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压直流输电谐波污染导致设备损耗加剧、系统稳定性降低等问题,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研究高压直流输电滤波系统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系统进行设计分析。通过查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滤波系统国内外参考文献,对高压直流输电滤波系统研究的背影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交直流的谐波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分析。完成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滤波设备的设计;对交直流滤波设备、配置原则、进行设计分析;对高压直流系统滤波装置的结构与参数进行计算分析;主要对无源滤波装置(PF)、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三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无源滤波器的参数进行设置,对有源滤波器(APF),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有源滤波器的优缺点、有源滤波器的分类、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进行论述分析。得出本文选择双调谐滤波器滤波和二阶高通滤波器设计模式。完成了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器模型的建立及进行了仿真分析;完成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参数设计、双调谐滤波器参数设计、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在MATLAB平台搭建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仿真模型,经过仿真系统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新型高压直流滤波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压直流;谐波抑制;滤波器设计;仿真验证
Abstract
Harmonic pollution in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leads to increased equipment losses and reduced system stability,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the power grid. This article mainly designs and analyzes the filtering system of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By review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ferences on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filtering system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filtering systems.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armonic correlation between AC and DC in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filtering equipment in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 Design and analyze AC/DC filtering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principles, and other related aspects;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f the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system filtering device; Mainly set the parameters of passive filtering devices (PF), active power filter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lassification of active filters,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s, principles of 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s, Complet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filter model for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filter parameter design, dual tuning filter parameter design, and second-order high pass filter parameter design of the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have been completed. A filter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has been built on the MATLAB platform.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s output by the simulation system have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filtering system design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armonic Suppression; Filter Design;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作为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核心技术,其换流器谐波污染导致设备损耗加剧、系统稳定性降低等问题,严重威胁电网安全。随着“双碳”战略推进,UHVDC工程规模扩大,传统谐波治理方法难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本研究通过优化滤波器设计与谐波抑制策略,可降低谐波畸变率至国际标准以下,提升输电效率与设备寿命,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兼具工程应用价值和理论创新性。
谐波频率与基波频率呈整数倍关系,是一种正弦波分量,具有周期性,常常被称为次数非常高的谐波。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谐波源是换流仪装置中的整流装置和逆变装置,换流装置的特征性能为非线性,能将直流逆变为交流和将交流转换为直流,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波形非理想正弦波,而是脉动的波形,且大量的谐波将会产生。由于各类不对称因素及交流电力系统的 U 畸变对系统产生影响,故大量非特征谐波存在于系统中,且其产生过程、变化规律均很复杂。如果换流装置相连的交流网络具有不同频率,系统除了含有特征谐波以及非特征谐波以外,还有间谐波。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非常严重,它会使装置械中的铁耗、铜耗以及介质损 失和消耗增多从而使装置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当通信、控制和保护正常工作时亦会受到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被扰乱,进而引发系统故障和事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有非常大的输电容量,换流站产生较多谐波,为保证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经济可靠的运行,抑制谐波尤为必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较明确送电方向和送电规模的直流输电工程有十几项,输送容量都为 300 万 KW,送电距离 1000 km 左右,电压±500 kV投运。在全国联网工程中,已经规划了多座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 如华北与华中电网的联网、四川与贵州的联网、东北与华北电网的联网工程等,它们将适时实现直流背靠背联网。我国对谐波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吴竞昌等人1988年出版的《电力系统谐波》 一书是我国有关电力谐波问题较有影响的著作[。夏道止等于1994年出版 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谐波分析及滤波》是近年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林海 雪、孙树勤等在1998年出版的《电力网中的谐波》及对谐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 王兆安等编著的《谐波抑制与无功功率补偿》也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目前正在研究与应用轻型直流输电技术 (ABB称为HVDC Light ,Siemens 称为 HVDC Plus)。轻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 GTO 、IGBT 等可关断的晶闸管组成换流阀,省去了换流变压器,整个换流站 可以搬迁, 可以使中等容量的直流输电工程在较短输送距离时也能与交流输电 竞争。此外, 由于采用可关断的电力电子器件, 可以免除换流阀换相失败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对谐波问题给予充分关注, 定期召开有关谐波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国际电工 委员会(IEC)和国际大电网会议都相继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组,制定包括供电系 统、各项电力设备和用电设备以及家用电器在内的谐波标准, 并将谐波干扰问 题列入电磁兼容范围内。国外学者现有研究集中于换流器谐波特性分析、无源滤波器参数优化及有源滤波器控制策略。基于MMC拓扑揭示了谐波频谱分布规律,但传统无源滤波器存在阻抗失配、谐振风险等问题。
1.3 本文主要工作
本文主要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系统进行设计分析。需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查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滤波系统国内外参考文献,对高压直流输电滤波系统研究的背影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理论知识,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谐波进行分析,具体对谐波基础理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谐波分析、非特征谐波进行详细分析论述。
2)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滤波设备进行设计。对高压直流系统滤波装置的结构与参数进行计算;主要对无源滤波装置(PF)、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三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无源滤波器的参数进行设置,对有源滤波器(APF),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有源滤波器的优缺点、有源滤波器的分类、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进行论述分析。
3)搭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器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参数设计、双调谐滤波器参数设计、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在MATLAB平台搭建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仿真模型,对仿真系统输出的数据波形进行分析。
第5章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器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参数设计,双调谐滤波器参数设计,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参数设计,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仿真模型搭建,仿真模型参数设置,仿真模型拓扑结构,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仿真验证。
第2章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谐波分析
2.1 谐波分析基础
现有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谐波分析通常所用的数学方法是以傅立叶级数变换为基础的。 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 f(ωt) , 代表以 T 为周期的电压或电流, T 表示交流系统的工频周期,则 f = 1/ T 为系统的工频频率, ω = 2πf = 2π/ T 为相 应的角频率。当满足狄里赫利条件时可以分解为傅立叶级数, 当然在电力系统 中这个条件都能满足[1] 。傅立叶级数的形式为:
(2.1)
其中
(2.2)
n = 1, 2,3 ...
