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正成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不仅威胁物种的生存,破坏生态平衡,还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风险。而互联网凭借着其匿名性和便捷性,正在成为⾮法野⽣动物贸易的重要渠道。
国际爱护动物基⾦会(IFAW)长期致⼒于保护濒危物种,努⼒遏制⾮法贸易。⾃2004年起,IFAW就开始关注互联⽹上的⾮法野⽣动物贸易现象,并与执法部门及互联⽹企业合作,开展⽹络野⽣动物犯罪相关研究,提供有关打击⽹络⾮法贸易的能⼒培训,建⽴⾮法野⽣动物贸易关键词库,举办野⽣动物保护主题公众及⽤户教育活动,团结各⽅⼒量共同打击⽹络野⽣动物贸易。随着互联⽹监管⼒度的加强,⾮法贸易者开始采取更为隐蔽的⼿段,不再在⼴告中提到物种名称或者关键词,⽽是仅使⽤图⽚或者视频⼴告来逃避监测和屏蔽。因此使⽤传统的关键词检索⽅式难以发现⾮法贸易信息,⽽单纯使⽤⼈⼯在海量的⽹络⼴告中鉴别野⽣动物制品,不仅准确率不⾼,⽽且需要耗费⼤量时间。
⾮法贸易者采用隐蔽⼿段进行广告宣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IFAW与百度飞桨携手,开发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贸易的“濒危物种AI守护官”1.0版。濒危物种AI守护官”1.0版可以识别象、穿山甲、虎等三种野生动物的制品。野生动物制品的⾮法贸易是对濒危物种的⾸要威胁,但此前市⾯上进⾏物种识别的AI⼯具主要是⽤于识别活体的野⽣动物,没有能够识野⽣动物制品的。这⼀⽅⾯是因为制品的训练数据相⽐于活体更加难以获得,另⼀⽅⾯也是由于制品的样式实在过于多样化,并且与⽟⽯、塑料、⽊材等材质的制品外形⾮常类似。2023年,IFAW与百度再度合作,在飞桨的强大技术支持下,成功完成了“濒危物种AI守护官”2.0版本的开发。2.0版本的守护官识别范围扩大为9类野生动物制品和20种活体陆龟,识别准确度和速度也大大提升。
场景难点
在开发利⽤⼈⼯智能技术打击⾮法野⽣动物制品贸易的“濒危物种AI守护官”项⽬中,需要攻克的关键难点包括:
数据收集与标注难点:
非法野生动物制品的分类多,可供训练的图片量较少。
数据标注过程不仅需要⼤量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