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面试题

1.现有3ml, 5ml的杯子各一个,如何拼出 4ml的水容量。

分两种:4 = 3+1 或者 4 = 5-1

第一种方法:4 = 3+1
将3ml的水杯装满,倒入5ml的杯子中,再重复一遍,最后3ml的杯子里剩下1ml的水,把5ml杯子里的水倒掉,将那1ml倒进5ml的杯子,再将3ml的杯子装满,倒进5ml的杯子中,这样1+3=4;
第二种方法: 4 = 5-1
先将5ml的水倒入3ml的杯中,5ml杯中剩余2ml,将3ml杯中的水倒掉,将5ml杯中的水(现在是2ml)倒入3ml的杯中,(那么3ml杯中有2ml的水),再将5ml的杯子装满,把水倒入3ml的杯中装满,这时5ml杯中的水就是4ml,这样5-1=4.

2.介绍一下JVM的构成,并简单说明 java 源文件、字节码和二进制机器码之间的关系。

JVM 整体组成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类加载器(ClassLoader)
  2. 运行时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
  3. 执行引擎(Execution Engine)
  4. 本地库接口(Native Interface)

各个组成部分的用途:

程序在执行之前先要把java代码转换成字节码(class文件),jvm首先需要把字节码通过一定的方式 类加载器(ClassLoader) 把文件加载到内存中 运行时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 ,而字节码文件是jvm的一套指令集规范,并不能直接交个底层操作系统去执行,因此需要特定的命令解析器 执行引擎(Execution Engine) 将字节码翻译成底层系统指令再交由CPU去执行,而这个过程中需要调用其他语言的接口 本地库接口(Native Interface) 来实现整个程序的功能,这就是这4个主要组成部分的职责与功能。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jvm组成指的是运行时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因为通常需要程序员调试分析的区域就是“运行时数据区”,或者更具体的来说就是“运行时数据区”里面的Heap(堆)模块,那接下来我们来看运行时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

Java严格说来是“半解释半编译”型的语言

Java代码首先由javac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ByteCode)。字节码文件中JVM指令(也称字节码指令)是JVM唯一能够识别的指令,JVM执行JVM指令时,通过JVM解释器逐条读取字节码文件中JVM指令解释为机器码执行。当某一方法调用次数达到即时编译定义的阈值时,就会触发即时编译器JIT进行优化生成机器码。

字节码文件和JVM指令的规范由JVM规范定义,JVM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需要有不同实现,以达到所谓“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目标。

3.简述runnable和 callable有什么区别?

Runnable 接口 run 方法无返回值;Callable 接口 call 方法有返回值,支持泛型

Runnable 接口 run 方法只能抛出运行时异常,且无法捕获处理;Callable 接口 call 方法允许抛出异常,可以获取异常信息

4.请解释HTTP 请求的GET 与POST 方式的区别。

参考链接(一定要看!):https://www.cnblogs.com/logsharing/p/8448446.html

GET和POST是什么?HTTP协议中的两种发送请求的方法。

HTTP是什么?HTTP是基于TCP/IP的关于数据如何在万维网中如何通信的协议。

HTTP的底层是TCP/IP。所以GET和POST的底层也是TCP/IP,也就是说,GET/POST都是TCP链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给POST带上url参数,技术上是完全行的通的。

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简单的说:

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因为POST需要两步,时间上消耗的要多一点,看起来GET比POST更有效。因此Yahoo团队有推荐用GET替换POST来优化网站性能。但这是一个坑!跳入需谨慎。为什么?

  1. 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2. 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

  3. 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

5.简述单例模式的特点或优劣,并补全以下代码实现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的特点:

单例类只有一个实例、单例类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单例类必须给所有其他对象提供这一个实例。

单例的四大原则:构造函数私有化、以静态方法或枚举返回实例、确保实例只有一个,尤其是在多线程环境、确保反序列化时不会重新构建对象

分为饿汉式、懒汉式

饿汉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1 {
    /**
     * 私有构造
     */
    private Singleton1(){
        System.out.println("构造函数 Singleton1");
    }

    /**
     * 初始化实例对象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1 single = new Singleton1();

    /**
     * 静态工厂方法,返回实例对象
     *
     * @retur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1 getInstance() {
        System.out.println("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
        Singleton1 instance = Singleton1.getInstance();
    }
}

饿汉式存在的问题:

​ 在没有使用这个对象的情况下就加载到内存是一种很大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有一种新的思想提出——延迟加载,也就是所谓的懒汉式。

懒汉式:

该示例在调用Singleton2.getInstance()时才会创建对象,起到了延迟加载的作用。但在多线程环境下会产生多个 Singleton 对象,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public class Singleton2 {
    /**
     * 私有构造
     */
    private Singleton2() {
        System.out.println("构造函数 Singleton2");
    }

    /**
     * 初始值为 null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2 single = null;

