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指针-shared_ptr

智能指针

我们平时使用指针的话,自己new出来的,使用完毕后需要去手动进行删除,但是在一个大的工程项目中,经常会忘掉这件事。所以智能指针就出现了。
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
		cout<<"构造函数"<<endl;
	}
	~Person(){
		cout<<"析构函数"<<endl;
	}
};

void test(){
	shared_ptr<Person> sp = make_shared<Person>();
	shared_ptr<Person> sp2 = sp;
	cout<<sp.use_count()<<endl; //引用计数
	cout<<sp2.use_count()<<endl;
}


int main(){
	test();
	return 0;
}

上面的例子使用了一个共享指针,指针的类型是Person类型,共享指针可以进行复制操作,如sp2 = sp,这样的话引用计数会+1;来看下程序执行的结果:

root@k8s-master1:/home/hl/work/test/smartPtr# ./a.out 
构造函数
2
2
析构函数

从执行结果可以看出,析构函数会被自动调用,这样就避免了我们忘掉析构new出来的指针,而且当有多个指针指向同一对象的时,它的引用会++。

重写智能指针

智能指针的核心就是有一个引用计数器和指向对象的指针,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来自己重写一个智能指针。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assert>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public: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
		name = "薯片";
		age = 18;
		cout<<"构造函数"<<endl;
	}
	~Person(){
		cout<<"析构函数"<<endl;
	}
};
template<class T>
class smartPointer{
private:
	T* _ptr;
	size_t* _count;
public: 
	smartPointer(T* p = nullptr){
		_ptr = p;
		if(p == nullptr){
			_count = new size_t(0);
		}else{
			_count = new size_t(1);
		}
	}
	//拷贝构造函数
	smartPointer(smartPointer& sp){
		_ptr = sp._ptr;
		_count = sp._count;
		(*_count)++;
	}
	//重载->
	T* operator->(){
		assert(_ptr != nullptr);
		return _ptr;
	}
	//重载*
	T& operator*(){
		assert(_ptr != nullptr);
		return *_ptr;
	}
	size_t use_count(){
		return *_count;
	}
	~smartPointer(){
		if(_ptr == nullptr){
			cout<<"指针为空"<<endl;
			delete _count;
			return;
		}
		(*_count)--;//引用计数--
		if(*_count == 0){
			delete _ptr;//释放指针
			delete _count;
			cout<<"智能指针指向的对象已释放"<<endl;
		}
	}
	smartPointer& operator=(smartPointer& sp){
		if(sp._ptr == nullptr) return *this;
		//解决旧的
		(*_count)--;
		if(*_count == 0){
			delete _ptr;
			delete _count;
			cout<<"智能指针指向的对象已释放"<<endl;
		}
		//2、指向新的
		_ptr = sp._ptr;
		_count = sp._count;
		(*_count)++;//引用计数++
		return *this;
	}

};

int main(){
	smartPointer<Person> sp(new Person());
	cout<< sp->name<<endl;
	cout<< (*sp).age <<endl;
	cout<< sp.use_count()<<endl;
	smartPointer<Person> sp2(sp); //拷贝构造
	cout<<sp2.use_count()<<endl;
	smartPointer<Person> sp3(new Person());
	sp3 = sp; //赋值
	cout<<sp3.use_count()<<endl;
}

首先,定义了一个smartPointer的智能指针类,根据智能指针的特点,需要有两个成员属性:_ptr和_count。为了让这个智能指针具有通用性,我们将其定义为模板类。
首先定义其构造函数,当指针为空指针时,其引用计数的初值为0,否则的话就为1。
定义拷贝构造函数:把拷贝对象的指针和引用计数都赋值给新对象,并且引用计数++。
因为其为指针类型,所以我们需要去定义->和操作符。
智能指针还有个use_count的功能,所以需要去实现该函数,返回_count的值
_count。
定义析构函数,如果指针为空的话,我们直接delete掉_count,否则的话,_count–, 当引用计数的值为0的时候,delete掉引用计数指针和_ptr 。
智能指针还可以进行赋值操作,所以需要重载=运算符。
程序执行结果:

root@k8s-master1:/home/hl/work/test/smartPtr# ./a.out 
构造函数
薯片
18
1
2
构造函数
析构函数
智能指针指向的对象已释放
3
析构函数
智能指针指向的对象已释放

