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本文介绍了操作系统从早期的人工操作和脱机I/O方式,到单道和多道批处理系统,再到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各种系统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各自解决的关键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交互性和实时性。最后概述了微机操作系统从单用户单任务到多用户多任务的发展,展示了操作系统如何适应用户需求和技术进步。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一个简单的批处理OS;60年代中期开发出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不久又推出分时系统,与此同时,用于工业和武器控制的实时OS也相继问世。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VLSI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大发展的年代,导致了微型机、多处理机和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与此相应地,也相继开发出了微机OS、多处理机OS、多处理机OS和网络OS,并得到极为迅猛地发展。

1.2.1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 人工操作方式

早期的操作方式是由程序员将事先已穿孔的纸带(或卡带),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输入机),再启动它们将纸带(或卡片)上的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启动计算机运行。仅当程序员运行完毕并取走计算结果后,才允许下一个用户上机。

缺点:

  1. 用户独占全机,即一台计算机的全部资源由上机用户所独占。
  2. CPU等待人工操作。当用户进行装带(卡)、卸带(卡)等人工操作时,CPU及内存等资源是空闲的。

2. 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脱机I/O技术。该技术是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装入纸带输入机,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卡片)上的数据(程序)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从磁带上高速地调入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

  1. 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装带、卸带,以及将数据从低速I/O设备送到高速磁带上(或反之)的操作,都是在脱机情况下由外围机完成的,并不占用主机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2. 提高了I/O速度。当CPU在运行中需要输入数据时,是直接从高速的磁带上将数据输入到内存的,这便极大地提高了I/O速度,从而进一步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1.2.2 单道批处理系统

1.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

为实现对作业的连续处理,需要先把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督程序,在它的控制下,使这批作业能一个接一个的连续处理。

对于批处理我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批处理可以是对多个程序一个接一个地处理,也可以是对一个程序中地不同命令一个接一个地处理。

处理过程:

首先由监督程序将磁带上的第一个作业装入内存,并把运行权交给该作业;当该作业处理完成时,又把控制权交还给监督程序,再由监督程序把磁带上的第二个作业调入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

系统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是因为在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每逢该程序在运行中发出I/O请求后,CPU便处于等待状态,必须在其I/O完成后才能继续运行。又因I/O设备的低俗性,更使CPU的利用率显著降低。

如下图,在t2 ~ t3、t6 ~ t7时间间隔内CPU空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3 多道批处理系统

1. 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由此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

处理过程:

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由于在内存中同时装有若干道程序,这样便可以在运行程序A时,利用其因I/O操作而暂停执行的CPU空档时间,再调度程序B运行,这样便可以保持CPU处于忙碌状态。

如下图为四道程序时的运行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 资源利用率高。引入多道批处理能使多道程序交替运行,以保持CPU处于忙碌状态;在内存中装入多道程序可提高内存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提高I/O设备的利用率。
  2. 系统吞吐量大。CPU和其他资源保持忙碌状态,仅当作业完成时或运行不下去时才进行切换,系统开销小。
  3. 平均周转时间长。由于作业要排队以此进行处理,因而作业的周转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4. 无交互能力。用户一旦把作业交给系统后,直至作业完成,用户都不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修改和调试,程序极不方便。

3.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处理机争用问题。
  2. 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
  3. I/O设备分配问题。
  4. 文件组织和管理问题。
  5. 作业管理问题。
  6. 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

1.2.4 分时系统

1. 分时系统的引入

为了满足用户对人机交互的需求,形成了一种新型OS。

用户的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机交互
  2. 共享主机

2. 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用户无法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的主要原因是:作业都先驻留在外存上,即使以后被调用内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后方能运行,用户无法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

  1. 即使接受
  2. 及时处理

3. 分时系统的特征

  1. 多路性。系统允许将多台终端同时连接到一台主机上,并按分时原则为每个用户服务。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台计算机。
  2. 独立性。终端之间互不干扰。
  3. 及时性。用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响应。
  4. 交互性。用户可以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1.2.5 实时系统

1. 实时系统的类型

  1. 工业(武器)控制系统
  2. 信息查询系统
  3. 多媒体系统
  4. 嵌入式系统

2. 实时任务的类型

  1. 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是否按照周期循环执行的实时任务。
  2. 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硬实时任务是指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例如用于工业和武器控制的实时系统),反之为软实时任务。

3. 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

特征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多路性按分时原则为多个终端用户服务系统周期性的对多路信息进行采集或多多个对象进行控制
独立性每个终端用户在与系统进行人机交互时,互不干扰对信息的采集和对对象的控制彼此互不干扰
及时性人能接收的等待时间人能接收的等待时间、令人感到结果满意的时间、控制对象所要求的截止时间
交互性系统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资源共享等服务用户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
可靠性要求系统可靠要求系统高度可靠

1.2.6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1. 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1. CP/M
  2. MS-DOS

2.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只允许一个用户上机,但允许用户把程序分为若干个任务,使它们并发执行,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3.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允许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同一台机器,共享主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而每个用户程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几个任务,使它们能并发执行,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参考资料:《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