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处长体验送外卖,一天挣41元,外卖背后的零工经济最终会走向何方?...

文章:糙科技原创

今天是劳动节,祝大家节日快乐!

看到标题不要诧异,这不是一篇政治经济类时评,我们的着眼点还是在于其背后的科技公司以及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毕竟是我们打工人自己的节日,在大家的休息之余传播一些值得参考且让人振奋的信息才是正解。

这几天最热门的事件是什么?

国内互联网环境来说,自然是郑爽1.6亿天价薪酬的事件。

事件引发全民哗然,77天1.6亿,日薪208万,大家玩梗玩到不亦乐乎。

爽爽子用自己的实力制造了新的计量单位,1爽=6.4亿。然后喜闻乐见的又是官媒下场集体猛锤。

怎么形容呢,女中特斯拉应该很恰当(狗头)。

但在爽爽子被人炎上的同时,也有另一件让人关注的消息。

北京人社局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外卖骑手的工作,只赚到了41元,切身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艰难。

随后,针对外卖员和滴滴司机这类外包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北京市人社局约谈了滴滴和美团两家公司。

接下来的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针对支持与规范新业态第八次研讨会上,将会看到相应的政策出台和落地。

外卖员和滴滴司机仅仅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北京市这次针对的范围是指整个伴随这互联网产业发展而诞生的“新业态”——零工经济,近些年新兴的这种职业和其中监管的漏洞都有希望被覆盖,更好的保护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更好的从业环境,对于整个社会以及消费者都是利好消息。


无独有偶,大洋彼岸跟我们一直不对付的美国佬,也在撺掇差不多的事情。

就在昨天,拜登总统的劳工关系秘书Marty Walsh表示,目前占据劳动人口巨大比例的零工经济人口,应该被各大企业慎重对待,他们应得到和正式雇员相同的待遇。

在和路透社的采访中,Walsh表示劳工部门正在研究零工经济的具体情况,但言语中透露出这项举措将会是拜登政府施政的优先事项。

01

零工经济的起源及其发展

所谓零工经济,英文是Gig Economy,单词Gig来自俚语中临时工的意思,指的是用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取代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形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


零工经济使人们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帮别人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报酬;也使得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弹性的用工方式让自己的人力成本变得更精益。

零工经济一词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开始流行。

当时,大量失业人群希望通过临时性工作来补充收入来源,爱彼迎、优步等匹配临时服务供求的科技平台应运而生。

一般情况下,零工经济由零工工作者、平台和服务接受者三部分构成。

互联网科技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强大的平台,显著提高了临时性工作的分配效率,扩大了零工经济的受众和规模。

介绍了这些,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是在变着花样介绍“打零工”这么一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水字数嫌疑太重。

那倒不是,零工经济这个词作为一个概念广泛流行开来,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相当可观的比重,这都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成果。

因为互联网对于信息的高效传递,人们的需求被进一步挖掘,

不会开车?不会做饭?

这些都不要紧,你愿意出钱的话,现成的商品和服务都会及时奉上。

正如SkipTheDishes的总监Howard Migdal所说:

“We didn’t have to build consumer demand, it was already there.”(我们根本不需要创造用户需求,因为需求它早就摆在那儿了。)

全新的分工关系分化出了全新的职业和行业巨头。

据统计,2019年,加拿大一个国家便贡献了超过20亿美金的资金流水。至于榜单首位的中国,则是它的20倍。

2018年12月12日,Edison Research发布一份报告《2018美国的零工经济(Gig)》(Americans and the Gig Economy)。报告显示,几乎1/4的美国成年人在零工经济(Gig)中赚钱,"零工"工人占劳动力的34%,到2020年将增长至43%。

02

零工工作者的归属界定

企业运作方式的变化使企业对零工工作者的需求增加。

以往,很多企业会选择聘用长期雇员,因为他们对公司的文化、产品、服务以及工作流程更为熟悉,工作效率更高,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许多传统行业都符合这一用人特征。

那么零工工作者的雇佣关系该如何界定?

这是一个拉锯了很多年的问题,在我国监管体系中,由于这类新业态并未明确规定,因此滴滴、美团之类的企业是通过将司机、外卖小哥外包给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的形式构建契约关系。

虽然骑手和司机们穿着平台公司要求的制服、也接受平台各种规则的制约,但在法理上并不是平台员工,他们没有社保,必须从自己每单的佣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以缴纳商业保险,甚至这个庞大的群体在繁重的体力劳动间隙,连可以落脚的固定场所都没有。

但在零工经济起步更早的国外,相关的争论很早就在进行中,在最近也终于有了一些喜人的进展。

五年的拉扯之后,英国最高法院于今年(2021年)2月19日判定Uber平台司机属于“工人”(worker),固然工人并不等同于“正式雇员”(employee),但也不再属于Uber一直以来宣称的“自雇佣者”(self-employed)。

目前,Uber在英国约有60000名司机,其中约45000名在伦敦。

该判决意味着Uber需要在英国调整经济模式,而这数万名司机有望享受最低工资和带薪休假。

03

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与司机们

国外的先例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参照。要知道,国内民众对于网约车、外卖行业的乱象,已经逐渐来到了一个容忍的临界点上。

尽管在零工经济的发展初期,骑手与网约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客观上帮助一部分人摆脱了贫困。

但泥沙俱下的从业群体、平台对于零工从业者的无底线压榨和不负责任,已经实实在在地将这两个行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负面新闻极多。

我们既能看到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而带来的人伦惨剧。


也能看到平台压榨从业者后的穷鼠啮猫式的反抗,今年1月,江苏泰州一位骑手因为讨薪无门,采取自焚的极端行为。

甚至挑起从业者与消费者的二元对立,从而转移本属于平台和从业者之间的矛盾。

活生生的人反而被系统所绑架,我们看到外卖送达时间越来越准,滴滴司机接驾越来越快,但就像一场“一边吐血一边继续奔跑的马拉松”。

04

Stand Up and Fight for Your Rights

虽然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论执行效率和大数据算法独步天下,但很难说具备基本的良知或者责任感。

在网约车和外卖这两个行业充满了鲜血和生命的教训中,我们广大的社会群体,应该获取足够的启发。

零工经济本意是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力量,更高效地配置资源,让更多的人从繁冗的坐班中解放出来,本是对企业和劳动者双赢的事情。

但因为企业利用监管漏洞,指定利于自己的规则,目前零工经济的生态十分恶劣。

这是个很坏的开头,将来即便有新的行业向零工经济的模式转化,也可能效仿这些恶例。

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及时发声予以抵制。

所幸的是,在普遍摆烂的中国企业中,还有京东、顺丰这类顶住人力成本的巨大压力、坚持雇佣蓝领劳动者作为自有员工的相对本分的企业存在。

我们还需要继续抗争,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加友好的环境。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