在谐波分析中常遇到下面四种具有特殊波形的周期函数: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 在其稳态运行情况下, 交直流系统中一般会产生 周期性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 通过傅立叶级数分解, 可以更好地研究各次谐 波分量的幅值及相位。
对于周期为 T = 2π/ ω 的非正弦电压 u(ωt) ,一般也满足狄里赫利条件, 可分 解为如下形式的傅立叶级数:
(2.3)
式中
在式(2.3)的傅立叶级数中,频率为 1/ T 的分量称为基波,频率大于 1 的整 数倍次基波频率的分量称为谐波,谐波次数为谐波频率和基波频率的整数比。 以上公式及定义对非正弦电流的情况也完全使用,把式中的 u(ωt) 转成 i(ωt) 即可。n 次谐波电压含有率以 HRUn (Harmonic Ratio Un )表示。
HRUn =
× 100% (2.4)
式中 Un —第 n次谐波电压有效值(方均根值); U1 —基波电压有效值。
n 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以 HRIn 表示。
HRIn =
× 100% (2.5)
式中 In —第 n 次谐波电流有效值;
I1 —基波电流有效值。
谐波电压含量UH 和谐波电流含量 IH 分别定义为:
(2.6)
(2.7)
电压谐波总畸变 THDu(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和电流谐波总畸变率 THDi 分别定义为:
THDu =
× 100% (2.8)
2.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分析
在分析换流器所产生的特征谐波时,常常假设换流器处于理想的换流状 态,即:交流母线电压为恒定频率的理想正弦波,换流变压器各相的阻抗和变 比完全相等,同一个12脉动换流器的Y, y和Y, d换流变压器组的阻抗和变比完 全相等,每周期的12个脉冲严格按电角度 30。等距离触发,直流回路的电流为 理想的电流。
换流变压器绕组电路谐波分量有如下特点:
(1) 只存在6K士1(其中K为正整数)次谐波,即6脉动特征谐波;
(2) 6K-1次谐波为负序, 6K+1次谐波为正序;
(3) Y, y和Y, d型换流变压器绕组中各次谐波分量的幅值相等;
(4) Y, y和Y, d型换流变压器绕组中12K士1次谐波的相位相同,相互叠加; 而 6× ( 2K-1) ±1 次谐波的相位现反,相互抵消。
因此,在三绕组换流变压器系统侧绕组或12脉动换流器两组对应两绕组换 流变压器连接处的系统侧, 只有12K士1次谐波。
在理想条件下, 可以推导出换流变压器绕组中每段电流波形的数学表达
式,利用傅立叶分析可以推导出各次谐波的正弦和余弦分量。 而对于工程设计, 可按公式(4-3)计算特征谐波电流的幅值:
(2.9)
其中:
式中 In 为交流侧谐波电流幅值; n 为谐波次数; Nb 为 6 脉动换流器数; Uv 为换流变压器实际抽头位置阀侧电压; U1 为换流器实际抽头位置系统侧电压; UdioN 为额定空载直流电压; Udio 为实际空载直流电压; IdN为额定直流电流; Id 为实际直流电流; Fn 由于换相角的存在造成的谐波减少系数; ε 为由换相引起 的相对电压降; dxN 为由换相引起的额定相对电压降; a 为实际触发角或关断角; u 为实际换相角。
由公式(2.10)可知,各次谐波电流的幅值与直流电流直接相关,同时还受 换相角的影响。
2.3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谐波分析
在理想状况下仅仅产生于换相过程的谐波即为直流侧特征谐波,这些理想直流侧特征谐波, 即在理想条件下单纯由于换相过程而产生的谐波。这些 理想条件是:交流母线电压为理想的三相对称正弦波;直流线路上的电流为无脉动的直流电流;忽略不计换流变压器的激磁电抗;换流变压器三相漏抗平衡;换流器的控制产生绝对等距离的触发脉冲。
正常情况下,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在接近理想条件下, 特征谐波在直流 侧谐波中的比重最大。通过傅立叶分析, 可以确定各次谐波电压的有效值:
(2.10)
其中
上式中, α 为触发角; n 为谐波次数; Ud 0 为理想空载直流电压; μ 换相重叠角。对于12脉动换流器, 其在直流侧产生的特征谐波次数 n = 12k ( k =1,2,3…),即 12的整数倍。各次谐波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与谐波次数、触发角( α )、换相重叠 角( μ )及理想空载直流电压( Ud 0 )等参数有关。
2.4 非特征谐波分析
除了特征谐波以外其它各次谐波都被称为非特征谐波,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难 以满足运行的所有理想条件所以使得此类谐波产生。以下是出现非特征谐波的不 理想因素:
(1)换流装置可将交流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耦合到直流侧中,从而使非特征 谐波存在于直流 U 中;
(2)两个换流变压装置由 12 脉动换流装置连接,其变比和漏抗都不一样;
(3)换流站两极换。流装。置所需要的所有运行参数都不是一样的;
(4)换流变压装置中的三相漏抗很难变得均衡。
第3章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
3.1 直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
3.1.1 直流滤除谐波设备的配置原则
直流侧的滤波设备中不仅有直 流滤波装置,同时也含有中性点冲击电容装 置以及平波电抗装置,平波电抗装置的作用是:
(1)在 I 很小时直流输电线路能够使 I 的连 续性得以保持;(2)直流输电线路上如果产生事故,能够使 I 的变大速率受到限制,换相 失败亦不会发生;(3)直流侧里面的谐波脉动分量可以减少。
从以上作用来看,平波电抗装置Ld 较大时更好,但是如果 I 非常快速的改变, 平波电抗装置上产 生的过 电压 U (Ld ×(di
dt ))将随着 Ld 变大而变大,将影响直 流 I 的自己主动调节过程。调节与控制都非常重要,如果使前两点要求达到, 应尽最大的努力降低平波电抗装置的电感,直流 线路上的谐 波如果想要达到所 需要的标准,则需采用另外的办法。因此设计滤除谐波设备时,如果仅以直流输 电线路中具有的等效干扰 I 为标准,将仅根据其它滤除谐波设备与投资费用来考
虑平波电抗装置里的 L,并改变大小,滤除谐波设备优化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是中 性点冲击电容装置以及滤除谐波装置的设计,通常交流与直流滤除谐波设备在结 构与原理等方面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3.1.2 直流滤除谐波设备的配置方案及其分析
12 脉动换流装置在理想假设状态下仅在直流那边产生12n(n = 1,2,3...)次谐波 U,不过因为有不特别好的状态,很多非特征谐波也会产生于直流方面。因每 个换流站中其两个电极对称,故两个电极设置的直流滤除谐波设备需要一样。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般使用的直流滤波设备配置办法如下:
(1)将两组双调谐 PF 并接相联在换流站中性母级线路与每极直流母级线 路的中间。对能影响同样效果干扰 I 的次数非常高的谐波和具有较高谐波值的次
