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学习笔记(持续更新中……)

构建型模式

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

用switch-case根据传入的type新建不同的对象
	缺点:
1、	如果生产产品过多,会变成超级类,且一个产品的修改都要修改工厂,违背单一职责原则;
2、	如果要增加新产品,要在工厂里添加新的分支,违背了开闭原则,应该避免修改现有类而应该新增类。

工厂方法模式

建多个工厂类分别创建对象,弥补了简单工厂模式的两个缺点
缺点:如果生产产品过多,工厂不会变成超级类,但是工厂类会越来越多,使用者生产不同产品需要使用不同工厂

抽象工厂模式

建一个工厂接口,所有工厂继承该接口,新增的产品工厂也继承该接口,解决了工厂方法模式的缺陷,使用者无需关
心工厂类了,只需要只用工厂接口的方法即可。
缺点:抽象工厂模式比较重,如果要新增工厂接口方法,则所有工厂都要跟着改动,适合横向扩展,不适合纵向扩展

单例模式

饿汉式

变量在声明时直接初始化,getInstance方法直接做调用即可,适合构建简单且使用频率很高的对象。

懒汉式

变量声明为空,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才生成,需要用双检锁或者静态内部类来解决线程安全问题,适合构建复
杂,并且使用频率不高的对象。

建造者模式

通过Builder和build方法来构造对象,好处是不需要担心忘记某个配置,使整个构造过程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原型模式

复制一个对象的值给另一个对象,实现Cloneable接口就有java自带的clone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默认只会复制基
本类型,引用类型需要重写clone方法。

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模式

vo转entity的方法就是适配器模式,通过建立适配器将两个对象实现互转。

桥接模式

在形状接口的实现类里加入颜色接口,就可以实现两个或多个同等级接口间的桥接。

组合模式

透明模式

所有子类需要的方法都写在父类里面,使用者可以一视同仁的调用
缺点:如果子类不含父类的部分方法功能,可能导致程序出错,安全性稍差

安全模式

父类只保留公共的方法,各自子类再写各自的功能方法
缺点:不能统一声明为父类了,需要声明为子类,使用上不便利

装饰模式

透明装饰模式(增强功能)

主类和装饰类都继承同一个base接口,装饰类添加主类为属性,透明装饰模式可以无限装饰。

半透明装饰模式(新增功能)

新增装饰器接口继承主接口,装饰类实现装饰器接口并声明主接口、新增装饰(功能)方法,声明时声明为装饰器接
口并传入主对象,主对象即可使用装饰类新增的功能,半透明装饰可以和透明装饰模式共用,但是无论是否共用,都
只能装饰一次。java的IO流就是通过装饰模式实现的。

外观模式

其实就是封装思想,将多个类的方法封装到一个外观类里,实现一行代码可以完成一套组合操作。

享元模式

提高对象的复用性,比如在一个基础对象上加上新属性和新方法变为另一个对象,如各种base类。

代理模式

静态代理

通过新建代理类来实现和原类一模一样的方法,应用场景有打印日志、权限管理等。

动态代理

记住固定写法即可

public class Http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private HttpUtil httpUtil;
	
	public IHttp getInstance(HttpUtil httpUtil){
		this.httpUtil=httpUtil;
		return (IHttp)Proxy.newProxyInstance(httpUtil.getClass().getClassLoader(),httpUtil.getClass().getInterfaces(),this);
	}

	// 调用 httpUtil 的任意方法时,都要通过这个方法调用
	@Ovve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Method method,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Object result=null;
		if(method.getName().equals(“request”)){
			// 如果方法名是 request,打印日志,并调用 request 方法
			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args[0]);
			result=method.invoke(httpUtil,args);
		}else if(method.getName().equals(“onSuccess”)){
			// 如果方法名是 onSuccess,打印日志,并调用 onSuccess 方法
			System.out.println(“收到数据:”+args[0]);
			result=method.invoke(httpUtil,args)
		}
		return result;
	}
} 

行为型模式

责任链模式

新建一个程序员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Programmer {
    protected Programm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Programm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abstract void handle(Bug bug);
}

