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学习第三弹——String的妙用分析

3 篇文章 0 订阅

String Table

1、字符串的声明方式:

  • 字面量的形式:直接用双引号引起来;

  • 通过new的方式产生字符串对象;

    public void test() {
    	String str1 = "hello";  //字面量的形式
        String str2 = new String("hello");  //new关键字的形式
    } 
    

2、String类被声明为final类,不可继承;

3、随着JDK的发展,一些底层实现的演变:

  • JDK9之前底层的实现都是char数组,JDK9之后改用byte数组;
  • 原因:字符串作为堆中主要的对象,使用程度是非常的高,但是由于大多数时候都是1个字节就能够存放完,因此使用char数组的话就会导致有一半的内存被浪费。
  • 对于char[]与byte[],如果是拉丁字符的话就使用byte[],如果是其他的就继续使用char[],提高内存的使用率;
  • 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都做了相应的修改

4、字符串常量池中不会存放相同内容的字符串;

  • String的StringPool是一个固定大小的HashTable,默认值长度时1009,如果放进StringPool的String太过就会导致Hash冲突严重,性能骤降;当链表过长时,当调用String.intern时性能就会大幅下降。
  • 参数 -XX:StringTableSize可以设置StringTable的大小;
  • 在JDK6中,StringTable大小是固定的,为1009,设置没有要求;
  • 在JDk7中,StringTable默认大小为60013,设置没有要求;
  • jdk8开始,最小只能设置为1009

5、intern()的使用;

  • 在JDK6中:将这个字符串尝试放进字符串常量池中:
    •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有,则并不会放入,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已有对象的地址;
    • 如果没有,会把此对象复制一份(等于是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值是这个字符串),放入池中,并返回此对象的地址;
  • 在JDK7及以后的版本:
    • 如果池中已有,则并不会放入,返回池中已有对象的地址;
    • 如果没有,则会把对象的引用地址复制一份,放入池中,并放回池中的引用地址;

6、字符串的拼接:

  • 常量与常量的拼接结果在常量池,原理是编译期的优化;

    public void test(){
        String str1 = "a" + "b" + "c";
        String str2 = "abc";
    }
    
    //经过编译期的优化之后,结果就会变成以下
    public void test(){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
    
  • 常量池中不会存在相同内容的常量;

  • 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变量,结果就在堆中。变量拼接的原理是StringBuilder;

    public void test2() {
    	String str1 = "a";
        String str2 = "b";
        String str3 = "ab";
        
        String str4 = str1 + str2;  //此处有变量,相当于在堆中创建一个新的String对象,即进行了new String();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  //false;
    }
    
    /**
    * String str4 = str1 + str2 的底层实现细节
    * ①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 ②sb.append("a");
    * ③sb.append("b");
    * ④return sb.toString();   //值得一提的是:toString()的效果只是约等于new String()
    * 在jdk5之前用的都是StringBuffer
    */
    
  • 如果拼接的结果调用intern()方法,则主动将常量池中还没有的字符串对象放入池中,并返回此对象地址;

    public void test3() {
    	String str1 = "a";
        String str2 = "b";
        String str3 = "ab";
        
        String str4 = str1 + str2;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intern());  //true
        //intern()方法相当于先判断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已有字符串“ab”,如果没有,就会将str4这个字符串放进字符串常量池中,然后将地址返回;如果已存在,则会直接返回该字符串地址,因此得到true的结果;
    }
    
  • 字符串拼接不一定都是使用StringBuilder,如果拼接符号左右两边都是字符串常量或者常量引用,则仍然使用编译期优化

    public void test4() {
    	final String str1 = "a";  //final关键字修饰
        final String str2 = "b";
        String str3 = "ab";
        String str4 = str1 + str2;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  //true;
    }
    

7、new String(“ab”)会创建多少个对象?

  • 答案是两个;
  • 分析:
    • 一个对象是:new关键字在堆空间中创建;
    • 另一个对象: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对象"ab",字节码指令:ldc
    • 详细见底部 图解一

8、拓展:new String(“a”) + new String(“b”)又会产生多少个对象?

  • 答案:6个;
  • 分析
    • 首先是new 在堆中产生"a"以及"b",两个对象;
    • 然后涉及字符串拼接,又会产生一个StringBuilder对象;
    • 上述的"a" 与 "b"也会在字符串常量池中产生相应的“a“,”b”;
    • 最后返回值调用StringBuilder的toString()方法,也会产生一个对象,注意:这里查看底层的字节码中,并没有发现有 ldc 指令,因此,拼接结果“ab”并没有保存一份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 详见 图解一 图解二 图解三

9、代码及字节码图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new String("1");  //此处完成两个动作,一个是在堆中new一个String对象,然后也会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一个对象,这两个对象是独立的,只是值一样而已;见图解一
        s.intern();   //此行代码无实际意义,因为字符串常量池中已存在“1”
        String s2 = "1";
        System.out.println(s == s2); //false
        
        String s3 = new String("1") + new String("1"); //详细可以看上面第八点以及下面图解
        s3.intern();
        
        String s4 = "11";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如果将该行代码提前至s3前面,结果就会是false,无关版本问题;因为s3.intern()会先复制一份s3对象的引用保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由于s4的声明提前了,因此s3与s4就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它们只是字符串的值相同而已
        System.out.println(s3 == s4);  //jdk6:false;  jdk7及之后: true;
    }
   
}

图解一:

图解一

图解二:

图解二

图解三:

图解三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