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特征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特征

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什么是指令?
C语言写完的代码经过翻译之后,会翻译成机器语言的指令。一条高级语言的代码翻译过来可能会对应多条指令。
简单来说:指令就是处理器(CPU)能够识别、执行的最基本命令。


运行机制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了两种指令[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两种处理器状态[核心态,用户态]、两种程序[内核程序,应用程序]

01-指令

  1. 指令
    1. 特权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如内存清零指令
    2. 非特权指令:用户程序使用。如普通的运算指令

02-处理器状态

  1. 处理器状态
    1. 核心态:管态-此时CPU既能执行特权指令,也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2. 用户态:目态-此时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3. 用程序状态寄存器(PSW)中的某一个标志位表示当前处理器处于什么状态。如0为用户态、1为核心态
  2. 程序
    1. 内核程序: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即可以执行特权指令也可以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和心态
    2. 应用程序:只能运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用户态

内核

内核程序的功能

思考:操作系统的哪些功能应该由内核程序实现?
回答:

  1. 内核是计算机配置上的底层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2. 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操作系统的内核功能包括了时钟管理、中断处理、原语、资源管理四大功能

时钟管理
  1. 时钟管理:负责计时功能
中断处理
  1. 中断处理:负责实现中断机制
原语
  1. 原语: ^776b4f
    1. 是一种特殊的程序
    2. 处于操作系统最底层,是最接近硬件的部分
    3. 这种程序的运行具有原子性[运行一气呵成,不能中断],运行时间较短,调用频繁
资源管理
  1. 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包括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大内核

  1. 大内核
  2. 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都作为系统内核,运行在核心态
  3. 优点:高性能
  4. 缺点: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微内核

  1. 微内核
  2. 只把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
  3. 优点: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
  4. 缺点:需要频繁地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低

内核功能的使用场景

用户态的切换

问题:用户态、核心态之间的切换是怎么实现的?

回答:用户态—>核心态是通过中断实现的,并且中断是唯一途径。

核心态—>用户态的切换是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将程序状态字(PSW)的标志位设置为用户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西瓜太郎呀!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