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本节都是理论,非常枯燥,实战的小伙伴可以跳过到下一节
高并发系统降级策略——降级预案
在高并发系统的设计与运维中,降级策略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和高可用性的重要手段。当系统遇到大规模访问、服务异常或非核心服务影响核心流程时,降级能够帮助系统保护关键功能,保证即使在部分功能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提供服务。以下是降级预案的详细介绍,包括降级策略、分类以及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5.1 降级预案
5.1.1 降级的目的与重要性
降级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核心服务的可用性,即使是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对于某些无法降级的服务(如购物车、结算功能等),必须采取其他保护措施,而对于其他可降级服务,可以通过配置降级策略来降低系统压力。
5.1.2 降级策略分类
在制定降级预案时,需要对系统进行详细梳理,确定哪些服务必须优先保护,哪些服务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降级。
降级预案通常依据以下级别和方式来实施:
1. 降级级别
一般降级: 对于偶发性故障,如网络波动或服务上线期间的超时,可以进行自动降级。
例如,当电商网站在促销活动期间由于网络波动导致部分请求超时时,系统可以自动将这些请求转向备用服务或静态页面展示,以保障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行。
警告降级: 对于成功率有波动的服务(如95% - 100%之间),可以采取自动降级或人工降级,并发送告警。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消息发送服务出现成功率波动时,系统会自动将这些请求转移到备用服务,同时发出告警通知运维人员检查。
错误降级: 对于严重故障(如可用率低于90%、数据库连接池耗尽或访问量超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动或人工降级。
例如,在线支付系统在数据库连接池耗尽时,系统会自动暂停非关键支付功能,并根据情况通知运维人员进行人工干预。
严重错误降级: 当系统出现数据错误或严重故障时,需要立即进行人工降级,并迅速排查问题。
例如,金融系统在交易高峰期遇到数据不一致时,系统会暂停所有交易处理,进行详细排查,并通知相关团队进行紧急处理。
整理成表格如下:
降级级别 | 定义 | 实际示例 | 实施方式 |
---|---|---|---|
一般降级 | 处理偶发性故障(如网络波动或服务超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