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前端面试整理

1. 说一下Vue的双向绑定数据的原理

vue 实现数据双向绑定主要是: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各个属性的 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监听回调。

2. 解释单向数据流和双向数据绑定

单向数据流: 顾名思义,数据流是单向的。数据流动方向可以跟踪,流动单一,追查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快捷。缺点就是写起来不太方便。要使UI发生变更就必须创建各种 action 来维护对应的 state
双向数据绑定:数据之间是相通的,将数据变更的操作隐藏在框架内部。优点是在表单交互较多的场景下,会简化大量与业务无关的代码。缺点就是无法追踪局部状态的变化,增加了出错时 debug 的难度

3. Vue 如何去除url中的 #

//vue-router 默认使用 hash 模式,所以在路由加载的时候,项目中的 url 会自带 #。如果不想使用 #, 可以使用 vue-router 的另一种模式 history

new 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启用 history 模式的时候,由于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单页面应用,所以在路由跳转的时候,就会出现访问不到静态资源而出现 404 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服务端增加一个覆盖所有情况的候选资源:如果 URL 匹配不到任何静态资源,则应该返回同一个 index.html 页面

4. 对 MVC、MVVM的理解

M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视图(View):用户界面。
控制器(Controller):业务逻辑
模型(Model):数据保存

各部分之间的通信方式如下。:

  1. View 传送指令到 Controller
  2. Controller 完成业务逻辑后,要求 Model 改变状态
  3. Model将新的数据发送到 View,用户得到反馈
    所有通信都是单向

互动模式
接受用户指令时,MVC 可以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 View 接受指令,传递给 Controll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一种是直接通过controller接受指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VV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

  1. 各部分之间的通信,都是双向的

  2. 采用双向绑定:View 的变动,自动反映在 ViewModel,反之亦然
    3 View 与 Model 不发生联系,都通过 ViewModel传递。

  3. View 非常薄,不部署任何业务逻辑,称为"被动视图"(Passive View),即没有任何主动性,而 ViewModel非常厚,所有逻辑都部署在那里。
    Angular 和 Ember 都采用这种模式。
    5. 介绍虚拟DO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有浏览器的引擎工作流程都差不多,如上图大致分5步:创建DOM tree –> 创建Style Rules -> 构建Render tree
-> 布局Layout –> 绘制Painting

第一步,用HTML分析器,分析HTML元素,构建一颗DOM树。

第二步:用CSS分析器,分析CSS文件和元素上的inline样式,生成页面的样式表。

第三步:将上面的DOM树和样式表,关联起来,构建一颗Render树。这一过程又称为Attachment。每个DOM节点都有attach方法,接受样式信息,返回一个render对象(又名renderer)。这些render对象最终会被构建成一颗Render树。

第四步:有了Render树后,浏览器开始布局,会为每个Render树上的节点确定一个在显示屏上出现的精确坐标值。

第五步:Render数有了,节点显示的位置坐标也有了,最后就是调用每个节点的paint方法,让它们显示出来。

当你用传统的源生api或jQuery去操作DOM时,浏览器会从构建DOM树开始从头到尾执行一遍流程。比如当你在一次操作时,需要更新10个DOM节点,理想状态是一次性构建完DOM树,再执行后续操作。但浏览器没这么智能,收到第一个更新DOM请求后,并不知道后续还有9次更新操作,因此会马上执行流程,最终执行10次流程。显然例如计算DOM节点的坐标值等都是白白浪费性能,可能这次计算完,紧接着的下一个DOM更新请求,这个节点的坐标值就变了,前面的一次计算是无用功。