新建菜鸟程序员类:

public class NewbieProgrammer extends Programm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Bug bug) {
        if (bug.value > 0 && bug.value <= 20) {
            solve(bug);
        } else if (next != null) {
            next.handle(bug);
        }
    }

    private void solve(Bug bug) {
        System.out.println("菜鸟程序员解决了一个难度为 " + bug.value + " 的 bug");
    }
}

新建普通程序员类:

public class NormalProgrammer extends Programm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Bug bug) {
        if (bug.value > 20 && bug.value <= 50) {
            solve(bug);
        } else if (next != null) {
            next.handle(bug);
        }
    }

    private void solve(Bug bug) {
        System.out.println("普通程序员解决了一个难度为 " + bug.value + " 的 bug");
    }
}

新建优秀程序员类:

public class GoodProgrammer extends Programm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Bug bug) {
        if (bug.value > 50 && bug.value <= 100) {
            solve(bug);
        } else if (next != null) {
            next.handle(bug);
        }
    }

    private void solve(Bug bug) {
        System.out.println("优秀程序员解决了一个难度为 " + bug.value + " 的 bug");
    }
}

客户端测试:

import org.junit.Test;

public class Client4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NewbieProgrammer newbie = new NewbieProgrammer();
        NormalProgrammer normal = new NormalProgrammer();
        GoodProgrammer good = new GoodProgrammer();

        Bug easy = new Bug(20);
        Bug middle = new Bug(50);
        Bug hard = new Bug(100);

        // 组成责任链
        newbie.setNext(normal);
        normal.setNext(good);

        // 从菜鸟程序员开始,沿着责任链传递
        newbie.handle(easy);
        newbie.handle(middle);
        newbie.handle(hard);
    }
}
在客户端中,我们通过 setNext() 方法将三个程序员组成了一条责任链,由菜鸟程序员接收所有的 bug,发现自
己不能处理的 bug,就传递给普通程序员,普通程序员收到 bug 后,如果发现自己不能解决,则传递给优秀程序
员。

责任链思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假期审批、加薪申请等,在员工提出申请后,从经理开始,由你的经理决定自
己处理或是交由更上一层的经理处理。

再比如处理客户投诉时,从基层的客服人员开始,决定自己回应或是上报给领导,领导再判断是否继续上报。

命令模式

解释器模式

待补充

迭代器模式

待补充

中介者模式

待补充

备忘录模式

待补充

观察者模式

待补充

状态模式

待补充

策略模式

待补充

模板方法模式

待补充

访问者模式

待补充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1) 优秀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阅读时,感觉很优雅;新增功能时,感觉很轻松;运行时,感觉很快速,这就需要设计模式支撑。2) 设计模式包含了大量的编程思想,讲授和真正掌握并不容易,网上的设计模式课程不少,大多讲解的比较晦涩,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框架源码支撑,学习后,只知其形,不知其神。就会造成这样结果: 知道各种设计模式,但是不知道怎么使用到真实项目。本课程针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升级 (1) 授课方式采用 图解+框架源码分析的方式,让课程生动有趣好理解 (2) 系统全面的讲解了设计模式,包括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UML类图-类的六大关系、23种设计模式及其分类,比如 单例模式的8种实现方式、工厂模式的3种实现方式、适配器模式的3种实现、代理模式的3种方式、深拷贝等3) 如果你想写出规范、漂亮的程序,就花时间来学习设计模式吧课程内容和目标本课程是使用Java来讲解设计模式,考虑到设计模式比较抽象,授课采用 图解+框架源码分析的方式1) 内容包括: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单一职责、接口隔离、依赖倒转、里氏替换、开闭原则、迪米特法则、合成复用)、UML类图(类的依赖、泛化和实现、类的关联、聚合和组合) 23种设计模式包括: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8种实现)、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3种实现)、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3种实现)。行为型模式:模版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责任链模式)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员能掌握主流设计模式,规范编程风格,提高优化程序结构和效率的能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溯夜Alex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