线程安全的智能指针

当两个智能指针相互指向的时候,会造成引用计数无法为0的情况,所以我们就需要使用锁,对临界资源进行保护,防止同一时间有两个不同的指针指向同一资源。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assert>
#include <mutex>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public: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
		name = "薯片";
		age = 18;
		cout<<"构造函数"<<endl;
	}
	~Person(){
		cout<<"析构函数"<<endl;
	}
};
template<class T>
class smartPointer{
private:
	T* _ptr;
	size_t* _count;
	mutex* m_mutex;
public: 
	smartPointer(T* p = nullptr){
		_ptr = p;
		m_mutex = new mutex;
		if(p == nullptr){
			_count = new size_t(0);
		}else{
			_count = new size_t(1);
		}
	}
	//拷贝构造函数
	smartPointer(smartPointer& sp){
		_ptr = sp._ptr;
		_count = sp._count;
		m_mutex = sp.m_mutex;
		myadd();		
	}
	//重载->
	T* operator->(){
		assert(_ptr != nullptr);
		return _ptr;
	}
	//重载*
	T& operator*(){
		assert(_ptr != nullptr);
		return *_ptr;
	}
	size_t use_count(){
		return *_count;
	}
	~smartPointer(){
		if(_ptr == nullptr){
			cout<<"指针为空"<<endl;
			delete _count;
			return;
		}
		mydelete();
	}
	//重载赋值操作符
	smartPointer& operator=(smartPointer& sp){
		if(sp._ptr == nullptr) return *this;
		//解决旧的
		mydelete();
		//2、指向新的
		_ptr = sp._ptr;
		_count = sp._count;
		m_mutex = sp.m_mutex;
		myadd();	
		return *this;
	}
private:
	void myadd(){
		m_mutex->lock();
		(*_count)++;
		m_mutex->unlock();
	}
	void mydelete(){
		bool deleteMutex = false;
		m_mutex->lock();
		(*_count)--;
		if(*_count == 0){
			delete _ptr;
			delete _count;
			deleteMutex = true;
			cout<<"智能指针指向的对象已释放"<<endl;
		}
		m_mutex->unlock();
		if(deleteMutex == true) delete m_mutex;
	}
};

在智能指针类中,我们需要加一个成员属性 mutex,在构造函数中将锁进行初始化。当引用计数++的时候,我们需要先上锁,再++,然后在解锁;当引用计数–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的–前加锁,–完解锁,锁本身也是个指针,所以也需要释放,解决办法就是使用一个标志flag,初始值为false,然后上锁,当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我们将flag设置为true,接下来进行解锁,并判断flag的值如果为true的话,直接delete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shared_ptr是一种智能指针,它是C++11引入的一种新特性。shared_ptr的设计思路是利用三个主要组件来实现智能指针的功能:一块空间、计数器和锁。 首先,shared_ptr通过一块堆空间来存储所指向的对象。这个堆空间是由shared_ptr自动管理的,当最后一个指向对象的shared_ptr被销毁时,这块空间会被释放。 其次,shared_ptr使用一个计数器来记录当前有多少个shared_ptr共享同一个对象。每当有一个新的shared_ptr指向对象时,计数器就会加1;当有一个shared_ptr被销毁时,计数器就会减1。当计数器为0时,表示没有任何shared_ptr指向对象,此时对象会被释放。 最后,shared_ptr还使用锁来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安全访问。由于shared_ptr是可以被多个指针共享的,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中,可能存在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同一个shared_ptr。为了避免竞争条件,shared_ptr内部使用了锁来保证多线程操作的原子性和线程安全性。 总结起来,shared_ptr实现了智能指针的功能,通过一块空间、计数器和锁来管理所指向对象的生命周期。它可以跟踪对象的引用计数,并在最后一个shared_ptr被销毁时自动释放对象。同时,shared_ptr还具备多线程安全的特性,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 参考文献: 前面介绍的auto_ptr和unique_ptr都存在着些许的缺陷,显得不是那么的“智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较为智能的shared_ptr的设计思路(一块空间、计数器、锁) 主要介绍了C++11新特性之智能指针,包括shared_ptr, unique_ptr和weak_ptr的基本使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 这是因为weak_ptr是一种不控制所指向对象生存期的智能指针,它指向由一个shared_ptr管理的对象。将一个weak_ptr绑定到shared_ptr不会改变shared_ptr的引用计数。一旦最后一个指向对象的shared_ptr被销毁,对象就会被释放。即使weak_ptr指向对象,对象也会被释放。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