即使计算机硬件一直在更新迭代,操作DOM的代价仍旧是昂贵的,频繁操作还是会出现页面卡顿,影响用户的体验。

虚拟DOM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浏览器性能问题而被设计出来的。例如前面的例子,假如一次操作中有10次更新DOM的动作,虚拟DOM不会立即操作DOM,而是将这10次更新的diff内容保存到本地的一个js对象中,最终将这个js对象一次性attach到DOM树上,通知浏览器去执行绘制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无谓的计算量。
实现虚拟DOM
我们来实现一个虚拟DOM。例如一个真实的DOM节点:代码见仓库里的src/firstStep

<div id="real-container">
    <p>Real DOM</p>
    <div>cannot update</div>
    <ul>
        <li className="item">Item 1</li>
        <li className="item">Item 2</li>
        <li className="item">Item 3</li>
    </ul>
</div>

用js对象来模拟DOM节点如下:

const tree = Element('div', { id: 'virtual-container' }, [
    Element('p', {}, ['Virtual DOM']),
    Element('div', {}, ['before update']),
    Element('ul', {}, [
        Element('li', { class: 'item' }, ['Item 1']),
        Element('li', { class: 'item' }, ['Item 2']),
        Element('li', { class: 'item' }, ['Item 3']),
    ]),
]);
const root = tree.render();
document.getElementById('virtualDom').appendChild(root);

用js对象模拟DOM节点的好处是,页面的更新可以先全部反映在js对象上,操作内存中的js对象的速度显然要快多了。等更新完后,再将最终的js对象映射成真实的DOM,交由浏览器去绘制。

那具体怎么实现呢?看一下Element方法的具体实现:


function Element(tagName, props, children) {
    if (!(this instanceof Element)) {
        return new Element(tagName, props, children);
    }

    this.tagName = tagName;
    this.props = props || {};
    this.children = children || [];
    this.key = props ? props.key : undefined;

    let count = 0;
    this.children.forEach((child) => {
        if (child instanceof Element) {
            count += child.count;
        }
        count++;
    });
    this.count = count;
}

第一个参数是节点名(如div),第二个参数是节点的属性(如class),第三个参数是子节点(如ul的li)。除了这三个参数会被保存在对象上外,还保存了key和count。

有了js对象后,最终还需要将其映射成真实的DOM:


Element.prototype.render = function() {
    const el = document.createElement(this.tagName);
    const props = this.props;

    for (const propName in props) {
        setAttr(el, propName, props[propName]);
    }

    this.children.forEach((child) => {
        const childEl = (child instanceof Element) ? child.render() : document.createTextNode(child);
        el.appendChild(childEl);
    });

    return el;
};

上面都是自解释代码,根据DOM名调用源生的createElement创建真实DOM,将DOM的属性全都加到这个DOM元素上,如果有子元素继续递归调用创建子元素,并appendChild挂到该DOM元素上。这样就完成了从创建虚拟DOM到将其映射成真实DOM的全部工作。

Diff算法
我们已经完成了创建虚拟DOM并将其映射成真实DOM的工作,这样所有的更新都可以先反映到虚拟DOM上,如何反映呢?需要明确一下Diff算法。

两棵树如果完全比较时间复杂度是O(n^3),但参照《深入浅出React和Redux》一书中的介绍,React的Dif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要实现这么低的时间复杂度,意味着只能平层地比较两棵树的节点,放弃了深度遍历。这样做,似乎牺牲了一定的精确性来换取速度,但考虑到现实中前端页面通常也不会跨层级移动DOM元素,所以这样做是最优的。

我们新创建一棵树,用于和之前的树进行比较,代码见仓库里的src/secondStep:


const newTree = Element('div', { id: 'virtual-container' }, [
    Element('h3', {}, ['Virtual DOM']),                     // REPLACE
    Element('div', {}, ['after update']),                   // TEXT
    Element('ul', { class: 'marginLeft10' }, [              // PROPS
        Element('li', { class: 'item' }, ['Item 1']),
        // Element('li', { class: 'item' }, ['Item 2']),    // REORDER remove
        Element('li', { class: 'item' }, ['Item 3']),
    ]),
]);