数较低的特征谐波,中心调谐频率可进行谐调,从而使滤除谐波成果良好;(2)若滤波电路有双谐调顺带高通的性质,则直流滤除谐波装置一般将使 用这个结构;(3)使用的电容装置通常费用不低,因其能够耐受高的直流 U,它的定价 在直流滤波装置中非常高;(4)为使直流侧中非特征谐波过滤清除,加设中性点冲击电容装置,但为 了避免投资增加通常不安装低次滤波装置。
3.1.3 直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准则
直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准则为:当谐波能够满足要求时,尽量减少直流滤 除谐波设备的资金投入。以直流 线路上滤波设备抑制谐波 I 的成果来确定直 流 滤除谐波设备的参数以及电路结构,为判定直流滤除谐波设备有没有优良的能 力,一般使用相同效用的干扰 I。
3.2 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
3.2.1 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配置原则
交流滤除谐波设备一般包括断路装置、隔离开关、单调谐滤 波装置、高通滤波装置、测量指示、过电压防护设备、单台电容装置保护熔断装置、放电设备等。交流侧滤除谐波设备不仅能够过滤网旁的谐波 I,使谐波 U 得到控制,还 能够供给无功补偿。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配置要求如下:
(1)交流 I 若要通过交流滤除谐波装置流入交流电力系统,则其交流母线 上 U 总畸变率、单次谐波含有率以及总谐波畸变率在要求方面都需要达到目前标准。(2)需按照换流站要求的无公布偿量去设计无功容量,此容量一般比滤拨 特征性能所需的大,各组滤波装置之间在设计过程中还被要求分配无功容量。
(3)因为交流 系统与交流滤除谐波装置两者之间以并连方式连接,并且在 某一平率时较流系统的阻抗有很大改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若已经规定,较流系统 L 和C 之间的谐波振动将发生。为了使谐波谐波振动和系同过 U 不产生, 在较流滤除谐波装置电路中必须使用相对的办法来抑制。
根据配 置原 则来具体说明设备的配置方 案。
在 12 脉波系统里面基波和12k + 1次谐波I 中不仅存在正序分量,也存在负 序分量, 12k - 1次谐波亦将存在正序分量, 12k ±1(k = 1,2,3...)等特征次谐波将 出现在交流侧。
具体配置方案如下:
(1)并接相联几组单调谐、双调谐或三调谐以及高通无源交 流滤波装置 于换流站的网侧中。
(2)因交流滤波装置在工频时要提供无功功率于交流电力系统,故在进行 无功容量的设计时需满足无功补偿要求,各组滤 波装置之间在设计过 程中还被 要求合理配置无功。
3.2.3 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准则
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准则为:当换流站无功补充能够达到需求时,尽量 减少交流过滤清除谐波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滤除谐波设备的无功补充数量及对交 流母连接线上限制谐波I的效果来决定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具体参数及其电路结 构。
3.3 直流滤除谐波设备与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比较
以下简要列出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别:
(1)过滤清除谐波能力指标不同。
(2)无功要求不同。交流滤除谐波装置要将无功容量配置到各组滤除谐波 装置。直流则无此要求。
(3)调谐准备程度要求不同。因为交流电力系统与较流滤除谐波装置两者 之间以并接相联方式相连,并且在一个平率交流电力系统的阻抗有非常大的改 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若为特定,交流电力系统 L 与C 之间的谐波振动将发生。
第4章 高压直流系统滤波装置的结构与参数计算
4.1 无源滤波装置(PF)
PF 常用来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其基本原理是将 C 、L、R 组合在一 起,L 与 C 在某一个频率上发生谐波振动,在系统中将并接相联的低频通道供给 于该频段的谐波,吸收各次谐波从而将谐波过滤清除;但由于系统和滤除谐波装 置的阻抗比确定了PF 过滤清除谐波的特征性能,故亦有一定缺陷,具体如下:
(1)负荷变化、运行形态和电力系统阻抗将会危害补偿能力;
(2)特别的几种次数谐波可以过滤清除,但其它次谐波则无法过滤清除, 且一些次数的谐波将会变大;
(3)在一些时候过滤清除谐波和调节电压要求与无功补充间的关系调理协 和较为困难;
(4)容易与系统发生并接相联连接的谐波振动,使谐波变大,从而导致PF 过度负荷甚至毁坏;
(5)所占的空间大导致使用的有效材料多。
在无源滤除谐波装置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每种负荷下对应的谐波要求,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其进行设计。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目前经常使用阻尼 滤除谐波装置和调谐滤除谐波装 置,其中,调谐滤波装置可分为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双调谐滤除谐波装置和 三调谐滤除谐波装置,阻尼滤波装置也可分为二阶高通阻尼滤除谐波装置、三 阶高通阻尼滤除谐波装置、新型阻尼滤波装置和双调谐高通。 阻尼滤除谐波装置。
双调谐和三调谐滤除谐波装置使用得最广,此两者能够一起构造 2 个或 3 个低阻通道,从而同时滤掉 2 个或 3 个次数不一样的谐波。对于多调谐滤除谐波 装置,承受电路中的冲击 U 时只需 1 个回路,低损失和消耗,投入资金少,同
时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在占地面积和经济能力方面都好于单调谐。
4.1.1 单调谐滤波器
当很多的谐波源污染电力系统时,I 的波形将会发生畸形变化,电能 质量降
低,危害到电力系统和用电装置的安稳以及经济平稳的运行。单调谐滤除谐波装 置既可以将电力系统的谐波过滤清除还可以补充基波的无功 ,故在一系列谐波 治理办法中占重要地位。
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通常用于过滤清除特征谐波,简便且应用非常广泛。单 调谐滤除谐波装置由电抗装置、电容装置、电阻依据 LC 谐波振动原理串接相联 而成,在次数不高的谐波频率处被谐调。L 和 C 在调谐的谐波频率处阻抗是一 样的,两者相加值为零,使得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支路具有完全电阻特征性能的 阻抗。若谐波振动频率大于谐波频率,滤除谐波装置 阻抗为容性,若谐波振动 频率小于谐波频率,阻抗则呈现感性,故高于或低于谐波振动频率时滤除谐波 装置 的支路均呈现高阻抗性,这样就只能将特别的调谐区域内的谐波分量过滤 清除。
(a)结构图 (b)阻抗频率特性
图4.1 单调谐滤波器结构及阻抗特性图
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 的电路图如图 4.1 所示,图中包含其结构图和阻频特征 性能图,根据谐波振动原理可得:
