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判断一个男人爱不爱你,看看他是否愿意为你付出就知道了。
这也是深藏在很多女人心底里的问题,男人不同的表现决定了他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看到别的男人在妻子需要给予支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怀抱,更不要说别人在朋友圈晒的转账红包、节日鲜花,哪怕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能不羡慕吗?
其实要想做到这一点也并非不可能,掌握一些男性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技巧,你就可以把他调教成你想要的样子。
生活中我在很多姐妹身上见到过这样的情形:
自己的手机旧了,想换一个新的,但是可能自己想要的新款手机价格比较高,或者看到身边的同事都是老公给自己买新手机,自己也想要一个,这个过程中不同性格的女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的人大大方方的跟老公提,我想要一个新手机,你给我看一下哪款适合我,给我当生日礼物吧;
有的人不好意思去要,看了一下自己的余额,算了还是买一个便宜的凑合用吧;
还有的人来回纠结,生闷气,老公问发生什么事情了也不说,或者借着吵架的机会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别人都有这个手机/别人的老公都懂得主动送,怎么就你一点也不知道心疼自己老公....
你属于哪一种呢?
也许有人说,靠男人干嘛,我不会自己攒钱买一个吗?其实手机只是一个例子,它反映的是我们在婚姻中,有些女人被爱,所以理直气壮,而有些女人一直没有底气,婚姻里总感觉不得劲。
女人在婚姻里,其实应该主动提出需求,而不是等男人良心发现。你要知道,如果你跟天天躺在一张床上的人还有这么多心理负担,那心理怎么会平衡呢?让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付出,首先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敢于开口。
也有一些来访者跟我说,我是提出需求了,可是老公拒绝我了,我觉得很没有面子,我就不想求他了。要我说,你不是“求”他,而是“需要”他。大的需求做不到,能不能退而求其次?
千万不要自己主动把提需求,让他为你付出的机会断掉了,要知道男人只有把付出变成一种习惯,他才会对婚姻对你更加上心。
再好的男人,也是天生自私的,他不会突发奇想对你无私奉献,对家庭承担责任。但是付出是可以引导,可以培养的一种行为。
我看到很多学会引导老公付出的女人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她特别会夸老公,通过不断的赞美激励男人为她付出。
其实这是有心理学理论作为支持的。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叫斯金纳,他认为当一个人受到刺激以后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当这个刺激让他舒服,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当这个刺激让他痛苦,他就会逃避这种行为,很好理解对不对。
对于亲密关系来说,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给男人施加正向的强化,并且重复这种强化,这样有利于他做出你想要的改变。譬如你赞美他有责任感,即使他并没有做的很完美,但是下一次遇上需要他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会想到你的评价,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匹配你的评价。
如果你能对老公这样说:
如果你在就好了/这件事如果没有你那就糟了/如果早点遇到你该多好/如果你可以一直待在我身边就好了......
这样正面的刺激之下,哪个男人不会心花怒放?所以他自然会不断的愿意付出。
男人愿意为女人付出,还有一个重要点是我们需要充分发掘自己的价值。
不管是在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中还是在夫妻关系中,付出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互惠,男人之所以心甘情愿付出,是因为你值得他付出。你的价值越高,他愿意付出的越多。
想一想,什么才是无法轻易被替代的优势呢?这一绝招就是——情绪价值里的“懂他”。
看起来简单,能做到的女人却没有多少,可一旦掌握了这一技能,让男人欲罢不能指日可待。
言语是最能影响情绪和气氛的,哪怕在聊一件高兴的事情,只要有一句话“出戏”,接下来的甜蜜恋爱对白怕是都要改写成激烈的争吵。
不必担心对方无动于衷,当你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之后,你便成为了关系的主导者,在对方的身上会看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发生:你给予了更乐观更积极的期待和回应,这种高情绪价值会变成一种能量,它可以让你的另一半变得更自信也更富有动力去成为你期待的样子,你的情绪价值也会得到共鸣和回应,这就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有许多来访者会这么跟我说:
老师,你说的我都懂,可是我实在做不到啊。
没关系,任何一个大的改变都不可能速成,男人的付出一定是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个方面来看,你需要重新学习如何面对自己和这段婚姻。
夫妻交往中只是两情相悦,还远远不够,最主要的,是相互信任;有一种爱,叫做“信任”,越是深爱,越会信任对方。
有个心理学家把婚姻关系比作放风筝:
男人如风筝般,翱翔于高空,傲慢而自由地飞翔,但无论风筝飞得多高,手中的线却永远握着女子。女子若将风筝线拉得太紧,断了,风筝就再也收不回来了;但是如果线放得太松,就不能让风筝迎风而上,飞向高处,只有识风向,知深浅,收放自如的女子,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建立信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沟通,以建立更加紧密和健康的关系。当你自己无力应对婚姻出现问题的状态,请及时寻找婚姻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才能让婚姻尽快转危为安,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