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模型与OSI七层模型

本文详细介绍了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区别,重点解析了TCP/IP模型的五个层级,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和常见协议。还提及了数据在各层的传输单位,并提到了Wireshark抓包工具在分析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目录

1、网络模型层级关系

2、TCP/IP模型传输单位

3、网络模型层级

3.1、物理层

3.2、数据链路层

3.3、网络层

3.4、传输层

3.5、应用层

4、Wireshark抓包


1、网络模型层级关系

网络模型用TCP/IP和OSI模型。

OSI是理想中的模型,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但现在比较常见的网络模型是TCP/IP 5层模型。

TCP/IP与OSI模型层级的对应关系,如下图a所示。

图a-网络模型

数据从上到下(应用层到物理层),称为封装。

数据从下到上(物理层到应用层),称为解封。


2、TCP/IP模型传输单位

数据在每个层级传输过程中,使用的单位不同。

  • 应用层——数据
  • 传输层——段(Segment)
  • 网络层——包(Packet)
  •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 物理层——比特(Bit)


3、网络模型层级

OSI中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约等于TCP/IP的应用层。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数据格式化,加密、解密。

会话层:建立、维护、管理会话链接。

OSI模型中与TCI/IP应用层对应的层级表

下面将解说TCI/IP协议簇的常见协议。

3.1、物理层

单位:比特,Bit。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3.2、数据链路层

单位:帧,Frame。

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通信。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网络层

IP、IPX等网络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

LLC层,逻辑链路控制

负责识别网络层的协议类型,接收上册数据包封装成帧后,向下层传递

802.2 LLC/SNAP

MAC层,介质访问控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