    /**
     * 静态工厂方法
     *
     * @return 单例对象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2 getInstance() {
        if (single == null) {
            System.out.println("getInstance");
            single = new Singleton2();
        }
        return sing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
        Singleton2 instance = Singleton2.getInstance();
    }
}

懒汉式(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public class Singleton3 {

    /**
     * 私有构造
     */
    private Singleton3() {
    }

    /**
     * 初始值为 null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3 single = null;

    /**
     * 使用synchronized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
     * @return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3 getInstance() {
        if (single == null) {
            single = new Singleton3();
        }
        return single;
    }
}

6.请按照情况说明如下语句创建了几个对象?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答案:两个或一个

如果代码是这样的: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  

并且 abc 字符串之前没有用过,这毫无疑问创建了两个对象,一个是new String 创建的一个新的对象,一个是常量“abc”对象的内容创建出的一个新的String对象。

但是如果代码是这样子的: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  

此时就创建一个对象,而abc 则是从字符串常量缓冲区中取出来的

总结: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首先要看常量池里是否有“abc”这个字符串,如果有,则创建一个,如果没有,则创建两个。
我们可以把上面这行代码分成String str、 = 、 “abc” 和 new String() 四部分来看待。String str只是定义了一个名为str的String类型的变量,因此它并没有创建对象;= 是对变量str进行初始化,将某个对象的引用(或者叫句柄)赋值给它,显然也没有创建对象;现在只剩下new String(“abc”)了。那么,new String(“abc”)为什么又能被看成"abc"和new String()呢?
我们来看一下被我们调用了的String的构造器:
public String(String original) { //other code … }

大家都知道,我们常用的创建一个类的实例(对象)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使用new创建对象。
二、调用Class类的newInstance方法,利用反射机制创建对象。
我们正是使用new调用了String类的上面那个构造器方法创建了一个对象,并将它的引用赋值给了str变量。同时我们注意到,被调用的构造器方法接受的参数也是一个String对象,这个对象正是"abc"。由此我们又要引入另外一种创建String对象的方式的讨论——引号内包含文本。

我们来看以下两个例子加深理解: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 + “c”; str1 == str2是true吗?
答案:是。因为String str2 = “ab” + “c” 会查找常量池中时候存在内容为"abc"字符串对象,如存在则直接让str2引用该对象,显然String str1 = "abc"的时候,上面说了,会在常量池中创建"abc"对象,所以str1引用该对象,str2也引用该对象,所以 str == str2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 String str3 = str2 + “c”; str1==str3是false吗?
答案:是。因为String str3 = str2 + "c"涉及到变量(不全是常量)的相加,所以会生成新的对象,其内部实现是先new一个StringBuilder,然后 append(str2),append(“c”);然后让str3引用toString()返回的对象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6470686/article/details/83444483

  1. int和Integer的区别。并说明如下语句的输出结果

    Integer i = 100;

    Integer j = 100;

    System.out.println(i == j); // true

    lnteger m =128;

    lnteger n =128;

    System.out.println(m == n); // false

1、Integer是int的包装类,int则是java的一种基本数据类型
2、Integer变量必须实例化后才能使用,而int变量不需要
3、Integer实际是对象的引用,当new一个Integer时,实际上是生成一个指针指向此对象;而int则是直接存储数据值
4、Integer的默认值是null,int的默认值是0

延伸:
关于Integer和int的比较
1、由于Integer变量实际上是对一个Integer对象的引用,所以两个通过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永远是不相等的(因为new生成的是两个对象,其内存地址不同)。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0);
Integer j = new Integer(100);
System.out.print(i == j); //false

2、Integer变量和int变量比较时,只要两个变量的值是相等的,则结果为true(因为包装类Integer和基本数据类型int比较时,java会自动拆包装为int,然后进行比较,实际上就变为两个int变量的比较)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0);
int j = 100System.out.print(i == j); //true

3、非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和new Integer()生成的变量比较时,结果为false。(因为 ①当变量值在-128~127之间时,非new生成的Integer变量指向的是java常量池中的对象,而new Integer()生成的变量指向堆中新建的对象,两者在内存中的地址不同;②当变量值在-128~127之间时,非new生成Integer变量时,java API中最终会按照new Integer(i)进行处理(参考下面第4条),最终两个Interger的地址同样是不相同的)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0);
Integer j = 100;
System.out.print(i == j); //false

4、对于两个非new生成的Integer对象,进行比较时,如果两个变量的值在区间-128到127之间,则比较结果为true,如果两个变量的值不在此区间,则比较结果为false

Integer i = 100;
Integer j = 100;
System.out.print(i == j); //true
Integer i = 128;
Integer j = 128;
System.out.print(i == j); //false

对于第4条的原因:
java在编译Integer i = 100 ;时,会翻译成为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100);,而java API中对Integer类型的valueOf的定义如下: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
    return new Integer(i);
}

java对于-128到127之间的数,会进行缓存,Integer i = 127时,会将127进行缓存,下次再写Integer j = 127时,就会直接从缓存中取,就不会new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