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功能、分类及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提高可靠性。网络分类涉及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以及不同的拓扑结构、传输技术和使用者类型。标准化工作由RFC文档进行,从因特网草案逐步升级为正式标准。此外,还讨论了网络性能指标,如带宽、吞吐量、时延等。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的、自治的的计算机集合。

1.1.2 组成

分类依据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
工作方式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功能组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1.3 功能

  1. 数据通信

    他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2. 资源共享

    可以是软件共享、数据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3. 分布式处理

  4. 提高可靠性

  5. 负载均衡

1.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分类方式组成部分
分布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拓扑结构星形网络、总线形网络、网状行网络、环形网络
使用者公用网、局域网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传输介质有线、无线

1.1.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

因特网的所有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布,但并非所有RFC都是因特网标准,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 因特网草案:此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 建议标准:从此阶段起成为RFC文档
  3. 草案标准
  4. 因特网标准

1.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带宽
    本来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b/s)”。
    (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示意图
    带宽增大并不代表数据传播速度更快,仅代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数据量更多
  •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 时延
    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为s。
    它由4个部分组成: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时延带宽积
    若阿松段连续发送数据,在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表示发送端已经发出的比特数。即,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
往返传播时延 = 传播时延 X 2
末端处理时间
  •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时间)/(数据通过时间)
    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2.1 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为何分层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性,也为了便于对网络进行研究、实现和维护,促进标准化工作。

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具体的,是真正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实体指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它是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也就是水平的
    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语法规定了传输数据的格式;语义规定了所要完成的功能,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同步规定了执行各种操作的条件。

  3.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4.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也就是垂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n-SDU+n-PCI=n-PDU=(n-1)-SDU

第n层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括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仅仅相邻层之间存在接口,且下一层所提供服务的实现细节对上一层透明。

1.2.2 OSI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1.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换
  2.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3.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各进程之间的会话(向表示层实体或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就是会话,也称为建立同步SYN)。

  1.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2.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检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运行在不同主机内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一个进程由一个端口标识)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

  1. 功能一:可靠传输(确认连接、接收反馈)、不可靠传输(无需先建立连接,需要发送数据时直接发送)
  2. 功能二:差错控制
  3. 功能三:流量控制(协调发送速度与接收速度)
  4. 功能四: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网络层: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是数据报(放当数据报过长时,便切割称为一个一个的分组)。

  1. 功能一:路由选择(最佳路径)
  2. 功能二:流量控制(协调两端发送与接收速度)
  3. 功能三:差错控制(通信两结点之间约定特定的检错规则,如奇偶校验码)
  4. 功能四:拥塞控制(若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收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用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传输单位是帧。

  1.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2. 功能二:差错控制
  3. 功能三:流量控制
  4.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物理层: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单位为比特。

  1.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输。

  2.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

  3.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4.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5. 功能四:比特同步

  6. 功能五:比特编码

1.2.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接口层:类似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负责从主机或结点接收IP分组,并把它们发送到指定的物理网络上。

网际层(主机-主机):是TCP/IP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其负责将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为之独立的选择合适的路由。网际层定义了标准的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

传输层(应用-应用,或进程-进程):使发送端和目的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传输层主要使用TCP或者UDP协议。

应用层(用户-用户):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