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又称为分区交换排序,它是由托尼·霍尔(C.A.Hoare)提出并发展而来的。快速排序采用的是分治策略,它是目前已知的排序速度最快的一种排序方法。
由于在冒泡排序中记录的比较和交换总是在相邻的单元间进行的,记录每次交换只能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个位置,故而比较和移动的总次数较多。而在快速排序中,记录的比较和交换是从两端向中间进行的,关键字较小的记录可能会一次从后面单元交换到前面去,与之类似,关键字较大的记录一次就能从前面单元交换到后面去,记录移动的距离较远,因而减小了总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记录分区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小于等于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再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进行下一趟排序,最后使整个记录序列有序。
快速排序的排序过程具体如下。在待排序记录序列中任取一个记录R[i](通常可选取第1个记录,称记录R[i]为参照记录),以记录R[i]的关键字Ki 为基准,将其他所有记录关键字与Ki 进行比较,然后将小于Ki 的记录排在R[i]之前,大于Ki 的记录排在R[i]之后,这样就以R[i]为分界点,将待排序记录分成两部分(也称为两个子序列),这个过程称为分区。经过一趟快速排序后,这两个部分及R[i]之间已经达到有序,如果R[i]之前的记录及R[i]之后的记录也都是有序的,则整个序列就达到了有序。继续对分区后的各子序列按上述过程进行分区和排序,这样重复下去,直到所有子序列只有一个记录为止,由于一个记录的序列当然可被视为是有序的,因而就不需要再分区了。当最后所有的子序列都只有一个记录时,整个序列也就有序了,故排序结束。
由此可知,快速排序的关键是对待排序序列进行分区,以及对分区出的各个子序列再进行分割。下面介绍一种分区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序列的两端开始交替扫描各个记录,将关键字小于Ki 的记录依次放到序列的前边,将关键字大于Ki 的记录从序列的最末端开始,依次放置到序列的后边,直到扫描完所有的记录为止。
在对待排序序列或子序列进行一次分区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选取待排序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也可选取序列中的某个记录,作为分割的基准,并将该元素赋给临时变量temp。再设置两个指针i和j分别指向序列的起始与最后位置,然后反复进行如下两项操作。
(1)将j逐渐减小,并逐次比较R[j].key与temp.key,直到发现一个R[j].key<temp.key为止,并将R[j]移到R[i]的位置上。这样就完成了第一趟快速排序。
(2)将i逐渐增大,并逐次比较 R[i].key与temp.key,直到发现一个R[i].key>temp.key为止,并将R[i]移到R[j]的位置上。
将上述两项操作交替进行,直到指针i与j指向同一个位置(即i=j)为止,此时将temp移到R[i]的位置上。
快速排序算法描述如下。
void Quick_Sort(RecType R[],int left,int right)
{
//用递归方法把R[left]至R[righ]的记录进行快速排序
int i=left, j=right, k; //书本错误,这里没用到k。脱裤子放屁
RecType temp;
if(left<right)
{
temp=R[left];
while(i!=j)
{
while(j>i && R[j].key>=temp.key)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