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线缆大小计算公式

选择电缆线的计算公式需要考虑电流承载能力、电压降、环境温度、敷设方式等因素。以下是关键计算步骤和公式:


1. 电流计算

根据负载功率和电压计算电流:

  • 三相系统
    ( I = P 3 × V × cos ⁡ θ I = \frac{P}{\sqrt{3} \times V \times \cos\theta} I=3 ×V×cosθP)
    其中:

    • ( I ):电流(A)
    • ( P ):功率(W)
    • ( V ):线电压(V)
    • ( cos ⁡ θ \cos\theta cosθ):功率因数
  • 单相系统
    ( I = P V × cos ⁡ θ I = \frac{P}{V \times \cos\theta} I=V×cosθP)


2. 载流量选择

根据计算电流 ( I ) 选择电缆载流量 ( I_z ),需满足:
( I z ≥ I I_z \geq I IzI)

  • 载流量 I z I_z Iz 需查电缆规格表(考虑环境温度、敷设方式等修正系数)。

3. 电压降校验

确保电压降在允许范围内(通常≤3%~5%):

  • 三相系统电压降
    ( Δ U = 3 × I × L × ( R cos ⁡ θ + X sin ⁡ θ ) \Delta U = \sqrt{3} \times I \times L \times (R \cos\theta + X \sin\theta) ΔU=3 ×I×L×(Rcosθ+Xsinθ))
    或简化公式:
    ( Δ U % = I × L × K A × V \Delta U\% = \frac{I \times L \times K}{A \times V} ΔU%=A×VI×L×K)
    其中:

    • ( L ):电缆长度(m)
    • ( R ):单位长度电阻(Ω/m)
    • ( X ):单位长度感抗(Ω/m)
    • ( K ):材料导电率(铜取57,铝取34)
    • ( A ):截面积(mm²)
  • 单相系统
    ( Δ U % = 2 × I × L × K A × V \Delta U\% = \frac{2 \times I \times L \times K}{A \times V} ΔU%=A×V2×I×L×K)


4. 环境温度修正

载流量需根据环境温度调整:
( I z ( 修正 ) = I z × k 温度 I_{z(\text{修正})} = I_z \times k_{\text{温度}} Iz(修正)=Iz×k温度)

  • ( k 温度 k_{\text{温度}} k温度) 为温度修正系数(查表)。

5. 机械强度要求

  • 架空线路需满足最小截面积:
    • 铜线 ≥ 10 mm²,铝线 ≥ 16 mm²。

6. 经济电流密度(可选)

对大型工程优化成本:
( A = I J A = \frac{I}{J} A=JI)

  • ( J ) 为经济电流密度(A/mm²,查表)。

总结步骤

  1. 计算负载电流 ( I );
  2. 选择电缆截面积,满足 ( I z ≥ I I_z \geq I IzI);
  3. 校验电压降是否达标;
  4. 修正环境温度和敷设方式的影响;
  5. 检查机械强度和经济性。

注意:具体参数需参考国家或地区标准(如IEC、NEC、GB等),并优先使用电缆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数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