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背景
在宁夏某客户现场测试时,发现模组在弱网下会出现持续大电流,导致整体功耗较大,电池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此文档旨在说明影响模组功耗的原因;给出在弱网环境下,兼顾功耗和上报率,进行功耗优化的具体设计方案。
客户业务通信模型(AEP平台&电信卡)
二、问题解决
NB模组工作功耗模型可以参考下图
备注:NB Inactive时间是默认20s,Cat.1 Inactive时间是默认10s;(Inactive Timer不可模组配置)T3324又名 Active Time;T3412又名TAU。(此图来自移远直播课程)
1.功耗大原因
NB模组休眠模式下,功耗一般为uA级;模组IDLE态,功耗一般为3mA左右;模组联网状态下一般为几十mA到三百多mA,联网时间在网络较好下,一般为几秒,网络较差下会大于1分钟,长时间的通信状态和通信功耗会影响电池寿命。
通信(联网&数据上报)功耗是模组发射功率的表现,模组进行通信时,会根据现网环境动态调整自己的发射功率以达到更高的通信成功率。在相同模组相同天线情况下,网络环境越好,功耗越低,相应功耗会随网络环境恶化而变大,且通信时间会变长。
发射功率是影响整体功耗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重传次数也会大大影响整体功耗。
重传包括两个部分,物理层重传和应用层重传。物理层重传受网络环境,基站等共同影响,重传次数模组不可控制;应用层重传主要是发送con消息时,为了消息到达率而进行的重传。重传机制为当发送失败时,每间隔8s、16s、32s、64s进行重传5次(不同芯片平台,不同模组厂商可能不一致,具体以实物为准,此数据作为示例数据)。
2.功耗优化方案
针对该客户业务通信模型,模组主要功耗会出现在以下几个阶段,驻网、注册平台、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结束进入PSM模式。针对各个部分,给出功耗优化建议。
2.1影响功耗的操作
2.1.1 注网时优化建议
可通过锁定频段、清频操作加快搜网。
建议驻网等待时间3分钟,失败后等待下一轮尝试搜网。
2.1.2注册平台&发送数据时优化建议
注册平台和发送数据本质上都是发送con消息,合理控制发送消息时间(重传次数),可以较好地控制功耗。
2.1.3发送数据后功耗优化建议
最后一包上行数据,无下行情况,可以快速释放RRC,节省20S 不活动定时器的功耗。
快速释放RRC方式有两种,1)携带释放RAI的消息 2)发送完数据之后,关闭PS域AT+CNMPSD(海思模组指令)
2.2针对平台注册和数据上报环节的优化方案
方案1——根据RSRP、SINR、ECL等信号参数,决定是否上报
重传等待时间固定,上报间隔固定。
-
网络注册成功后,通过ECL等信号强度参数来判断这一次是否需要继续注册平台和上传数据。
风险
-
若一个地方网络环境一直很差,该表记则永远都上不了线。
方案2——重传等待时间固定,依据信号强度参数决定上报间隔。
原理:
通过估计判断的方式,决定上报的时间间隔,降低大电流出现的频率,以实现延长电池寿命的目的。
大电流频率的单位是(次/天),假设大电流出现的概率为100%,原本的一天一报的情况下,大电流频率就是 1 (次/天);现在通过获取信号参数来判断设备工作环境的方式,修改上报时间间隔,如两天一报,那100%大电流情况下的大电流频率就降为了 0.5 (次/天)。
细节:
-
上报间隔的修改值如何确定
-
评估测试单次业务流程的最大异常功耗,将其比上单次可容忍的最大功耗,将得到的这个数作为间隔天数。
-
-
何时进行上报间隔的修改
-
由于需要通过信号强度参数去估计假设当次上报出现大电流现象,因此需要选择一个阈值,当当前信号强度弱于该阈值后,大电流现象会频繁出现。
-
-
风险
-
难以在固定信号强度的情况下进行测试,难以确定准确的阈值。
-
假设该阈值真实存在,难以确认不同环境下该阈值的不变性,即一个固定阈值是否能适应所有的应用场景。
-
这种方式对模组的单次上报成功率要求较高。
-
方案3——上报间隔变化,上报等待时间变化
通过控制平台注册和上报数据的等待时间,来减少应用层的重传,进而降低单次功耗。
可设定等待时间分别为:5,20,50,105 (以第一段中每间隔8s、16s、32s、64s进行重传5次为背景进行计算)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等待时间(秒) | 5 | 5 | 5 | 20 | 20 | 50 | 50 | 105 |
容忍天数 | 3 | 2 | 2 | 1 |
-
具体细节:
-
上报间隔变化;
-
可制定一个等待时间变化表。如表具每次都上报失败,则其注册平台和上报数据的等待时间每次都按照等待时间变化表进行修改。参考如下表。
-
按周期循环变化
-
这里的容忍天数需要按照需求进行配置。
-
优化等待时间变化策略,在最大等待时间105s时尝试2次后,复位等待时间;
-
推荐采用方案3
方案3通过限制业务流程时间的方式来控制功耗,其原理如下:
大电流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触发了应用层的多次重传,而应用层重传的参考依据就是时间(8,16,32,64),因此可以通过限制业务流程时间的方式去控制应用层的重传次数,控制大电流的持续时间(若出现大电流),进而达到控制功耗的目的。
另外,由于不同网络环境下模组的表现会不同,而方案1和方案2都需要通过一个固定的阈值去判断当前的信号强度等级,难以灵活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而对于方案3而言,它只看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完成业务,适用于各种环境。
电信AT+NBAND=5,搜网120s;清频点,AT+NBAND=5,3,300s。移动AT+NBAND=8,搜网120s。
搜网时长跟信号和覆盖等级都有一定关系,如果要保证设备上线率,建议搜网注册的时间可以适当留长一些,可以参考之前给的默认建议是5分钟;
三、其他
NB弱网环境常见指标
个人理解:判断网络环境好坏唯一的衡量标准是上报成功率,RSRP和SNR可以作为网络环境的判断参考值,但不是绝对的,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界限,某个范围一定连不上网,只能给出某个范围有较大可能能连上网或者连不上网。
ECL等级
ECL等级指的是信号覆盖的三个等级。
-
ECL=0:强覆盖;
-
ECL=1:中等覆盖;
-
ECL=2:弱覆盖。
ECL可以通过AT+NUESTATS=RADIO进行查询。
128次重传
NB通过重复发送,获得时间分集增益,并采用低阶调制方式,提高解调性能,增强覆盖。简单的理解就是:话说一次听不见,咱多说几次,多一次就多一次正确听到的机会,这种机会转化到通信里面,即称为增益。在标准中规定,所有的物理信道均可重复发送,理论可获得9~12个dB增益(8到256次重传)。
NB无论什么信道都可以重传,且上行最大128次,下行最大2048次。
该128次准确第来说是重复次数,即,在网络条件比较差时,为了一个信号到基站所重复发送的遍数,信道条件越差,需要重复的遍数就越多,128次是一个上限值。这个重复次数是基站根据覆盖等级、接收误码率、发送失败次数等信息来判断并下发给终端的,终端无法自行设置。一般来说信道条件越差,重复次数越大。基站也不是单纯根据rsrp来配置该值。
重复次数越大、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越长,功耗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