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精确到毫秒/微秒 DateTime(3),DateTime(6) 自动缺省值 default

为了记录日志并且要做性能分析,我们要把datetime类型字段精确到毫秒,而且要自动缺省值为当前时间。具体问题: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357522/article/details/123554530
查阅MySQL文档,可以用datetime(3)或datetime(6),这样可以精确到毫秒或微秒,但我发现想给它赋缺省值(CURRENT_TIMESTAMP)时,一直提示无效缺省值错误。网上搜了好久,终究还是一无所获,最后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知道了解决办法,原来CURRENT_TIMESTAMP是可以带精度的,故分享给大家:

-- `csre-sit`.csre_msg_push_log definition

CREATE TABLE `log_table1`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_id` varchar(100) DEFAULT NULL COMMENT '用户id',
  `send_date` datetime(3) DEFAULT NULL COMMENT '发送方调用消息模块的时间',
  `receive_date` datetime(3) DEFAULT NULL COMMENT '消息模块接收的时间',
  `sent_media` varchar(1000) DEFAULT NULL COMMENT '发送的内容',
  `sender_id` varchar(100) DEFAULT NULL COMMENT '发送节点ID',
  `scen_log_id` bigint(20) DEFAULT NULL COMMENT '场景日志ID',
  `create_time` datetime(3)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3) COMMENT '记录创建时间',
  `update_time` datetime(3)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3)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3) COMMENT '记录最后更新时间',
  `success` bit(1) DEFAULT b'1' COMMENT '是否发送成功',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56737 DEFAULT CHARSET=utf8;

这样,每次新增记录或更新记录时,数据库就会自动把字段值更新为当前时间,并记录指定的精度

  • 5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获取系统时间差的方法可以使用C/C++中的时间库、系统调用等方式实现。以下是一些获取毫秒/微秒/纳秒级系统时间差的方法: 1. time()函数 time()函数返回的是自1970年01月01日00时00分00秒到目前为止的秒数,可以利用该函数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秒数差。不过time()函数的精度只能达到秒级别,无法满足毫秒/微秒/纳秒级别的需求。 2. gettimeofday()函数 gettimeofday()函数可以获取当前的系统时间和时区,其精度可以达到微秒级别。可以使用该函数计算当前时间点和目标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注意需要将微秒转换为秒。 3. clock()函数 clock()函数返回程序运行时间,可以用于计算程序执行时间。但是clock()函数的精度依赖于系统,无法保证毫秒级别的精度。 4. clock_gettime()函数 clock_gettime()函数可以获取系统时间,并且其精度可以达到纳秒级别。可以使用该函数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其中需要指定时钟类型(如CLOCK_REALTIME、CLOCK_MONOTONIC等)。 5. high_resolution_clock类 C++11中提供了high_resolution_clock类,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系统时间。该类可以获取毫秒/微秒/纳秒级别的时间,可以使用该类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以上就是一些获取系统时间差的方法,其中精度和使用方式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差。 ### 回答2: 获取系统时间是计算机程序中非常常见的操作,通常需要用到毫秒微秒或纳秒级别的时间差来衡量不同操作之间的效率或时间间隔。下面介绍几种获取时间差的方法: 1. time库函数 time库函数可以获取当前系统时间,使用方法如下: ``` #include <time.h> void time (time_t *timer); ``` 其中,time_t是一个长整型的时间类型,timer是一个指向time_t类型变量的指针。这个函数返回的是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到当前时间的秒数。我们可以获取两次时间,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得到毫秒微秒或纳秒级别的时间差。 2. gettimeofday函数 gettimeofday函数可以获取当前系统时间,使用方法如下: ``` #include <sys/time.h> int gettimeofday(struct timeval *tv, struct timezone *tz); ``` 其中,struct timeval是一个结构体类型,用于表示Unix时间格式,包括秒数和微秒数。这个函数返回的是当前时间与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之间的时间差,单位是微秒。同样地,我们可以获取两次时间,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得到毫秒微秒或纳秒级别的时间差。 3. clock函数 clock函数可以获取程序执行时间,使用方法如下: ``` #include <time.h> clock_t clock(void); ``` 这个函数返回的是程序自从启动后的CPU时间,单位是时钟周期。通过记录程序执行前后的时间,我们可以得到程序执行的时间差,从而得到毫秒微秒或纳秒级别的时间差。 4. rdtsc指令 rdtsc指令可以获取当前CPU周期计数器的值,使用方法如下: ``` unsigned long long rdtsc(void); ``` 这个函数返回的是64位无符号整型,表示当前CPU的时钟周期计数器的值。通过记录指令执行前后的CPU周期计数器的值,我们可以得到程序执行的时间差,从而得到毫秒微秒或纳秒级别的时间差。 因此,以上就是常用的获取毫秒微秒或纳秒级别的时间差的方法。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函数。 ### 回答3: 在C/C++语言中,获取系统时间差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其中包括获取毫秒微秒或纳秒级别的时间差。以下是获取时间差的几种常见方法: 1. clock()函数 在C/C++标准库中,可以使用clock()函数获取程序执行时间,其返回值表示自程序启动以来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指的是操作系统处理程序的时间,不包括程序中sleep、wait以及输入输出等的等待时间,单位为毫秒。具体方法如下: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t main() { clock_t start_time, end_time; double duration; start_time = clock(); //开始计时 //在这里编写需要计时的程序代码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end_time = clock(); //结束计时 duration = (double)(end_time - start_time) / CLOCKS_PER_SEC * 1000; //计算程序执行时间,单位毫秒 printf("程序执行时间为%f毫秒\n", duration); return 0; } ``` 2. gettimeofday()函数 在Linux等Unix系统中,可以使用gettimeofday()函数获取当前时间,其返回一个struct timeval类型的结构体,详见下方例子: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ime.h> int main() { struct timeval start_time, end_time; long duration; gettimeofday(&start_time, NULL); //开始计时 //在这里编写需要计时的程序代码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gettimeofday(&end_time, NULL); //结束计时 duration = (end_time.tv_sec - start_time.tv_sec) * 1000000 + (end_time.tv_usec - start_time.tv_usec); //计算程序执行时间,单位微秒 printf("程序执行时间为%ld微秒\n", duration); return 0; } ``` 3. 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使用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获取高精度计时器的值,其返回值为LARGE_INTEGER类型的结构体,详见下方例子: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dows.h> int main() { LARGE_INTEGER freq, start_time, end_time; //freq为计时器的纳秒级精度,start_time和end_time为计时器的值 double duration;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freq); //获取计时器精度 QueryPerformanceCounter(&start_time); //开始计时 //在这里编写需要计时的程序代码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QueryPerformanceCounter(&end_time); //结束计时 duration = (double)(end_time.QuadPart - start_time.QuadPart) / freq.QuadPart * 1000000; //计算程序执行时间,单位微秒 printf("程序执行时间为%f微秒\n", duration); return 0; } ```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分别实现获取毫秒微秒及纳秒级别的系统时间差。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实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