只考虑平层地Diff的话,就简单多了,只需要考虑以下4种情况:

第一种是最简单的,节点类型变了,例如下图中的P变成了h3。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REPLACE。直接将旧节点卸载(componentWillUnmount)并装载新节点(componentWillMount)就行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简单起见上图隐藏了文本节点)

旧节点包括下面的子节点都将被卸载,如果新节点和旧节点仅仅是类型不同,但下面的所有子节点都一样时,这样做显得效率不高。但为了避免O(n^3)的时间复杂度,这样做是值得的。这也提醒了React开发者,应该避免无谓的节点类型的变化,例如运行时将div变成p就没什么太大意义。

第二种也比较简单,节点类型一样,仅仅属性或属性值变了。

renderA: <ul>
renderB: <ul class: 'marginLeft10'>
=> [addAttribute class "marginLeft10"]
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PROPS。此时不会触发节点的卸载(componentWillUnmount)和装载(componentWillMount)动作。而是执行节点更新(shouldComponentUpdate到componentDidUpdate的一系列方法)。

function diffProps(oldNode, newNode) {
    const oldProps = oldNode.props;
    const newProps = newNode.props;

    let key;
    const propsPatches = {};
    let isSame = true;

    // find out different props
    for (key in oldProps) {
        if (newProps[key] !== oldProps[key]) {
            isSame = false;
            propsPatches[key] = newProps[key];
        }
    }

    // find out new props
    for (key in newProps) {
        if (!oldProps.hasOwnProperty(key)) {
            isSame = false;
            propsPatches[key] = newProps[key];
        }
    }

    return isSame ? null : propsPatches;
}

第三种是文本变了,文本对也是一个Text Node,也比较简单,直接修改文字内容就行了,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TEXT。

第四种是移动,增加,删除子节点,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REORDER。具体可以看这篇虚拟DOM Diff算法解析。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中间插入一个节点,程序员写代码很简单:$(B).after(F)。但如何高效地插入呢?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卸载C,装载F,卸载D,装载C,卸载E,装载D,装载E。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写JSX代码时,如果没有给数组或枚举类型定义一个key,就会看到下面这样的warning。React提醒我们,没有key的话,涉及到移动,增加,删除子节点的操作时,就会用上面那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来更新。虽然程序运行不会有错,但效率太低,因此React会给我们一个warn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我们在JSX里为数组或枚举型元素增加上key后,React就能根据key,直接找到具体的位置进行操作,效率比较高。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见的最小编辑距离问题,可以用Levenshtein Distance算法来实现,时间复杂度是O(M*N),但通常我们只要一些简单的移动就能满足需要,降低点精确性,将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max(M, N)即可。具体可参照采用深度剖析:如何实现一个 Virtual DOM 算法里的一个算法一文。或自行阅读例子中的源代码
最终Diff出来的结果如下:

{
    1: [ {type: REPLACE, node: Element} ],
    4: [ {type: TEXT, content: "after update"} ],
    5: [ {type: PROPS, props: {class: "marginLeft10"}}, {type: REORDER, moves: [{index: 2, type: 0}]} ],
    6: [ {type: REORDER, moves: [{index: 2, type: 0}]} ],
    8: [ {type: REORDER, moves: [{index: 2, type: 0}]} ],
    9: [ {type: TEXT, content: "Item 3"} ],
}

