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概述
类位置:android.content.Context
类声明:public abstract class Context extends Object //直接继承java.lang.Object类
直接子类:ContextWrapper和MockContext
ContextWrapper:代理执行Context,将其所有调用简单地委托给另一个Context。许多间接子类继承自该类。
MockContext:一个模拟的上下文类。
间接子类:有众多,不一一列举,只提一个刚开始学android时比较重要的:Application类
类位置:android.app.Application
类声明: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ContextWrapper implements ComponentCallbacks2
Context类本身是一个纯abstract类,它有两个具体的实现子类:ContextImpl和ContextWrapper。其中ContextWrapper类,如其名所言,这只是一个包装而已,ContextWrapper构造函数中必须包含一个真正的Context引用,同时ContextWrapper中提供了attachBaseContext()用于给ContextWrapper对象中指定真正的Context对象,调用ContextWrapper的方法都会被转向其所包含的真正的Context对象。ContextThemeWrapper类,如其名所言,其内部包含了与主题(Theme)相关的接口,这里所说的主题就是指在AndroidManifest.xml中通过android:theme为Application元素或者Activity元素指定的主题。当然,只有Activity才需要主题,Service是不需要主题的,因为Service是没有界面的后台场景,所以Service直接继承于ContextWrapper,Application同理。而ContextImpl类则真正实现了Context中的所以函数,应用程序中所调用的各种Context类的方法,其实现均来自于该类。一句话总结:Context的两个子类分工明确,其中ContextImpl是Context的具体实现类,ContextWrapper是Context的包装类。Activity,Application,Service虽都继承自ContextWrapper(Activity继承自ContextWrapper的子类ContextThemeWrapper),但它们初始化的过程中都会创建ContextImpl对象,由ContextImpl实现Context中的方法。
一个应用程序有几个Context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还是在于对Context的理解,从上面的关系图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在应用程序中Context的具体实现子类就是:Activity,Service,Application。那么Context数量=Activity数量+Service数量+1。当然如果你足够细心,可能会有疑问:我们常说四大组件,这里怎么只有Activity,Service持有Context,那Broadcast Receiver,Content Provider呢?Broadcast Receiver,Content Provider并不是Context的子类,他们所持有的Context都是其他地方传过去的,所以并不计入Context总数。上面的关系图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我们Context类在整个Android系统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因为很显然Activity,Service,Application都是其子类,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获取Context
通常我们想要获取Context对象,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View.getContext,返回当前View对象的Context对象,通常是当前正在展示的Activity对象。
2:Activity.getApplicationContext,获取当前Activity所在的(应用)进程的Context对象,通常我们使用Context对象时,要优先考虑这个全局的进程Context。
3:ContextWrapper.getBaseContext():用来获取一个ContextWrapper进行装饰之前的Context,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在实际开发中使用并不多,也不建议使用。
4:Activity.this 返回当前的Activity实例,如果是UI控件需要使用Activity作为Context对象,但是默认的Toast实际上使用ApplicationContext也可以。
getApplication()和getApplicationContext()
上面说到获取当前Application对象用getApplicationContext,不知道你有没有联想到getApplication(),这两个方法有什么区别?相信这个问题会难倒不少开发者。
Application本身就是一个Context,所以这里获取getApplicationContext()得到的结果就是Application本身的实例。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两个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Android为什么要提供两个功能重复的方法呢?实际上这两个方法在作用域上有比较大的区别。getApplication()方法的语义性非常强,一看就知道是用来获取Application实例的,但是这个方法只有在Activity和Service中才能调用的到。那么也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在Activity或者Service中使用Application的,但是如果在一些其它的场景,比如BroadcastReceiver
中也想获得Application的实例,这时就可以借助g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了。 正确使用Context
一般Context造成的内存泄漏,几乎都是当Context销毁的时候,却因为被引用导致销毁失败,而Application的Context对象可以理解为随着进程存在的,所以我们总结出使用Context的正确姿势:
1:当Application的Context能搞定的情况下,并且生命周期长的对象,优先使用Application的Context。
2:不要让生命周期长于Activity的对象持有到Activity的引用。
3:尽量不要在Activity中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因为非静态内部类会隐式持有外部类实例的引用,如果使用静态内部类,将外部实例引用作为弱引用持有。
get类函数,为重点。详细列出
getApplicationContext();
getApplicationInfo();
getAssets();
getCacheDir();
getClassLoader();
getCodeCacheDir();
getColor(int id);
getColorStateList(int id);
getContentResolver();
getDataDir();
getDatabasePath(String name);
getDir(String name, int mode);
getDrawable(int id);
getExternalCacheDir();
getExternalCacheDirs();
getExternalFilesDir(String type);
getExternalFilesDirs(String type);
getExternalMediaDirs();
getFileStreamPath(String name);
getFilesDir();
getMainLooper();
getNoBackupFilesDir();
getObbDir();
getObbDirs();
getPackageCodePath();
getPackageManager();
getPackageName();
getPackageResourcePath();
getResources();
getSharedPreferences(String name, int mode);
getString(int resId, Object…formatArgs);//(int resId);
getSystemService(Class serviceClass);
getSystemService(String name);
getSystemServiceName(Class serviceClass);
getText(int resId);
getTheme();
getWallpaper();
getWallpaperDesiredMinimumHeight();
getWallpaperDesiredMinimumWidth();