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的阻抗为:Z(f ) = R + j(n①L -1/ n①C),
式中:① = 2
= 100π 是额定工频角 频率,R 是 n 次谐波的电阻,Z(f ) 是 n 次谐波 的阻抗。
当调谐频率为f0 时,虚部值为 0 时阻抗最小,即:2
0L = 1
2
0 C ,
此时谐波的阻抗Z(f0 ) = R ,其中调谐频率:f 0 =
品质因数: Q =①rL / R = 1/①r RC ,式中: ①r 表示对应的谐波振动角频率, 由图阻抗-频率特征性能图可以看出,该滤除谐波装置在①r 时电阻最低,此时发 生谐波振动
,R 最小,具有低阻通道,r 次谐波 I 通过 R 分流, 被导入低电阻通路,这个次数的谐波由此被过滤清除。其它次谐波 I 中,Z(f )比 R 大很多,滤除谐波装置分到的电流非常少,故基波没有分除电流作用。故能通 过对电容、电感设置参数,取要求过滤清除的谐波次数,大量的谐波 I 将会流过 滤除谐波装置,从而抑制谐波。
滤除谐波装置给基波的无功补偿功率为:Qc = UN(2)/Z(50)
通过滤除谐波装置的工频 I 为:I = U
其中:Z(50)是频率 f=50Hz 时滤除谐波装置的阻抗。
直流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无法进行无功补充是它较于交流单调谐滤除谐波 装置在进行参数设计时不一样的地方。交流滤除谐波装置中在确定电容装置参数 时可参考无功分配,直流滤除谐波装置则通过滤除谐波要求、线路 U 和经济性 等因素来确定电容装置参数。故在进行滤除谐波装置参数的设计时,要先确定需 要过滤清除的谐波的品质因数 Q 和谐波频率 ①r ,以经验值选定 C ,然后确定 L 和 R 的取值。
4.1.2 双调谐滤波器
双调谐滤除谐波装置与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相比要多一组低阻通道,故双调 谐滤除谐波装置可将两个特征谐波同时过滤清除,其电路图如图 4.2 所示。由结 构图可以看出,双调谐滤除谐波装置的电路中 C1 、L1 构成串接相联谐波振动电
路,R 、 C2 、L2 构成并接相联谐波振动电路,两者再串接相联连接起来。此连 接方式与两个单独的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比较,占土地很小的面积,损失和消耗 低,造价很少,同时维修方便。
(a)结构图 (b)阻抗频率特性
图4.2 双调谐滤波器结构及阻抗特性图
双调谐可与两个独立的单调谐等效,使基波损失和消耗减少。根据单调谐参 数计算原则,可确定两组独立的参数:Cd1 、Ld1 、Cd 2 、Ld 2 ,不考虑无功分配, 先通过经验公式选定好 Cd1 、Cd 2 ,再计算出Ld1 、Ld 2 的值,若不考虑电阻 R, 可得出:
C1 = Cd1 + Cd 2 (4.1)
(4.2)
(4.3)
(4.4)
对于正常运行的双调谐滤除谐波装置,由于串接相联支路与并接相联支路相 比其基波阻抗更大,故串接相联支路所承受的基波 U 也更大。双调谐滤除谐波 装置虽然基波损失和消耗小,但由于其构造复杂,分析与调谐麻烦,故很少应用。
4.1.3 三调谐滤波器
三调谐可分为带高通特征性能和不带高通特征性能,其中带高通特征性能三 调谐滤除谐波装置中,两组 L、C 分别构成并接相联谐波振动电路,一组 L、C构成串接相联谐波振动电路,两者再串接相联。与双调谐相似,三调谐滤除谐波 装置中含有三个低阻通道,从而能够同时过滤清除三个不同频率的谐波。三调谐 滤除谐波装置基波损失和消耗低,安装容量小,仅需 1 个开关,同时亦只有一台 电抗装置用来承受冲击 U。三调谐滤除谐波装置的电路图如图 4.3 所示。
(a)不带高通特性 (b)带高通特性
图4.3 三调谐滤波器电路图
4.1.4 高通滤波器
高通滤除谐波装置允许某一频率以上的信号分量通过,且能阻断小于这个频 率的信号,从而能够并接相联在线路上来构造某次以上的谐波分量通道,以此来 过滤清除谐波。
高通滤除谐波装置可分为四种类型:一阶、二阶、三阶和 C 型。一阶滤除 谐波装置有较大的基波损失和消耗,截止频率如果比较低,则需要很大的 C 值, 故通常只用来过滤清除较次数非常高的谐波,较少应用于实践中;二阶滤除谐波 装置有良好的滤除谐波能力,但它的基波损失和消耗仍然较大;三阶滤除谐波装 置相较于二阶滤除谐波装置增加了一个小容量 C,能使滤除谐波装置对基波的阻 抗提高,基波损失和消耗减小;C 型滤除谐波装置的滤除谐波特征性能在二阶和 三阶的中间,在基波频率上含有串接相联 LC 谐波振动,所以它具有最小的基波 损失和消耗。
二阶高通滤除谐波装置最为常用,L 和 R 构成并接相联谐波振动电路再与一
个 C 串接相联,在高于特定频率时是低阻抗,在低于特定频率时是高阻抗,分 量低于特定频率时没有办法通过,并接相联电阻产生的另外的损失和消耗较高, 其调谐频率变低,电阻损失和消耗将会加大,故只适合七次及其以上频率次数。
二阶高通滤除谐波装置的电路图如图4.4 所示。
(a)结构图 (b)阻抗频率特性
图4.4 二阶高通滤波器结构及阻抗特性图
其阻抗为:Z = 1 j
①C +1/(1 R +1 j
①L)
当电阻值趋于无穷时,二阶高通滤除谐波装置即相当于单调谐滤除谐波装 置,当 ①趋于无穷时,滤除谐波装置的阻抗值就等同于电阻值 R。
在高通滤除谐波装置有以下技术参数:
截止频率f0 = 1/ 2πRC
品质因数为Q = R /
参数m = L / R2 C = 1/ Q2
4.1.5 无源滤波器的参数设置
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可以将谐波源中的大部分特征谐波过滤清除,在设计单 调谐滤除谐波装置时,要思考失谐问题来努力降低技术上的设计偏差。在实际运
行时电力系统的频率fs 与其额定数值fsn 的偏差使得各次谐波频率产生偏。
4.2 有源滤波器(APF)
4.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主要包含二级管等系列电力电子有源器件,它能对频 率和幅值大小都变化的谐波成份和无功功率进行自动跟踪补偿,具有快速响应 性和高度可靠性。其基本原理是从补偿对象中检验测试出谐波 I,由补偿设备产 生一个补偿 I,补偿 I 与该谐波 I 大小相 同而且方 向相反,由此可抵消系统中的 谐波,仅剩基波分量。
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系统构成原理图如图4.5 所示:
图4.5 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构成
交流电源为图中的es ,谐波电源即是负荷,谐波电源产生谐波同时消耗无功。
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系统可分为补偿 I 发生电路和指令 I 运算电路两部分,补 偿 I 发生电路由主电路、驱动电路和 I 跟踪控制电路三个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是 根据指令 I 运算电路得出的补偿I 的指令信号,产生实际的补偿 I。将补偿对象 I 中的谐波和无功等 I 分量检验测试出来是指令 I 运算电路的核心,故亦被称为谐 波和无功 I 检验测试电路。
若需补偿负荷中出现的谐波 I,先检出电路中的 I、U 值,将有源电力滤除 谐波装置接入,检验测试出补偿对象 负荷电流 iL 的谐波分量 iLh ,构造一个指令 电力iC 作为补偿 I,此 I 与谐波分量 I 大小相同而方向不同,故两者可以相互中 和,从而电源 IiS 中只含基波,无谐波,这样即可抑制电源 I 中的谐波。
上述原理可用公式描述为:
其中iLf 为负荷 I 的基波分量。
4.2.2 有源滤波器的优缺点
与无源滤除谐波装置相比,有源滤除谐波装置具有的优势如下:
(1)补偿策略更加灵活,既能补偿系统中的谐波,又能补偿三相不平衡 I 和一定量的无功,能综合治理电能质量;当补偿对象 I 过大时,仍能发挥日常功能;
(2)拥有控制、检验测试、运行计算等电路,能从系统中实时检验测试出 谐波和无功缺额,准确的补偿 I 可通过运行计算和控制电路生成,动态补偿能力 优越,实时性良好,电力系统频率改变时补偿能力不受影响;
(3)补偿谐波时无需容量大的贮能器件,补偿无功功率时不需要存储电能 器件,故有源滤除谐波装置能耗较低;
(4)难以受系统的阻抗变化及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不会与其发生谐波振 动,稳定性良好。
当然,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也有缺点,具体如下:
(1)测量和控制数字化,补偿精确度提高,但检验测试延迟;
(2)现有有源滤除谐波装置的设计被装置件的开关频率和容量局限在较小 的功率范围内;
(3)设计和制作复杂,使用的装置件较多,需要人力进行研发,这些均提 高了有源滤除谐波装置的成本。
4.2.3 有源滤波器的分类
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可分为直流滤除谐波装置和交流滤除谐波装置,交流 滤除谐波装置根据有源电力滤除谐波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又可分为并接相联型 和串接相联型两大类。单独使用的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最早出现
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图 4.6 有源滤除谐波装置的分类
1.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由于其主电路和负荷与电力系统并接相 联而得名,使用最为广泛,具体包括单独使用方式、与PF 混合使用方式、注入 方式和与旋转电机并用等多种方式。
(1)单独使用方式
此方式的补偿 I 基本由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提供,是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 置中最基础的方式,现在有着最广的应用,此方式可用于:补偿谐波;根据需要 不间断得调节补偿量来补充无功功率;补偿供电点 U 波动;补偿三相不对称 I; 以上任意项的组合。
此方式的特点是检验测试出负荷 I 谐波分量,控制变流装置产生一个谐波 I, 此谐波 I 与负荷谐波分量 I 大小相同而方向不同,将其注入电力系统后即可消除 负荷中出现的谐波 I。其基本结构如图 4.7 所示。
图4.7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此滤除谐波装置中负荷作为谐波源产生谐波,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主电 路由变流装置和 L、C 共同组成,小容量一阶或二阶高通滤除谐波装置与有源电 力滤除谐波装置并接相联,用于过滤清除补偿 I 中位于开关频率周围的谐波。
对于这个方式,若想能够多种补偿则只需采用合适的控制办法,就能够让它 灵活多变的性能得以运用。但此方式变流装置容量需较大,因为交流电源的基波 U 没有阻碍地加在变流装置上,且补偿 I 基本由变流装置供给。
(2)与 LC 滤波器混合使用方式
为避开单独使用方案中需要大容量变流装置的缺陷而提出此类方案,其基础 思想是:与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相比,LC 滤除谐波装置具有构造简便、投入 资金少的优势,而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则有良好的补偿能力,有源电力滤除谐 波装置局部的补偿任务由 LC 滤除谐波装置来担负,可减少变流装置需要的容量, 提高系统的整体滤波能力。
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与 LC 滤除谐波装置混合使用的方式又可 以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与 LC 滤除谐波装置并接相联、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 与 LC 滤除谐波装置串接相联两种方案。
(3)注入电路方式
注入电路方式是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一种连接方式,此方案 的设计主要为使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容量减少,其原理是用 L、C 构成注入回 路,利用 LC 电路的谐波振动特征性能,使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只承受很小部 分的基波 U,从而使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容量减少。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 的容量由其流过的 I 和承受的 U 所决定。注入电路方式根据电感电容电路谐波振
动特征性能的不同又可分为 LC 并接相联谐波振动注入电路方式和 LC 串接相联 谐波振动注入电路方式两种。
在 LC 串接相联谐波振动注入电路方式中,由于阻抗很小,同时有源滤除谐 波装置输入位置的 U 亦很小,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将承受较小的基波 U,使 得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在设计时易于选择装置件或是功率。
LC 并接相联谐波振动注入电路方式则是因 LC 并接相联谐波振动时相当于 阻抗无穷大,故大部分电力系统 U 被加于并接相联的 LC 谐波振动部分,有源滤 除谐波装置承担的 U 很少。
2.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串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分为单独使用方式和与 LC 滤除谐波装置 混合使用方式。
(1)单独使用方式
单独使用的串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原理图如图4.8 所示。
图4.8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作为电压源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串接相联在谐波源和电源的中间是此方 案的特点。通常,当谐波源被当作是电流源时,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 置可用来进行补偿,此时,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向电力系统注入补偿 I,消除 谐波源产生的谐波,使电源 I 成为正弦波。在这个状况下,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 滤除谐波装置具有电流源的特征性能。当谐波源被当作是电压源时,可使用串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进行补偿。
