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ch01 概述

第一章是一个互连网的概述,会有一些名词定义、概念讲解、历史发展描述,没有很多技术性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理解几个分层网络体系,熟悉TCP/IP协议的四层模型。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21世纪一些重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Internet,因特网,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目前最流行的译名也叫互联网。互联网有两个特点,及连通性共享

1.2 互联网概述

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由若干节点(node)和起连接作用的链路(link)组成。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几个互连的节点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网络,更多的网络互连成巨大的“网络的网络”,就是互连网。

互连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从ARPANET开始探索计算机互连通信;2)形成三级结构的互连网,即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企业网),也就是这个阶段,美国政府把互连网主干网交由私人公司经营,开始对接入互连网的单位收费;3)全球范围的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连网,书中举例示意图如下(图1-3,P7)。具有三层ISP结构的互连网的概念示意图

1992年,互连网不归美国政府管辖,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叫互连网协会(ISOC),其下有个技术组织叫互连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管理协议开发。IAB下面由两个工程部:互连网工程部IETF和互连网研究部IRTF。

本小节名词区分:
internet,首字母小写,值得是互连的网络,泛指由计算机互联形成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首字母大写,是专用名词,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3 互联网的组成

互联网由两大部分组成: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边缘部分由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及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书中示意图如下(图1-4,P10)。互联网的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
处在边缘部分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主机,又称端系统,可以是个人电脑、手机、网络摄像头、或者大型计算机(服务器)等,也可以是某个ISP。我们常说的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进程)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程)进行通信,简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端系统之间的通信由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

在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在分组交换之前,先对电路交换有个概念。

早期通信的两部电话使用一对电线相连即可,但是若电话数目增加,需要的连线数会变得非常庞大。由此,诞生了电话交换机,将每一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当主叫端和被叫端连接后,形成一条专用物理通道,此时这些资源不可以再被其他用户占用,直到用户通话完毕挂点电话,重新释放资源。这种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方法成为电路交换。电话发明后的一百多年内,电话交换机经历多次迭代,但都是电路交换。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通话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时钟占用通信资源,效率很低。

分组交换则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实,把报文分为若干分组后进行传送,路由器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存储并检查,按照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再发送给下一个路由器,最终交付到目的主机。分组交换有以下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在电报通信时也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当电报被接收下来后形成纸带,操作员以报文为单位,撕下指代,根据报文目的地址,进行转发。

其实从电路交换到存储转发交换,增加了少许延时,提升了通道利用率;报文交换到分组交换,则是减小了存储片段长度,相对来说减少了存储和转发的延时,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以下是书中关于三种交换的对比图(图1-11,P17),其实分组交换就很像流水线操作了。三种交换的比较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过,本小节是一些历史的介绍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按照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1.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通常几十到几千公里,也叫远程网,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2.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5~50KM,一般作用一个城市。
  3.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较小范围(1km左右),学校或工厂等。
  4.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个人工作网络,通常范围较小,也叫无限个人区域网(wireless PAN)。

2)按使用者进行分类:

  1. 公用网(public network),指电信公司出自搭建的大型网络。
  2.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某单位部分为满足特殊工作需要搭建的网络,不对外开放。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性能指标

  1. 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通常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而非实际速率,单位bit/s。
  2. 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指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等同于速率,单位也是bit/s。
  3. 吞吐量,指某网络或接口的实际速率。
  4.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发送时延与数据帧长度和发送速率有关;传播时延与信道长度和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度有关;处理时延指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后进行解析处理所花费的时间;排队时延是指分组经过网络是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用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 时延带宽积,就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
  6. 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双方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
  7. 利用率,分为网络利用率和信道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是指某信道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网络利用率是全网络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如果令 D。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 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设现在的网络利用率为U), 那么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D 与D。以及利用率 U 之间的关系为:D=D。/(1-U)。要注意的是:信道利用率或网络利用率过高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其关系如下(图1-14,P26)。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非性能特征

  1. 费用,一般速率越高费用越高
  2. 质量
  3. 标准化
  4. 可靠性
  5.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 易于管理和维护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七层协议体系标准
分层的体系架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中最基本的。1974年,美国IBM公司宣布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不久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体系结构,此时,不同公司的设备由于网络体系结构不同很难互相连通。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该问题,提出了开放式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在1983年形成正式文件,就是所谓的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但当时基于TCP/IP的互联网已经在全球相当大的范围成功运行,同时也没有什么厂商生产出符合OSI标准的产品。当时人们得出结论:OSI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但是市场化失败了。先进规模最大的、覆盖全球的、基于TCP/IP的互联网并没有使用OSI标准。

网络协议
为保证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有条不紊的进行,需明确规定,所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应当发生什么时间等。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1.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 语义,即需要发出任何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相应;
  3.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层次式结构
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更有助于实现操作。计算机网络分层应至少包含三类:第一类与文件直接相关,如发送端的文件传送应用程序应当确信接收端的文件管理程序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第二类为通信模块,用来保证文件和文件传送命令可靠的在两个系统之间交换。第三类为网络接入模块,保证上述通信服务模块能够完成可靠通信。书中层次划分举例如下(图1-15,P30)。划分层次举例
分层能带来很多好处,如:

  1.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即每一层不需要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只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容易处理的小问题,使复杂程度下降了。
  2. 灵活性好。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不变,本层的上下层都不受影响。
  3.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5.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通常各层所要完成的功能有:1)差错控制;2)流量控制;3)分段和重装;4)复用和分用;5)连接建立和释放。

五层协议的结构体系
OSI是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概念清楚,理论较完整,但是复杂也不实用。TCP/IP是一个四层体系结构,包含链路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从实质上将TCP/IP只有最上面三层,因为下面链路层没有用到属于TCP/IP的协议。书中实用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讲解,具体层次划分如下(图1-16,P3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应用层 体系中的最高层,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完成网络应用,本层定义应用进程(即正在运行的程序)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2)运输层 任务是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使用TCP和UDP两种协议。
3)网络层 任务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本层主要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
4)数据链路层 简称链路层,将网络层的IP数据包组组装成帧,在相邻两个节点之间传送。每帧都包含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5)物理层 体系中的最底层,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在网络协议中书中,最重要也最出名的就是TCP和IP两个协议,人们常说的TCP/IP并不一定单指这两个协议,往往表示互联网通信所使用的整个TCP/IP协议族(protocol suite)。书中数据在隔层之间的传递过程图(图1-17,P33):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
本小节名词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概念区分
服务和协议:1)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则需要下层所提供的服务。2)协议是水平的,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书上用了很容易理解的配图(图1-18,P35)。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的体系结构
书中示意了三种TCP/IP的体系结构图,第一种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四层结构(图1-20,P36)。经典四层表示方法
而实际互联网使用的TCP/IP结构体系以演变成下图的样子(图1-21,P36),即应用可以直接使用IP层甚至最下面的链路层。实际互联网使用TCP/IP结构体系
还有一种上下两头大而中间小的表示方法:应用层和网络接口层都有很多协议,而中间IP层很小,示意图如下(图1-22,P37)。沙漏计时形状的结构体系图
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分层协议的由来和三种分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第八版-谢希仁 一书的个人阅读总结,仅供学习使用,转载注明出处,欢迎批评指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