映射成真实DOM
虚拟DOM有了,Diff也有了,现在就可以将Diff应用到真实DOM上了。代码见仓库里的src/thirdStep

深度遍历DOM将Diff的内容更新进去:

function dfsWalk(node, walker, patches) {
    const currentPatches = patches[walker.index];

    const len = node.childNodes ? node.childNodes.length : 0;
    for (let i = 0; i < len; i++) {
        walker.index++;
        dfsWalk(node.childNodes[i], walker, patches);
    }

    if (currentPatches) {
        applyPatches(node, currentPatches);
    }
}

具体更新的代码如下,其实就是根据Diff信息调用源生API操作DOM:

function applyPatches(node, currentPatches) {
    currentPatches.forEach((currentPatch) => {
        switch (currentPatch.type) {
            case REPLACE: {
                const newNode = (typeof currentPatch.node === 'string')
                    ? document.createTextNode(currentPatch.node)
                    : currentPatch.node.render();
                node.parentNode.replaceChild(newNode, node);
                break;
            }
            case REORDER:
                reorderChildren(node, currentPatch.moves);
                break;
            case PROPS:
                setProps(node, currentPatch.props);
                break;
            case TEXT:
                if (node.textContent) {
                    node.textContent = currentPatch.content;
                } else {
                    // ie
                    node.nodeValue = currentPatch.content;
                }
                break;
            default:
                throw new Error(`Unknown patch type ${currentPatch.type}`);
        }
    });
}

虚拟DOM的目的是将所有操作累加起来,统计计算出所有的变化后,统一更新一次DOM

6. vue生命周期的理解

vue实例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也就是指一个实例从开始创建到销毁的这个过程

  • beforeCreated() 在实例创建之间执行,数据未加载
  • created()在实例创建、数据加载后,能初始化数据,dom渲染之前执行
  • beforeMount() 虚拟dom已创建完成,在数据渲染前最后一次更改数据
  • mounted() 页面、数据渲染完成,真实dom挂载完成
  • beforeUpadate() 重新渲染之前触发
  • updated()数据已经更改完成,dom 也重新 render 完成,更改数据会陷入死循环
    beforeDestory() 和 destoryed()
    前者是销毁前执行(实例仍然完全可用),后者则是销毁后执行

7. 组件通信

父组件向子组件通信

子组件通过 props 属性,绑定父组件数据,实现双方通信

子组件向父组件通信

将父组件的事件在子组件中通过 $emit 触发

非父子组件、兄弟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

/新建一个Vue实例作为中央事件总嫌/

let event = new Vue();

/*监听事件*/
event.$on('eventName', (val) => {
    //......do something
});

/*触发事件*/
event.$emit('eventName', 'this is a message.')
Vuex 数据管理

8. vue-router 路由实现

路由就是用来跟后端服务器进行交互的一种方式,通过不同的路径,来请求不同的资源,请求不同的页面是路由的其中一种功能

后端路由简介
路由这个概念最先是后端出现的。在以前用模板引擎开发页面时,经常会看到这样

http://www.xxx.com/login
大致流程可以看成这样:

  1. 浏览器发出请求
  2. 服务器监听到 80 端口(或443)有请求过来,并解析url路径
  3. 根据服务器的路由配置,返回相应信息(可以是 html字串,也可以是 json 数据,图片等)
  4. 浏览器根据数据包的 Content-Type 来决定如何解析数据

简单来说路由就是用来跟后端服务器进行交互的一种方式,通过不同的路径,来请求不同的资源,请求不同的页面是路由的其中一种功能。

前端路由

hash 模式

http://www.xxx.com/#/login

这种 #。后面 hash 值的变化,并不会导致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浏览器不发出请求,也就不会刷新页面。另外每次 hash 值的变化,还会触发hashchange 这个事件,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就可以知道 hash值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我们便可以监听hashchange来实现更新页面部

分内容的操作:

function matchAndUpdate () {
   // todo 匹配 hash 做 dom 更新操作
}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matchAndUpdate)