(2)与 LC 滤除谐波装置混合使用方式
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串接相联在负荷和电源与 LC 滤除谐波装置之间,基 本上由 LC 滤除谐波装置补偿谐波,而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则用于改善 LC 滤 除谐波装置的滤除谐波特征性能。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可被看作一个可变阻 抗,它对谐波呈现高阻抗,对基波则为零阻抗,从而使谐波 I 流入 LC 滤除谐 波装置而非流入电力系统。故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能够隔离谐波,且能抑制 LC 滤除谐波装置与电力系统的中间可能发生的谐波振动,使滤除谐波装置的能 力提高。
4.3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
4.3.1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
继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滤除谐波装置即为混合型有 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无源滤除谐波装置虽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滤除谐 波效果受自身参数和电力系统阻抗改变的影响很大,且容易和电力系统阻抗发生 谐波振动。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实时综合补偿能力良好,因此使用广泛,但是 容量大小和 U 等级限制了它扩展到大容量和高 U 等级的发展领域,故难以达到 现在系统和使用客户的要求。为了克服其不足,将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和无源 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综合在一起进行谐波的综合治理。混合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 置的基本原理使:将无源滤除谐波装置和有源滤除谐波装置串接相联或并接相联 后接入电力系统,通过无源支路过滤清除系统中主要的一次或几次谐波,再通过 有源滤除谐波装置产生补偿 I,将剩下的少量谐波抵消,从而过滤清除谐波,无 源滤除谐波装置还能用来补充系统的无功。
4.3.2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1.串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串联 APF 与并联 PF 混合型方案)
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通过变压装置串接相联接入系统即为串接相联混合 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此种混合型结构仅能减少系统对有源滤除谐波装置的 容量要求,无法减少系统 U 等级对有源滤除谐波装置的限制,在本质上此类仍 然等同于单独工作的有源滤除谐波装置。
串接相联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对谐波 I 可等效为一个 R,放大倍数就是它 的阻值,当 K 比无源滤除谐波装置等效阻抗和电力系统阻抗大很多时,线路 I 和 U 中将仅剩下非常小的谐波,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对工频呈现的阻抗很低, 故串接相联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等同于一个谐波隔离设备,其将负荷的谐波 I 强制流入无源滤除谐波装置,同时也阻止电源的谐波 U 串入负荷侧,负荷谐波 I 的仅有的一个通道是无源滤除谐波装置。无源滤除谐波装置对谐波振动频率处的 谐波呈现非常低的阻抗,此方式结合了有源滤除谐波装置和无源滤除谐波装置两 者的优势,增大了设备的补偿容量。同时由于价格较低的无源滤除谐波装置可过 滤清除大多数谐波,故此设备的投入资金比较低。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
(1)在较低次数的谐波及另外的频率处,很难使 K 比无源滤除谐波装置等 效阻抗大很多,故该方式不能对电力系统中的闪变分量实现隔绝;
(2)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因为串接相联在电路中,故绝缘比较麻烦,维 修亦不方便;
(3)耦合变压装置在日常运行的时候通过全部负荷I;
(4)当一些谐波无法被无源滤除谐波装置过滤清除而存在于负荷 I 中时, 这些谐波被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强制流入无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
2.并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
并接相联混合型有源滤除谐波装置指有源滤除谐波装置支路以并接相联的 方式接入系统。而根据无源滤除谐波装置与有源滤除谐波装置的连接方式又可以 分为并接相联型 APF 与并接相联 PF 混合型方案、APF 和 PF 串接相联后与电 力系统并接相联混合型方案。
(1)并接相联型 APF 与并接相联 PF 混合型方案
在此结构中,无源滤除谐波装置含有多组单调谐滤除谐波装置及高通滤除谐 波装置,主要的过滤清除工作由无源滤除谐波装置负担,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 则仅需要补偿无源滤除谐波装置无法补偿的谐波。相较于单独使用的无源滤除谐 波装置此类混合型方案结构能力更好,因其能补偿的谐波的范围比较宽,同时减 少了谐波的放大作用;而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仅需要供给很小的补偿 I 来补偿 次数非常高的谐波,所以无需大容量。相比于单独使用的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
除谐波装置,两者较为类似。
但在运用这种设备的时候,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和电力系统及有源电力滤 除谐波装置和无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中间有谐波通道,尤其是有源电力滤除谐 波装置与无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中间的谐波通道,可能使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 注入的谐波又流入无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及系统中。而且,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 置容量即使减少了,但仍承受着所有的基波 U,开关装置件的耐压等级并未下降。
