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向对象?

1.1什么是面向对象?

使用模板的思想,将世界万事万物使用对象来表示一个类型

1.2封装,继承,多态

  • 封装
    • 对类中属性和方法进行一种封装,隐藏了实现细节
  • 继承
    • 子类继承父类后,就具有了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先继承,后重写
  • 多态
    • 一种接口,多种表现形式
    • 一个基类中派生出了不同的子类,且每个子类在继承同样的方法名的同时又对父类的方法做了不同的实现

1.3 新式类&经典类

  • python3无论新式类还是经典类都是用 广度优先

  • python2中,新式类:广度优先,经典类:深度优先
    class D:
    def talk(self):
    print(‘D’)

    class B(D):
        pass
        # def talk(self):
        #     print('B')
    
    class C(D):
        pass
        def talk(self):
            print('C')
    
    class A(B,C):
        pass
        # def talk(self):
        #     print('A')
    
    a = A()
    a.talk()
    

1.4 静态方法 & 类方法 & 属性方法 & 魔法方法

  • 静态方法

    • 作用:静态方法可以更好的组织代码,防止代码变大后变得比较混乱。

      • 特性: 静态方法只是名义上归类管理,实际上在静态方法里访问不了类或则实例中的任何属性
    • 调用方式: 既可以被类直接调用,也可以通过实例调用
      class Dog(object):
      def init(self,name):
      self.name = name

        @staticmethod
        def eat():
            print("I am a static method")
      

      d = Dog(“ChenRonghua”)
      d.eat() # 方法1:使用实例调用
      Dog.eat() # 方法2:使用类直接调用

  • 类方法

    • 作用:无需实例化直接被类调用 ,
      • 特性: 类方法只能访问类变量,不能访问实例变量
    • 调用方式:既可以被类直接调用,也可以通过实例调用
      class Dog(object):
      name = ‘类变量’ #在这里如果不定义类变量仅定义实例变量依然报错
      def init(self,name):
      self.name = ‘实例变量’
      self.name = name
      @classmethod
      def eat(self,food):
      print("%s is eating %s"%(self.name,food))
      Dog.eat(‘baozi’) #方法1:使用类直接调用
      d = Dog(“ChenRonghua”)
      d.eat(“包子”) #方法2:使用实例d调用
  • 属性方法

    • 作用:属性方法把一个方法变成一个属性,隐藏了实现细节,调用时不必加括号直接d.eat即可调用self.eat()方法
      class Dog(object):
      def init(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property
          def eat(self):
              print(" %s is eating" % self.name)
      d = Dog("ChenRonghua")
      d.eat()
      # 调用会出以下错误, 说NoneType is not callable, 因为eat此时已经变成一个静态属性了, 
      # 不是方法了, 想调用已经不需要加()号了,直接d.eat就可以了
      
  • 魔法方法

    • new : 先于init方法,每生成一个实例执行一次,new 类方法创建实例对象
    • init : init方法每生成一个实例就会执行一次,初始化实例对象
    • call : 后与init方法,C()() 使用类再加一个括号调用, C为类名称
    • del : 析构方法,删除无用的内存对象(当程序结束会自动自行析构方法)

1.5 反射

  • hasattr: 判断当前类是否有这个方法
    class Dog(object):
        def eat(self,food):
            print("eat method!!!")
    d = Dog()
    
    #hasattr判断对象d是否有eat方法,有返回True,没有返回False
    print(hasattr(d,'eat'))     #True
    print(hasattr(d,'cat'))     #False
    
  • getattr: 通过字符串反射出这个方法的内存地址

    class Dog(object):
    def eat(self):
    print(“eat method!!!”)
    d = Dog()

    if hasattr(d,‘eat’): # hasattr判断实例是否有eat方法
    func = getattr(d, ‘eat’) # getattr获取实例d的eat方法内存地址
    func() # 执行实例d的eat方法
    #运行结果: eat method!!!

  • setattr:将当前类添加一个方法

  • delatrr: 删除实例属性

1.6 单例模式

  • 单例模式:永远用一个对象得实例,避免新建太多实例浪费资源

  • 实质:使用new方法新建类对象时先判断是否已经建立过,如果建过就使用已有的对象

  • 使用场景:如果每个对象内部封装的值都相同就可以用单例模式

    class Foo(object):
    instance = None
    def init(self):
    self.name = ‘alex’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if Foo.instance:
           return Foo.instance
        else:
           Foo.instance = object.__new__(cls,*args,**kwargs)
           return Foo.instance
    

    obj1 = Foo() # obj1和obj2获取的就是__new__方法返回的内容
    obj2 = Foo()
    print(obj1,obj2) # 运行结果: <main.Foo object at 0x00D3B450> <main.Foo object at 0x00D3B450>

    运行结果说明:

    这可以看到我们新建的两个Foo()对象内存地址相同,说明使用的•同一个类,没有重复建立类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