的“亮州”当即凉州。——《凉州刺史虞弘的家族与生平》
  9. ^《异物志》曰:古渠搜国,当大宛北界。猪野,今姑臧界猪野泽是。
  10. ^《晋书》曰:姑臧城,匈奴所筑旧盖臧城,语讹后云姑臧。
  11. ^《明一统志》记载:“姑臧废县在(凉州)卫东北二里”。
  12. ^清乾隆《武威县志》记载:“故城(姑臧城)在县东北二里”。
  13. ^明代张恒《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14. ^《资治通鉴·张轨传》怀帝永嘉二年春二月,张轨病风,口不能言,使其子茂摄州事。陇西内史晋昌张越,欲逐轨而代之,与其兄酒泉太守镇及西平太守曹祛谋,遣使诣长安告南阳王模,称轨废疾,请以秦州刺史贾龛代之。龛将受之,其兄让龛曰:“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龛乃止。
  15. ^《后汉书·光武帝记》唐 李贤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16. ^《凉州·敦节俭条约》:丧祭之费用易节也。先圣云,“礼,以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凉郡风俗,竟尚繁文。一遇丧事,多延僧道。盛备声乐,彩楼台阁,以耀观瞻。更无论有服无服,凡吊奠者尽行挂孝。
  17. ^《太平御览▪偏霸部八前凉张轨》姑臧城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
  18. ^清朝著名学者吴大成对凉州十分赞赏,称西凉府(武威郡)是天府之国,他在《西夏书事》中写道:“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嗣后保吉身亡,德明终能保守灵、夏,岂非凉州畜牧甲天下,借以养成锐气哉 !”
  19. ^圣人之道无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凉州士风壮猛,庶众便习兵事,武威这个地方文武双全。“武成王庙(武庙)从祀凡七十二将”是宋代官方对过往历史人物的战功、忠诚、德行等综合性的考核后才确定的。能文能武的人,入选的可能性更大。查唐朝武庙的的史料《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有这样一段话:“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乾元元年,太常少卿于休烈奏:"秋享汉祖庙,旁无侍臣,而太公乃以张良配。子房生汉初,佐高祖定天下,时不与太公接。古配食庙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谊无配享。请以张良配汉祖庙。”注意“牲、乐之制如文宣”这句话。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武庙和文庙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文庙的十哲、七十二弟子和二十二贤,和武庙的四圣、十哲、七十二将,如出一辙。武威有凉州文庙(武威文庙)也有凉州武庙,因此凉州(今武威)被誉为文武之都。
  20. ^最早的雍州说的就是如今的凉州一带。武威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为雍州,然后又被改为凉州。因此,西北首府武威成为了雍凉之都。《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21. ^《汉书·武帝纪》这个是最早记载武威郡的,《武帝纪》第一卷里武威郡最初的设立是元狩二年(121):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言鸟。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匈奴入雁门,杀略数百人。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及公孙敖、张骞皆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江都王建有罪,自杀。胶东王寄薨。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22. ^《后汉书·金日磾传》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着。
  23. ^《艺文类聚》六、《初学记》八、《古文苑》。案《初学记》为《凉州箴》。
  24. ^《雍州箴》: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邪指阊阖,画为雍垠。上侵积石,下碍龙门。自彼氐羌,莫敢不来庭,莫敢不来臣。每在季主,常失厥绪。侯纪不贡,荒侵其宇。陵迟衰微,秦据以戾。兴兵山东,六国颠沛。上帝不宁,命汉作京。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攸都。盖安不忘危,盛不讳衰。牧臣司雍,敢告赘衣。
  25. ^扬雄《凉州箴》: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邪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主,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
  26. ^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弟子严耕望《严耕望·中国历史地理·唐代篇》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凉州(武威)西控西域,北控回纥,南控吐蕃.....交通又极发达,凉处要冲复为回鹘、吐蕃贸易之所,故形成一大商业中心.....灯树万点,赛于长安,其盛可知。”
  27. ^齐陈骏,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始人、敦煌学研究所前所长、《敦煌学辑刊》主编。
  28. ^齐陈骏,1986年为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为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会副会长,《敦煌学辑刊》主编。  教学中曾开设过《魏晋隋唐史料学》、《魏晋隋唐经济史》、《汉唐职官制度》、《中国历代选举用人制度》、《历史文献学概论》、《敦煌学概论》、《河西史》等十几门课程。科研方面有《试论隋和唐初政权》、《唐代宦官述论》、《从隋代职官制度改革看专制主义政治的加强》、《关于评价隋文帝杨坚和“开皇之治”的几个问题》、《唐代的科举与官僚入仕》等几十篇论文。近年以来,专心研究河西走廊古代史地和敦煌文书,写有《五凉史略》、《河西史研究》两书和敦煌文书中有关职田、法律、遗产继承、地理沿革方面的多篇论文。还参与撰写了《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地名辞典(甘肃卷)》、《丝绸之路繁荣与法律文化研究》等书。《西北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于2003年出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总计约200万字。
  29. ^六大家族,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窦融家族、梁统家族、邓禹家族、耿弇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阴陆、阴识)。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为东汉帝国开疆拓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30.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韦、杜旧族门风,名亦不殒。
  31. ^《梁书 列传第四十》:(梁元帝诏曰:)掞,京兆旧姓,元凯(杜预)苗裔,家传学业,世载忠贞。
  32. ^《旧唐书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杜氏三世辅相,太尉陷于横流,临难忘身,可为流涕。汉代荀陈,我朝崔杜,有子有弟,多登宰辅。”
  33.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34.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4S店客户管理小程序-毕业设计,基于微信小程序+SSM+MySql开发,源码+数据库+论文答辩+毕业论文+视频演示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受欢迎。手机也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逐渐进入了每个用户的使用。手机具有便利性,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构建符合自己要求的操作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从管理员、用户的功能要求出发,4S店客户管理系统中的功能模块主要是实现管理员服务端;首页、个人中心、用户管理、门店管理、车展管理、汽车品牌管理、新闻头条管理、预约试驾管理、我的收藏管理、系统管理,用户客户端:首页、车展、新闻头条、我的。门店客户端:首页、车展、新闻头条、我的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精心准备和规划,最后测试成功,系统可以正常使用。分析功能调整与4S店客户管理系统实现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讨论了微信开发者技术与后台结合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开发4S店客户管理系统的使用。 关键字:4S店客户管理系统小程序 微信开发者 Java技术 MySQL数据库 软件的功能: 1、开发实现4S店客户管理系统的整个系统程序; 2、管理员服务端;首页、个人中心、用户管理、门店管理、车展管理、汽车品牌管理、新闻头条管理、预约试驾管理、我的收藏管理、系统管理等。 3、用户客户端:首页、车展、新闻头条、我的 4、门店客户端:首页、车展、新闻头条、我的等相应操作; 5、基础数据管理:实现系统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操作,并且根据需求进行交流信息的查看及回复相应操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