(2)APF 与 PF 串联后与电网并联混合型方案
此方式中,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作为 I 控制 U 源,产生的 U 与线路中的 谐波 I 分量成比例。由无源滤除谐波装置补偿谐波和无功功率,有源电力滤除谐 波装置则用于改善无源滤除谐波装置滤除谐波特征性能,从而克服无源滤除谐波 装置容易受电力系统阻抗影响,且易与电力系统发生谐波振动等系列缺陷。有源 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将不会无阻碍地承受交流电源产生的基波 U,故设备容量小, 减少了开关装置件的耐压等级。为减少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流过的基波 I 及其 承受的基波 U,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的基波阻抗小于无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 无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支路无法产生大一些的无功 I,故对于较容量大的无功补 偿此方法不适用。同时,此方式的构造相对较为复杂,选择无源 网络的调谐频 率时需考虑特征谐波,对非特征谐波源补偿不适合。若该方式的谐波阻尼 K 过 大,系统将变得不稳定。
3.并联 APF 与串联 APF 的混合型方案
此方案也被称为统一电能质量调节装置,其结合了两种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 置的优点,其中串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置将负荷和电源隔离,阻止负荷 谐波 I 流入电力系统和电源谐波 U 串入负荷端。并接相联型有源电力滤除谐波装 置提供一个 0 阻抗的谐波支路,吸收掉负荷中的谐波 I。该方法在公共连接点与 电力系统的中间同时实现了I 和 U 的净化,但为限制并接相联与串接相联逆变装 置的功率等级,需选择特定的控制方法,故此方案只可以补偿一定量的无功,若 负荷改变时无功将达不到要求。
第5章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器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
本章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方案进行设计,并针对滤波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主要选择无源滤波器的双调谐滤波器、二阶高通滤波器。
5.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参数设计
5.1.1 双调谐滤波器参数设计
设双调谐并联谐振频次为 h0 ,谐振次数分别为 h1 、 h2 ,它提供的无功补偿 功率 QS (1) ,滤波器装设处母线电压为 V ,基波角频率为 ω1 ,调谐频率为 ωh1 及 ωh 2 , 中心频率为 ω0 :
按照电容器的安装容量 QS (1) 确定电容器 C1 的电容量值[11,38] :
(5.1)
随后,确定电感电容参数值及并联回路上的电感及电容值。由调谐频率ωh1 、ωh 2 ,可得到中心频率为
,参数 L1 ,L2 ,C2 可由 以下公式确定:
(5.2)
(5.3)
(5.4)
在HVDC系统中换流装置由于采用12脉动换流桥,在换流站的交流侧将产 生 12n±1 次电流特征谐波,通常是在交流侧装设一高通和双调谐滤波器,双 调谐滤波器抑制的是 11 、13次谐波电流, 因为它们产生的畸变和影响最大。为 使滤波器在调谐频率下略显感性, 防止谐波放大, 且避免滤波器与系统发生谐。
振,本文引入滤波器参数的安全系数 k , k' :
(5.5)
其中 XL , XC , XL' , XC' 分别表示双调谐滤波器器等效成单调谐滤波器时谐 振次数分别为 h1 ,h2 次时的等效感抗与容抗; k ,k' 分别表示谐振次数为 h1 ,h2 时的安全系数。本文以 11 , 13次为例说明安全系数,有(5.5)式可得:
(5.6)
式中 h11, h13 分别为双调谐滤波器的实际谐振点。
5.1.2 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二阶高通滤波器电路中电阻很大的情况下,其特性与单调谐滤波器相近, 当频率很高时,滤波器的阻抗趋于纯电阻。
(1)、确定需要抑制的谐波次数和电容器的安装容量。根据已采用的低次滤 波器的配置情况, 按滤波要求决定高通滤波器所需抑制的谐波次数, 根据系统 需要确定电容器的安装容量 Qb 。
(2)、确定二阶高通滤波器的两个特性参数。设系统的母线电压为 V ,基波 角频率为 ω1 ,可得
(5.7)
(5.8)
(5.9)
上式中: f0 称为截止频率。滤波器在 f0 至 f = ∞ 的范围内的阻抗小于 R 。截 止频率一般选取略高于所装的调谐滤波器的最高特征谐波频率。参数 m 直接与 Q 值有关, 一般 Q 值取 0.7~1.4,相应地, m 值在 2~0.5 之间。
(3)、确定滤波器中电阻 R 和电感 L 的初值。设高通滤波器抑制谐波次数为 hk , hk +1 , … , hn ,则
(5.10)
由上面式子得:(其中 wk 为 hk 对应的角频率)
(5.11)
(5.12)
m 值越小(或者 Q 值越大),则损耗越小,故一般取 m =0.5。
(4)、计算 hk , hk +1 , … , hn 次谐波的谐波指标 DFU(n) 。由上述公式计算 R、C、L 的 初值, 看是否在正、负频偏下的各次谐波指标, 如果满足要求, 则参数初步选 择结束。如果在低次谐波段不满足谐波指标要求 , 则可适当降低电阻 , 令 R(1)= R0 − ΔR ,并按上式重新计算 C(1)、L(1),直到低次段谐波满足要求;如果在 高次谐波段不满足滤波指标要求,则仅降低 R 值(即降低 Q 值),使滤波器特性 变得更平坦, 使高次谐波段满足要求。如果在降低 R 过程中, 造成低次谐波段 又不满足要求, 则按上述公式重新修正 C、L 。重复以上计算, 直到高通滤波器 满足谐波的指标。
5.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仿真模型搭建
5.2.1 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仿真平台参数设置:单极输送功率 Pd 为 100 KW ,单极直流电压 Ud 为 1000 V ,直流电流为100 A ;整流器为 6 脉动,双桥、单极运行,触发角 α = 15o,换相角为 u = 20o;新型换流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相电压 U1 = 220V ,等值电抗 Z1 = 0.4372Ω ; 二次侧公共绕组电压 U2 = 196.70V ,等值电抗 Z2 = 0.000532Ω ; 二次侧延边绕组电 压 U3 = 113.57V , Z3 = 0.1135Ω 。此时公共绕组的等值电抗满足谐波屏蔽的要求。逆变侧的逆变角 γ = 15o,换相角 μ = 20o;换流变压器的二次侧母线相电 压为 220V;
5.2.2 仿真模型拓扑结构
对于逆变侧的滤波方式采用传统的换流变压器接线方式, 滤波方案采用双调谐滤波器、二阶高通滤波器及并联电容器。
图5.1含有滤波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线图