** history 模式**

14年后,因为 HTML5 标准发布。多了两个 API,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通过这两个 API 可以改变 url 地址且不会发送请求。同时还有popstate 事件。通过这些就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前端路由了,但原理都是跟 hash实现相同的。用了 HTML5 的实现,单页路由的 url 就不会多出一个#,变得更加美观。但因为没有 #号,所以当用户刷新页面之类的操作时,浏览器还是会给服务器发送请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这个实现需要服务器的支持,需要把所有路由都重定向到根页面。

function matchAndUpdate () {
// todo 匹配路径 做 dom 更新操作
}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matchAndUpdate)
Vue router 实现
我们来看一下vue-router是如何定义的:

import VueRouter from ‘vue-router’
Vue.use(VueRouter)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routes: […]
})

new Vue({
router

})
9. v-if 和 v-show 区别

使用了 v-if 的时候,如果值为 false ,那么页面将不会有这个 html 标签生成。 v-show 则是不管值为 true 还是false ,html 元素都会存在,只是 CSS 中的 display 显示或隐藏

10. r o u t e 和 route和 routerouter的区别

$router 为 VueRouter 实例,想要导航到不同 URL,则使用 $router.push 方法
$route 为当前router 跳转对象里面可以获取 name 、 path 、 query 、 params 等

11. NextTick 是做什么的

$nextTick 是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使用 $nextTick,则可以在回调中获取更新后的 DOM

12. Vue 组件 data 为什么必须是函数

因为js本身的特性带来的,如果 data是一个对象,那么由于对象本身属于引用类型,当我们修改其中的一个属性时,会影响到所有Vue实例的数据。如果将 data作为一个函数返回一个对象,那么每一个实例的 data 属性都是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了

14. 对比 jQuery ,Vue 有什么不同

jQuery 专注视图层,通过操作 DOM 去实现页面的一些逻辑渲染; Vue 专注于数据层,通过数据的双向绑定,最终表现在 DOM
层面,减少了 DOM 操作 Vue 使用了组件化思想,使得项目子集职责清晰,提高了开发效率,方便重复利用,便于协同开发
15. Vue 中怎么自定义指令
全局注册

// 注册一个全局自定义指令 `v-focus`
Vue.directive('focus', {
  // 当被绑定的元素插入到 DOM 中时……
  inserted: function (el) {
    // 聚焦元素
    el.focus()
  }
})

局部注册

directives: {
  focus: {
    // 指令的定义
    inserted: function (el) {
      el.focus()
    }
  }
}

16. Vue 中怎么自定义过滤器
可以用全局方法 Vue.filter() 注册一个自定义过滤器,它接收两个参数:过滤器 ID 和过滤器函数。过滤器函数以值为参数,返回转换后的值

Vue.filter('reverse', function (value) {
  return value.split('').reverse().join('')
})
<!-- 'abc' => 'cba' -->
<span v-text="message | reverse"></span>
//过滤器也同样接受全局注册和局部注册

17. 对 keep-alive 的了解
keep-alive 是 Vue 内置的一个组件,可以使被包含的组件保留状态,或避免重新渲染

//keep-alive 包含组件时,会缓存不活动的组件实列,而不是销毁他,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组件,他自身不会渲染dom元素,也不会出现父组件的链中,
//当组件<keep-alive>内被切换,他的actived和deactivated这两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中执行,这两个生命周期也只会在<keep-alive>中执行
<keep-alive>
  <component>
    <!-- 该组件将被缓存! -->
  </component>
</keep-alive>

可以使用API提供的props,实现组件的动态缓存
具体参考 官方API

18. Vue 中 key 的作用
key 的特殊属性主要用在 Vue 的虚拟 DOM 算法,在新旧 nodes 对比时辨识 VNodes。如果不使用 key,Vue 会使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动态元素并且尽可能的尝试修复/再利用相同类型元素的算法。使用 key,它会基于 key 的变化重新排列元素顺序,并且会移除 key 不存在的元素。

有相同父元素的子元素必须有独特的 key。重复的 key 会造成渲染错误

19. Vue 的核心是什么
数据驱动 组件系统
20. vue 等单页面应用的优缺点

优点:
良好的交互体验
良好的前后端工作分离模式
减轻服务器压力

缺点:
SEO难度较高
前进、后退管理
初次加载耗时多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