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箱和拆箱的原理

自动装箱和拆箱的原理

我们在面试中经常会被问到什么是自动装箱和拆箱,今天,我就通过代码来讲解一下自动装箱背后的原理

学过Java的都知道,自动装箱呢,就是将基本数据类型自动转换成Integer、Character、Long、Double、Boolean这些包装器类型,那么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用下面这些代码示例来做讲解:

首先来看这个例子: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Integer a = 10;
        Integer b = 10;
        Integer c = 200;
        Integer d = 200;

        System.out.println(a == b);
        System.out.println(c == d);

    }
}

我们可以看到输出的结果:

image-20220327183328788

一个是true,一个是false,是不是很奇怪呢?明明两个对象指代的值是相同的,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不同呢?

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出来自动装箱的原理了~

如果我们对这些代码进行反编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编译器在底层自动调用了Integer类的valueOf()方法,那么什么是valueOf()方法呢?我们来点进去看看源码:

@HotSpotIntrinsicCandidate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return i >= -128 && i <= Integer.IntegerCache.high ? Integer.IntegerCache.cache[i + 128] : new Integer(i);
}

这段代码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Integer类中本身其实存在一个cache机制,它本身是一个常量,存在于Java的方法区中,当我们给定的整数在[-128,127]之间的话,那么会直接从cache中返回对应的Integer类的引用(或者说地址),如果整数的大小不在这个范围内的话,那么valueof()方法会新new一个Integer类型的对象,并返回。

因此,200大于127,所以每一次返回的包装类型的地址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分析出结果原因了~

同样地,我们来看看Double和Boolean类型的自动装箱的背后原理

我们用类似的例子: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 5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敲代码的洋葱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