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 “21天好习惯” 第一期-1
1.4 分组交换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1.4.1 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概述
几种不同类型的时延:
- 节点处理时延 (nodal processing delay):这是最为重要的时延
- 排队时延 (queuing delay):在队列中,当分组在链路上等待传输时所花费的时间
- 传输时延 ( transmission delay):L/R
- 传播时延 (propagation delay):一旦一个比特被推向链路,该比特需要向路由器B传播,从该链路的起点到路由器B传播所需要的时间
- 节点总时(total nodal delay ):所有时延累加之和
1.4.2 排队时延和丢包
丢失 (loss):
在现实中一
条链路前的
队列只有有限的容量,尽管排队容量极大地依赖于路由器设计和成本,
因为该排队容量是
有限的,随着流量强度接近
,
排队时延并不
真正趋
无穷大
相反,到达的分组将发现
一个满的队列 由于没有地方存储这个分组,路由器将丢弃
该分组,
即该分组将丢包。
1.4.3 端到端时延
其中N:路由器的数量
1.5 协议层次及其服务模型
1.5.1 分层的体系结构
-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应用程序及它们的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HTTP、SMTP、FTP)
- 运输层:处理进程数据传输的协议(TCP、UDP)
- 网络层:将称为数据报 (datagram) 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IP)
- 链路层: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网卡位于链路层)
- 物理层:传输比特,将一个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1.5.2 封装
以上该图反映的是主机、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每个包含了不同的层,反映了它们功能的差异
1.6 面对攻击的网络
1.7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历史
- 分组交换的发展:1961~1972
- 专用网络和网络互联:1972~1980
- 网络的激增:1980~1990
- 因特网爆炸:20世纪90年代
- 最新发展:2005~至今
问题解决:为何100M的带宽没有100M?
原因:
- 100M带宽的单位是以Byte(位),100M的单位是bit ,1B=8b。
- 传输过程中存在传输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