本 论 文 是 基 于 Matlab 动 态 仿 真 工 具 Simulink 下 的 电 力 系 统 工 具 箱对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
图5.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的仿真模型
图5.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的仿真模型
5.3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5.3.1 仿真验证
图5.3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未设置新型滤波系统电压电流波形图,图5.3由上到下依次为交流整流侧的端口线电压波形、整理侧端口单相电流波形及网侧单相电流波形。
图 5.3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未设置新型滤波系统电压电流波形
图5.4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新型滤波系统电压电流波形图,图5.3由上到下依次为新型滤波系统补偿的交流整流侧的端口线电压波形、整理侧端口单相电流波形及网侧单相电流波形。图 5.5 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新型滤波系统直流侧电压电流波形。
图 5.4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新型滤波系统电压电流波形
图 5.5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新型滤波系统直流侧电压电流波形
5.3.2 仿真结果分析
采用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效果明显也好于采用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效果。传统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整流变一次侧端口电流波形畸变较严重, 通过接双调谐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后, 网侧的电流波形有所改善,但滤波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于在滤波器设计中需要考虑避免与系统发生谐振等因素, 滤波效果在实际中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在实际 HVDC 系统工程中, 在设计无源滤波器的同时, 往往需要增设有源滤波器, 这样增大了滤波器的成本。
而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一次侧端口电流波形在稳态时畸变率已经很低, 这表明采用新型滤波方式后,在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已经有效抑制谐波电流的流通路径, 滤波效果显著, 通过在网侧接高通滤波器抑制高次谐波, 其交流网侧的电流波形十分接近正弦波。这种滤波效果可以达到有源滤波的效果。并且这种滤波方式较有源滤波方式, 没有复杂的谐波检测、调控装置,也不需要受容量限制的电子元器件影响,因此本本文设计的滤波方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第6章 结论
高压直流输电可以提高能源远距离输送效率,是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重要手段,但其换流器谐波污染导致设备损耗加剧、系统稳定性降低等问题,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研究高压直流输电滤波系统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系统进行设计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查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滤波系统国内外参考文献,对高压直流输电滤波系统研究的背影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理论知识,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谐波进行了分析,具体对谐波基础理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谐波、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谐波分析、非特征谐波进行详细分析论述。
2)完成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滤波设备的设计。对直流滤波设备、直流滤波设备的配置原则、直流滤波设备的配置方案、直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准则进行分析设计;对交流滤除谐波设备、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配置原则、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配置方案、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设计准则进行设计分析;对直流滤除谐波设备与交流滤除谐波设备的进行比较分析。对高压直流系统滤波装置的结构与参数进行计算;主要对无源滤波装置(PF)、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三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无源滤波器的参数进行设置,对有源滤波器(APF),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有源滤波器的优缺点、有源滤波器的分类、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APF)、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进行论述分析。得出本文选择双调谐滤波器滤波和二阶高通滤波器设计模式。
3)完成了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器模型的建立及进行了仿真分析;完成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参数设计、双调谐滤波器参数设计、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在MATLAB平台搭建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滤波器仿真模型,经过仿真系统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新型高压直流滤波系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