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学习打卡day31|贪心算法、455.分发饼干、 376. 摆动序列、53. 最大子序和

贪心算法

  • 贪心的本质是选择每一阶段的局部最优,从而达到全局最优。
  • 大概分为四个步骤分析问题:
    1. 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2. 找出适合的贪心策略
    3. 求解每一个子问题的最优解
    4. 将局部最优解堆叠成全局最优解
  • 一般情况下下,如果可以通过局部最优实现全局最优,且列举不出来反例,就可以试试贪心算法

455.分发饼干

力扣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假设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想要给你的孩子们一些小饼干。但是,每个孩子最多只能给一块饼干。

对每个孩子 i,都有一个胃口值 g[i],这是能让孩子们满足胃口的饼干的最小尺寸;并且每块饼干 j,都有一个尺寸 s[j] 。如果 s[j] >= g[i],我们可以将这个饼干 j 分配给孩子 i ,这个孩子会得到满足。你的目标是尽可能满足越多数量的孩子,并输出这个最大数值。

示例 1:

输入: g = [1,2,3], s = [1,1]
输出: 1
解释:
你有三个孩子和两块小饼干,3个孩子的胃口值分别是:1,2,3。
虽然你有两块小饼干,由于他们的尺寸都是1,你只能让胃口值是1的孩子满足。
所以你应该输出1。

思路:

  • 每个孩子的胃口不一样,且饼干的尺寸也不一样,我们只要每次把最大的饼干分给能满足最大胃口的孩子,就一定能分给更多的人,当然每次讲最小的饼干,分给能满足越小胃口的孩子也是可以的。
  • 怎么实现呢?
  • 只要将两个数组分别排序,然后同时从后遍历或者从前遍历匹配即可。
  • 注意:
    • 这里其实不需要双层for循环,但优化后的循环顺序需要注意:
    • 先匹配胃口小的孩子的时候,如果饼干在外层循环的时候,最小的饼干都无法满足最小的胃口,那么只能往后找再大一点的饼干去满足了,但是如果胃口在外层的话,小胃口无法匹配小饼干,但是没准后面的大饼干会满足这个小胃口呢?但是由于for循环,这个小胃口就被跳过了!同理先匹配胃口大的孩子也是这个逻辑,用胃口数组去执行循环。

代码实现:

//先匹配大的
int findContentChildren(vector<int>& g, vector<int>& s) {
        sort(g.begin(), g.end());
        sort(s.begin(), s.end());
        int count = 0;
        int last = s.size() - 1;
        for (int i = g.size() - 1; i >= 0; --i) {
            if (last >= 0 && g[i] <= s[last]) {
                count++;
                last--;
            }
        }
        return count;
    }
//先匹配小的
int findContentChildren(vector<int>& g, vector<int>& s) {
        sort(g.begin(), g.end());
        sort(s.begin(), s.end());
        int count = 0;
        int last = 0;
        for (int i = 0; i < s.size(); ++i) {
            if (last < g.size() && g[last] <= s[i]) {
                count++;
                last++;
            }
        }
        return count;
    }

376. 摆动序列

力扣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如果连续数字之间的差严格地在正数和负数之间交替,则数字序列称为 摆动序列 。第一个差(如果存在的话)可能是正数或负数。仅有一个元素或者含两个不等元素的序列也视作摆动序列。

例如, [1, 7, 4, 9, 2, 5] 是一个 摆动序列 ,因为差值 (6, -3, 5, -7, 3) 是正负交替出现的。

相反,[1, 4, 7, 2, 5] 和 [1, 7, 4, 5, 5] 不是摆动序列,第一个序列是因为它的前两个差值都是正数,第二个序列是因为它的最后一个差值为零。
子序列 可以通过从原始序列中删除一些(也可以不删除)元素来获得,剩下的元素保持其原始顺序。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返回 nums 中作为 摆动序列 的 最长子序列的长度 。

示例 1:

输入:nums = [1,7,4,9,2,5]
输出:6
解释:整个序列均为摆动序列,各元素之间的差值为 (6, -3, 5, -7, 3) 。
示例 2:

输入:nums = [1,17,5,10,13,15,10,5,16,8]
输出:7
解释:这个序列包含几个长度为 7 摆动序列。
其中一个是 [1, 17, 10, 13, 10, 16, 8] ,各元素之间的差值为 (16, -7, 3, -3, 6, -8) 。

思路:

  • 贪心法:

    • 这道题分析起来易错点在条件判断处,很容易遗漏,摆动序列就是当前相邻两个元素之差,和上一组相邻元素之差互为相反数,几何图像呈现出来是,上下摆动的,那么很显然可以写出,如下判断条件:pre_diff > 0 && cur_diff < 0 || pre_diff < 0 && cur_diff > 0,然后符合条件就result + 1。
    • 由于可能会出现平坡的现象,那么我们遇到此种现象需要跳过多余的数字(不要陷入删除的逻辑,根本不需要特地去判断再删除,不要被题目迷惑),留左边或者右边的数字都可以,此时只需要修改下判断条件:pre_diff >= 0 && cur_diff < 0 || pre_diff <= 0 && cur_diff > 0
    • 为什么加个等于判断就可以了?
    • 因为假如遇到pre_diff不为0,cur_diff为0的时候,我们没有去处理,而中间不论多少相同数字也不会去处理,因为都不符合条件,直到最后一组,pre_diff为0,cur_diff不为0时,我们将result + 1,此时正是我们需要的,result只被加了一次。(当然将&&后面的写为0也行)
    • 当只有两个元素时,怎么处理呢,由于要计算pre和cur至少需要三个元素,此时我们就将pre_diff当做0,然后只要两个元素不相等就符合条件,result + 1 = 2 了,否则就是1。
  • 陷阱: 当本来序列为递增序列时,出现平坡,此种情况如果pre随着cur一直修改就是错误的,因为result被多加了一次,为什么?因为本来单调性就没变,即使遇到平坡也不应该让result + 1。

    • 解决方法:只有单调性改变的时候,pre再更新为cur即可。
  • 动态规划法:

代码实现

int wiggleMaxLength(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1;
        int result = 1;
        int pre_diff = 0, cur_diff = 0;
        for (int i = 1; i < nums.size(); ++i) {
            cur_diff = nums[i] - nums[i - 1];
            if (pre_diff >= 0 && cur_diff < 0 || pre_diff <= 0 && cur_diff > 0) {
                result++;
                pre_diff = cur_diff;
            }
        }
        return result;
    }

53. 最大子序和

力扣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请你找出一个具有最大和的连续子数组(子数组最少包含一个元素),返回其最大和。

子数组 是数组中的一个连续部分。

示例 1:

输入:nums = [-2,1,-3,4,-1,2,1,-5,4]
输出:6
解释:连续子数组 [4,-1,2,1] 的和最大,为 6 。

思路:

  • 滑动窗口法
    • fast指针先走,将数组指针加到sum上,**如果遇到sum小于0的情况就该缩小窗口了,因为此时再往后加的话,整体的和是减少的,不如直接重新的fast点开始继续求和,**此时让sum不断减去slow的值,直到sum大于等于0为止(其实slow走到fast处了)。
    • 注意:最大值是在sum改变之前判断的,否则遇到全部为负数的序列,还得在循环后单独判断,求数组最大值,因为如果放到sum改变之后的话,由于sum被减到0了,碰到全是负数的序列,那么max_sum就被赋值为0了,这是不对的,所以必须在sum更改之前就得取max了。
  • 贪心法
    • 其实用动态规划法修改下就是贪心法了,逻辑基本一致,就是遇到sum小于0的时候,当前sum一定会降低后序元素相加的和,但是如果是非负数的话,不用担心后续求和之后整体变小,此时我们就把sum赋值为0,注意max取值要在sum改变之前。(并不好想出来)
  • 动态规划法(后序再学)

代码实现

  • 滑动窗口法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nums[0];

        int max_sum = nums[0], sum = 0;
        int slow = 0;
        for (int fast = 0; fast < nums.size(); ++fast) {
            sum += nums[fast];
            max_sum = max_sum >= sum ? max_sum : sum;
            while (sum < 0) {
                sum -= nums[slow++];
            }
        }
        // //如果全为负,取最大值
        // if (sum == 0 && max_sum == 0) {
        //     max_sum = nums[0];
        //     for (int& i : nums) {
        //         max_sum = max_sum >= i ? max_sum : i; 
        //     }
        // }
        return max_sum;
    }
  • 贪心法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f (nums.size() == 1)   return nums[0];

        int max_sum = INT_MIN, sum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sum += nums[i];
            max_sum = max_sum >= sum ? max_sum : sum; 
            sum = sum < 0 ? 0 : sum;
        }
        return max_sum;
    }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内容概要 《计算机试卷1》是一份综合性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测试卷,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试卷包括单选题和操作应用两大类,单选题部分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操作应用部分则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 ### 适用人群 本试卷适用于: - 计算机专业或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用于课程学习或考试复习。 - 准备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士,作为实战演练材料。 - 对计算机操作有兴趣的自学者,用于提升个人计算机应用技能。 - 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资源或出题参考。 ### 使用场景及目标 1. **学习评估**:作为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评估工具。 2. **自学测试**:供个人自学者检验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熟练度。 3. **职业发展**:帮助职场人士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工作竞争力。 4. **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学生的课后练习。 5. **竞赛准备**:适合准备计算机相关竞赛的学生,作为强化训练和技能检测的材料。 试卷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题目设计,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题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试卷的学习与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